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7810阅读
  • 18回复

介绍本书~《红色国际特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穆阑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6-05-18

卓越网拉下来的介绍:

红色国际特工(20世纪秘密战中尘封最久的特级机密)

红色国际特工(20世纪秘密战中尘封最久的特级机密) 图书

·市场价:
·卓越价:
折扣:,省:¥
· VIP价:
折扣:,省:¥
放入购物车
·华北地区1-2天发货
·华东地区1-2天发货
·华南地区3-4天发货
具体确认您属于哪个地区请点击

【评分星级】 ★★★★☆
共有 1 位网友参与打分
【作  者】 张晓宏 等
【出 版 社】 哈尔滨出版社
【所属分类】
  • 卓越网 > 图书 > 政治与军事 > 军事 > 世界军事 > 军事组织与活动
  • 卓越网 > 图书 > 文学 > 纪实文学 > 军事国防
  • 【版次印次】 2006-03-01 【ISBN书号】 7806996435
    【开  本】 16开 【装  帧】 平装
    【国  别】 中国大陆 【页  数】 262
     
    放入收藏夹查看收藏夹
    收藏夹里有0件商品
    您的购物车现有0件商品
    总计:0
    查看购物车>>
     
       编辑推荐 目录书摘
      本书以20世纪世界上最大的情报组织——共产国际情报组织在中国的活动踪迹为轴线,以恢弘凝重的纪实笔触,全景再现了国际情报战士为保卫红色苏联,支援中国抗战,同日本法西斯及中国反动势力进行了一次次惊心动魄而又鲜为人知的秘密交锋。
      本书所介绍的“国际特工”,并非指的是国际上那些职业间谍或神秘的冒险家,而是指20世纪上半叶,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为了战略利益派遣到世界各地的情报人员。因这些情报人员大多以共产国际的情报组织成员身份为掩护,所以称做国际特工。可以说这个情报组织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当时苏联两个最大的情报机构“克格勃”和”格柏乌”的幕后操纵。
      “格柏乌”(GRU)是苏军总参谋部情报部的简称。与偏重于谍报活动的“克格勃”不同,这是一个完全隶属于军方管制的情报机构,它的首脑全部是从秘密警察的高级官员中选派。“格柏乌”自诞生以来,就一直是“苏联所有情报机构中最机密的一个”。整个“二战”期间,“格柏乌”在全世界建立了几个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也被情报界视为样板的著名情报网,如欧洲的“红色乐队”情报网、亚洲日本的“拉姆扎小组”、中国的“满洲情报组”等等。在这些英雄的群体中,涌现出许多光辉的名字。
       目 录
    图书目录
    引子
    第一章 红色谍王在中国
    佐尔格进驻大上海
    组织在加强
    情报小组中的中国战士
    ★张文秋——最后的“家”
    ★方文——北平秘织情报网
    在另一条战线上
    佐尔格最后的杰作
    第二章 怪西人和他的战友们
    千里大护送
    双雄传奇
    ...  [浏览全部内容]
       书 摘
    书摘
    本书中介绍的“国际特工”,并非指的是国际上那些职业间谍或神秘的冒险家,而是20世纪上半期,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为了战略利益派遣到世界各地的情报人员。因这些情报人员大多以共产国际的情报组织为掩护,...  [浏览全文]

     

    离线穆阑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6-05-18
    图书目录

    引子
    第一章 红色谍王在中国
    佐尔格进驻大上海
    组织在加强
    情报小组中的中国战士
    ★张文秋——最后的“家”
    ★方文——北平秘织情报网
    在另一条战线上
    佐尔格最后的杰作
    第二章 怪西人和他的战友们
    千里大护送
    双雄传奇
    ★刘思慕敌营脱险
    ★川合定吉的使命
    “怪西人”之谜
    第三章 谍海女杰
    上海往事
    ★在等待中工作
    ★与佐尔格相识
    动荡岁月
    新的任务
    第四章 命令,越过国境
    苏子元:关内关外生死行
    张永兴:甘洒热血祭春秋
    ★秘密情报组
    ★炮击军火库
    ★战士的归宿
    第五章 从莫斯科归来
    “间谍”在这里诞生
    ★特种学校
    ★精英纷至沓来
    陈冰岩:矢志不渝求真理
    王方:机智勇敢出牢笼
    ……
    离线穆阑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6-05-18
    书摘

