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7922阅读
  • 16回复

[分享]刘国鋕烈士20岁时写给侄子的几封信(节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卢舟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6-05-08
资料由刘以治先生提供,未经同意请勿转载




以治:
  ……
  现在的真理,还不是绝对的真理,就其本质上它还包含有错误,不过受着时代性的局限,人类还不能知道,它也不能显现。所以我们就是对真理,也应当采取批判的态度,学习它、发展它,逐渐发现其错误、克服其错误,使其达到更高的阶段,更接近绝对的真理。

  如果不采取批判的态度,宗教徒式的信仰,则真理的错误不会被发现、也不会被克服,终于成为非真理。宗教徒式的信徒,真理是不要求的。

   对事物的信仰,尤其要取批判的态度。未经理智的批判而盲目的信仰,是感情的迷信。如果事物发生错误会大大吃亏。即使事物在理论阶段是绝对对的,没有充分理智基础上的感情上的信仰,是不坚定的,受不住磨练的。必须是经过理智的批判而得到的信仰,才是坚定不移的信仰。遵循着这样的信仰而活动,才不会有错误。
  如果认为能力不够,不足以对事物批判,不能对事物分析,寻不出事物的合理部分和错误部分,于是不能不靠信仰,这也是不对的。

  ……

  “真理需要的是人的理解,而不是人的信仰;而真实的理解,自然会产生信仰的。二者的程度的关系是成正比的,而理解是主变因素。
  
  只有感情的信徒底真理,是不会进步,终必为信徒的信仰所杀害。

  对人和对人的信仰,更必须采取批判的态度。因为人是最易变的,最易犯错误的,尤其是富于动摇性的小资产阶级分子。
批判的态度并不是吹毛求疵的态度,自然要寻求错误的地方,但是本质的错误,而不是小瑕疵,譬如对人,我们应当从他的行为、言论、生活、环境、习惯……去批判他的本性,即从现象去发掘本质,理解本质。

  ……
  
  理论是行动的指导,脱离理论的行动是盲动,交接(结)朋友这一行动也是一样。
认识一个人,也要靠理论的帮助,从他的态度、举止言语等来推断他的社会阶级地位…………

  理论告诉我们:小资产阶级分子的特性是动摇、虚荣、浮夸、不务实、好面子、往上爬……所以我们与小资产阶级分子交往是应当注意这些的。

  ……
                              叔
                                国鋕
                                  三十年三月十九日

以治:

  ……

  你的第三个问题是恋爱问题,对具体情况的了解,我当然是不及你的,下的结论就可能更不对。

  如你信上所说x x的确是可爱的可造之材,你希望她爱你和你所爱的东西,这当然是对的,可是她客观上是不是这样的希望呢?她不是你,她还是一块纯洁无知而未成形的材料,她的希望和你的希望是不会完全一样的,质量都会不同的,这是你们问的第一个问题,也是你的第一个问题,也是你的第一个工作。

  你对她的情感上的要求和理智上的要求的确是互相关联的,干得好进展就快些,理智上的成果保证和促进情感上的成果,通过情感去的理智的工作,也是最容易开花结实,但是如果作得不好,也失败得更快更惨。

  你过去干得对不对呢?不全错,然而是有错的。

  爱情应当从深厚的友谊中生长出来,一见就爱,不道友谊只谈爱,这是变态的世俗的爱,正常的人如果这样子,难于成功,就成功也路途遥远。

  x x还是一个小女孩,还未成长,还未被社会弯曲,是一个正常的人。她还年青,不会迫切地需要异性的爱,需要的是温暖的友情的灌溉,她又是一个未经世故的中学生,迫切需要的是合乎她本性的自然的发展的教育、扶助和鼓励,而不是火样的战斗。对于这样的嫩芽,拿起火热的爱馆和鼓动向她投掷,而且还要求她和你一样,这不是把她烧死、就是把她吓跑,至少会使她感到许多不必要的痛苦和困难,反而妨碍了她的生长!你主观上当然是无比的爱她,而客观上这是何等的暴戾恣睢呵!主观上是希望达到目的,而客观上却与目的远离。

  对于她你应当做的,应当给予的是温暖的友谊、切实的帮助和耐心的教育,即是她目前所需要的一切,这样她才能顺利地、迅速地成长起来,变成她应该变的人、变成你希望变的人。应当冷静下来,老老实实地做这些长期艰苦而对她特别有益的事,不要很快地就超出这个范围,命令地高叫:“你必须如何……才能……”客观上对她没有多大帮助,对你也没有帮助,只显得自私!

