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2557阅读
  • 41回复

[l转帖]电视剧《江姐》,离历史更近还是更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木霜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0-08-09
— 本帖被 穆阑 设置为精华(2010-08-09) —
《江姐》,离历史更近还是更远——大事太虚

        央视最近播出的电视剧《江姐》,引起了比较多的注意。该剧的宣传攻势颇为强大,播出之前不仅有媒体的广泛报道,正式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时段之后,更是有配合该剧的电视片“解密《江姐》”同步播出。这在央视的历史上不敢说是空前的,但也应该是极为罕见的,足见央视对这部电视剧的重视程度了。

    说实在的,对这个电视剧,我本来没有太大的兴趣去看,因为江姐的艺术形象早有珠玉在前,在现如今这个浮躁的年代,很难指望会有超越于蓝女士的江姐形象的诞生。但是,看到该剧主创人员一再宣称该剧是以最近挖掘出的史实为依据精心创作而成的,是一部离历史更近、把江姐请下神坛的作品,这些自述让我不禁在怀疑之中又对该剧产生了几分期待,因此追随着电视剧的播出看了大部分的内容。然而,这十几集的内容彻底粉碎了我的期待——至少从目前看,这部电视剧不是离历史更近,而是离历史更远。

    历史题材的作品,讲究的是“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江姐》中的大事有实的,但更多是虚的。略举几例。

    第一件,电视剧一味强调彭咏梧任中共重庆市委领导期间要党员们“蛰伏”,因此引起了后来成为叛徒的王秉仁的反感。实际上,彭咏梧在1946年之后的工作绝对不是“蛰伏”,相反,他做进行的工作是,积极清理组织,与过去“隐蔽精干”时期失去关系的党员重新恢复组织上的联系,在城市开展学生运动,在农村开展武装斗争。1946年末-1947年初,重庆发生了轰轰烈烈的抗暴运动,彭咏梧是这次学潮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他在抗暴运动中的活动不仅称不上是“蛰伏”,反而是相当的活跃。编导给彭定位的蛰伏,使得胡亚捷版的彭咏梧成了一个窝窝囊囊、婆婆妈妈的领导人,温吞有余,魄力全无,这样的领导人,也难怪王秉仁同学一万个看不上了。

    第二件,电视剧里所着力表现的彭咏梧的重要活动是组织群众抗议电厂工人刘同和被恶势力打死。在历史上,重庆电力公司工人胡世合被打警察打死是在1945年,群众的抗议活动,据托派成员说,托派是主要领导者,因为胡世合本人是托派成员。中共方面,参与领导群众抗议活动的是中共南方局青年组刘光、朱语今、张佛翔等人,这次抗议活动的组织策划,从史料上看,川东地方的党组织也参与了,但是没有看到与彭咏梧有关系的报道。

    第三件,电视剧里有一个重要的人物王秉仁,他曾经是江姐的领导人,从戏里的对话看,他似乎还是江姐走上革命的引路人,他后来因为不满彭咏梧而叛变投敌,成了一个人格严重分裂的既杀地下党又杀国民党的双面杀手。实际上,在江姐的领导和战友中,从未存在过这样的一个人,江姐的入党介绍人叫戴克宇,她曾是江姐的同学,如今已是年过90的耄耋老人。不知她老人家若是看到这样的电视剧该当何想。在1946-1949年川东地下党的历史上,也绝对不存在类似王秉仁的幽灵般的神秘杀手。最为糟糕的是,这个双面杀手的名字容易让人联想到当时川东地下党的最高领导人、彭咏梧的直接上司王璞烈士,他的原名就叫孙仁。电视剧中的王秉仁在未叛变前容易犯左倾冒进的错误,而王璞烈士在领导川东农村武装暴动的过程中的确也有严重的盲动倾向。王秉仁的假牺牲是在游击队的战斗中,而王璞烈士也是在一次突围中牺牲的。熟悉川东地下党历史的人,难免会产生这样的疑惑,难道这个王秉仁,是在暗指原名孙仁的王璞吗?

