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9085阅读
  • 32回复

[转贴]齐亮,一个完美的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若水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5
http://article.netor.com/m/jours/adindex.asp?boardid=45066&joursid=95909

齐亮,一个完美的人

思_齐


      如果这世上真有所谓完美的人,那么齐亮应该算得上一个。没有几个人知道这个名字,但他生命的最后一刻所停留的地方很多人都知道。重庆,歌乐山,国民党重庆行辕二处临时看守所——渣滓洞。
  
      我知道这个人也很晚很晚,虽然在所有的红岩烈士中他是离我最近的一个。他母校的烈士纪念碑刻有他的名字,令人不解的是他的生年(1922年)空着,难道,查出西南联大时期一个学生的生年就那么难吗?
  
   明天,11月14日,是他的忌日。1949年11月14日,新中国成立后的第44天,他和他的29名难友,其中包括著名的江竹筠烈士,在重庆歌乐山电台岚垭被秘密处死。这一天,齐亮过完27周岁生日刚好一周。两周之后的11月27日,特务开始对在押政治犯实行大规模的屠杀,齐亮的妻子马秀英在渣滓洞的集体屠杀中遇难,时年26岁。
  
   齐亮的一位同宿舍同学是我们系的老教授,去年刚刚故去。假若齐亮选择与这位同学一样的人生道路,那么他也很可能成为我们系的老教授之一。据齐亮的另一位同学、著名作家马识途回忆,当年的联大中文系系主任罗常培先生非常赏识齐亮,希望他毕业之后能够留校做学问。然而,齐亮志不在此——他早在中学时代就在母校南开中学加入了中共。
  
   在西南联大,齐亮是绝对的风云人物。他先后担任国文系学生自治会的主席、联大学生会常任理事(相当于主席)、昆明学生联合会主席。但是,他的风云绝对不是出风头,他其实永远是在幕后付出辛勤的劳动。比如组织伙食团,到处奔波去给大家采买便宜的米面菜蔬;比如在话剧社合唱团之类的文艺团体演出时担任服装、道具等杂务。他身材高大,眉目清秀,学习优异,为人谦和,讲着一口在西南地区难得听到的国语,他是许多女同学心中的白马王子。但是他似乎没有在浪漫的联大闹过恋爱,毕业之后,他一个人,拖着低血糖的身体,改名换姓地去往语言不通的云南彝族农村当了一名乡村教师,条件的艰苦是可想而知的。1946年他奉调去往四川重庆,在当时公开合法的中共四川省委所领导的青运组工作。这段工作时间不长,但是从现存资料看,他给许多青年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们喜欢称呼他“齐大哥”。
  
   国共分裂,形势很快恶化。他因故未能与四川省委一起撤往延安,只好在重庆隐蔽下来参加当地的工作。他重操旧业,化名李仲伟,到王朴烈士母亲金永华老人创办的莲华中学当教员,后来担任中共川东临时工作委员会所属的江北区区委书记。他当然是莲华中学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之一,他英俊潇洒,学生们却叫他“妈妈”。而与他有联系的大学生们则叫他“李大哥”。在这期间,他因工作的关系路过成都,暂住联大老同学马千木(马识途)家,邂逅马的堂妹、四川大学经济系女生马秀英。他们似乎是一见钟情。没过多久,马秀英追随齐亮,也到莲华中学任教,并在齐亮和王朴的介绍下入党。
  