    本书中介绍的“国际特工”,并非指的是国际上那些职业间谍或神秘的冒险家,而是20世纪上半期,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为了战略利益派遣到世界各地的情报人员。因这些情报人员大多以共产国际的情报组织为掩护,所以称做国际特工。可以说这个情报组织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当时苏联两个最大的情报机构“克格勃”和“格柏乌”。 “克格勃”即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其前身是“肃反委员会”,也称“ 契卡”,成立于1917年12月20日,由波兰籍共产党员捷尔任斯基出任首任首脑。1954年成立的国家安全委员部(即克格勃)沿用了肃反委员会的标志,标志上有盾牌和剑的图形,盾象征着捍卫革命,而剑则象征与敌斗争。1923年,苏联建立之后,“肃反委员会”被赋予了联盟机关的地位,称“国家政治保卫总局”(缩写为OTTY),其规模更大,还拥有自己的“法律委员会”,用以迅速判决反革命分子、间谍和恐怖分子。以前的肃反委员会是在非常时期作为保卫革命的必要手段而临时组建的机构,与其不同的是,之后成立的国家政治保卫局、国家政治保卫总局及其后继者,在苏联国家体系中一直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 苏维埃俄国自成立之始就已开始采取一系列步骤,以实现其在国外的大规模“输出革命”的计划。当肃反委员会还在为保卫布尔什维克政权免受国内现实的和臆想的敌人的侵害而努力的时候,国外的苏维埃间谍机构的活动主旨已经是为了输出革命了。当时在国外的大部分行动不是肃反委员会组织的,而是由控制在布尔什维克人手中的共产国际组织的。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NkkH)称自己为“世界革命的大本营”。 1920年12月20日,在肃反委员会成立三周年之际,捷尔任斯基作出了建立“国外处”的决定,这可以说是契卡工作的一大转变。 1921年,特里利瑟尔主持了国外处的工作。大约就在此时,共产国际创建了一个秘密国际联络处(OMC)。联络处给国外处以很大帮助,吸收了一些外国共产党人及其同情者进行秘密情报工作,因为这些人更愿意对来自共产国际的救援呼吁作出反应,而不愿同苏维埃情报机构直接打交道。30年代的许多国家政治保卫总局和内务人民委员部属下最优秀的外国间谍,都一直以为他们是在为共产国际效力。国际联络处还为建立“先遣组织”打下了基础,这些组织以后成了苏联情报机构实施“积极行动”的重要工具。先遣组织都是用国际联络处的钱建立的,在这方面最卓越的组织家应属德共副主席维利·明岑贝格——“我们所有战友的保护神”(他的“生活伴侣”巴贝尔· 格罗斯这样亲昵地称他)。 1921年苏联国内饥荒时期,明岑贝格建立了“国际工人救助基金会”,总部设在柏林。该基金会很快就成了共产国际思想的主要宣传者。巴贝尔· 格罗斯讲道:“团结是一个神奇的词。先是团结饥饿中的俄国,然后是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当明岑贝格用‘慈善’替代了‘团结’一词后,便有许多知识分子为其所打动,自愿响应他的号召……当他兴奋地讲起‘无产阶级奉献和支援的神圣职责’的时候,他触动了热情的、忘我的、牺牲精神的音弦。哪里有信念,哪里就有这种精神的体现。”每一个“与俄国人民团结”的体现都促进了出资者与工农苏维埃国家之间那种密不可分的情感联系,而后者一直是共产国际所竭力宣传建立的理想化的形式。 在国际联络处的工作人员和国外处的同行之间,总是不时出现一些工作上的摩擦。但在这两个秘密机构的最高层中,由于国外处头目米哈伊尔·特里利瑟尔和国际联络处头目约瑟夫·阿罗诺维奇·皮亚特尼茨基——此人在 1921年该处建立后至30年代中期遭镇压之前一直主持该处工作——之间有着良好的个人关系,常常使这种分歧得以缓和、化解。和特里利瑟尔一样,皮亚特尼茨基也是犹太人,还不到二十岁便开始了职业革命者的生涯。在“一战”前,他的主要工作是帮助革命者和一些携带革命书籍的人非法穿越国境。在与国际联络处的关系中,国外处总是扮演着兄长的角色,和作为国际联络处领导成员的特里利瑟尔不同的是,皮亚特尼茨基官方上同国外处并无任何联系。 共产国际联络处的秘密活动受到政治保卫总局的严格控制,而军事问题则逐渐转由苏联军事情报机构(当时是总参四部,后来是情报总局)来处理。为了对国际联络处的秘密行动加强控制,政治保卫总局扩大了自己在这个组织里的间谍数量。同时国际联络处也采取了旨在提高联络安全系统可靠性的措施。1925年,皮亚特尼茨基在国际联络处的第一副手阿尔布拉莫夫,在莫斯科附近的城市梅季希创建了一个秘密学校,培训一些共产国际的电报员,用以同国际联络处进行密码联系。 到了后来,由于战争的需要,共产国际联络处的秘密活动越来越多地和 “格柏乌”挂上了钩,很快共产国际这块招牌成了“格柏乌”的保护伞。事实证明“格柏乌”这样做是很巧妙的,一旦自己的间谍出事,可以推到共产国际的身上,而与苏联无关。如“牛兰夫妇案”、“佐尔格案”、“大连放火团案”、“中西功案”都是如此,使苏联摆脱了不利于自己的尴尬局面。 格柏乌(GRU),是苏军总参谋部情报部的简称,其历史发展线索至目前而言仍显得十分混乱。究其原因倒不光在于GRU本身曾经几度沉浮,更主要的是自它诞生以来——就像一位格柏乌的叛逃者所写的那样——格柏乌就一直是“苏联所有情报机构中最机密的一个”。 整个“二战”期间,格柏乌在全世界建立了几个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的情报网,主要有:欧洲的特雷帕尔情报网、“红色乐队”情报网、“拉多” 情报网;亚洲地区的佐尔格情报网、梅杰姆情报网;美国的阿姆托格公司等。 特雷帕尔情报网在法国、比利时、丹麦、荷兰和德国开展活动。这个情报网准确地提供了德军即将入侵苏联的情报,但是当时斯大林并没有相信。在整个战争中,特雷帕尔情报网提供了大量关于德国、意大利的政治、军事方面的动态、数据和政策等情报,对战争的进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红色乐队”情报网主要在德国活动,有一百来个成员,两个德国人是他们的头脑。