    第四件,整个川东地下党在1948年遭遇重创,的确是高层领导叛变造成的,但是,高层领导的被捕叛变,是由一个基层党员干部的叛变导致的,绝不是像电视剧里所描写的那样,特务机关早就盯上了区委干部,派美女特务前往色诱,并协助他爬到了市委委员的位置。

     第五件,彭咏梧牺牲之后,江姐的主要工作。电视剧让她领导川东游击队继续与敌战斗,并又潜回重庆,在市委书记被所谓的杀手暗杀之后,她担负起清理组织和刺杀叛徒的重任……。实际上,彭牺牲后,江的确要求留在下川东工作,但此时奉大巫游击队已告失败,游击区一片白色恐怖,江姐根本不可能以所谓“特派员”的身份去领导一支已被打散的队伍。她滞留在万县,在地方法院找了一份工作,没多久就被叛徒出卖而遭逮捕。她蛰伏(这才是真正的蛰伏)在万县的时候,也并不清楚发生在重庆的《挺进报》案的情况,更不知道重庆的组织已经被破坏殆尽、她所熟悉的正、副书记均已叛变投敌。以江姐机智谨慎的性格,假如她知道刘、冉的叛变,她是不大可能自投罗网地回到重庆的。江姐蛰伏于万县之际,除了思念牺牲的丈夫和无法相见的儿子,也在冷静地反思武装暴动是否存在决策上的错误,她在给谭竹安的信中曾经提到,乡下人(指参与下川东武装暴动的党员)吃的苦太多了,现在应该反省错误,另定新策。由此可见,电视剧所描写的江以特派员身份继续带领游击队作战的故事与江姐当时的思想恰好是背道而驰的。

[ 此帖被木霜在2010-08-09 17:49重新编辑 ]
离线木霜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0-08-09
《江姐》,离历史更近还是更远——虚构的底线(1)

     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当然不同于历史,完全可以对细节进行虚构,甚至也可以对人物进行虚构。但是,既然打了历史的旗号,主人公夫妇又都用了真名实姓,那么,虚构就必须有一个底线。《江姐》,从目前已经播出的近20集看,这个底线似乎并不存在。

     《江》剧的编剧谭力在电视剧即将开拍时曾经对《重庆晚报》的记者说(见《重庆晚报》2009年3月6日):“由于江姐的史料的确太少,这次创作的故事大部分是虚构”(笔者注,且不论江姐的史料是不是真的太少)。谭编剧去年的时候承认江剧的故事多数都是虚构,还算是有点职业道德。不过,在承认虚构的同时,他也向记者强调,“这种虚构是符合情感逻辑和事件逻辑的。”那么,我们倒要看看《江》剧中的虚构是如何符合情感逻辑和事件逻辑的。

     《江》剧的一个重要虚构是江、彭的结婚时间和结婚缘由。缘由是说彭误认为家乡的妻儿葬身火海,因此才与假扮妻子的江正式结婚,时间是在1946年或者更晚,因为江、彭假扮夫妻就是在1946年(这个时间当然也是虚构的)。但是,在1947年江、彭双双奔赴下川东开展武装斗争的时候,他们的儿子已满周岁。按照剧中的时间来计算,江、彭的正式结婚是最晚也是在彭刚刚听闻妻儿的噩耗之后的几天之内,电视剧里,江也的确是在彭的不幸刚刚来到之后就主动提出要做彭的正式妻子的。这样紧随噩耗的婚姻和随之而来的孩子,实在让人无法理解如何符合了情感逻辑或者说符合了什么人的情感逻辑。

    江姐与幺姐从未谋面,电视剧为了增加戏剧效果,表现了她们二人若干次见面的场景,这本来也无可厚非,甚至个别场景的确也有感人的元素。但是,在两位女士的第一次见面中,“江”的一番话让人听来很不是滋味。她先是跟幺姐说,与老彭的结合是革命工作的需要,解放之后,这个需要不存在了,就会把老彭还给她。她接着又说,现在她也要离开重庆,是要追随老彭去下川东工作,因此要把他们二人的孩子寄养在幺姐这里。看到幺姐犹豫的眼神,她眼泪汪汪地说,他们二人此一去可能就永远不能回来……“江”的眼泪,或许能够迷惑剧中的幺姐,但这眼泪背后的残酷,却如清水般地通透——你幺姐可以憧憬未来与老彭团聚的幸福,但现在与老彭团聚的是我;而老彭,也许根本就不会有未来。如此残酷的逻辑,难道就是编剧的情感逻辑吗?

