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000阅读
  • 0回复

[11.27专题](转帖)胡春浦营救出狱始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红旗飘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21-08-11

胡春浦被捕后,各方营救努力,始终没有稍懈。

1949年初,蒋介石下野,李宗仁继任总统,提出"释放政治"挽救残局,局势一度缓和。春节后,渣滓洞陆续释放民主党派和进步学生,包括许多没有暴露身份的共产党员。只有胡春浦继续关押在渣滓洞。为此,刘宗华两次与已出狱的郭葛雅波闯到徐远举家中说事,还在徐远举的办公室拍桌子,徐远举在后来的交代中说她"态度很不好"。四川省主席张群继任行辕主任后,向传义也通过张群给胡春浦作保。徐远举还是"婉言谢绝"。

逼使徐远举最终妥协的并非上峰指令,而是来自友朋压力。这些友人包括熊倬云、银行经理陈与时、亲信雷天元以及国防部二厅好友左泽淦等,且不说南京空军总部副官处长刘宗武背后包括空军司令周至柔、晏玉琮等庞大关系网了。他1956年在关于胡春浦被捕释放问题的交代中说如此写道:

"48年前,……随便释放人是不可能的。何况李荫枫胡春浦军事活动是较严重案情,我经朋友之托,只能帮他减轻不追,而不能减免释放。同时那时行辕主任是战犯朱绍良,他是死硬派,处理问题很严峻的。我也不能随便说话和擅自处理。……到49年人民解放战争以取得决定性胜利,蒋也去了台,伪中央对地方已不能控制,伪总统李宗仁为寻求和谈,通令释放政治犯,在地方影响很大,……那时政治环境对释放胡是有利的。

国防部二厅48年秋给我一个代电,叫我考虑胡春浦保释就医,49年春由二厅办公室主任左泽淦给我一封私信为胡说情,我都未同意,婉言谢绝了。……关于二厅来电对胡的释放有帮助促成因素,左泽淦一再对我说情有很大作用。以我本意不愿释放胡,因他的态度较田一平李荫枫倔强,我对他印象不好,他的释放完全受人情包围,而勉强放他。今天说来又是很大矛盾,即拿向传义信来说,只构成向战犯张群签办释放他的行政程序手续,实质上是许多人说情的关系。如果我不同意释放,向传义给张群的信没有用的。刘国志是显著的例子。"

刘国志即小说《红岩》中刘思扬的原型,后被杀害。他和胡春浦均为张群出面作保。徐以他为例,是他说明放胡春浦并不是怕官,实在是托不过朋友情面。这说明徐远举性格中的一个侧面。

1949年五月中旬一天上午,曾经到成都抓捕胡春浦的特务徐贵林叫他收拾行李,然后带他走出监狱的边门,一眼看见等候在外的妻子刘宗华,他知道自己获释了。

成都和平解放

       胡春浦再次面临失去改写命运的机会:一次是1940年去延安;一次是1942年董必武要他到重庆新华日报馆或八路军重庆办事处;而这一次是到北平……

早在五月份胡春浦出狱之前,罗已与田、易商量好,依照惯例组建"中共四川省临时工作委员会"来应对时局。罗负总责,胡任组织,田任宣传。在胡春浦回蓉前由易野源负责联络事宜。而郭秉毅在"抢米事件"被捕后,也因冯玉祥保释获得自由,由胡宗南处辗转来到天津。周恩来曾派徐冰专程邀其赴北平参与建国大策,他却希望利用自己在"甫系"中的影响,风尘仆仆赶来成都,全力协助工作。胡春浦回蓉前,已派易野源远赴香港联络,通过《大公报》苏怡报请有关领导审批指示。

事情急迫,胡春浦回蓉得知这些情况,不遑多虑,立刻答应留下应对工作。又派出黄大洲、夏逊通过国民党川东防区。到湖北找到二野,以"临工委"名义与刘伯承、邓小平部队联系。

胡春浦也谙熟30年代中期"革命低潮"时中央特科制定的纪律,需要格外谨慎。胡春浦认为,"临工委"作为党的临时组织没有问题。但按照惯例,其工作任务应该单一明确,只负责联络分散各系统党员及进步力量,而不能负有发展组织。因此提议在"临工委"下面组建"民主实践社"和"青年民主实践社"两个外围团体。

     智脱向公馆

随着重庆把他"抓捕回笼"的风声越来越紧,胡春浦干脆搬进四川省参议长向传义的大公馆里。这里安全系数应该最高,只要不出门,即便特务四周环伺,也不敢入门抓捕。但如只是蛰伏在家,又无法完成"临工委"分派的"联络"工作。生平头一次他决定冒险出行,转移到周边特务势力无法触及的地区,继续自己的工作。向传义的四公子向宁芳曾在"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高潮中加入空军留学美国,年轻热情,对国民党的专制和蒋介石的独裁早有不满,和"胡大哥"一向谈得来,敬重有加。此时燕尔新婚,正住家里度蜜月。胡春浦和他私下商量如何才能安全出走,反复权衡,上演了一出"真假悟空"的小段子。

10月的一个清晨,向公馆里驶出一辆挂有空军牌号的军用吉普车,前座是个戴墨镜,军士服装的驾驶员,旁边是哥哥向老二,后座是戴墨镜,身著空军军官服,以及新娘服饰的女子。向家守卫知道这是向公子的"坐骑",赶忙开门敬礼,蹲守门外的特务知道向公子身份及新婚情况,见这阵仗不由得不信,哪敢贸然拦截?即便有些犹豫,也架不住吉普车轰然加大油门,一眨眼功夫就窜得不知踪影了。

前排驾驶员就是向宁芳,后排军官服饰的才是胡春浦。原本两人个子不同,一坐下来却难辨高低,何况都戴着墨镜。他们到了通往郫县的一条路口,胡春浦下车。向老四换上军官服装,找个军士戴墨镜驾车,重回后排风风火火地驶回公馆。看门或蹲守的人都没有看出丝毫破绽。

红旗漫卷西风烈.
浩气长存志青云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