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7832阅读
  • 13回复

[转贴]浅谈《华子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穆阑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7-05-23
— 本帖被 岁寒 执行合并操作(2008-11-26) —
http://post.baidu.com/f?kz=177541841

浅谈《华子良》
1 浅谈《华子良》
京剧《华子良》是第一次以这个闪光的配角为中心,以他忍辱负重,承受来自敌人的嘲弄,来自战友以及亲人的误解而默默为党传送情报,积极营救难友为主线而独立成章的舞台艺术呈现。鉴于原作的篇幅,人物所处环境的局限,要为其单独立传,确有相当的难度。

  华子良人物塑造的最大难点,不在于篇幅的长短,而在于人物所处的特殊环境与特殊的斗争方式。她既不可能像许云峰慷慨陈辞、舌战群顽般轰轰烈烈,又不能似江姐宁死不屈、英勇就义般悲壮感人。他是背着“软骨头”“怕死鬼”的沉重十字架,在敌特监视的眼皮下,在难友亲人的蔑视中,以“细雨润物静无声”的方式为党工作。这“万千痛楚压心头”的处境,给人物在舞台的艺术展现与个性的张扬上带来了不小的局限,这是此一人物塑造的劣势。然而,这一劣势在戏曲艺术的特点帮助下,又可转化为优势与强项。



作者: 汤琼华韵 2007-3-2 00:15   回复此发言  

--------------------------------------------------------------------------------

2 回复:浅谈《华子良》
咱们已经有了一个华子良贴子,还是并在一起吧.况且那个贴子已经谈出不少内容.


作者: 余派老生 2007-3-2 05:09   回复此发言  

--------------------------------------------------------------------------------

3 回复:浅谈《华子良》
我在这个贴里想据《华子良》的剧本创作,人物塑造,唱腔设计等问题做一些深入的讨论~


作者: 汤琼华韵 2007-3-3 01:48   回复此发言  

--------------------------------------------------------------------------------

4 回复:浅谈《华子良》
那就分主题讨论.
先讨论剧本创作:这是一个典型的点线结合式的剧本结构.虽为合作,却显得构思上是统一的.在这一结构统领下,场次安排就灵活多了,它可以根据演员特长加以场次增减.
华子良剧本在结构上也有话剧剧本的结构方式.那就是华子良接头以后到地窖送钥匙,这场接前场似乎是一条线,可表现这一情节则近乎一个团块.这就给演员特别是戏曲演员的表演留下一道难题.这个难题在话剧不算难,戏曲就不行.唱是乃鹏先生一句千杯万盏拿下一个好,表演则是王平更在状态,成岗这个人物就成了搭头.
若按真正意义上的点线结构,情节用几句旁白就解决了,大头儿就是根据演员特长的唱念做表,花脸也就不至于看着那么干巴巴.


作者: 余派老生 2007-3-3 05:04   回复此发言  

--------------------------------------------------------------------------------

5 回复:浅谈《华子良》
小说《红岩》可称为红色经典。凡中年以上的人,对它并不陌生。它曾给我们震撼,给我们感动,给我们鼓舞与激励。小说留给了我们许多文学的艺术形象,如许云峰、江姐、刘思扬等,经过影视剧的艺术再现,又增加了更大的艺术感染力,至今仍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华子良这个人物,在原小说以及影视剧的再现中,均是以一个闪光的配角而出现。所谓“闪光”,是指他以“疯”掩真,巧传情报,营救难友的斗争手段的独特性.


作者: 汤琼华韵 2007-3-3 13:36   回复此发言  

--------------------------------------------------------------------------------

6 回复:浅谈《华子良》
戏曲的唱段足可以弥补人物狭窄的生存空间。酸甜苦辣的人生际遇,对亲人的思念,对战友的期望,对敌人的仇恨,以至于对朝夕相伴、日夜倾诉的老“朋友”石榴树的别情依恋,都可以借助戏曲的优美唱段来扩大心灵的情感空间,化有限为无限。


作者: 汤琼华韵 2007-3-3 13:40   回复此发言  

--------------------------------------------------------------------------------

7 回复6:浅谈《华子良》
能否就一专题进行讨论?
先谈剧本.
我在四楼谈的主旨是,华子良剧本在结构上并未出新,甚至很矛盾.它一方面是按传统的点线结构处理,另一方面又加入话剧的团块结构.而演员在表演上在按传统行当应工时,就显得无能为力了.成岗这一角色的塑造就说明了这一点.
当然,剧本剧本,一剧之本.但传统戏剧本毕竟有别于话剧剧本.
我以为,戏曲剧本应该有演员的参与.
楼上如果谈感想,咱们下面还有一个华子良的贴子可以尽情谈.


