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9011阅读
  • 9回复

[转贴]我与“小萝卜头” ——《魔窟中的幻想》导演琐记(作者:王冀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穆阑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6-04-27
— 本帖被 岁寒 执行合并操作(2013-02-03) —
我与“小萝卜头”
——《魔窟中的幻想》导演琐记

来源:中国电影年鉴   资源卷次:1987
作者:王冀邢

 
  总体把握
  《魔窟中的幻想》是我的导演毕业作。在此之前,竟没跟过一部戏,无论是艺术功力还是实践经验,都是一张“白纸”。“白纸”并不可怕,正如毛主席说:“可写最新最美的诗篇,可画最新最美的图画。”新不新,美不美,看你怎么落笔,怎么调色,追求什么样的格调和意境,表现什么样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也就是说,要有独特的总体构思和清醒的总体把握。作为导演,这是影片成功的关键。
  在导演阐述中我宣布了“创作纲领”:“没有自由就没有和平,和平是自由的保证。自由与和平,就是本片的主题。”“小萝卜头是谁?在本片中,他既不是真实生活中的宋拯中,也不是‘做过许多革命工作’、‘年龄最小的革命烈士’,而是一个在法西斯监狱中受到极端的非人道待遇、既普通又特殊的无辜的小生命,一个高度概括了的艺术典型。”“本片的艺术结构,兼有以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造型化为中心的意识结构和以直接抒发创作者强烈感受与情绪为最高任务的情绪结构的艺术特征。”
  我一连用了五个“强调”来强调导演对影片艺术风格的强烈追求。即:强调造型的直观性和视觉的感受性;强调结构形式的多层次、多空间、多信息和艺术表现手段的多样化;强调以剧作意义上的蒙太奇结构为基础,构成作品总体艺术风格;强调对环境造型和人物性格处理的象征性手法,追求人的精神和情感体验的真实表现;强调着重表现和反映人与空间环境的关系——小萝卜头与周围人物的关系也都可以理解为这种关系。
  我还提出,未来的影片应该是浓于抒情,淡于叙事。情绪饱满,处理冷峻。悲愤不溢言表,为观众留下思索的空白。
  至于影片样式,它既不是悲剧,也不是正剧,当然更不是喜剧或者其他什么“剧”。它应该是一部充满浓郁的抒情意境和明快的音乐色彩的电影诗——至少我们是这样理解和追求的。
  这些原则,这些创作意图和追求,在现在完成的影片中,基本上都得以实现了。
  这一实现,证明导演总体把握未出现大的偏差,也证明导演总体构思已变为全摄制组的整体艺术追求。
  整体造型的设计与处理
  我在导演阐述中明确提出:“在这样一部主观色彩和风格性较强的影片里,我主张创作者不必躲躲闪闪,而应该让观众看到编剧、导演、摄影、美术、作曲、录音等各专业的艺术追求。但一定要强调总体感和统一性。”也就是说,要“强烈地表现出创作主体的意识和理念追求”。
  这里我着重谈谈有关整体造型的设计与处理。
  在环境造型上,我们否定了在渣滓洞或白公馆实景里拍摄的方案,决定根据影片整体造型的需要,搭设一座呈火柴盒形状、封闭式的监狱格局,四堵高墙密不透风地围定一个巴掌大的院坝,从高处俯瞰,活如一具白色棺材。封闭的“城堡”与棺材里的活人形成强烈对比,以表现人物精神上的压抑。而在局部和细节上,则追求质感与逼真;呆板线条中的变化,为摄影机和演员的表演提供多种角度和空间。比如宽敞的环形走廊,陡峭曲折的楼梯,狭窄夹墙中的“一线天”,阴森莫测的地牢过道等等。这种时代背景和环境造型总体上的象征性处理,使与世隔绝的监狱变成一座法西斯的“试验场”,有利于突出表现人道主义的主题。