这个情报组织的很多成员渗透到了德军的高级职位,为苏军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军事情报,包括德军的军事部署、武器装备等等。 “拉多”情报网设在中立国瑞士。“拉多”能够回答苏联关于具体的德国军事单位、德军将领和希特勒总部的询问,以及其他许多在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大部分情况下,这些情报在德国相关机构获悉后不出24小时,就能出现在莫斯科情报总部负责人的案头。 1929年底,佐尔格和他的两名苏联同事一起被派到中国的第一大城市上海,这里是他间谍生涯的第一站。从此以后,佐尔格在远东从事了很多年情报工作,其卓有成效的情报工作使得苏军在战略上步步主动,为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并对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有的历史学家甚至评价说:是佐尔格拯救了莫斯科,拯救了苏联。 当佐尔格撤离中国以后,格柏乌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发回有关中国的确切情报。直到1937年苏军情报员梅杰姆出现在中国上海,才改变了这一被动局面。同佐尔格一样,梅杰姆为保卫苏联也建立了卓越功勋,他及时提供了日本关东军暂不发动进攻的情报,使斯大林能放心大胆地抽调远东的精锐之师支援欧洲战场。由于种种原因,梅杰姆至今仍被人遗忘。其实苏军情报部门和共产国际情报部门也非常关心在中国发生的事情,毕竟他们的宿敌日本占据着中国的半壁江山,可以随时对苏联发动进攻。所以必须牵制日本人,于是在他们的指挥下,杨奠坤的满洲第二情报组、赵国文的大连放火团四处出击…… 整个?二战”期间,红色国际特工所创的业绩是彪炳青史,无愧于心的。他们隐姓埋名,抛妻舍子,甚至连自己的国籍都失掉了,忍受着种种误解,以顽强的毅力创造了惊人的业绩。 尽管共产国际和它的后台“克格勃”、“格柏乌”发动秘密战的目的始终是为了苏联的国家利益,但那些卓越的情报战士的所作所为,却是为了自己心目中崇高的理想。特别是当祖国遭到入侵的时候,他们会抗命出击,拯救自己的祖国。有什么比哺育他们成长的祖国更能令人牵挂呢?当他们抛头洒血的那一刻,他们的心是自豪的,因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拯救灾难深重的祖国”。 这是一段尘封的历史,一段难忘的经历。作为后人,有必要了解先辈们所做的一切。 通过这次简短的会面,佐尔格对这位中国的独裁者得出如下印象:缺乏政治头脑,没有远见,典型的军人作风,不善于治理国家。热衷于兼并战争,对外国人一直妥协。对日本、德国抱有好感,敌视苏联。 就在佐尔格回到上海的时候,他所盼望的苏军情报特使已从莫斯科取道另一条路线来到了上海。这是位资深的情报专家。佐尔格风趣地称他为“老师”。“老师”帮他熟悉情况,介绍与必要的人取得联系,并负责与海参崴、伯力进行无线电联络。P1-4 “老师”神秘莫测,从不公开露面。他身材不高,皮肤黝黑,黑头发、瘦脸庞,活泼好动,从不悲观,从不惊慌失措,但有时也会变得严肃镇静,凭着他的第七感官敏锐地预判出可能发生的危险,并巧妙地逢凶化吉。为了在最初阶段“帮带”这位年轻人,协助他开展工作,情报局专门派了这位“ 老师”来到中国。在短短的时间里,“老师”对这个精明强干的学生的表现非常满意。一个月后,“老师”准备返回莫斯科,临行前,在秘密联络地点握着佐尔格的手说:“我将如实向‘老头子’汇报,你完全能胜任这项工作。再见,要格外谨慎……” 从此,理查德·佐尔格便独立开展工作。 就在“老师”离开上海的第二天,报务员马克斯·克劳森来到了上海。佐尔格不认识此人,在莫斯科也未曾见过,但“老师”已把克劳森的情况详尽地介绍给佐尔格:克劳森是汉堡的一个海员。一次大战时当过兵,干过铁匠,当过技师……又在德国商船上当过报务员。克劳森多次参加罢工,组建海员工会。后来,年轻的克劳森向往新生的苏维埃国家,便毅然投入了帮助苏联恢复重建的工作中。不久,他参加了苏军情报组织。1927年被派往中国东北工作。由于1929年末东北军与苏联远东部队因中东铁路线的归属问题而爆发了武装冲突,克劳森奉命潜伏在东北,及时弄清事件的原委,向中央作了汇报。这便是克劳森来迟的原因。 佐尔格虽然知道了克劳森来到上海的消息,但是等了一星期才跟这个助手接头,为的是检查克劳森是否从东北带来“尾巴”。 为便于工作,佐尔格指示克劳森做些买卖。马克斯·克劳森便办起了一个带车库的修理所,主要修理各种电器。 终于,在一家名叫“凯赛”的外国小酒馆中,克劳森见到了佐尔格。 当佐尔格走过来的时候,克劳森忙从桌旁站起,向他伸出一只皮肤粗糙而强劲有力的大手。站在佐尔格面前的是一位肩膀宽大、健壮结实、面目粗犷的新朋友。他虽然年仅30岁,但已开始发胖。P11
    离线穆阑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6-05-18
    我正在看这本书,作者是研究这方面专史的专家,所以文笔一般,但是叙述的事件很有意思。
    离线萧佑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6-05-18
    去年纪念反法西斯以及抗战胜利的时候,东北的好象是黑龙江台(记不太清了),曾经播出了一个纪录片(片名忘了),就是讲述共产国际的红色特工的传奇纪历的。可惜的是,当时该片与我想看的另一部纪录片“东北抗日联军”在播出的时间上恰好撞车,所以,只看过了前一、两集,后面的就没有再看了。后者也是一部拍摄得很精彩的好片子,采用了真人模拟穿插其间等拍摄手法,音乐和画面做得也很好,有很凝重的历史氛围感。
    离线yihong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6-05-18
    I watched a Japanese film about 佐尔格. It was quite interesting.
    离线穆阑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6-05-19
    引用第5楼yihong2006-05-18 21:53发表的“”:
    I watched a Japanese film about 佐尔格. It was quite interesting.