作者: 余派老生 2007-3-4 06:43   回复此发言  

--------------------------------------------------------------------------------

8 回复6:浅谈《华子良》
本人已在那里叨咕了不少内容.


作者: 余派老生 2007-3-4 06:53   回复此发言  

--------------------------------------------------------------------------------

9 回复:浅谈《华子良》
我想楼上的先生有一点弄错了,不是传统戏剧本,是现代戏剧本.
《华子良》这出戏中的主人公塑造的成败,关系到本剧的确立与否,中心活了,全盘才能有生命力,才能伸展开来,否则不仅传难立、碑难树,整个艺术创作都会陷于困境。 本剧人物的再造,确立了本剧弘扬主旋律的主题。尤其是在艺术特色方面,要着重抓好以下两个方面的拓展与创造:

  本剧是以京剧为载体来演绎《华子良》,自然它首先必须姓“京”。京剧要充分发挥京腔京韵的优势,围绕中心人物的情感空间、心理变化、激情抒发而设计出动情、动听的旋律与唱段,最大努力地张扬京剧各种声腔板式,保持剧种独有的特色与优势。

  本剧是以戏曲的艺术形式展现,它应有别于话剧,或者是话剧加唱,更不同于影视艺术门类。这就是戏曲化的问题。戏曲艺术是写意传神的艺术。在现代题材的表现中,应该也可以确定这一定位。惟其如此,才可以充分发挥戏曲艺术唱、念、做、舞的功能,使其强项在本剧中得到尽情的发挥与张扬。寓教于乐才能让艺术的形象成为现代人们心中无形的催化剂。好看好听才能让人耐思耐想。只有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作品,才能真正地重塑红色经典,再造今日辉煌并打动现代观众。这就是京剧《华子良》剧组要去奋斗和追求的目的。


作者: 汤琼华韵 2007-3-4 17:15   回复此发言  

--------------------------------------------------------------------------------

10 回复9:浅谈《华子良》
这样讨论就有点意思了.
首先纠正我的一个口误:传统戏.确实如楼上所说,是现代戏.
其实不矛盾.我要说的是:戏曲.
无论是传统戏还是现代戏,都是戏曲.戏曲在结构上一般是点线式.
楼上谈到戏曲化,不能不说样板戏.虽然样板戏被讥为话剧加唱,你内行不能不承认它是现代京剧的最高水平.红灯记的结构就是典型的点线结构!
密电码的传递和转移为线,围绕这条线而有接头,王连举叛变,赴宴斗纠山,刑场斗争等等的点.故尔,红灯记更严谨.
应当承认.华子良也有条线,就是石榴树.
但石榴树这条线与其各个作为点的场次之间结合的紧密程度显然不及密电码与接头,刑场等点结合的紧密程度.
这是点线之间是否更具相关性的问题!
我们在此谈的结构问题,说的细致一些会更好.
点与线之间在情节内容上越具相关性,则结构便越严谨.演员在人物塑造上也就越有所凭依.
关于这个问题,我在25年前的本科毕业论文里曾特意谈到,并曾请教过王维忠先生.王先生虽已做古,但他和我谈起的他个人的创作经验我至今没忘:点和线一定要挨得近,观众就不会走神,就会把心思用在演员身上.如果观众在情节上还感觉新鲜着呢,会把唱给忽略了.
我想,这可能是经验之谈.
不知楼上以为如何?


