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0455阅读
  • 28回复

[转贴]永远的大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20楼 发表于: 2008-01-21

沉痛悼念王宇光同志

 

原四川省重庆钢铁公司经理、老红军,现重庆市副市长级离休干部王宇光同志,因患骨癌医治无效,于2007315日在重庆逝世,享年88岁。

宇光同志,1936年在南京参加学联投身革命,19383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巴东工作委员会书记、鄂西特委利川县委书记、成都工委委员、川康特委委员和川南工委书记,建国初期任成都军管会农林水利处付处长、西南团委组织部长,1952年后,分别任西南钢管局工程公司经理、重庆钢铁公司总工程师、经理、顾问。1988年离休。

宇光同志,把一生献给了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194410月,成都发生了国民党警察镇压市中学生的流血事件,宇光同志当时在金陵大学读书,任中共川康特委委员,积极参加金大自治会发起组织大中学生声援市中学的后援会的活动并向特委汇报,研究了斗争形势和决策,特委通过刚刚诞生的民主青年协会,胜利领导了这一次群众性的抗暴斗争。1945年上半年,成立了中共成都青年工作小组,宇光同志任组长,组员有刘明章、刘文范、卫永青、王晶壵。这个小组和中共中央南方局青年组决定创刊《学生报》,宇光同志推荐中学生进步骨于贺惠君与刘文范等一起组成《学生报》的领导核心,后又推荐从延安来的、在荫堂中学任教的朱声担任主编,与刘文范、刘令门(杜谷)邱孝平、苏菲、苏良沛组成编委会。《学生报》这个以中学生为主要对象的进步期刊,在白色恐怖下坚持了三年,对引导和推动成都学生民主运动起了重要作用。

宇光同志遗体送别仪式于317日在重庆石桥铺殡仪馆举行,在成都的原地下党及《学生报》的詹大风、杜谷、夏嘉、苏良沛、李晓芸、杨莆、林详淑等同志,特委托詹华、詹小旭两同志去重庆参加送别仪式,并献上花圈表示对宇光同志的深切悼念。本博客与重钢经理办公室通电话向宇光同志表示沉痛悼念之情。 

王宇光同志安息吧!

 

 

王宇光同志(1919-2007)

 


   

     王宇光(右二)、王仲雄夫妇与杜谷(左二)、徐

  叔通(左一)及林祥淑(右一)合影(1998年6月 成都)

 

 

转自:http://i.mop.com/xushutong/blog/2007/03/21/3579110.html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紫裳
只看该作者 21楼 发表于: 2008-01-26
引用第20楼可父2008-01-14 16:24发表的“”:
"里面的事"当然里面的人所说更可信.我想这应该是常识吧.所谓的"里面",自然是档案记载的各方面的人所述的.我认为那比"外面的"人"分析"的要可信一些.就川康特委遭破坏一事,肯定是比马识途说的可信..

无论川康特委遭破坏一事在细节上有如何不同的说法,但是蒲华辅叛变、出卖同志的这一史实应该是无法改变的,即便马识途说的不可信,那么王宇光、王叙五、李维嘉、王文鼎、魏文引、洪德铭、彭塞、颜如瑜.......等等被蒲华辅出卖并险遭特务逮捕的地下党老同志说的话都不可信吗?更何况被蒲出卖遭受毒刑后牺牲的华健、韩三思、丁地平、吕英、齐亮、马秀英、王侠夫、黄子万、曾鸣飞、谷时逊、张学云等烈士,他们虽然不能说话了,但是却用生命告戒我们:叛徒蒲华辅的叛变行为给党组织带来了多么严重的破坏、并直接导致了许多同志被捕牺牲(虽然他曾经为革命作出过贡献,并在狱中同志们的教育和良心发现下,后来对自己的叛变行为后悔了),血写的历史毕竟不是可以用语言和文字改变的啊!
[ 此贴被紫裳在2008-01-26 21:42重新编 ]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22楼 发表于: 2008-09-26
把这个老帖子提上来一下。

紫裳同学提出要“全面”地考察历史材料,我觉得说得很对。里面的人说的话就一定可信吗?著名的特务法官张界的那些回忆,有些地方错得不着边际。不一定是他故意说错,是人的记忆难免出错。沈醉也是历史见证人呢,他的话,现在搞学术研究的,有谁敢全部采信?

更何况史学界还有孤证不立的公认原则,里面人说的,如果是孤证呢?

再回到马识途的问题上来,川康特委遭破坏,他也是当事人之一,即可父说的“档案记载的各方面的人”之一,当然也算是“里面人”了。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紫裳
只看该作者 23楼 发表于: 2008-09-26
引用第24楼岁寒于2008-09-26 09:03发表的  :
把这个老帖子提上来一下。
紫裳同学提出要“全面”地考察历史材料,我觉得说得很对。里面的人说的话就一定可信吗?著名的特务法官张界的那些回忆,有些地方错得不着边际。不一定是他故意说错,是人的记忆难免出错。沈醉也是历史见证人呢,他的话,现在搞学术研究的,有谁敢全部采信?
更何况史学界还有孤证不立的公认原则,里面人说的,如果是孤证呢?
.......

所谓“全面”(还应该加上“充分、客观”),就是尽量不要采用“孤证”,讨论史实上有分歧的问题,除了应该有历史证明(即当事人的说法或档案资料),还应该有“旁证”或“佐证”,如分歧的问题一时找不到“旁证”或“佐证”,就应该把不同的说法都摆出来(要说明出处),不要主观地用自己认为的“正确”说法,来否定或排斥其他的说法,尤其不能将个人的感情、好恶带入对史实的研究。否则就很难做到公正、公平。
另:《沉痛悼念王宇光同志》一文中,“刘令门”应为“刘令蒙”,即40年代著名诗人杜谷,所谓“胡风集团骨干分子”,他是南京人,中共地下党员,与王宇光在南京读中学时是低一年级的同学。
[ 此贴被紫裳在2008-09-26 11:10重新编辑 ]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24楼 发表于: 2008-09-26
9494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若水

只看该作者 25楼 发表于: 2008-09-26
引用第25楼紫裳于2008-09-26 10:54发表的  :
不要主观地用自己认为的“正确”说法,来否定或排斥其他的说法,尤其不能将个人的感情、好恶带入对史实的研究。否则就很难做到公正、公平。


非常赞同紫裳,胡康民老师曾说过,党史研究人员应具备史识、史才、史德,即使是业余爱好者,既然对此感兴趣,也自当遵循其基本原则。过分注重个人感情 色彩,感情用事,很难得出客观正确的结论。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26楼 发表于: 2008-09-26
引用第25楼紫裳于2008-09-26 10:54发表的  :
另:《沉痛悼念王宇光同志》一文中,“刘令门”应为“刘令蒙”,即40年代著名诗人杜谷,所谓“胡风集团骨干分子”,他是南京人,中共地下党员,与王宇光在南京读中学时是低一年级的同学。

嗯,听赵锡骅老人(江姐在川大时期的朋友,也是曾紫霞的好友)提起过杜谷、葛珍等40年代后期在成都比较活跃的青年诗人。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yihong

只看该作者 27楼 发表于: 2008-09-27
引用第27楼若水于2008-09-26 12:30发表的  :
非常赞同紫裳,胡康民老师曾说过,党史研究人员应具备史识、史才、史德,即使是业余爱好者,既然对此感兴趣,也自当遵循其基本原则。过分注重个人感情 色彩,感情用事,很难得出客观正确的结论。


Agree.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28楼 发表于: 2008-09-27
才发现,俺跟王宇光老人是校友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