    当时佐尔格在中国出了麻烦后就跑到日本去折腾了,神奇啊。
    这些人物都是当时苏联清党未曾触及的精英,遍布世界各地,在中国内地的和中共配合得非常默契。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6-05-19
    穆阑的书摘也不分分段,看得我头晕目眩。
    ~~追~~
    离线穆阑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6-05-19
    我是怎么趸来的怎么卖啊。
    离线2049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6-10-18
    多年前曾在电台听到过长篇小说《红色间谍——代号巴山》,于天命著,王刚播讲。谁能找到这本书?
    离线2049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6-10-18
    补充说明:《红色间谍——代号巴山》,当时号称“当代《红岩》”,据说还被译成多国文字,但在国内电台连播一次后便无声无息了。
    离线穆阑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6-10-18
    完全不知道这个啊?2049可以去孔夫子旧书网找找看。
    离线2049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6-10-18
    转贴一篇相关网文供参考:
    【转帖】论中共历史上的超级间谍

     
    董必武(1885年3月5日-1975年4月2日),湖北黄安人,原名贤琮,又名用威,字洁畲,别号璧伍,1902年中秀才,1913年在日本见孙中山并加入中华革命党。1919年受李汉俊影响投身马列主义运动,和陈潭秋、包慧僧创建湖北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参加中共一大,成为中共创始人之一。北伐时任国民党湖北省党部执委,国民党清共后于1927年底再去日本,旋去苏联,在莫斯科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1932年回江西苏区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法院院长,参加了长征。1937年底到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工作,后回延安,曾与朱德、徐特立、吴玉章、谢觉哉、林伯渠、熊瑾玎、续范亭等成立“怀安诗社”。1940年去重庆,在中共南方局协助周恩来工作。1945年4月作为中共代表到旧金山参加联合国成立大会并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后参加中共代表团随周恩来在南京与国民党谈判。1949年后任大陆副总理、政协副主席、高法院院长、国家副主席、代主席、副委员长、中共7、8、9届中委、7届中共监委书记、10届政治局委员。

