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776阅读
  • 0回复

观剧 | 火热的青春 生命的意义( 作者:卢旭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红旗飘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22-04-06

1997年播出的纪实性电视连续剧《红岩魂》讲述的是红色经典小说《红岩》幕后的故事,基本符合史实。纪实性文艺作品受实际情况的制约,在故事情节上没有创作性的文艺作品精彩,但是,它刨除了创作性文艺作品由于作家的刻意创作而带来的隐隐约约的失真感,反而更加生动感人。下面我来讲讲本剧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位年轻人。

一个“小闹腾”:罗广斌

记得1949年狱中春节联欢时,罗广斌在渣滓洞监狱院坝里挥手招呼大家,高声说:“哎!今天,我带着脚镣子给大家挑个踢踏舞,看看这个铁家伙能不能锁住我,好不好!”然后跳了起来,周围的人随着他的舞步拍掌打节奏,一时场面十分热烈。脚镣在走路的时候是很砸脚的,何况踢踏舞的舞步节奏比较快,但他还是跳得很带劲儿,展现了一个革命者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和乐观开朗的昂扬品格,感染了现场的很多人。

罗广斌出身大官僚家庭,他的哥哥罗广文,任国民党军队军长、司令。对于罗广斌,最容易被追问的是:不同于工农群众的苦大仇深,也不同于小地主小老板的坎坷波折,吃穿不愁,前途无量,走上革命道路的最初动因是什么?

有人说,人在本质上是趋利避害的。但是,草履虫都知道趋利避害,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质吗?

人是有精神需求的。这样说,并不是避开物质空谈精神,而是说,这种精神追求,可以是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奋斗的追求,而不是仅仅满足于个人的吃饱喝足。

试想,鲁迅笔下,那些爱看热闹的人,爱传闲话的人,是什么心态?心态就是,人是有精神需求的,当精神需求没有走上良性发展的渠道,就会在混日子的生活中,以一种畸形的方式来满足。尤其是到了近代,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文化教育的普及,人们的精神需求更是越来越高了。有一首老歌名字叫“革命人永远是年轻”,我相信这句话的意思。当一个人有精神追求,当一个人在精神上不断挑战自我,挑战艰难困苦,开拓进取的时候,精神上是一种“被激活”的状态,正如剧中的罗广斌同志,总是热情洋溢、满怀豪情的,尽管这是在监狱里,时刻面对着酷刑和死亡。

一生爱自由:蔡梦蔚

“即使剪了翅膀,鹰,曾在哪一瞬忘记过飞翔?……从什么年代起,监牢呵,便成了反抗者的栈房!……——自由呵,——苦难呵……是谁在用生命的指尖,弹奏着这两组颤音的琴弦?鸡鸣早看天呀!一曲终了,该是天晓的时光。”

这是本剧中在蔡梦蔚牺牲时旁白吟诵的诗句,是蔡梦蔚《黑牢诗篇》第一章中的节选。

很多人追问生命的意义,我觉得,生命存在意义的基础是: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

假如,一个人做着简单的、重复性的工作,且工作时间长,几乎透支了全部精力,残余的精力,也都给了吃饭洗漱和简单收拾家。或者虽然有空闲,但是在国民党的专制统治下,没有什么权利,这不许做,那不能干,即:精神上长期属于空置状态,精神上的发展进步更无从谈起,那么,活一天与活一年,活一年与活三十年,有什么区别?区别只是:老了?

记得以前有人批评“资产阶级活命哲学”,最初看到这个说法时我很费解,觉得就说有的人混日子就是了,“活命哲学”和“资产阶级”有什么关系?现在我明白了:“活命哲学”是为资产阶级的统治和利益服务的。中国第一代共产主义者,在最初的斗争中,常说,要让工农活得像个人,而不仅仅是活着。而对于资产阶级来说,他们需要的只是活着的“干电池”,能不断贡献劳动力的“干电池”,而不是“人”,在他们看来,“人”的需求未免太多,提升用工成本,不利于无偿占有剩余价值。因此,他们诱导劳动者将生存时间长作为人生目标,忽视生存的质量,安于做“干电池”。想明白了什么是“活得像个人”,想明白了活一天与活一年,活一年与活三十年的区别,在某种程度上就能明白,为什么革命志士不怕死。在他(她)们看来,如活死人一般活着毫无意义,一定要做开创性的、改造性的、进步性的事业,不断扩大自己生命的广度和深度,扩充自己生命的意义,虽然很多人只活了二三十岁,但是细看他(她)们一生的轨迹,充实饱满,相当于混日子的人的几生几世。

一路撒狗粮:刘国鋕和曾紫霞

在渣滓洞监狱里,刘国鋕被单独关在一间牢房,曾紫霞则关在女牢。

一天晚上,刘国鋕在牢里唱起了歌:

“感受不自由莫大痛苦,在为人民事业的斗争中,你英勇地抛弃头颅。”

女牢的同志们听了,纷纷鼓励曾紫霞与刘国鋕对歌,于是,曾紫霞唱道:

“岂有这样的人我不爱他,他是个真情汉子从不玩虚假,这才值得人牵挂。就说他没钱也罢,有钱岂能买得真情无价,就说他是犯人吧,是为什么他背犯人枷?”

对于他(她)俩来说,能够把自己的生命融入到人类解放事业当中,这是爱情的主要标准,什么车子房子票子——不是说物质生活不重要,但显然,那不是最重要的。

还记得刘国鋕刚刚暴露转移时,他托曾紫霞与党组织联系,帮他转接组织关系,并再三嘱咐曾紫霞说,千万不能把党组织关系搞丢了,“党的组织、党员的资格,那是比生命、比我们的爱情还要重要呐。”

我这一代人,从小是在大陆、港台、韩日所创作的各路爱情剧的包围下长大的,第一次看到刘国鋕这样说,我万分费解,觉得,还是爱情更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吧!但是后来我理解了。在那个年代,党教给大家新思想、新文化,把大家组织起来,战胜敌人、解决困难、争取权益。党是黑暗里的光,和党失去联系,实在是太痛苦了!

而爱情是什么?“爱情”是个空洞的词,关键是里面填入的内容。一些爱情剧,存在“为了爱情而追求爱情”的倾向,虽然男女主人公爱得死去活来,观众却看得莫名其妙。如果爱情是个空壳,那么很容易被流俗填满,难道爱情就是:恋爱的时候吃饭、看电影、旅游,结婚的时候买首饰、拍婚纱照、办婚礼……倒是资本家喜欢这样的爱情,很能帮助他们赚钱嘛。这样的爱情,充斥着消费主义的爱情,真正爱不爱,说不好。

而刘国鋕和曾紫霞的爱情,首先建立在两个人共同追求进步、追求光明的基础之上,由此产生的求知好学、聪慧机警、开朗乐观、正直善良、坚强勇敢、认真负责等等一系列的优良品质,成为两个人相互吸引、相互尊敬、相互珍惜的最重要的因素,这才是真正的爱。

红旗漫卷西风烈.
浩气长存志青云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