     再来看事件逻辑。电视剧最重要的虚构人物是王秉仁,此人虽然是个老地下而且是个区级干部,但他一向好大喜功,有勇无谋,并且从一开始就对彭咏梧怀着莫名的敌意,坚决反对江竹筠与彭假扮夫妻。后来彭咏梧提拔了柳明轩当市委工运委员而没有提拔他,他更是对彭怀恨在心。戏中的柳明轩倒不算虚构,其原型是中共重庆地下市委委员、负责工人运动的许建业烈士。许被捕后由于担心存放在家中的党员资料被敌人查获,万分焦虑之中轻信了渣滓洞的看守陈远德,他对陈施以小惠,让他帮自己找人将这些材料转移,没想到陈将此事向上峰汇报,最终导致多名党员被捕。电视剧对柳明轩着墨不多,重头戏就是他对女特务林中慧的轻信。这样一来,给人的感觉是,这个彭咏梧器重的柳明轩缺乏应有的警惕,给革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提拔他或许还不如提拔关系多能耐大的王秉仁。王秉仁是虚,柳明轩是实,但这个“实”的背后其实还是虚。因为电视剧对柳明轩这个人物的刻画非常不全面,只是截取了人物原型的重大失误加以表现,这是典型的对历史的断章取义。许建业烈士在他的战友们心中,包括那些因他的失误而被捕的难友们心中,是一个宽厚、正直、忠诚的共产党员,电视局《江姐》当然没有空间全面地展现他的一生,那么,既然不能忠实地反映烈士的本来面貌,为什么就要选择扭曲而不是放弃?柳明轩在狱中的失误与江姐并无关系,而且如前所述,这个失误从“事件逻辑”来说只能证明彭咏梧选错了干部,为什么编剧非要将这个与主题没有关系或者关系非常疏远的情节精工细刻地加以展现?除了哗众取宠,为表现所谓“英雄也有失误”而表现,实在找不到符合“事件逻辑”的解释。

    电视剧把地下党员江竹筠描写成了一个百变女郎,她去重庆大学就必须蓝衣黑裙扮成小女生的样子(顺便说一下,那身打扮与演员本人少妇的外形实在不匹配,显得非常滑稽),她躲避叛徒的追捕就化妆成地主老财的五姨太(强行让地主老财扮成她的丈夫,大汗!),她要暗杀叛徒就化妆成女记者到特务头子的庆功酒会上去搅局……且不管这些角色江姐是否亲自扮演过,就说她的被捕和谢云亭的被杀吧。谢云亭也是一个虚构的人物,让一个阔少爷来掩护江姐,这个虚构的确令剧情增加了看点。在刘合廷第一次到万县捕捉江姐,把整个县城围得水泄不通的时候(在历史上,万县大逮捕并非只捕江姐一人,万县县城也远远没有弄得如此地草木皆兵,捕人都是诱捕而不是像电视剧里那样警察宪兵荷枪实弹地对地下党员进行围追堵截),谢家少爷用苦肉计让江姐扮作父亲的五姨太逃走,刘合廷后来很快识破了这个计谋,按说谢云亭就已经暴露了,若不立刻转移,只会被立刻逮捕。可是,当江姐再次来到万县的时候,谢云亭竟然安然无恙地继续住在自家院里,江竟然也再次隐蔽到这里。就算是特务为了放长线钓大鱼而故意不抓谢少爷,江姐和谢云亭的警惕性以及整个万县县委的警惕性就如此之差?谢云亭等于是“坐以待毙”,而江姐则是“坐以待捕”,他们安然地在一个早已暴露的掩护地点等待被杀被捕,不知道符合的是什么样的“事件逻辑”?

离线木霜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0-08-09
话说这位作者的文笔、逻辑性、分析能力和看问题的深度都不是一般地强。赞一个

离线紫裳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0-08-11
文章非常专业。如果电视剧《江姐》的主创人员能读到这篇文章,可以提高他们的文学素质和艺术修养,以免他们继续不知羞耻地自吹自擂。
离线木霜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0-08-11
引用第4楼紫裳于2010-08-11 01:21发表的  :
文章非常专业。如果电视剧《江姐》的主创人员能读到这篇文章,可以提高他们的文学素质和艺术修养,以免他们继续不知羞耻地自吹自擂。


您太理想化了,呵呵!主创人员对这篇文章十有八九会选择性无视,更别提什么“提高他们的文学素质和艺术修养”了,继续自吹自擂那是一定的。
离线木霜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0-08-11
《江姐》,离历史更近还是更远——虚构的底线(2)

   虚构,除了应该符合人物的感情逻辑和普遍的事件逻辑,更应该符合历史的基本面貌。电视剧《江姐》所展现的1946-1949的重庆地下斗争,包括狱中斗争,可以说与历史的本来面貌差了十万八千里。