    董必武给人印象是位忠厚长者,党内尊称“董老”,实际上他却是现代谍报大师,用间之术除周恩来、叶剑英外,中共党内无出其右者。现在让我们看看他使用的几名超级间谍,在国共两党斗争中起了何种作用:

    熊向晖,安徽人,1919年生,1936年在燕京大学时加入中共,抗战时任胡宗南机要秘书。1938年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董必武要熊按周恩来“布闲棋冷子”的方针,潜伏在胡宗南身边,关键时发挥作用。1943年,由于熊事先向周恩来密报,使胡宗南第34集团军闪击延安的计划落空。1947年胡宗南率国军23万人进攻延安,彭德怀领共军2万3千人在青化之砭、羊马河、范蟠龙镇、沙家店等处连战连捷,及毛泽东敢于留在陕北与胡周旋,亦全仗熊在胡身边。同年,中共地下报务员李政宣夫妇在北平被捕叛变,其留存电报底稿导致熊身份暴露,然而此时熊已被胡派送美国留学。1949年后熊回大陆,1954年随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70年代任共军总参情报部副部长时参与接待基辛格访华,后历任中共驻墨西哥大使、中共中央调查部常务副部长、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党委书记等职。1991年熊发表回忆录《地下12年与周恩来》。熊在中共情报界辈份极高,与中共驻印大使申健、中调部副部长陈中经一起被称为“后三杰”,“前三杰”即李克农、钱壮飞、胡底。

    郭汝瑰,又名郭汝桂,四川铜梁人,1907年生,黄埔5期毕业,1929年入中共,1930年为躲抓捕,由其堂兄、川军郭汝栋部安排去日本留学,与中共失去联系。1931年12月入陆大10期,1937年5月任54军参谋长,8月任该师42旅代旅长参加淞沪抗战,1938年后任54军参谋长、20集团参谋长、73军暂5师师长,1944年驻英国副武官,1945年任军政部军务署副署长兼国防研究院副院长。1945年5月郭汝瑰在重庆经任廉儒介绍见董必武,提出恢复党籍,董与郭深入交谈,让郭用实际行动经受党组织的考验并将郭转交中共吴克克坚情报系统。1946年2月郭任张治中随员参加与中共的军事谈判。1946年6月以后历任国防部5厅副厅长、厅长、陆军总司令顾祝同徐卅司令部参谋长、国防部2厅(计划)厅长、3厅(作战)厅长,参与辽西、徐蚌、平津会战决策,系蒋介石的军事“智囊”。从1946年到1949年,郭与中共方面密晤100余次,提供了大量有关国军的战略战术情报,国军竟未察觉。对郭起疑的是杜聿明,杜妻曹秀清早年曾入中共,杜与郭接触中似有曾相识之感,某次杜去郭家,见客厅沙发有补丁,暗忖,自己在国军中已是廉将,竟还有比自己清苦的,更加深了原有的看法。杜提醒蒋介石注意郭,蒋不以为然,让杜拿出根据,杜有口难言。徐蚌会战中,凡蒋按郭建议下达的作战命令,杜执行时均打折扣。1949年1月,郭任72军中将军长,驻军四川沪州,后任22兵团司令兼72军军长,叙沪警备司令,1949年12月11日按刘伯承指示率万余人在宜宾起义投共。1951年在共军南京军事学院任教,1980年4月再入中共。1981年2月杜聿明在北京临终时郭去医院探望,杜问郭“小鬼 (郭汝瑰被称作郭小鬼),当年你是否为共产党做事?”郭答:“光亭兄,我们只是见解不同,守红必守淮呀!”郭否认自己是贰臣,称一生从未改变过信仰。

    韩练成(1908-1984),又名韩圭璋,宁夏固原人,1925年入西北军,在国军第二集团当过营长、团长,参加过北伐并秘密加入中共,后历任国军72师参谋长、独11旅旅长、170师副师长、16集团军副军长兼参谋长、46军副军长、军长。韩是桂系主要将领,白崇禧的亲信。1946年韩秘密将南京中共代表团副团长董必武接到上海白崇禧公馆,称与客人商谈要事,白夫人不知就里,在外为其望风。董告韩国共和谈肯定破裂,要韩掌握好部队,视机会配合解放军行动。1947年2月,国军向山东共军发起重点进攻,共军华东野战军9个纵队进行莱芜战役,将北线国军包围,韩奉陈毅指示命46军自围中溃出,自乱阵脚,致共军大获全胜,歼国军5万6千人,生俘第二绥靖区副司令李仙洲中将。此后,韩练成又返南京,谎称越狱,白崇禧不疑,将韩调任海南防卫司令,因此冯白驹领导的中共琼崖纵队得以保全。未几,白崇禧外甥、国军师长海竟强当真越狱逃回,指韩通共,而韩此时已去兰州。保秘密局电告张治中抓韩,张却给韩机票,让其飞往香港。1949年后韩任共军兰州军区第一副司令,军事科学院战史部部长等职,1955年授中将衔。