  ……

  爱情是友谊不断的积累转化成的,要得到希望的果实,应当一步一步的向果园走去,不可能一跃而到。“欲速则不达”这是最常用的话。

  ……

  你说你目前的情感象野马一样,我在信里也感觉到,满纸是希望、计划、打算、要求……说话也不小心,好多不必要的可以避免的东西,也满纸皆是,世道不好,谨慎为佳。

                     叔
                                        樗
                                          三十年四月十八日


以治:

  来信接得,因为忙没有即刻回信,此次也只得简单的谈谈。

  对她的教育,进度应当有节制而且缓慢,教育的内容当然也包含在内,不单单是数量减少,所谓顺乎她本性的自然发展,是?她性格中好的部分的发展,例如同情心、正义感、求知欲、少??等。?一步使这些好性格与她所学的东西结合,使她知道:自然是独立存在于人之外,人是它的一部分,知道进化论,知道科学的重要,知道人是在进步中,知道一般的许多进步的观点,知道个人的尊严,个人该自主自立,客观,信赖理性。第二步把这些认识与现实事件联系,帮助她用思想,充实她的能力,……第三步使她知道人类痛苦的根源,历史发展的途径,个人与大众的关系,中国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使她懂得帝国主义及封建势力必须打倒的理由,把她变成爱人民、爱国家的民主战士。第四步有了上述的认识,她的性格已经发展成为进步的,以后就可以谈更深的东西而且可以参加很多活动。
这些我没有深思过,随便写了,可能有错误,总之把握一般的原则。

  ……
                      叔
                                         樗
                                         五月十四日




以治:

  廿四日信收到,有点使我发笑。

  我觉得对于x x的教育方法,我以前的看法仍然对,她虽然出乎意料地早熟和“世故”,但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对于异性的爱的要求,总是受着年龄的限制的,对于天下大事的了解与认识,总是受着学习过程与生活环境所决定的。对人处事老练圆熟,女孩常常超过男孩,特别是我们这样的阶层。爱人世故并不可怕,对付得好,反而更能得到基础稳固的爱,太纯洁了反而令人耽心,在现社会里,世故是必具的人生技术……不过,她既然是世故的,对付的态度就需要改变,对于世故的朋友,我认为最好的态度是“真诚而不愚笨”。

  如果她真是“一枝有刺的玫瑰”,我应当向你道贺,因为你可能得到一个有价值的爱人!然而你却忧伤了,甚至想放弃的问题,难道你希望自己的爱人是温顺易侮的羔羊?!希图便宜的爱情的心理是卑怯的!假如大体上你还配敌得过她,为什么不敢放胆去攀折呢?不应当这样没出息呵!

  从前你对她的自高自大,现在又自叹弗如,都是同样的不正确,同一劣根性的两面,现在的心理是过去态度的自然结果

  ……
                       叔
                                         樗
                                           三十年五月廿九日




以治:

  ……

  来信使我失望,一个人的事业和前途主观上绝不能把它附属在别人身上,不管这人是谁。要有独立生活和作战的勇气和决心。自己的道路要自己安排,别人只能是自己发展的条件,不能是根据,所以你原有计划和打算一定继续努力地进行,不要坐下来静候别人替你解决。

  进报馆是很好的,我认为应当考虑的,第一,工作的性质是哪一部门的?你的身体是否吃得消?第二,能力是否能胜任?另外要考虑:第一,进去后不是可以随便想离开就离开的,如象你教书那样自由。第二,如果事实证明自己不适宜,或者有更宜于你做的事要你去做,还是得忍受,除非负责人叫你离开。第三,恋爱不能自由,要毫无问题的人才能爱,不能先爱好了再教育。第四,私人生活方面不能象现在这样,游历、玩耍随心所欲。要考虑的就是这些。