    街头巷尾的暗杀和枪杀贯穿于整部电视剧,江姐的所谓追求者林生豪被地下党暗杀,刘合庭屡次遭遇重庆地下党的暗杀,乌贼更是如入无人之境地想暗杀谁就暗杀谁。实际上,在这段时间的重庆地下斗争中,中共地下党员从未遭遇任何暗杀。中共地下党员的确曾经计划暗杀叛徒刘国定,但是这只是一次计划而已,由于叛徒行踪诡秘,这次暗杀计划并未付诸实施,这也足见当时地下组织的审慎。而在电视剧中,中共地下组织对于暗杀的爱好简直与恐怖组织无异,对刘合庭一次暗杀不成两次,两次不成三次,子弹炸弹轮番上阵,美女特务的不幸丧身甚至引来某些观众的唏嘘不已。更滑稽的是,对刘合庭的不懈追杀是在重庆地下党遭受重创之后,很难想象此类行为是刚刚遭遇惨痛失败的地下党干的,如果他们真的有能力组织这么多次暗杀,那还不如暂时把叛徒搁置一边,直接去歌乐山把渣滓洞白公馆的难友们全部解救出来。

    川东地下斗争史上有名的万县大逮捕,在电视剧里变成了一场冗长而又技术质量差的的藏猫猫游戏。刘合庭到万县,放着自己知道居住地的万县县委书记不抓,只抓一个特派员江竹筠。整整抓了4集左右也没抓到要抓的人,于是才想起了本来唾手可得的杜孝文。在历史上,是涂孝文的突然叛变导致了万县二十余名重要干部的被捕,电视剧里却成了江姐成功地掩护多数干部转移。如前文所述,干部们转移之后,她自己却和谢云亭稳稳地隐蔽在早已暴露的谢家山庄等待特务前来捕人。李歆林,就算是不知道老杜叛变,也应该知道江姐被捕,竟然也不转移,仿佛不与江姐到监狱作伴就不甘心一般。

    拒不承认自己的身份或者尽量滚案,是中共地下党员被捕后基本的斗争策略,真实的江姐,也很善于运用这个策略。所以,一开始,她根本不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后来因为需要而改变了斗争策略,仅承认自己是一名候补党员。而在电视剧中,江姐似乎从未接受过地下工作的训练,不仅一上来就大大方方地承认了自己的身份,而且还与特务、叛徒分别进行了有关政治的、气节的、人生哲学的大辩论,甚至当着特务的面跟叛徒谈什么“革命者身上的伤就是一朵朵光荣的花”。如果这就是所谓的还原历史,那么,这样的还原绝对不是这个电视剧的首创,50-60年代所有的关于红岩烈士的作品,都还原得比这个电视剧水平更高。

     作为下川东地工委联络员的江姐,在电视剧《江姐》里几乎成了左右重庆地下党命运甚至是川东游击队命运的人物。乡下遭遇失败的游击队需要她巧设妙计走出困境,城里遭遇重创的组织需要她来清理关系恢复联系。叛徒需要她化妆潜入特务的庆功宴上进行诱杀,《挺进报》需要她寻找人马重新恢复。甚至,在她被捕之后,狱中《挺进报》的创办也需要她来指点,著名的《狱中八条》也是最终由她口述完成。甚至,连小说《红岩》中许云峰被特务头子假意释放的著名情节,在电视剧中也移植到她的身上,只不过记者招待会上不再只有国民党的美女记者,而是多了追求新闻自由的进步记者。于是,江姐对记者招待会的运用就比许云峰又高了一筹。江姐,一名还未来得及充分施展自己才华的可爱而又可敬的普通女共产党员,在这部打着“还原历史、把烈士请下神坛”旗号的电视剧里,被供奉上了高度远远超越了历史纪录的神坛。

     特务,无疑是重庆地下党最大的敌人。于是,电视剧《江姐》不惜浓墨重彩地对特务大书特书,尤其是美女特务,更是充分地、立体地、全方位地展现了她们忠诚、牺牲或者内心的纠结与矛盾,也许是越表现这些特务的敬业,就越发能够突显江姐们工作的不容易?如此,这个电视剧取名《女特工的对决》也许更加合适。在重庆地下党遭破坏的过程中,从未有过特务、更不要说女特务近地下党的高层领导人。但是,失去了美人计的谍战戏注定是不好看的谍战戏。于是,一个美人计不够,就来两个;扮成有钱的寡妇和进步的女学生的女特务去迷惑市委宣传委员不够,还要再来一个扮成穷苦人的女特务去迷惑市委工运委员;女特务仅仅是接近男囚犯还不够,还要打入女牢以刺探更多的情报。敌方的美人计不够,我方也要有能够感召美女特务的帅哥地下党员。戏中戏,谍中谍,女特务注定是会吸引眼球的,更何况还是施展美人计的女特务。至于历史的本来面目,当然不如女特务的美貌来得更迷人。