    高清,又名高维生,石昌汉,湖北黄安人,1917年生,1929年参加鄂豫皖红军,1930年入中共,历任红四方面军总部宣传队队长,西路军骑兵二团代理团长,1939年在新礁上化被选调共产国际,去苏联莫斯科达拉索夫斯卡亚军校学习,1941年潜回重庆,任共产国际远东情报组负责人,任务是搜集日军、伪满、汪伪及国民党情报,制裁汉奸和叛徒,小组共13人,均是在苏联受过谍报训练的原红军西路军营连级干部,分别潜伏在重庆、西安、兰州、北京、上海、南京、南昌、香港、台北、昆明、汉城、及国军赴印度远征军中,此外,苏联驻重庆使馆武官处还为高配备了10多名助手。共产国际的纪律规定,该小组不得与中共发生横的联系。1941年高清重病,不得以到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就医,董必武利用同乡和中共元老的身份让高清将搞到的情报背著苏联人同时报送中共一份,而在高的助手中,也有两人是由董输送的。

    一为张炜,即蔡叔厚,字绍敦,浙江人,曾留学日本,上海绍敦电机公司创始人,人称“蔡老板”,中共特科重要成员,去苏联受训回国后同张一萍(即张文秋,女儿刘思齐、邵华分别嫁给毛泽东之子毛岸英、毛岸青)一起为共产国际远东情报组负责人、大名鼎鼎的佐尔格工作,蔡任报务员。佐尔格去日本(1944年11月7日被绞死在东京巢鸭监狱),其继任华尔敦由于下属陆海防叛变而被捕,蔡即失掉联系。抗战时在重庆,蔡向董必武谈了自己的情况,要求工作,蔡转告苏联武官处。高清到渝后手中同时掌握5部电台,人手不够,蔡又为高当报务员,后蔡转赴新疆,受苏联情报单位新疆边务处领导,曾娶被盛世才、季源薄杀害的毛泽民的遗孀朱丹华为妻,朱又改嫁方志敏堂弟方志纯。不久蔡返沪中共潘汉年情报系统,与蒋介石前妻陈洁如养女陈瑶光的丈夫、中共地下党员、“驸马爷”陆久之一起策反汤恩伯,因蒋纬国赴沪督战,功败垂成。1949年后蔡任上海机电局长,1967年被文革小组专案审查第三办公室按“苏特”逮捕,1971年死于秦城狱中(1981年平反)。

    高清的另一助手是湖北人赵英。该系北洋军阀肖耀南的姨太太,人称“湘楚一绝”,肖死后赵由北京回武汉。抗战时闲集此地的不少国共要人向其求爱,计有郭沫若、邓初民、董必武、张道藩。日军占武汉后赵随政府撤退重庆。董必武又以同乡的关系说赵投身情报工作,赵不忍再拒。董将赵介绍给阎宝航,阎令赵接受高清领导,赵隧倾囊相助,给高提供住处和经费,出入国民党达观贵人之间,为高搜集情报并掩藏电台。自古佳人多薄命,寡妇门前多是非。张道藩求爱遭拒,怀恨在心,适逢汤恩伯自前方返渝,各界举办欢迎会,张借刀杀人,怂恿汤下帖请赵,赵看不起对日作战中丧城失地的汤恩伯,拒绝赴会,汤恼羞成怒,派士兵著便衣入赵家将其打成重伤住院,张再嘱汤灭口,汤又派人将赵抬出医院仍进嘉陵江。赵至死不知自己为共产国际效劳,只知为延安工作,国民党也不知其真实身份。赵英对董必武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受人之托,终人之事,可谓红颜一死酬知己。

    高清小组为共产国际工作的同时,更为中共立下汗马功劳,曾提前获悉驻沪日军多摩部队(专门从事化学毒气战的秘密部队)企图下毒暗害山西新军决死队负责人薄一波的情报,及时通报重庆八办。也曾在重庆智除中共特科河谟叛徒、汉奸张阿四。在银川杀中共叛徒、军统银川站站长刘洛,在天水杀中共叛徒、军统天水站站长王西扬在西安杀中共叛徒佟建云。佟系中共政治局委员、驻共产国际代表张浩(林育英)女友,被中统西北专员孟真(后为旧金山图书馆负责人)劝降,拟诱捕张浩,为此,高清小组成员黄祺(潜伏于重庆并打入林森卫队,为救高清与国军枪战身亡。其妻1960年饿死于四川农村)、孟燕辉(潜伏于西安,后为大陆山西省公安厅长,文革坐狱去世)、盛星传(又名胜觉,绰号“麻雀”,潜伏于兰州,1957年打成右派,1960年饿死于甘肃省民乐劳改场)3人在赵英掩护下将佟击毙于八路军西安办事处门前。1941年7月,中共南方局南方工作委员会江西电台台长林生被捕叛变,国民党中统江西省专员冯琦(即中共六届四中全会政治局委员、叛徒徐锡根)指挥该合骗过南委书记方方,捕中共江南委书记谢玉才(假自首后脱逃向南委报警,但回延安仍被整肃)、南委组织部长郭乾辉(郭潜),郭随即叛变。高清得报后紧急向重庆八办报警。不想竟被周恩来、童小鹏所误。中统展开大逮捕,抓南委副书记张文彬(不屈就义)和廖承志及粤、桂、闽、浙、赣、5省中共党员7千人。中共此次损失不下于皖南事变,中统首领杏邝曾弹冠相庆,周恩来则小肠疝气,大病一场。此系周恩来一生为数不多的失误之一。