作者: 余派老生 2007-3-5 06:51   回复此发言  

--------------------------------------------------------------------------------

11 回复:浅谈《华子良》
《华子良》有一条明确的主线,就是华子良装疯癫救战友,石榴树只是他精神的象征,不能做为这出戏的主线,越狱和反越狱正是这个戏冲突的表现,王先生很好的完成了华子良这个角色.正是他的精神感动了广大观众,至于说"观众在情节上还感觉新鲜着呢,会把唱给忽略了"我觉得不尽然,现在的戏曲已经不同于传统剧目,讲述一个好看的故事,是他最根本的任务,至于说唱段流传,那是意外的收获,至于《华子良》这出戏里的唱段,"难忘你"等等,足以满足这出现代京剧的需要,领观众在视觉上,听觉上达到了满足~


作者: 汤琼华韵 2007-3-7 14:26   回复此发言  

--------------------------------------------------------------------------------

12 回复11:浅谈《华子良》
楼上你好:你可能没搞清楚,我谈的是结构的线索,不是主题线索.


作者: 余派老生 2007-3-7 20:15   回复此发言  

--------------------------------------------------------------------------------

13 回复:浅谈《华子良》
结构主线在这出戏里非常明显,甚至其结构的线索也遵从了传统戏的一线到底的结构.《华子良》的结构从头到尾都是围绕着越狱的线索展开的,如果说点的话,华子良就是该剧的点,他帮助战友越狱就是其线.石榴树怎么能成为这个戏的线,试想一下,我们把石榴树作为主线,该剧就会成为一部教种石榴树的农业科技剧目!
不过,对您的这种探讨精神我在此致敬!


作者: 汤琼华韵 2007-3-9 09:22   回复此发言  

--------------------------------------------------------------------------------

14 回复13:浅谈《华子良》
推荐书目:<中国戏曲通史>张庚著,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1980年.
<戏曲美术论集>马少波等著,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1982年.
<戏剧美学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并出版1983年.
<曲论探胜>齐森华著华东大学出版社1985年

以上书目可能会把结构线索这个概念讲得很清楚,在一个概念下探讨问题,才有可能把问题说得更清楚.


我在二十年前也曾在这个概念上与人争论,后来看了这几本书,才知道自己读书太少,才知道自己和人家争论时把概念弄错了.


作者: 余派老生 2007-3-9 18:27   回复此发言  

--------------------------------------------------------------------------------

15 回复13:浅谈《华子良》
本人在此无意掉书袋,也无意对人说教,只是想就一个问题谈出结果,望楼上见谅.
另外,也对楼上的应和表示感谢!


作者: 余派老生 2007-3-9 18:36   回复此发言  

--------------------------------------------------------------------------------

16 回复:浅谈《华子良》
书是要读的,<中国戏曲通史>曾是我的教科书,也算读过.
<戏曲美术论集>粗看过,对戏剧的结构它讲得并不好.
戏剧美学论集>\<曲论探胜>没看过,不敢说.
我要说的是,中国戏曲的结构线索这个概念是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早先的戏曲只有故事结构,本谈不上结构.演员才是第一位的.本子都是为演员打的,演员演出舒服了,剧本就算成功了.当然,不能说中国戏曲没有结构,毕竟那是在千年的戏剧传统下才生发出来的.
结构的概念是在西方戏剧传入中国后,才逐渐被运用于戏曲的分析.这一点不可否认的.而现代戏的创作也是之后才运用了结构的概念.<华子良>的结构是
所以说谈结构的书还是看看西方的戏剧书.
我们现在的谈论由<华子良>起,现在已离<华子良>很远了.结构这个话题现在的戏剧界还是争论不休,有人说戏剧的根本是冲突,有人说是结构.中央戏剧学院的谭沛生老师坚持后一种说法.


作者: 汤琼华韵 2007-3-12 11:23   回复此发言  

--------------------------------------------------------------------------------

17 回复16:浅谈《华子良》
翁偶虹先生也曾就这一问题谈过自己的看法,谓点线曰:点为做戏,已考虑演员,红线则一以贯之.有如水墨山水,点为景,线为轮廓.冲突则为晚近西洋之观念.戏剧与戏曲之结构如再现与表现,差距大矣.谭先生观点缘由何处,待赐书名后再行讨论.
诚如16楼所言,结构一词亦为晚近援自日本,但其内涵与点线有却可套用.
但我以为,本是朋友,将来也有机会面谈.
不妨一转话题,就楼上朋友感兴趣话题,再行讨论.
时刻期待着!