    川东地下党的斗争,只有悲壮,没有悬疑。但是,没有悬疑的谍战戏注定也是不好看的谍战戏。于是,江竹筠的革命引路人不再是至今还健在的某两位耄耋老人,而成了一个人格严重分裂的双面杀手。下川东游击队的失败也不再是因为斗争方针上的严重失误,而仅仅是因为彭咏梧的身边埋藏着这样一个极度嫉恨他的人。沉重的历史,就这样被庸俗化地描写成了一个杀手阴谋的一再得逞。惊悚有了,刺激有了,眼球有了,口水有了,一切都有了。

     在这一切之中,“还原历史”,这个美丽肥皂泡,彻底地,破灭了。

离线charydu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0-08-11
打着还原历史的招牌,自称弘扬主旋律,贩卖想当然逻辑之下的炮制垃圾,将严肃的地下斗争演绎为黑帮倾轧追杀,这种行径跟街头贩卖假冒伪劣商品无异。cctv作为堂堂的国家电视台,还给这种货色捧臭脚……令人唏嘘。
离线紫冰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0-08-14
说实话,早就对现在打着还原历史的招牌制造出的垃圾无语了
红岩上红梅开,蝴蝶最爱舞东风
离线木霜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0-08-14
《江姐》,离历史更近还是更远——对几个命题的分析

    一、不要管电视剧与历史的距离,它反映了历史上的官员腐败问题,因此就具有了高度的现实性。

    如果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可以作如此庸俗化的理解,具有高度现实性的电视剧又何止《江姐》。描写了官员腐败的电视剧多得数不胜数,其中质量低劣者不是少数。

    二、《江》剧首次以艺术化的形式将红岩烈士在狱中总结的八条意见呈现给观众,这些意见令人震撼。

    首先,早在1997年,纪实电视剧《红岩魂》就用比《江》剧更大的篇幅和更接近史实的描写呈现了“八条意见”。
  
    第二,我认为也是最重要的是,“呈现”本身,并不等同于对历史的反思和审视。

    所谓令人震撼,也不过是因为当下的腐败实在是到了历史上少见的高度而使观众感到有些触动而已。但是,腐败不过是个表象,根源在哪里?电视剧带着观众进行思考了吗?

    回到《狱中报告》。实际上,领导干部的腐败问题只是罗广斌的《狱中报告》中八条意见中的一部分。我认为,八条意见中最值得注意并非所谓的领导腐败的问题,而是“不要理想主义”。一位网友在她的微博里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在近现代,直至当代的中国,理想,一次次地被高高举起,然后一次次地被甩得粉碎。“不要理想主义,对上级也不要迷信”、“组织不能万能的”,这是《报告》的原意。上级的问题,难道仅仅是几个叛徒的问题吗?当然远远不是。如果看过罗广斌报告原文,对这条意见或许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当然,囿于自身的理论水平,罗对当时某些问题的分析也并不十分到位。关于组织和上级的问题,电视剧《暗算》用非常隐晦的笔法进行了某种程度的分析,在这点上,本来可以大做文章的《江姐》却完全避而不谈。可以说,《江》剧有着宝贵的机会审视历史,但是它彻底放弃了。

    三、电视剧披露了革命者的情感历程,它所描写的江姐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女人,不再是以前的作品,例如小说《红岩》里被神化了的女英雄。

    披露了一段因为服从革命需要而弄假成真的婚姻历程,就算是描写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女人吗?好吧,就说这段婚姻吧,其实本来是可以写得比现在真实得多,感人得多,根本不需要为这段婚姻寻找一个拙劣的借口。革命的理想很美好,那就是解放全人类。但是,在这个解放全人类的过程中,革命者本人没有任何的自由,牺牲自己不说,还可能要搭上自己的家人。说穿了,革命者的一切都属于革命,包括自己的感情,包括没有参加革命的亲人。一个真正有血有肉的人,面临如此残酷的选择,她绝对不会像电视剧《江姐》里的江竹筠那样,如此的超脱,如此的果断。关于感情的牺牲,没有高唱“弘扬主旋律”的《暗算》和《潜伏》讲述故事的方式就比《江姐》高明得多,深刻得多。