  在色彩造型上,根据影片总的基调,设计出全片色彩总谱,以现实(高调处理,突出黑白对比)、恶梦(单色调黑白片效果,突出明暗对比)、幻想(暖调处理,突出烛光效果)和走向世界(冷调处理,突出绿色饱和)等几重时空的交叉对比,完成全片整体造型处理的大反差和总平衡。其中,黑色作为贯穿全片的色彩动机而无处不在,给小萝卜头的悲惨命运以积累式的暗示。白色的高墙,白色的牢房,白色的台阶和院坝;黑色的囚衣,黑色的门窗和栏杆,黑色的蝴蝶和猫等等,在全片近五分之四的篇幅里回避了一切杂色,以造成冷酷,恐怖的色彩氛围;而使少女那件绚丽的黄色衣裙显得格外醒目,代表着高墙外世界的生命活力及小萝卜头的色彩理想。紧接在一起的“生日幻想”和“绿色世界”则用大红大绿的色调猛烈冲击前面黑白色彩对人心理上造成的沉闷和压抑,使观众的情绪得到释放和满足。
  在摄影造型上,追求大面积色块的组合和对比,采用了许多非完整构图和非常角度,以强调现实的荒谬和冷酷。主、客体运动的幅度都不大,甚至有许多静态镜头,以表现非人道生活的单调死板,以及时间的停留和空间的凝固。光的设计和处理走向极端,自然光效、戏剧光效和非光光效并存,为传递视觉信息而刻意变化。比如“绝食”中正午太阳的顶光,使白色大墙下的黑色囚徒形容枯槁,突出光的残酷;“地牢相识”中舞台追光式的亮点,表现少女黄色衣裙在黑暗世界中的跳跃动机;“吃饭梦”中低密度环境和十字光影造成的神秘动乱气氛;“生日幻想”中模拟烛光的暖调,造成神圣、庄严和绚丽的氛围,把创作者和观众的心理情绪推向视听享受的高潮,等等。
  在声音造型上,我们要求音乐、音响和对白三个部分都要有精心的设计和处理,充分发挥声音占有的全方位传播和接收的优势,实现声音强大的空间表现力。作曲家在深刻地理解了影片创作意图和风格化追求后,创作出单音色音响组合式的富有现代思维色彩的电影音乐,抓住“可望而不可及的自由飘在空中”这一音乐动机,用女声不时唱出充满强烈渴望和向往的神秘的无词歌声,丰富了影片的思想内涵,增强了艺术感染力。音响的设计仍以突出创作主体意识与理念追求为宗旨,使客观的自然音响主观化,使主观的表现色彩音响符合思维心理逻辑,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比如现实监狱中单调的木屐声,急促的杀人信号——竹梆和枪声,刺耳的开饭哨音和皮靴声,囚犯们摇茶缸庆祝绝食斗争胜利的哗哗声等等,都赋予音响表意的含义。而小萝卜头梦中听到的荒诞音响,如小孩念书却发出麻雀的鼓噪声,典狱长的狼嗥和令人毛骨耸然的咀嚼声,疯子围着巨大餐桌跑步却象淌着水,行刑队魔影变形的皮靴声和坦克履带噪音……这些音响的处理也都体现出创作者深思熟虑的苦心。值得一提的是,小萝卜头的配音演员是个六岁的小男孩。我们之所以放弃请成人配音的方案,正是为追求一种声音形象的可视性。无论功力多么深厚、技巧多么娴熟的成人配音演员也无法模拟出真实儿童那奶声奶气的语感,扑面而来的处事气息,以及那种不谙世事的纯真与质朴。
  在人物造型和演员表演上,我强调“人和人的生活现实,是电影最重要的反映对象”和“银幕上的表演是导演总体构思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化、服、道的处理,我想到的原则是“化妆的造型感,服装的象征性,道具的夸张化”。这些提示和原则,都是为实现“创作主体的意识和理念追求”而刻意塑造出真实的生活在“人的精神世界的情感体验”中的银幕形象。因此在演员的造型、气质和表演方面,我们更偏重于对“人的精神气质”的追求。我要求演员们“一是经常进行对眼睛的训练;要用心灵而不依赖形体的动作来进行交流。二是经常进行形体的训练;无论是疯子的跑,将军的走,少女的坐,还是典狱长的立,都要让自己的形体动作使观众感受到环境、气氛的真实存在,传达出内心丰富的信息。”我在导演阐述中分析角色与表演的原则时写道:
  “小萝卜头——你是可歌可泣的生命的象征,你是魔窟中的精灵。虽然你失去了自由和生存的权力,但你拥有整个世界。”  
  “少女——你是一阵轻风,你是一朵美丽圣洁的小花,你是一片飘渺而又可触摸到的白云,使小萝卜头的世界充满了柔情与温暖。”
  “典狱长——一架冷冰冰的杀人机器,一个活生生的人。”
  “疯子——你那永无休止地奔跑的身影和留在天井院坝里的脚印,象征着生命的呐喊和流星的轨迹。”
  “将军——深沉的目光,冷峻的面孔,浓缩了你大起大落的坎坷人生和痛苦而复杂的精神世界。”
  “母亲——你是女人,也是战士。”
  对小演员,首先要求做到注意力集中。