                        樗
                                          六月二十日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6-05-23
“你说你目前的情感象野马一样,我在信里也感觉到,满纸是希望、计划、打算、要求……说话也不小心,好多不必要的可以避免的东西,也满纸皆是,世道不好,谨慎为佳。”
  ——很懂得地下工作的原则,虽然当时还未真正入行。

“对人处事老练圆熟,女孩常常超过男孩,特别是我们这样的阶层。爱人世故并不可怕,对付得好,反而更能得到基础稳固的爱,太纯洁了反而令人耽心,在现社会里,世故是必具的人生技术……不过,她既然是世故的,对付的态度就需要改变,对于世故的朋友,我认为最好的态度是“真诚而不愚笨”。”
  ——一个20岁的男孩子对女孩子和“世故”的解读,^o^。早熟啊。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6-05-23
8卦一下,信中所提“一枝有刺的玫瑰”,可是刘老现在的老伴?
~~追~~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6-05-23
这个,等卢舟姐姐来答吧。
我也八卦一下,刘国鋕咋那么喜欢带刺儿的呢?晴雯,尤三姐,还有紫霞。
难道你希望自己的爱人是温顺易侮的羔羊?!”——似乎一般男孩子都这样嘛!
不过,带刺儿的玫瑰或者月季蔷薇什么的,我也喜欢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卢舟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6-05-24
引用第2楼苗溪2006-05-23 08:49发表的“”:
8卦一下,信中所提“一枝有刺的玫瑰”,可是刘老现在的老伴?

不是,有点遗憾。
离线萧佑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6-05-26
这篇文章好!烈士在文中阐述了对人生中的真理、爱情等重要的问题的独到的看法,对于后世之人,依然有重要的参考和启迪的作用。我拟将该文转载到我所活动的那个论坛版块上,谨此提出申请。可否?如可,我将注明转自烈火红岩论坛。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6-05-26
我代表卢舟回答:请不要往贵坛转载。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萧佑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6-05-26
这么好的文字,又是烈士留下的话,为什么不可以转载呢?难道,让更多的人因此而受到教育,这,不好么?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6-05-26
这是私人信件,放在这里是得到收信人的许可的,你无权转载,我们也无权让你转载。谢谢合作。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萧佑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6-05-26
这是私人信件不假,但这同时也是烈士的遗物,是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献和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正因为我们无权转载,出于对刘以志和卢舟同志的尊重,所以才在这里向你们管理层提出申请嘛!如果能够让它使更多的人受到教育的话,那么,进行转载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情啊!希望卢舟同志能够允许我将此文转载到我所活动的那个论坛版块上去。
离线卢舟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6-05-26
岁寒代表了我的意见,请不要往贵论坛转载此贴!
离线萧佑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6-05-26
好吧,我尊重您的意见。不过,真的是很遗憾的事情。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6-05-26
[分享]回忆罗广斌

作者:刘以治


转者按:下文为刘以治先生提供,发表时有删节。未经同意,请勿转载!
 