    再来说“请下神坛”。经历过极左年代的人大概都听说过臭名昭著的“三突出”,即,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三突出虽然是在文革中提出的,但它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实际上,1949年之后的大陆文学创作,很多作品都被迫地或者主动地向这个原则靠拢,小说《红岩》也不例外。电视剧《江姐》与时俱进,倒没有在所有人物当中突出正面人物,因为现如今特务戏也是很吸引眼球的。但是,“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江》剧比《红岩》走得更远,关于这一点我在前面的博文里已有详细阐述。这部戏的主创人员一方面高声强调它比小说离历史更近,另一方面又抄袭了小说里已经广为流传的许多重要桥段并把这些故事全部移植到江竹筠身上,不能不说在创作手法上它比小说《红岩》不仅是没有进步,反而是倒退了很多很多。

    四、电视剧是否符合基本的史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宣传了革命烈士和红岩精神,对青少年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老实说,这样的评论适用于在CCTV黄金时段播出的80%以上的电视剧。可是,但凡是有独立思考而不是脑子被洗得近乎空白的人都知道这些电视剧宣扬的是什么。

    有纯洁天真的少年说,烈士在酷刑面前的坚贞不屈教育了我。可是,如果这些少年知道肃反时期红军对自己人使用的酷刑比军统特务对江姐们使用的酷刑还要残酷得多,而几乎所有的革命者在这样的酷刑面前都被屈打成招、不仅承认自己是反革命而且还把自己的战友和亲人也咬成反革命,他们该当何想?

    还有人说,烈士们对信仰无比忠诚的精神教育了我。我不知道这些人在坚定的“信仰”方面到底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这些人自己又在信仰着什么。我只想问,烈士如果是坚信当局“宣传”的,他们还会成为烈士吗?烈士的精神,难道就是为了某某党的万岁而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吗?

    至于教育作用,我想任何一部艺术作品的教育作用都不及现实来得强大。在这样的一个信息无处不在的年代,指望一个电视剧来对青少年起到什么教育作用,只不过是一厢情愿的美好YY而已。

    没有对“革命”本身的审视,没有把革命者首先当成一个人而不是抵御酷刑的机器或者革命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以商业片的框架承载着执政党思想的所谓主旋律作品,除了能够在CCTV这样一个声名日下的垄断媒体播放并且作为笑料被有着独立判断能力的观众所鄙弃,它不会再起到任何作用。
  
    五、《江姐》的收视率本身已经说明了它的成功。

    给主人公换个名字,再来谈收视率不迟。

    给主人公换个名字并且不在CCTV一套播出,再来谈收视率不迟。

    穿越一下时间的隧道,回到《环珠格格》热播的时代,把《还》也放在CCTV一套的黄金时段播出,再回到今天跟《江》剧的收视率比较一下,这时候再为《江》剧的收视率自豪也不迟。
离线liehua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0-08-14
如果这些少年知道肃反时期红军对自己人使用的酷刑比军统特务对江姐们使用的酷刑还要残酷得多------
----------------------------------
你不确定这是哪方面的宣传和网上某些不嘈杂不实的信息让你得出的结论?不管怎样酷刑都是不人道的,历史都选择了摈弃。任何党派就需要人认识和清除自己肌体上的不健康的因素才能进步。

  还有人说,烈士们对信仰无比忠诚的精神教育了我。我不知道这些人在坚定的“信仰”方面到底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这些人自己又在信仰着什么。我只想问,烈士如果是坚信当局“宣传”的,他们还会成为烈士吗?烈士的精神,难道就是为了某某党的万岁而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吗?
---------------------------------
他们信仰的并不是某组织和个人,而是忠贞于自己的信仰(真理)。忠贞不渝和追求真理是应该宣传,只是有些东西不是灌输而是主动接受,要观众接受必须用真实和艺术形象东西打动他们。
离线默存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0-08-14
引用第10楼liehua于2010-08-14 19:03发表的 :
你不确定这是哪方面的宣传和网上某些不嘈杂不实的信息让你得出的结论?不管怎样酷刑都是不人道的,历史都选择了摈弃。任何党派就需要人认识和清除自己肌体上的不健康的因素才能进步。.......

这个问题,看看老革命们亲自写的回忆录以及正史的叙述,就知道到底是不是有人在网络上造谣了。认识和清除自己肌体上的不健康因素,谈何容易。
离线默存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0-08-14
引用第10楼liehua于2010-08-14 19:03发表的 :
他们信仰的并不是某组织和个人,而是忠贞于自己的信仰(真理)。忠贞不渝和追求真理是应该宣传,只是有些东西不是灌输而是主动接受,要观众接受必须用真实和艺术形象东西打动他们。 .......

