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136阅读
  • 3回复

【转帖】李义铭:办医院 渡贫病 救江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松竹梅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2-05-14
http://www.nxtv.com.cn/article/books/20120511263814.html
http://www.nxtv.cn 2012-5-11 17:07:51 来源:和讯网 
  李义铭(1894—1956)
        四川自贡人,1920年毕业于私立华西协合大学,是该校首届毕业的4位医科生之一,也是西部地区第一批学西医的学生之一。1935年,李义铭在重庆创办民营义林医院,随后集资修建了一栋中西合璧式的义林医院大楼。1937年抗战爆发,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便将这幢古色古香的建筑征为立法院、司法院等办公之用。李义铭的外甥女江竹筠,红岩英烈江姐,从小就在义林医院里长大。当初李义铭创办的义林医院就是现在的重庆市中山医院。
  李义铭的父亲李焕章是一位木匠,家里有8个孩子的李家很清贫。排行第三的李义铭小时常常手提竹篮沿街叫卖麻杆糖,以此帮助家里度日。
  清朝末年,外国传教士到自贡传教,兴修教堂。李焕章到教堂做木匠活,勤劳朴实的他终日里只知流汗埋头苦做,不知道什么叫歇歇。洋牧师让他休息休息,他也只知谦恭地躬腰点点头,笑一笑,依旧干他的活儿。洋牧师相中了老实木匠李焕章,教堂建好后留下他在教堂里打杂看门,他后来做了替教会采购日常生活物品的管事,并成了一位教徒。
  这样一来,李家的孩子就可以免费到教会办的学校上学了。李义铭15岁时进了学校的大门,读书学习。尽管可以不出学费,但生活费用还得家里解决。由于家境清贫,李义铭每天只吃一顿午饭。这个从小就经受劳苦的孩子,深知读书机会的来之不易,他刻苦地学习,只用5年的时间就读完了小学和中学的课程。
  1913年,教会又出资让李义铭到成都华西协合大学读大学。在华西坝学习了7年后,李义铭于1920年毕业。根据规定,学生在教会资助下毕业后,必须为教会服务5年。李义铭被派到重庆教会开办的宽仁医院当医生。
  渡贫苦病人 办义林医院
  在教会医院工作的李义铭每月的收入为60个大洋,这在当时是不菲的薪金。但李义铭却想放弃这份工作,自己单独开家医院,一来自己行医、办实业来帮助他众多的兄弟姐妹,让父母能过上好日子;二来实现他的人生价值“本医生天职为国家社会服务,冀渡贫苦病人于康乐之境。”但是按照规定,由教会资助的学生毕业后没有为教会服务到5年,就必须偿还教会资助的两千多银元的学习费。李义铭筹措了一大笔款偿还了教会资助的学费。他先在重庆打铁街办起了医务训练班,而后又在小什字街开设了义林医院。由于李义铭的医术高明,前来看病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通过行医他还结识了不少上层人物,连冯玉祥将军和刘湘委派的重庆市市长张必果也成了他的朋友。1934年,李义铭被任命为重庆精益中学校长。在精益中学任职期间,加拿大传教士文幼章正好也在该校当英文教师,他们俩建立了深厚感情。1945年,冯玉祥把用他自己小名命名的“敬善中学”交给李义铭管理,还把自己的一枚水晶印章送给李义铭。1956年,被中国对外友协授予“人民友好使者”的文幼章访问中国时,要见李义铭。但遗憾的是李义铭当年去世,文幼章只见到了李义铭的亲属。
  经过李义铭的精心经营,义林医院规模越来越大。为了筹集扩大医院的资金,1935年,他与重庆市市长张必果等组织了一个“田园会”一种过去民间相互借贷的形式,又叫“打会”、“请会”或“转转会”等。筹得资金后,他在城郊观音岩购置土地筹建义林医院的新址。新建的医院大楼倾注了李义铭大量的心血,从建筑的设计到施工他都事必躬亲。大楼的设计借鉴了华西协合大学内的中西合璧式,也很巧妙地把钟楼设计在整幢大楼里。李义铭亲自监修,经过两年的修建,一幢坐北朝南的斗拱飞檐的中西合璧式大楼拔地而起,这幢七层的大楼是重庆当时两座最高的建筑之一。
  李义铭扩展医院的宗旨我们可以从当时的《重庆市私立义林医院一万元便捷田园会簿》记载中了解到:自欧风东渐以后,医学应社会需要逐渐设立医院,遂成为都市中不可少之事业。吾渝居长江上游,为西南大商埠,车马烦嚣,人烟稠密。虽先后经各西人创设医院多所,无如均牟利过高,征费太昂,使一般贫苦望洋兴叹,欲求一能普及平民本济世活人之初旨者,实属罕见。 敝院有鉴于此,爰聚集多数同志兴办田园会以此基金作为建筑医院之用。 规模务求宏大,征费则力求减少。本医生天职为国家社会服务,冀渡贫苦病人于康乐之境。 惟是同人等济世有心,绵力甚薄,幸蒙诸君热心扶助,鼎力维持筹集会银一万元。 名曰:重庆市私立义林医院便捷田园会。敝院获兹巨款,爰购定通远门城外观音岩地皮数百方丈,用以建筑新院。将来医务发展,则诸君造福社会之功,必永垂不朽矣!