    到民建中学
 
    我到了重庆住在何北衡公馆,不久鋕叔介绍我去民建中学。民建跟育才、亚洲两个学校一样,都是党在国统区建立的据点,地点在南岸磐溪。鋕叔向我详细介绍了民建的性质和情况,都是志同道合的革命知识分子聚在一起,精神上当然是舒畅的,但物质生活却相当艰苦,学校由于经费困难,只供食宿,不发工资。鋕叔还特地提醒我,民建也有几个搞文艺的同志。到民建之后我同罗广斌两人住一间寝室,他教化学,我教英语。罗给人的第一个印象是少年英俊,生龙活虎,善于联系群众,说话风趣,富有幽默感。他向我详细介绍了民建的情况,以及其他教师的特点。其中谈到李郁陶(四川省文联剧协李累),给我印象最深。他说,小李教历史讲鸦片战争时讲得痛哭流涕,使同学们深受感动;跟女同学一起活动时先拿出自己爱人的像片给大伙儿传观,以消除学生们的戒心。民建之穷我可以用三件小事来描述一番。自古以来都是主人请客人,唯独民建反其道而行之是客人请主人,凡是到民建来的客人多多少少都要捎点吃的东西来,给战友们解解馋。一般是买点糖果点心,也有格外照顾买来卤排骨之类的高档食品的,至低限度也要买点炒花生沙胡豆。一次曹开(重庆广播电台)的女朋友小李同赵沣的爱人来看他,就买来一大包陆槁荐的卤排骨,让我们喜出望外,大大享受了一番。小李说她从来没有看到吃东西有像蒋洛平(重庆师院)吃排骨这样香的。有天下午,曹开、林筱卿、罗广斌和我一共四五个人到附近一个小镇去玩,我们有说有笑地一路扭着秧歌往前走,来到镇上时大家肚子都有点饿了想吃点什么。但是我们四五个人把荷包里的钱全掏出来凑在一起,还买不到一斤妙花生。幸而卖花生那家小铺代售邮票,我们又把大伙儿身上带的邮票凑出来总算买到了一斤妙花生。大家一边走一边吃,说说笑笑好玩极了。有一天晚上全体教职员开会,会议结束后,有个教师提个意见,说没钱买手纸,是否可以把旧试卷发给大伙儿当手纸用。另外一个教师提个建议,希望晚上烧点热水给大伙儿洗脚,用冷水洗脚睡不好觉。
 
    罗广斌四川忠县人,他的同父异母哥哥罗广文是赫赫有名的国民党第十五兵团司令兼一零八军军长,其部队就驻防重庆一带。据罗广斌解放后告诉我,他哥哥杀过不少共产党,解放前夕(1949年12月24日)才率部在郫县起义,人民给他各种优待,算是便宜了他。那时候罗广文住在李子坝,罗广斌有时候一两个礼拜不回去,他家里就派个副官或勤务兵来叫他。学校里突然来个国民党的军人,把大伙儿都吓了一跳。罗广斌对我说,回家去没意思,特别是坐冷冰冰的抽水马桶,很不习惯。在西南联大附中学习时小罗深受马识途的影响,开始参加革命活动。他对我说,他从小喜好航空模型,他制作的模型还受到过蒋介石的嘉奖。在民建时他教化学,由于他知识面广,口才又好,深受学生欢迎。罗广斌多才多艺,既会唱歌又会演戏,他和李郁陶他们一起,只花了3天时间就把多幕剧《万世师表》搬上了舞台,真是破天荒。他还跟闻一多学会刻图章,这非常有利于他广交朋友,深入群众。我有个刻“柳一株”三字的笔名章,就是他帮我刻的。那时候他负责印刷地下刊物《反攻》,同时又协助发行地下报纸《挺进报》。我记得他经常熬夜,早晨很晚才起床,有时提口大皮箱往市内送印刷品。有一次,曹开对《反攻》的印刷质量大表不满,直言不讳地说,这简直是浪费。小罗大不以为然,竭力为之辩解。后来我看到小罗把刻有“反攻”二字的半块砚台砸碎了扔到茅坑里。小罗是在国鋕七叔的领导下进行地下活动,从许多迹象可以看出这一点。但是小罗印发《反攻》一事鋕叔似乎不知道。记得有一次他翻看了一会儿《反攻》之后说,看来这里面有正规军(意即是地下党主办的)。
   
    到民建不久,罗广斌就介绍我加入了“六一社”。该社是党为纪念1947年6月1日全国大逮捕(国民党称之为“六一”大整肃)而建立的秘密外围组织,“新青社”的前身。小罗告诉我说,这是国鋕叫他发展我的。后来我向鋕叔谈起此事,他对此大为不满,极其严肃地批评道:“为什么要提到我?根本就不该提到我!”显然小罗违反了秘密工作的原则。当时“六一社”总社来同我联系的是张文江(湖北人,武汉大学毕业)他经常来民建活动,也常在这里食住,什么都不带,就带一把牙刷。
 
    罗广斌是个精力充沛的活跃分子,善于深入群众,大伙儿都乐于跟他交往。有一天,他兴高采烈地对我和曹开说,他看见“他们”把《挺进报》直接寄给西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朱绍良。他说得那么趾高气扬,显然他对这一壮举是完全赞同,十分满意的。然而,这一打草惊蛇,自我暴露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却让地下党付出了沉重的血的代价。
 