   1948年4月重庆发生了《挺进报》案,中共川东临委的副书记、中共重庆市委的正、副书记被捕后相继叛变,中共重庆市委所属的各支部和特别支部大多被摧毁,江北区委宣传委员、莲华中学的实际负责人王朴因重庆市委书记刘国定的出卖而被捕。齐亮以非凡的冷静和胆量留在重庆处理江北区委党员、干部的转移问题,同时还主动承担起通知和帮助其他支部的党员撤离重庆的任务。他和马秀英很幸运地离开了笼罩在白色恐怖下的重庆,靠马识途的关系转移到成都。但是成都同样不太平,特务已经把战果向川西延伸,叛徒带着特务在成都四处寻找他所认识的地下党员。时任中共川康特委副书记的马识途要齐亮和马秀英赶快结婚,然后一起转移到相对安全的川北绵阳去。但是谁也不会想到,在重庆躲过了一劫的齐亮会在成都遭遇厄运——他和马秀英准备为转移购买一点日用品,在成都最繁华的春熙路上遇见了半年前叛变的前重庆市委书记刘国定以及若干特务,他当即被捕。特务并未抓捕与他在一起的马秀英,只是跟踪秀英到他们的住所蹲点守候。据马识途回忆,马秀英完全有机会摆脱特务的监视逃跑。然而,天真的秀英或许完全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她默默地打好了行李,主动跟特务说,她要追随齐亮去坐牢。
  
   齐亮夫妇被捕的时间距《挺进报》案案发半年有余,该抓的人,特务们早就抓到了,因此他们没有受到什么刑讯,这也许是齐亮的名字很少被人提起的原因之一。齐亮在狱中给人留下的唯一印象是,他写了一个《怎样做支部工作》的材料供大家讨论学习。而马秀英,所有渣滓洞难友们撰写的回忆中都未见关于她的名字。有研究者说齐亮14日被押出渣滓洞时,马秀英昏倒了。我严重怀疑这只是他的演义,但马秀英当时的心情,用万箭穿心来形容恐怕不算过分,因为这一次,她不知道齐亮去往哪里,她也无法追随他一同而去。
  
   齐亮少年时代丧母,他牺牲后没多久父亲也去世了,他的兄弟姐妹们也都不在重庆。他和马秀英新婚即被捕,没有留下后代。他们遇难61年了,歌乐山11.27烈士公墓上的草黄了又绿,绿了又黄,他们的亲人来看过他们几次呢?去年是歌乐山烈士殉难60周年,在烈士陵园公布的没有家属信息的烈士名单里,齐亮的名字赫然在列,虽然,他的堂妻舅马识途就在离重庆不远的成都定居并且早就是著作等身的著名作家。
  
   远离亲人,远离故乡,远离世人的记忆。对于齐亮来说,这些也许算不了什么。能够在歌乐山与深爱他的妻子马秀英长相厮守,这大概算得上是他最大的幸福吧。
  
   齐亮就读过的学校,今天全部都是响当当的名字:金陵中学、南开中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0-11-15
呃,齐亮,可以算到“没有什么名气的烈士”之列吗?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若水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0-11-15
特别说明:本论坛一般不再转贴各烈士纪念馆中的文章,但这篇文章写于11.14纪念日之际,经常去齐亮纪念馆的网友相对来说少一些,因此作为一次特例。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离线若水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0-11-15
引用第1楼岁寒于2010-11-15 17:33发表的  :
呃,齐亮,可以算到“没有什么名气的烈士”之列吗?


我想对于经常来这里的网友来说,齐亮还应该算是比较有名气吧。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离线若水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0-11-15
引用第4楼平平淡淡于2010-11-15 18:12发表的  :
很多地方都看到说马秀英昏倒 这是史诗还是文学化了?



这个说法好像最早出自戚雷的文章,不大清楚是他的推想还是确有依据,后来的文章中说这事恐怕都是打戚文那儿来的。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0-11-15
坛子里老早以前说过的,昏倒就是源自戚雷。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foreverremeb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0-11-16
回 1楼(岁寒) 的帖子
相较于小说红岩人物的原型烈士,可能齐亮烈士的名气或许没那么大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0-11-16
若水,方金城回忆齐亮的那篇文章你贴过没?没有的话在这个帖子里贴一下吧,谢谢。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若水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0-11-16
齐亮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原文1986年发表于《中共元江县党史资料 民主革命时期》