    日降后高清去上海,1947年曾奉周恩来命于燕山别墅杀张国涛,因张提前离去,只杀了张的4名军统保镖。高又同苏联驻宁使馆副领事、苏大使罗申的女婿、格别乌少校贾不候(Kalabukhov Ivan Gavrillovich 1919-1986)一起追杀此时已当上了中统上海区组长的郭乾辉(后为台湾国民党调查局副局长),却错杀其弟郭乾耀。1949年高以上海《大公报》记者身份去台北,同行二记者是吕德润(后为大陆国务院参事)、严庆澍(笔名唐人,由在香港的乔冠华领导)。高在台搜集国民党情报并用电台密报海参崴苏军情报部,1952年台破获李朋等苏谍案,而高又在日月潭巧遇张国焘并被认出,遂自行撤回大陆。周恩来让高再度返台,高不从,周即密令制造车祸除高,然执行者不忍下手,飞报徐向前。徐向前、董必武、李先念出面劝阻,外加苏联国家安全部写的证明,救下高清一命。此后,高陆续在东北公安部、中央调查部工作,1965年底被周恩来、康生以“苏特”罪逮捕,关押10年,妻子跳楼自杀,1977年落实政策,同为红四方面军出身的中调部长罗青长却不让高回部,让其在关押地河南平顶山就地安置。罗系周恩来、邓颖超的红人,文革出当过杨尚昆专案组组长,文革后又秉承汪东兴旨意,对平反冤假错案不甚积极,顾遭邓小平、陈云、胡耀邦、赵紫阳的厌恶,导致中调部于1983年被撤销。

    前面提到的熊向晖、郭汝瑰、韩练成是利用自身在国军中所处的位置,尤其是利用了胡宗南、蒋介石、白崇禧的信任,近水楼台。这种先天优势成了他们后半生用不完的存折,保他们能在大陆出将入相,人大政协,封妻荫子,青史留名。只有高清是真正的无名英雄,早年三过雪山草地,血战河西走廊,后投身隐蔽战线,端的是从事刀头上舔血的勾当,晚年蒙中共恩赐,成了河南老干部局管理的副局级离休干部,平日粗茶淡饭,看书下棋。其间,曾与当年的对手,被中共特赦住在南京的原中统干事张文(张国栋)交流,双方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1993年河南作家于天命的记实小说《红色间谍--代号巴山》一问世即被抢购一空,人们被高清奇特的经历所吸引,所感动,此书被誉为“当代《红岩》”,它的出版也打破了平顶山的宁静。先是台湾方面要以6万港币购买在莫斯科受训的高清等24人名单,然后台湾再雇人盗去该书原稿,幸被大陆公安追回。随后高清一家又不知去向。一说高清于1995年去世,一说高被台湾绑架,还有说高被安全部软禁,更有说高被安全部暗害的。有人说高去了祈连山,他要和牺牲的战友相伴余生,另有人在湖北红安见过他,他已在故乡安度晚年。从莫斯科回来的人则说,在原克格勃的高级公寓里,有位带湖北口音的中国老头正在写回忆录……

    综上所述,无论王侯将相,还是贩夫走卒,羽扇纶巾之辈抑或鸡鸣狗盗之徒,皆为董必武所用,可见董深得用间指衫。孙子曰:“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只有在政治上高瞻远瞩的人才能成功地驾驭和指导谍报斗争。因此,历史上国共之争,主要不是输在军事上,而是输在政治上,应是不争之论。俗语说得好:上有九头鸟,下有湖北佬。指湖北人做事超出常人,当年毛泽东将大批中共高干整得死去活来,一个个敢怒不敢言,甚至不敢怒不敢言,只有毛的亲密战友、湖北黄岗人林彪敢杀他。董必武的家乡湖北黄安(现红安)亦有人杰地灵,文革前共军有62名将军是黄安人,就连董必武的儿子董良驹现亦是共军总参谋部的少将。董必武不是将军,但他是将将之人。董必武未带过兵,但他指挥的熊、郭、韩、高等人,个个当得10万兵。
    离线2049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06-10-18
    转贴另一篇:
    走近强国博"友"于天命老师