    疏散到川东农村
 
    小罗有个女朋友是小学教师,他俩老早就认识,长时间没见面了。正要从家乡来聚会时,鋕叔告诉我说,小罗暴露了必须立即疏散,甚至再等三五天他女朋友来见一面再走都不行。而且小罗今后的所有信件,都必须经过他检查以后才能转交给他。小罗临走之前为他的女朋友来后的生活作了精心的安排,他托同事J某负责她的学习,让我帮助解决她的吃饭问题。临走的前一天晚上,我把我身上所有的钱全掏出来给了小罗,甚至把我身上一件没穿几天的新衬衣也脱下来给了他。
 
    罗广斌到川东农村搞武装斗争,我同他断绝了联系。张文江到何公馆去找刘国鋕,特务没抓到刘国鋕还继续留在何家进行监视,于是把他抓去了,后来“11.27”牺牲于渣滓洞。这样一来我同“六一”总社的联系也断了,我又一次成为散兵游勇。有一天小罗突然来找我,说他刚从川东回来,我和屈义莲两人在一家小饭馆里请他吃饭。他问我关于“六一”社的情况,我告诉他,张文江被捕后关系已断。当时,国民党的报纸上正连载李忠良被捕后所写的出卖组织的材料,其中特别谈到“六一社”如何建立小组,如何进行活动等等。小罗一面看报纸一面笑着说,“他交代得一点都不错,就是这么回事。”不久在汽车站偶然碰到林筱卿,她悄悄告诉我,小罗得了“伤寒”,已用飞机从成都运回重庆。我才知道小罗被捕了。罗广斌被捕之后,据说罗广文去找了朱绍良,朱下手令叫徐远举放人。徐认为罗属于要犯之列,没有释放;但是对他比较客气,没有用刑,也不打算置他于死地。因为蒋介石还要依靠罗广文的十几万军队稳住四川的阵脚。徐远举的下一步棋是撤退时把罗广斌弄到台湾去。
 
    为悼念死难烈士呕心沥血
 
    1949年11月,重庆解放前夕,蒋介石特务机关在渣滓洞、自公馆两个集中营里进行集体屠杀,然后放火焚尸灭迹,死难者多达三百多人,死里逃生的幸存者只有十来个人,罗广斌就是其中之一。据他说,当时有一个特务给了他们两把斧子,用来砍断木栅门,这个特务是他们平时做工作争取到的一个同情者。
 
    泸州解放后,我马上同地下党取得联系,参加了工作。他们想安排我去报社,这时候罗广斌来信要我马上去重庆。我到重庆找到了罗广斌,他会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国鋕的表现太精彩啦!他说他目前正忙于协助清理死难者,鉴别哪些人是烈士,哪些人不是。是烈士的再根据其在地下工作、狱中以及牺牲前这三个阶段的表现划分成三等九级(甲、乙、丙各分三级)。因为死者中确有出卖过组织和同志的人。我在脱难同志接待处就亲眼看到,一对老年夫妇来找他儿子,接待处的同志毫不客气地大声呵斥:“你儿子在牢里咬了人,他就没有资格当烈士!”但烈士就是烈士,在他们中间还要分出几等几级,就大可不必了。谈到我的工作问题,小罗笑着说,他的组织关系还没有恢复,只算是个“民主人士”,没有资格介绍。他叫我去找曹开,说小曹在市委当把门将军,很好找。后来组织部介绍我到市教育局,再由教育局介绍到巴蜀学校当政治教师。
 
    我们家里决定为鋕叔开个追悼会。解放前张笃伦的官邸大溪别墅八号已由国錤五叔买下,里面有个很大的客厅,完全可以在家里开追悼会。市里开追悼会时,为杨虎城将军画了一张巨幅画像,那幅像画得很好。我特地去找罗广斌,打听那位画家是谁,好请他帮鋕叔画张遗像。打听到了,又领着我去找他。解放前的艺术家真倒霉,我记得小罗领着我在偏街小巷转了好半天才找到。画家很年轻,看上去只有三四十岁,他一家四五口人住在一间又潮湿又阴暗的平房里,那里面又脏又乱,见此景象真令人心酸。这可能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走进的贫民窟,因此印象特别深刻。这位画家的确身手不凡,他为鋕叔画的这张遗像也非常出色。
 