齐亮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方金城

      一九四六年初,我和齐亮同志分别后,至今已四十多年了。惊悉齐亮同志解放前夕在重庆中美合作所被蒋介石集团杀害,也已三十多年了。但是,几十年来,齐亮同志的音容笑貌,时时呈现在我的眼前。他那忠于党,热爱劳动人民,密切联系群众,不畏艰辛,深入实际,开拓前进的高尚品质和优良作风,他对我的无限关怀和谆谆教导,更是时刻在我脑海中回旋荡漾。齐亮同志的革命精神没有死,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齐亮同志原名陈世荣,齐亮是他做地下工作时的化名。河北人。抗日战争时期,在西南联合大学读书(校址在昆明市),共产党员。他学习成绩优良,品德高尚,在青年学生中很有威信,被选为昆明市学生联合会主席。他在党的领导下,以学联主席的身份,对广大青年学生开展抗日救亡的宣传教育,激发广大青年学生抗日救国的热情。在“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抗日民主运动中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解放战争时期,昆明市成为全国有名的学生运动的城市,这同齐亮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学生运动工作也是分不开的。
  
   八年抗战一结束,蒋介石国民党就调兵遣将,准备发动全国规模的反共内战。中共云南省委按照党中央关于农村包围城市的总战略,及时把大批党员和进步青年派到农村去开辟根据地,发展农村游击战争,打倒蒋介石,建立和平民主新中国。当时,我和党早有联系,是一个立志革命的青年学生。于一九四五年初结束学生生活,回到家乡——元江县青龙厂区黑模垤村,受石屏地下党组织的指示,在家乡开展革命工作。那年的夏末,接到石屏地下党负责人钟君劭、范嘉乐同志的信,通知我到石屏接齐亮同志来与我一起工作。我立即到石屏在范同志家里见到齐亮同志。他非常热情、亲切,一见如故。
  
   按照党组织的指示,齐亮同志以教师的名义来我们元江办学。七月初,我和齐亮同志来到我家。我向他详细介绍了元江的自然地理、民族分布、经济、政治等情况。他高兴地说:山高林密是打游击的好地方;各兄弟民族深受政治、经济压迫,生活贫困,给我们以开辟工作的良好群众基础;国民党与地方实力派之间,地方封建集团之间等方面错综复杂的矛盾,给我们利用矛盾,团结进步势力,争取民族上层开明人士与我们合作,以扩大党的力量,建立革命根据地以极好的条件。他要我同他一起深入到各族群众中去,一面作调查了解,一面宣传群众,有计划、有步骤地把群众组织起来。
  
   我和齐亮同志以帮助开办学校为名,早出晚归,披星戴月,走遍了元江北部地区的山山水水和村村寨寨。每到一处,白天同群众一起到田间、到山上一起劳动;晚上访贫问苦,同群众谈心话家常。我们这一带多数是彝族(及其支系),很少人懂汉话,齐亮同志讲的是北京普通话,那时群众很难听懂。齐亮同志认为不解决语言不通的问题,要在民族地区做好工作是很困难的,于是他下决心学彝族语言。他把群众当作自己的老师,请群众教一句,自己在笔记本上记一句,旁边加注汉语或外语注音。有空就复习。学会一句,就在同群众交谈时用一句。先从日常生活、生产用语学起,先易后难,逐步深入。我经常见他象幼儿学话和小学生背书一样,拿着笔记本边读边背,还经常要我教他学,帮他纠正语音等等。就这样,他很快就能听懂彝族群众讲话,并能说一般较简单、较常用的彝族话。这无形之中使齐亮同志与群众的关系更加亲密了,大家都把他当作好老师、好朋友,爱同他谈话。齐亮同志借此向群众讲劳动人民世世代代贫苦不是命运,也不是没有本事,而是政治制度不好,是受地主恶霸和国民党反动派以及帝国主义等的重重压迫。他以讲革命故事的形式讲八路军、新四军是劳动人民的军队,从中宣传共产党的政策,讲解放区和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劳动人民的幸福生活,鼓励大家要翻身求解放,只有跟共产党走。广大贫苦群众看到齐亮同志虽然是个大学生,但是不摆架子,不打“官腔”,而是同他们生活在一起,打成一片,说的都是农民心里的话,所以大家都赞不绝口,说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同我们心贴心的大知识分子。齐亮同志走到哪里,哪里的群众就争着把他拉到自己家里,当做自己的亲人接待。经过齐亮同志的宣传教育,广大群众认识到了自己受苦受难的根源,十分向往解放区的生活,盼望共产党领导他们谋翻身、求解放。
  