当然不是,问题是我们所谓的主旋律作品,包括这里讨论点这个电视剧,向观众灌输的是坚持真理呢还是坚持什么?我倒觉得,什么时候我们反映先烈的电视剧不是以“……党万岁”作为结束,什么时候我们的主旋律作品或许就有点希望了。其实也不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作品,电视剧《秋白之死》的结尾给人的感觉很好,没有被喊了无数遍的口号,只有从容和优雅。可惜,那部作品是在思想空前解放、艺术工作者有着崇高追求的的黄金年代拍摄的,这个年代是不可能再出现那样的作品了。
《江姐》的远离史实其实根本算不了什么,同样在CCTV一套播出的《井冈山》,讲述的是一代伟人的事情,偏离历史也不是一星半点儿啊,唯一比《江》剧好点的是没敢弄什么多角恋爱之类恶俗不堪的东西。 
离线苏日朗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10-08-14
肃反时期红军对自己人使用的酷刑比军统特务对江姐们使用的酷刑还要残酷得多,而几乎所有的革命者在这样的酷刑面前都被屈打成招、不仅承认自己是反革命而且还把自己的战友和亲人也咬成反革命
——这个以前我还真的不知道。我只知道那个时候有的人被整得很厉害,甚至有人被错杀了。
抛开一切政治因为不论,我觉得无论什么时代,总有那么一群人,他们特别喜欢整人。一旦有个由头,比如肃反啊,文革啊什么的,这些人就开始肆无忌惮地祸害别人了。
很遗憾,现在一提到文革,大部分人都会讥讽和嘲笑那是个多么疯狂的年代,可事实上呢,那个时候各种整人的行为至今也没有绝迹啊,只不过是换了一个方式罢了。我相信,如果现在再发动一次什么运动,跳出来整人的人绝对不比当年少啊。
金雀银雀飞起来~~~
离线翼翱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10-08-14
楼主转帖也不给个原址链接。

我刚刚寻去问了几个问题。


引用第12楼默存于2010-08-14 20:09发表的  :
当然不是,问题是我们所谓的主旋律作品,包括这里讨论点这个电视剧,向观众灌输的是坚持真理呢还是坚持什么?我倒觉得,什么时候我们反映先烈的电视剧不是以“……党万岁”作为结束,什么时候我们的主旋律作品或许就有点希望了。其实也不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作品,电视剧《秋白之死》的结尾给人的感觉很好,没有被喊了无数遍的口号,只有从容和优雅。可惜,那部作品是在思想空前解放、艺术工作者有着崇高追求的的黄金年代拍摄的,这个年代是不可能再出现那样的作品了。



“什么时候我们反映先烈的电视剧不是以“……党万岁”作为结束,什么时候我们的主旋律作品或许就有点希望了”,据记载,瞿秋白就义时,也是喊了万岁的,电视剧为表现瞿的书生气质,只选了唱国际歌和此地甚好,是很恰当的。不过,从容和优雅,用在红岩英烈的就义上,似乎并不合适。面对连死人身上的衣服都要扒下来卖钱的特务,恐怕只有激昂慷慨了。即使不喊党万岁,国万岁或者打倒什么的,也没多大区别吧。

说句玩笑话,你觉得喊“XXX,我爱你!”怎么样?
振翼翱九霄
离线紫裳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10-08-15
[l转帖]
        一评电视剧《江姐》:
                   重塑烈士的英雄形象  绝对不能弄虚作假!
                                                                                                         路不平

    演江姐的青年女演员有很好的形象、气质、风度和不俗的演技。但可惜,她跳不出编剧定下的框框,被牵着鼻子演了一些假戏。
    真实的江姐不是剧中演的什么重庆市委书记的夫人,不是川东临时工委的特派员和川东游击队后来的领导人,也未担任过重建被破坏的重庆地下党的任务,而是原重庆市委宣传部长彭咏梧的夫人,是下川东地工委的联络员,彭牺牲后,她曾自川东返重庆托人照料幼子彭云,短暂停留后又返下川东,旋即被捕。剧中那些重返重庆恢复组织、重组《挺进报》、筹划除奸、假扮记者混入大会面见特务头子……多是瞎编出来的。编剧大概以为:烈士的这些人为的拔高,才能提高烈士的形象;更能制造戏剧性,吸引观众,增加票房收入。
    大量知情者来看这个江姐,越看越假,越看越为烈士和演员叫屈,越看越对编剧者这种玷污烈士的劣行感到愤慨。
    大量不明真相的观众可能会被蒙骗一时。但也有人觉得,江姐面见特务头子一节不可信,叛徒“幽灵”这个人的古怪行为不具有真实性,剧中的黑帮斗争、离奇情节,颇像地摊文学的手笔。
  