  由此可以看出李义铭发展医院是为了更好地做慈善事业。他还兴办了实业、孤儿院和学校,参加了冯玉祥建立的抗战组织“利他社”,成为重庆的负责人之一。
  支持抗战 新大楼服务政府
  李义铭新建的义林医院大楼有5000多平方米,除了很少的一部分是办公和居家用房外,其余大部分是医院用房。在李义铭全家刚入住大楼,并筹备医院开业时,抗日战争爆发了。1937年11月,国民政府宣布从南京迁都重庆。李义铭修建的义林医院大楼被国民政府征用,作为立法院、司法院及蒙藏委员会的办公大楼。
  作为冯玉祥“利他社”重庆的主要负责人,李义铭无偿地把他的家作为“利他社”每半个月活动一次的场所。那时冯玉祥、于右任、张群等不少民国上层人物经常进出义林医院大楼,商讨怎样为抗战募捐。李义铭家里的人也时常帮“利他社”做事。“利他社”在家里聚会搞活动,他们就负责接待。有一次自贡“利他社”的捐款9千银元送到了李义铭家里,恰巧李义铭不在家。为了尽快把捐款用于抗战,李义铭夫人亲自把9千银元送到了冯玉祥的家里。
  重庆大轰炸时,民国政府文职机关迁到乡下,卫戍司令部便进驻义林医院大楼,李义铭也没法在此开医院。有一次日军空袭时,医院大楼没有被炸,但临近的民房却被炸、被烧毁,不少居民都成了难民,无家可归。李义铭决定把医院大楼除了卫戍司令部使用的房外,还有一些空房让街上的难民进来住。一直到抗战胜利后,这幢大楼才退还给医院。
  1951年,李义铭把医院捐给政府,后来他把医院大楼的产权也交给了政府。1951年私立义林医院改名为重庆市第二人民医院。上世纪60年代又更改为重庆市外科医院。本世纪初(2001年)医院再次更名为重庆市中山医院。
  为救江姐坐大牢
  江姐原名叫江竹筠,她的母亲便是李义铭的妹妹李舜华。江竹筠的父亲江上林长期不在家,偶尔回家,住不上几天又走了,一走就是一两年,留下妻子独自在家抚养两个孩子。江竹筠姐弟童年几乎有一半的时间都是随母亲在自贡城里的外婆家度过的。
  1928年,李义铭在外创业已有立足点了,他把父母接到了重庆。就在这一年发生了特大的旱灾,李舜华独自带着两个孩子在乡下,一点度饥荒的办法都没有。正在母子三人走投无路之时,李义铭主动写信邀请他们来重庆。当时自贡的穷亲戚都来投靠李义铭,几世同堂聚集在他家里,日子久了难免发生隔阂,李舜华不愿在这个大家庭里生活了。没办法,李义铭只好在离自家不远处帮妹妹租了一间房子,李舜华带着江竹筠姐弟独自谋生。
  恰好,李舜华的丈夫江上林也到了这里。身为蜀通轮船公司董事的李义铭,立刻为妹夫在这家公司找了一份伙房的工作。然而好景不长,蜀通轮船公司突然破产了,江上林失业后又独自外出了。几年后江上林病故,李舜华母子三人的生活再度陷入困境。李义铭把他们再次接进了他的家里。
  李义铭找到一起合办孤儿院的基督教同仁刘子如、曾子唯等商量,以“无父为孤”的理由,保送江竹筠姐弟进了孤儿院附设小学读书,那年江竹筠刚满12岁,她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如饥似渴地学习,第一学期连跳三级。当年李义铭办的学校里常有老师是中共地下党员,这些老师启蒙了江竹筠对革命的向往。
  1936年夏天,16岁的江竹筠以优异的成绩从孤儿院小学毕业了。当时她既想找一份工作以改善家里的生活,又特别想继续求学。在这两难之时,李义铭对外甥女说:“哪能不读书?考!考南岸中学!”重庆市南岸中学是李义铭等人办的,学校就设在李义铭的义林医院里边。这年秋天,江竹筠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南岸中学。
  在中学里江竹筠学习努力,不久获得了学校的最高奖励,一个嵌着镀银的“品学兼优” 黑色盾牌。她把奖品送给了舅舅李义铭。李义铭一直把这件礼物摆放在他办公室的书桌上。
  1939年春天,18岁的江竹筠考入校址在重庆远郊巴县的中国公学附属中学,成了高中部甲班的学生,在学校里加入了共产党。
  江竹筠假期回舅舅李义铭家,和同龄的表哥表弟表妹们在一起时,她常常把一些爱国问题带来和大家一起讨论。他们谈起国家大事时常各执一词、激烈辩论。李义铭很为孩子们这样的争执担心,因为卫戍司令部就和他们住在同一幢大楼里。他制止不了孩子们的辩论,只得慨叹:“我们家有小共产党了!”后来李义铭的二女儿被江竹筠引导参加了革命。
  1946年暑期,江竹筠从成都四川大学回重庆。由于革命工作的需要,她办了休学手续留在重庆做地下党工作。当她带上孩子彭云和丈夫彭咏梧到义林医院去看舅舅时,李义铭主动建议外甥女在他管理的敬善中学做兼职会计。这个提议正合江竹筠的心意,这样她就有一个掩护身份的社会职业了。
  1948年,江竹筠被捕入狱后,李义铭到处托人营救江竹筠,他本想用十根金条把江竹筠保释出来,结果非但没有救出外甥女,他自己反而被国民党警备司令部抓去坐了好几天的牢。
  1949年,重庆解放了。李义铭将义林医院长期无偿借给政府,重庆市卫生局在义林医院的基础上筹建了重庆市第二人民医院,李义铭任副院长。后来他却被错误地关进了监狱。虽然最终得以平反,1956年,他还是在忧郁中走完了自己的人生路。
离线jun-ze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2-05-14

江姐一家和李义铭一家居住于义林医院的侧楼。1999年,该院重建,侧楼不复存在。
离线红旗飘飘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2-05-15
那会儿建的楼现在看来仍显得很漂亮,也结实。
红旗漫卷西风烈.
浩气长存志青云
离线redboysir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2-05-15
同意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