    创作《红岩》,名噪一时
 
    罗广斌和杨益言、刘德彬合作,在《在烈火中永生》的基础上,集体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于1960年出版,立即成为畅销书,在全国各地引起很大反响。许多单位和部门都为此举行报告会、座谈会。我同“刘思扬”的关系,我同罗广斌的关系,没有一个人知道,我也不愿吹嘘。因此,这些活动我都没有参加。直到“文化大革命”清理阶级队伍时,大伙儿才知道我是“刘思扬”的侄儿、罗广斌的战友。此后就不断有工人和学生来要我讲有关《红岩》的一些情况。那时候《红岩》这本书很不好买,我显然嗜书如命,经常跑书店,也始终没有买到。不得已只好给罗广斌写了封信,向他索要一本。罗广斌没有写回信,只寄来一本《红岩》,书上也没落上下款,寄书的封套上的字也不是他的笔迹,可能是他爱人写的。随着他的名气越来越大,我们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疏远了。我再也没有给他去过信,只从其他战友那里了解到他的一些情况,知道他已调到文联,成为专业作家。
 
    《红岩》这部小说,总体来说,是比较成功的。江姐、陈然、许云峰等几个人物塑造得比较丰满。但是以刘国鋕为原型的刘思扬这个人物,却没有写好,既低于原型的思想水平,又缺少这一类革命知识分子的典型性。鋕叔1944年毕业于西南联大经济系。西南联大由北大、清华和南开三所名牌大学所组成,她就是中国的牛津、中国的哈佛,为中国培养了众多的专家学者,为中国培养了众多的栋梁之才。美国副总统华莱士1943年访问中国时,去参观了西南联大,他惊奇地发现,有那么多学生在读《资本论》、《反杜林论》,他说这种情况在美国大学中都极为罕见。刘国鋕就是在这种环境里成长起来的,锲而不舍地钻研理论,凡事都往往提高到理论上来认识,对于自己的理论修养自信到了自负的程度:这就是刘国鋕一类知识分子的显著特点。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肥。罗广斌以一部《红岩》而闻名全国。他的一言一行都影响很大。稍有不慎,就会成为众矢之的。当时,“叛徒”、“特务”、“反革命”的帽子满天飞,凡是坐过牢的,都会被打成“叛徒”,罗广斌也未能幸免。曾紫霞(孙明霞的原型)就一再劝慰过刘国鋕的亲人,说像刘国鋕这样性格的人,即使不死于白公馆,解放后,他过得了反右那一关,也过不了文化大革命这一关。罗广斌被抓去之后很快就死了。自杀乎?他杀乎?据说至今也没有查个水落石出。自杀也好,他杀也好,反正他是被迫害致死的,没有文化大革命,他就决不会死得这么早,死得这么惨!
 
  (网友SY校对)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卢舟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06-05-28
[分享] 浩然正气 永留人间
转自黎明前的绝唱——刘国鋕纪念馆
作者 党赤
【英烈简介】刘国鋕(1921——1949),又名刘刚、学樗,四川泸县人。曾任中共重庆沙磁区学运特支书记。1948年4月19日,在四川荣昌县被捕,1949年11月27日,殉难于军统重庆集中营。时年28岁。刘国鋕烈士是小说《红岩》中刘思扬的原型。
 
    1949年11月27日,蒋家王朝已经土崩瓦解。在他们还盘踞着的重庆白公馆、渣滓洞集中营里,特务们正疯狂地进行一场惨绝人寰的血腥大屠杀。
 
    一批批革命者高唱着《国际歌》,让刽子手们押赴刑场,机枪声、口号声连续不断,到处是流淌的鲜血。
 
    又一批革命者被押出牢房,在特务们的呵斥中,响起了一个高亢的声音:
 