   齐亮同志通过与广大群众的接触,了解到这里的文化教育十分落后,连小学校都没有,广大群众十分迫切要求读书识字。这使齐亮同志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党组织关于在这里兴办学校,以学校为据点,开展革命活动的决策是十分正确的。于是我们决定先在我的家乡黑模垤开办一所小学。没有经费,我们就同群众商量解决。组织校董会,由我任校长,齐亮同志任教师,并通过我的社会关系,团结了一批中上层开明人士捐助募集资金。我和齐亮同志都不拿工资,由广大群众和开明人士凑点粮食和菜蔬解决我们的吃饭问题。校舍先是借了一间上层人士的旧房,后学生增加,旧房不够用了,我们就发动群众就地砍木料,割茅草建盖了土平房。没有教材,齐亮同志就自己编写。他除了编写识字教材外,主要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群众的亲身经历编写成启发阶级觉悟的课本。他还以群众所闻所见的事实谱写了多首富有革命精神的歌曲,如《舂碓谣》、《十月的风暴》等等,都是当时流行在识字班和广大群众中的歌声,激发群众的革命斗志。从此,我们在这里有了合法身份,取得了社会多方面的同情和支持,我们有了据点,站稳了脚跟。
  
   山区各族人民生活十分艰难,多数适龄儿童有读书的愿望,但白天要参加放牛等劳动,不能来校读书。齐亮同志不辞辛苦,白天在校教书,晚上就到村子里把白天去劳动的儿童组织起来学习。他还经常到放牧山上去教儿童读书识字。对此,广大群众深受感动,经常有人来向他问寒问暖,把自己舍不得吃的东西送来给我们吃。“陈老师”的盛名很快传遍了元江北部的村村寨寨,老幼皆知,大家赞扬“陈老师好!”
  
   我们为了宣传群众,发动群众和组织群众,决定采取办成人夜校的办法,晚上深入到各村寨,把成年人主要是贫苦青年发动起来读书识字。从中进行阶级教育,启发阶级觉悟,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作为我们的依靠对象。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我们在多个村寨都培养了三五人、十多人的积极分子。经过我们深入的启发教育,他们迅速提高了阶级觉悟,找共产党闹革命,求翻身解放的革命热情不断提高。我们了解到,当时广大贫苦农民为了生产和防盗自卫,有不少狩猎武器,如火药枪、铜炮枪、毛瑟枪,还有少数七九步枪、土造拉七枪等。我们即以联合打猎、狩猎保护庄稼为名,以村为单位,把这些武器组织起来,共计有五六十人枪,由我们的积极分子领导和掌握。之后,我们进一步宣传:我们穷人要联合起来,组织起来武装自己,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征兵、征粮、征税,保卫劳动人民的利益,得到大家的热烈拥护。狩猎队实际成为一支革命的武装力量。
  