作者: 余派老生 2007-3-12 18:54   回复此发言  

--------------------------------------------------------------------------------

18 回复16:浅谈《华子良》
另外,79年我上大二时,曾听当时还是天津戏研室研究人员的张赣生老师主讲的<<戏曲美学>>.
张先生特意讲到结构线索与主题线索的区别.
您说到的谭先生谈到的结构是否为戏曲之结构?他可能说的是西洋戏剧结构吧?
这恐怕是两个演剧体系的问题了.


作者: 余派老生 2007-4-10 06:00   回复此发言  

--------------------------------------------------------------------------------

19 回复:浅谈《华子良》
本来以为这个帖子很经典,无奈没了下文.望看过<<华子良>>的朋友接一下以供大家点评.


作者: 余派老生 2007-5-14 20:11   回复此发言  

--------------------------------------------------------------------------------

共有贴子数19篇  
        标 题:  



内 容:  
图片/视频链接: (如何贴图/贴视频?)
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注册

     



©2007 Baidu 贴吧协议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7-05-23
麦迪同学,看戏就是看戏,老去想史实干吗?再说人家《华子良》本来就是改编自小说,不是改编自纪实文学。
穆阑、苗溪他们都看过这出戏的,还是让她们说说观后感吧。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穆阑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7-05-23
我看了忘了,光记得几段扁担舞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7-05-23
看这个戏当然是冲着它改编自<红岩>小说,但是齐晓轩、成岗的形象实在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所以~~~~

现在有印象的只有两处,一处是华子良向石榴树倾诉,唱了好长的一段,我有点不大耐烦;一处是华子良与双枪老太婆相见,突然一下,舞台灯光熄灭,只有两柱追光打在两个演员身上,两人分别唱出各自的心理活动,之后灯光大亮,两人回到现实当中。
~~追~~
离线hxg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7-05-23

引用第3楼穆阑2007-05-23 14:45发表的“”: 我看了忘了,光记得几段扁担舞

偶也是。

离线秋雨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7-05-24
今晚:19:56:00 九州大戏台:现代京剧:华子良 1/2
21:20:00    九州大戏台:现代京剧:华子良 2/2
离线2049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7-05-24
正在看CCTV11的《华子良》,感觉此剧完全是为王平度身定做的,不知判断准确否。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7-05-25
听黄老师说,《华子良》的灯光设计与《红色浪漫》是同一人,周正平。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脑魂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8-11-25
天津京剧院京剧《华子良》
大家看过京剧《华子良》吗?天津京剧院排演的,副院长王平饰演华子良。至今以演出100多场。获奖无数。
我几年前在电视上看过,前几天在网上下载了全剧,又看哭了,特别是华子良与许晓轩相认的时候。

这是在线观看:
http://video.baidu.com/t?di=998056622_998056622&pos=0&word=%BB%AA%D7%D3%C1%BC
http://video.baidu.com/t?di=35076682_35076683&pos=1&word=%BB%AA%D7%D3%C1%BC

这是清晰版下载(888MB):
http://www.xiqupu.com/adslbbs/adslbbs_content.asp?cid=11&id=6232

主演王平的博客,里面有他对这戏的感想:
http://blog.sina.com.cn/pbqsh5484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8-11-26
合并主题。

再次提醒,发帖前请先搜索论坛旧帖。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脑魂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8-12-01
哦,呵呵,感谢提醒~
离线脑魂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8-12-01
引用第7楼2049于2007-05-24 20:35发表的  :
正在看CCTV11的《华子良》,感觉此剧完全是为王平度身定做的,不知判断准确否。

我也这么认为~~~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12-09-27
主帖里剧本结构理论看得一阵阵糊涂。
~~追~~
离线铿尔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12-09-27
回 13楼(苗溪) 的帖子
可以叫水妹来看看~
望断云天暮与朝,双星聚首叹今宵。情深每笑银河浅,心近毋愁白馆遥。一曲囚歌明志洁,千针文绣喻松骄。丹心矢志长相守,乌鹊何须更筑桥。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