  我认为,小演员的表演实际上是导演表演意识在银幕上的直接体现。特别是在这样一部创作主体意识极强、并非“纯粹儿童题材”的探索性影片里,坦白地说,要完全靠启发和引导小演员完成从自身到角色的移位并塑造出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是不现实的,而必须采取由导演给小演员以现场的情感刺激,以获得导演所需要的规定性。举例说,也许银幕上的小萝卜头失去母亲的悲痛源于在现场被导演粗暴地夺去手中正玩耍着的小蜻蜓的委屈,而小萝卜头第一次看到太阳时眼里闪出的惊喜光辉却是由于某位叔叔在摄影机旁正向他做着一个他从未见过的滑稽鬼脸。正如爱森斯坦在阐述他的蒙太奇理论时所说:“任务在于,首先要创造性地将主题分解为各个具有决定意义的画面,然后这些画面经过彼此结合后又能产生原先的主题形象来。”小萝卜头的表演也是这样,当一个个表意准确的单一信息镜头组接起来后,才产生质的飞跃和创作思想的整体实现,说到底,他实现了导演对银幕表演的美学追求。
  有不少同志对小演员夏竞的表演感兴趣,他们认为一个七岁的孩子是不可能深刻理解剧本和导演创作意图的,但他的表演却是那样深沉和自然,似乎又完全理解了这一切。电影局对《魔窟中的幻想》影片审查意见中也提到:“饰演小萝卜头的演员在造型、气质和表演上都是成功的,为银幕画廊增添了独具一格的艺术形象。”我认为,夏竞表演的成功,除导演对创作构思和表演风格的总体把握外,恐怕更多是得益于“小萝卜头”这个艺术形象本身所独具的认识和审美价值。
  在“梦”的表现上,我认为,《魔窟中的幻想》故事本身就是一个“梦”,一个极不“真实”的银幕立体幻觉现实,一个“惨不忍睹、猝不忍听”的恶梦般的冷酷世界。它所展现的银幕现实是荒谬和变形的现实,它所表现和揭示的灵魂是极度扭曲的灵魂,它所进行的生活是一种极不真实的非人道的生活。从形式上讲,小萝卜头的“梦”和“幻想”是影片结构的四根“支柱”,它与荒谬的现实互相交叉、对比和补充,使影片充满浓郁的神秘色彩和强烈的悲剧诗情。从内容上看,“梦幻”又是支撑小萝卜头精神框架的支柱,是他扭曲而痛苦的内心世界的视觉造型外观。从逻辑上分析,小萝卜头的梦全是恶梦,他始终无法摆脱笼罩在他心灵上的魔影,这正暗示着他悲剧命运的必然结局。
  在梦的处理上,我们始终把握住这样几个原则:一是任何梦幻都要紧紧围绕表现和升华人道主义的主题来展开;二是在表现形式上尽量缩短与现实部分的距离,加强“梦幻中的现实”和“现实中的梦幻”的意境;三是荒诞而不古怪离奇,自由而不随心所欲,混乱而不违反人的正常思维逻辑。
  第一个梦——“上学”:梦中的小萝卜头穿着少女的黄衣裙,面对黑色高墙上架设的神秘木梯,遏制不住对高墙外大千世界的强烈渴望。木梯隐喻着通往自由之路,而黄衣裙不仅抹杀了孩子的性别,更表现出创作者对自由的赞美和渴求。然而,高墙外的“学校”竟同监狱一模一样,身披黑色长袍的先生站在天井式院坝的中心,一群穿黑囚服的孩子放风似地走着圆圈……这场梦,突出地表现了童心的扭曲和童心的毁灭——实际上,整部影片也正表现了这一创作意图。
  第二个梦——“吃饭”:这场梦,在表现形式上应该承认很明显地受到《最后的晚餐》等世界名画的影响。小萝卜头坐在“主席”的上座,两排表情麻木的黑衣囚犯神经质地微笑着,颇似政治的决策会议。混在囚犯中的典狱长已经完全变形,而无声无息、无处不现的疯子更给这一荒谬的场面带来某种潜在危机感。整个梦,几乎是一段默片,造成神秘、压抑和荒诞的氛围;声音的夸张处理是调节心理节奏的节拍器,把观众带进梦境中。
  第三个梦——“进城”:孩子对自由和高墙外世界的想象在梦里得到最残酷的实现和毁灭。巨大的铁锁,沉重的黑门,阴森的山洞,狭窄的街道,游魂似的行人,刺眼的探照灯……这就是梦寐以求的“世界”?!凶恶的狼犬,黑色的幽灵,刽子手的魔影交替出现,如魔鬼缠身,使小萝卜头处于极度的恐惧和威慑中。只有具备犯罪心理的人才可能做这一连串可怕的恶梦,而把这恶梦强加给一个善良无辜的孩子,正反映出现实世界的罪恶。
  第四个梦——“生日幻想”;有同志在看影片这一段时不无反感地评价:“这是小萝卜头的幻想吗?不,这完全是导演自己的幻想。”我不否认这个结论。影片拍成以后,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