    于天命先生是我心仪已久的人物。先生出身革命家庭,祖父曾为孙中山先生的得力助手,为掩护同学于佑任先生舍弃进士考试,为实现民主民权民生的理想,舍弃清廷五品官位,奔走寰宇。袁世凯窃国后,愤而辞职,隐居南阳民间,践行实业救国的道路,从组织人力运货的扁担帮起家,身先士卒,依靠勤奋智慧和诚信,迅速发展成为河南第三大实业家,厂矿遍布国内。于先生的众多父辈承家教,参加红军和八路军,为缔造理想中的新中国,献出了壮丽的生命。先生本人,依祖父而活,幼蒙桐城派名士六载庭教,文章空灵劲拔,被郭沫若誉为神童。后考入莫斯科大学副博士,从事工矿业,因对祖国命运的真诚思考而文革罻难,九死一生后,弃仕途,专心用所学报效国家,后工伤,却不自弃,自学三个月,考上法学硕士,又用十年光阴,奔走十余省采访写作,写出了被誉为当代红岩的煌煌巨著《红色间谍——代号巴山》,被译成多国文字,风行海内外.

    大名久仰,却无缘拜会,盖因面对硕儒名士,总有惶恐不安之感,自卑甚强.后先生在人民网创办“天命博客”,以宏扬文化自任,遂成文友.神交既久,若现代网恋男女,怅恨不能相会.斗胆自陈,原在一个城市,于是中秋月圆之时,月明风清之际,相约一晤.

    先生慨然有乃祖父之风,温文尔雅,古道热肠,刚毅不苟,一老一少相见甚欢.自下午至凌晨,多次夤夜对坐先生书斋,谈文学,谈佛学,谈人生,谈强国博友,谈国家未来.先生常说,某某博友老先生,襟怀坦荡,人品堪师;某某博友,青年俊杰,堪做国家栋梁,若有机会,当予以举荐云云,盼望国家未来强盛之情略见一斑.风清月白,霜露在地,聆听雅音,若闻山间竹影,飒然多姿,清澈石流,潺潺东归,曛然忘返,不觉天之将白.

    先生德高望重,衣食简朴.老少结伴走小巷,觅酒肆,几盘小菜,一瓯清酒,举杯小酌,放胆阔谈,若坐春风古刹.先生学甚博,殷望后辈甚重,尽其所学,馈赠后生.地儿有一小说在做,欲知民国故典,先生娓娓道来,鞭辟入里;欲知小说技法,先生走在路上,指物比喻,回到书斋,朗诵自己的作品,声情俱备,冀望地儿领悟小说笔法.或恣肆汪洋,或惜墨如金,人间故事,曾经的人物,活泼泼地翩翩走入地儿心田.先生为文之严谨,情节悬念手法之奇特,人物对话之得体,细节安排之巧妙,文章风骨之雄健,可谓神龙见首不见尾,难描难画,让人升起胜读十念书之感慨!

    从先生上街办事,小铺招待以矿泉水,生意未成,怅然而返,先生执意付水资,被老板力阻;电脑前听到俄语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先生泪水潸然,自云家国往事,无尽烦恼,尽付云烟,惟余清朗在胸;读到先生正欲付锌的长篇报道文学《一代完人》中民国前贤及祖辈艰辛创业,毕缕艰难处,先生或击节赞赏,畅论国事得失,或泪盈双眸,哀叹民生国运之艰辛.其高洁品行,令地儿肃然动容.先生真菩萨般多情的性情中人也!

    在强国博客得遇先生,真乃一大幸事也!

    感慨莫名,遂有此记。

    2006年10月4日
    离线2049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06-10-19
    于天命著:《红色间谍——代号巴山》,作家出版社,1993.12
    主要内容:西路军骑兵团长高清,抗战时期赴苏联受谍报训练,后作为共产国际东方战区情报组领导人秘密潜回,率特工小组(均为原红四方面军骨干)在三方多角(一为日、汪、满;二为国民党中统、军统、地方势力;三为中共、共产国际)之间展开生死大搏斗。此书号称“当代《红岩》”,也是当年王刚在电台连播的代表作之一,但一则书中关系太复杂,二则听连播断断续续无法保持完整印象。不知是否因为题材过分敏感,此后几乎未再见过此书有关信息……
    离线穆阑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06-10-19
    孔夫子没有这本书,要到国图查了。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06-10-19
    查了一下,俺们学校图书馆倒是有的,不过实在没时间去看这种书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2049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06-10-22
    找到高清的照片了,这就是那部以高清为主人公的记实小说封面。
    离线剑伟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06-11-05
    在北京的市面上见过这本书。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