   齐亮同志深知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性。他亲自调查了解民族上层人士和当时区乡官员的思想倾向,以登门走访和开校董会等多种形势教育、争取可以争取的人与我们合作。他了解到磨龙珠村普文明(彝族)在抗日时期当过乡长,半年后就辞职务农。此人有正义感,对国民党的腐败不满,对我们开办学校给予热心支持,捐出半开五十元作经费,并向群众宣传办学。齐亮同志经常同他作深入交谈,揭露国民党蒋介石发动内战和实行民族压迫政策的罪行,宣传我党和平、民主建设新中国以及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政策主张。普文明表示赞同共产党的主张,对国民党蒋介石愤慨,对齐亮同志的信赖也不断加深,认为齐亮同志是个有学问、有远见卓识的人,因而积极支持我们的革命活动,并在生活上给我们以支持,我们经常吃住在他家。从那时以后,普文明一直跟随我党,一九四九年八月建立元江县民主政权时,他任民兵大队长,在征粮、剿匪、反霸中表现都很积极。齐亮同志知道我与原青龙厂镇长吴彻是姑侄关系,便亲自与吴交谈,发现吴与国民党县政府既有联系,又有矛盾,即与我商量,提出应该利用矛盾,争取吴彻同我们合作,共同反蒋,这对我们在元东北地区开展革命活动更为有利。经过多次同吴彻交谈,反复宣传我党的政策主张,畅谈人心向背和中国今后的发展趋势,对吴彻教育很大。后来,吴彻终于投身于革命,参加滇南武装斗争,成为自卫军五支队的领导干部。
  
   齐亮同志襟怀坦白,作风正派,十分关心和帮助同志在政治上的成长。我在他的帮助下,大大提高了对党、对革命事业的认识,我迫切要求参加党,献身于革命事业。经过齐亮同志的教育和帮助,并在工作中给我以锻炼和考验之后,于一九四五年十月介绍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一九四六年初,齐亮同志调石屏宝秀中学工作。临走时,真使我依依不舍,送了一程又一程。齐亮同志也十分留恋这块他亲自开辟的根据地。一再鼓励我:要继续把这个地方的工作做好,使之能真正发挥根据地的作用。并诚恳地指出我的优、缺点,要我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成为一个有高度的政治觉悟,有马列主义水平,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共产主义战士。齐亮同志的这些出自肺腑的教导,使我终生不忘,鼓舞着我前进!
  
   齐亮同志牺牲了,但他的未竟事业得到了更多人去继承,去完成;他的共产主义理想正在逐步实现。由齐亮等同志在元东北部点燃的星星之火,很快就成为燎原之势。由于他们卓有成效的工作,到一九四八年七月,滇南工委在元东北地区朋程村建立了“云南人民自卫军”。齐亮同志所组织的那支武装力量,不少人是自卫军的成员和骨干。当年这支人民军队纵横驰骋整个滇南,打击了国民党的有生力量,使国民党反动势力惶惶不可终日,有力地配合了全国战场,迎来了全国和滇南的解放!齐亮同志当年亲自培养的积极分子,后来不少人都成为共产党员和革命干部。齐亮同志的业绩永远留在广大干部群众的记忆之中!
  
   安息吧,亲密的战友齐亮同志!
  
   一九八五年八月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0-11-17
到元江工作时化名陈世荣,我所见过的史料都是这么说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校友录上的名字也是齐亮,因此齐亮绝对不可能是毕业之后使用的化名,方老应该是把真名和化名弄颠倒了。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foreverremeb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0-11-17
查了一下中学的校友名录,也只查到齐亮没有查到陈世荣
有点别的疑问,齐亮当时是西南联大的,那么是只算在了北大的校友录上还是清华和南开的校友录上也有呢?
离线若水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0-11-17
引用第12楼foreverremeb于2010-11-17 13:51发表的  :
查了一下中学的校友名录,也只查到齐亮没有查到陈世荣
有点别的疑问,齐亮当时是西南联大的,那么是只算在了北大的校友录上还是清华和南开的校友录上也有呢?