  “我来了。我捧着纸做的蛋糕,举着明亮的蜡烛,流着激动的泪水,加入到赞颂生命与自由的合唱队中。”
  “愿天下的孩子永不再做恶梦!”
  难道还需作更多的辩解或解释吗?
  我只是深深地后悔和遗憾:为什么当时就没有真的捧起蛋糕,举着蜡烛,流着热泪,走进这壮丽辉煌的画面呢!
  (原载《电影通讯》1987年第2期)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6-04-27
这个电影实在“探索”得可以,我一直快进总算坚持看完了。
~~追~~
离线穆阑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6-04-27
我在电视里看过,受不了,没坚持到底。
离线子然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6-04-27
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还是要注意普及性吧,只供个别人把玩就没有价值了。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离线江南茉莉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6-04-27
呵呵。我个人倒还很喜欢《魔窟中的幻想》,当散文诗去看的。王冀邢算得上是主旋律导演里少见的异数,文人出身,作品很感性,许多地方情感色彩浓厚,浪漫得很。另一点,就是选用演员的眼光比较“妖”。
《布尔什维克兄弟》和《和平卫士》。永不相忘。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7-04-06
引用第5楼marienbad2007-04-06 21:45发表的“”:
老王同志的风格多变,而且水平参差不齐,有得金鸡奖的写实风格的《焦裕禄》,也有比较有探索精神的本片。还记得我在影院里看他的两部影片《铁道游击队》和《乡亲们》的情景。前者真是大腕云集,刘洪-刘威;李正-李强;王强-李雪健;李九-张丰毅;张兰-王志文;芳林嫂-陈小艺;小桃红-何赛飞;秦雄-李幼斌,还有潘长江、袁立、吕凉、石兆麒等。这部影片看起来投资不算大,不知怎么凑齐这班人马的,大概那些都是同学,哥们儿,不计片酬,来客串的,跟《大宅门》差不多。不过剧本很烂,当时我们是边看边乐。《乡亲们》干脆就没有看完,又沉闷又没意思。
本片在业内的评价也是众说纷纭,形式主义的探索有些过头,好像又回到了法国先锋派的时候,到底是毕业作品,书卷气比较重。

那个《铁道游击队》,影片名是《飞虎队》,前不久又借《举起手来》骗我买了一碟。
~~追~~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7-11-07
现在参加讨论,显然晚点.
个人觉得这部片子好直观,很强烈.
小男孩儿的内心主观感受完全呈现在我们眼前和心里.
他什么也没见过,当然幻想起来的元素了就是狱中的那些事物.
当他把上学想成那个样子,大家不觉得心里难受吗.


到他死的时候他还以为树是牛呢
那种残忍让人不掉泪到难.
离线yihong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7-11-07
该片给我的感觉搬用了Alan Resnais's "Hiroshima Amour" (广岛之恋) 的套路, 比较不伦不类.
离线红旗飘飘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3-02-03
电影《魔窟中的幻想》(清晰版)网上观看

链接:http://www.56.com/u76/v_ODYwNjc2NzM.html  (峨眉电影制片厂 1986年摄制)
红旗漫卷西风烈.
浩气长存志青云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3-02-03
合并相同主题贴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