离线紫裳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10-08-15
                二评电视剧《江姐》:
                   再塑叛徒形象  绝对不得忠奸颠倒!
                                                                                                                  路不平

    剧中将江姐的入党介绍人塑成后来叛党和充当特务杀手的怪人“幽灵”。而真实的江姐入党介绍人现犹健在,是一位离休的女性党员老干部。
    剧中将当时领导《挺进报》的重庆市委宣传委员塑成一贯贪财好色爱出风头、被捕后破坏了重庆和川东地下党组织的大叛徒,正副书记均为党捐躯。而真实的情况是:重庆市委书记刘国定和副书记兼组织部长冉益智被捕叛变,破坏了重庆和川东党组织,冉还带领特务赶赴三、四处搜捕市委常委兼宣传部长;后者侥幸脱险,向川康特委和上海中央局报警,现为离休党员干部。
    以上这两位离休老干部表示愤慨,但不愿自报姓名。人们要问,编剧者制造假象,说江姐的入党介绍人后来成了叛徒,当时领导《挺进报》的重庆市委宣传委员是被捕后破坏重庆和川东党组织的大叛徒,还把叛徒的市委正、副书记塑成英雄,目的何在?
离线紫裳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10-08-15
         三评电视剧《江姐》:
               “还原真实历史”的宣传  是为了推销新编的虚假“历史”!
                                                                     路不平

    1948年在重庆发生的这一场大灾难,早已在重庆调查得一清二楚,已经定案结案。《江》剧一负责人说:该剧的“故事取材……是历史档案,……有必要去还原一段真实的历史”。对呀!但是,观众却适得其反。总编剧在“还原真实历史”的招牌下,大量编造虚假“历史”,要使观众信假为真。
    首先,他对江姐这一崇高圣洁的形象及其经历大量掺假,使其最有虚假的成分,这是对先烈的玷污。
    其次,他散布江姐的入党介绍人后来叛变的假象和谎言,散布领导《挺进报》的重庆市委宣传委员被捕叛卖重庆和川东党组织的假象和谎言,为叛变投敌的市委正、副书记隐恶和带花环,是对重庆党史的恶意篡改。
    这个总编剧为何要这样干?这个电视剧就坏在总编剧手里。重庆有关单位在此事中严重失察失职,负有第二位的责任。剧组其他人员,缺乏必要的历史知识,轻易受总编剧蒙骗,是否应该应吸取教训呢?
离线小美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10-08-15
这个剧本真的可惜了一些演员.   好吧, 至少可以期待以后再有人重拍一部新的.
节节青挺立
叶叶翠昂生
离线紫裳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10-08-15
说真话者能让胡编乱造者不寒而栗可能是件好事吧?
离线紫裳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10-08-15
引用第18楼panda20087于2010-08-15 01:09发表的  :
楼上的所谓点评类似文革期间的揭批材料,一张阶级斗争的脸,令人不寒而栗
问题是,话语权在谁手里?你还是央视?
.......

转贴的这篇文章无论水平如何,我认为总是属于讲事实的正常的评论性文章。希望你能用事实和理论发表点高水平的或有点技术含量评论文章。至于话语权应该是大家的,谁都有说话的权利,不过电视台的影响力大些罢了,但是影响力并不代表正确,如某电视台的节目《非诚勿扰》,虽然受到很多“粉丝”的追捧(就像文革时期被愚昧、狂热充盈头脑的无限忠于、誓死捍卫者一样),轰动一时,收视率和影响力不可谓不大,但稍有良知的人都会认为这个节目实在低俗。这部电视剧也一样,虽然“爆炒”,也有很多粉丝的追捧和所谓的高收视率,但稍有这段历史知识的人都会认为这是在打着还原历史的旗号在篡改历史。艺术的真实是有底线的,不是编剧胡编乱造或愚昧、狂热充盈头脑的“粉丝”们可以改变的。 也许有一天“粉丝”们知道自己上当受骗了而反戈一击,那才叫人不寒而栗呢。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