清华园中的烈士纪念碑上同样有齐亮、刘国鋕、荣世正等曾在联大就读的烈士名字。清华大学编辑的《清华革命先驱》一书中也有他们的事迹。南开大学有没有不太清楚。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10-11-17
如果有的话,我想应该都算吧。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若水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11-05-03
为纪念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出版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精神巡礼》中,1945年之后牺牲的西南联大时期在校烈士只写了三位:

爱国主义知识分子杰出代表闻一多
“一一二·一”惨案女烈士潘琰
烈火中永生的刘国鋕

齐亮再次被忽略,虽然齐亮在联大期间不论在学生会还是地下党组织中都曾经是绝对的风云人物。。。。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离线红旗飘飘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11-05-03
看齐邦媛先生的《巨流河》一书中,对当年的学潮及学潮领导人进行了另一番描述,她眼中的“前进”分子——对政治的狂热是可怕的事情。http://news.qq.com/a/20110118/000607_1.htm
红旗漫卷西风烈.
浩气长存志青云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11-05-04
引用第16楼红旗飘飘于2011-05-03 18:13发表的  :
看齐邦媛先生的《巨流河》一书中,对当年的学潮及学潮领导人进行了另一番描述,她眼中的“前进”分子——对政治的狂热是可怕的事情。http://news.qq.com/a/20110118/000607_1.htm

齐邦媛的父亲年轻的时候还参加兵变呢,不是更加激烈?可能是年龄大了阅历广了,才会阻止女儿参加学生运动。
~~追~~
离线红旗飘飘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11-05-04
引用第17楼苗溪于2011-05-04 01:27发表的  :
齐邦媛的父亲年轻的时候还参加兵变呢,不是更加激烈?可能是年龄大了阅历广了,才会阻止女儿参加学生运动。

书中字里行间给人的感觉是她父亲对GCD有成见,才阻止女儿参加学潮及“读书会”等活动的。
按俺推测,齐邦媛和齐亮应该是同时期就读大学的吧,一个武大,一个西南联大,都是处于当时学生运动风起浪尖,虽然齐邦媛生在自诩“革命、抗日”家庭,毕竟立场不一样,所以常常遭左倾同学(原一个非常要好的同学)讥讽和辱骂,所以她写道:——这是我独立为人第一次见识到政治的可怕与谎言。在我生长的家庭,革命与爱国是出生入死的,有情有义的、最忌讳翻脸无情,出卖朋友。从此以后六十年来,我从不涉足政治,教书时连校园政治也不参与。(《巨流河》P125)
红旗漫卷西风烈.
浩气长存志青云
离线铿尔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11-05-06
前几天工会下来的要求,大家一起来写字——粉笔字必写,钢笔和毛笔选写。再一次深深的意识到我的字确实狗爬得严重啊。
最后决定选了几年前写的《再咏齐亮》作为钢笔作业,然后就是一遍遍的重复练,
望断云天暮与朝,双星聚首叹今宵。情深每笑银河浅,心近毋愁白馆遥。一曲囚歌明志洁,千针文绣喻松骄。丹心矢志长相守,乌鹊何须更筑桥。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11-05-06
再咏,哪里有?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铿尔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11-05-06
回 20楼(岁寒) 的帖子
就是那首古风啊(之前有个七绝是《咏齐亮》么,这个只好叫“再咏”了),你、穆阑、李老都嫌它掉书袋的那个……(但是我自己很喜欢,而且在应你们要求写注释之前我也一点儿没觉得它用典多 [ s:158 ])
忘记后来发哪儿了,起初在纪念馆贴过前半段。
不过我还记得这是你让我写的。   
PS:几分钟前我把最后一只小板凳交上去了。三刻上楼抽献血签,工会某人跟我说早就交上去了不收作业了,于是我灰溜溜的缩回去了。会后碰到某美女,俺就抱怨说“人家练了好久耶,你们居然已经不收了诺……”美女白了我一眼“谁说不收的?!”然后……哇咔咔。
望断云天暮与朝,双星聚首叹今宵。情深每笑银河浅,心近毋愁白馆遥。一曲囚歌明志洁,千针文绣喻松骄。丹心矢志长相守,乌鹊何须更筑桥。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