    “同志们,听吧!
    像春雷爆炸的
    是人民解放军的炮声
    人民解放了
    人民胜利了
    我们——
    没有玷污党的荣誉!
    我们死而无愧!”
    ………………
 
    特务们一拥而上,围着那个遍体鳞伤,面带血污,正在朗诵这首《就义诗》的青年,用枪托打,用手卡脖子,仍然无济于事,特务们气急败坏,连推带拉地将他推向刑车,带到刑场。随着一阵乱枪,青年人倒在了血泊中,他——就是我的七舅刘国鋕烈士。
 
 
  不恋富贵追求真理
 
    刘国鋕是我母亲的胞兄,在舅舅中他排第七。刘家是一个封建大家庭,清朝初年,由江西迁到四川泸县谋生,开办油粮批发商号“万顺行”,逐年添置田地产业,成为全县首富。七舅生活在这样一个封建大家庭里,目睹了贫富悬殊的社会生活和外祖父去世后家庭的衰落,从少年时代起,一步一步走上了与封建大家庭的希望截然相反的道路。
 
    七舅从小勤奋好学,成绩特别好。大家庭里的小学生们都贪玩好耍,而七舅在小学就养成了一有空就往县图书馆跑的习惯,他还带着妹妹和同龄侄子们进图书馆。七舅从小是舅开始读《东周列国志》,并用白纸订成小册子,学着编写故事,还在故事上加了注脚,就像正规故事书一样有板有眼。
 
    好学使他聪颖过人,成为同辈中的佼佼者。有一年过清明节,在去乡下给祖坟山扫墓途中,一位远房叔叔突然提问,想考一考读小学的舅舅和姨妈们,他问到:“你们知道清明节的前一天是什么节吗?”大家都无言一对,只有七舅立即应道:“寒食节。”“源于哪个朝代?”“春秋。”“那一国?”“晋国。”“谁是国君?”“晋公子重耳。”“悼念何人?”“介子推。”七舅对这一连串的提问对答如流,这位五六十岁的老前辈原想借机炫耀一下他的“博学”,没想到竟在一个十多岁小字辈那儿讨了个没趣儿。
 
    封建大家庭里规矩多,旧习俗特别重。国鋕七舅对此十分反感,从少年时代起就表现出他的反叛性格。有一年家里死了人,封建迷信认为人死了在安葬七天后灵魂要回家一趟,于是家里长辈这天就在屋里放上个长凳,上面摆着一对大红烛、一些香和供果,在地面桌面上铺一层石灰,然后把门关上,再在门上挂一条红毛毯,屋内不留人,从早上七点直至晚上七点。七舅根本不相信有鬼神的事,他带上两个侄子躲在屋里,在桌子上划上“回来了”三个字,用三根指头在地上印上无数个鸡爪形。当一个长辈先进屋看情况时,大惊失色地大叫着跑到屋外向别人叙述屋里发生的怪事,这件事在大家庭中很快传开了,只有七舅和两个侄子在一边乐得个不可开交,闹了半天,一个佣人才揭开了“爪印之谜”。
 
    七舅生活在封建大家庭里,穷苦人民的悲惨生活深深的影响着他,使他还不太成熟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他痛感人间的不公平,他对劳动人民很同情。有一年清明节,吃过中午饭后,七舅和小辈们各得三个用面粉、红糖、芝麻做的饼子。七舅看见小山坡上有三四个小孩在割草,他对大家说:“他们真可怜,没有鞋穿,光起脚板在山上割草,我们把饼子送给他们吃好吗?”在他的建议下,大家都拿那起自己的饼子向山坡方向走去,谁知穷孩子们看见这些富家子弟,都吓跑了,后来听说给他们吃的,就又走回来,小孩们个个拿着饼子边吃边冲着七舅他们笑,七舅他们也高兴地笑起来,那滋味比自己吃了还甜。
 
    给少年时代的七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三舅的出走。我的三舅是第一个冲出封建大家庭的有远大志向的青年。去日本留学归来后,为了抗日救亡参加了19路军,结果被调去陕西参加内战,死在战场上。这一件事,给在读初中三年级的七舅心灵上造成很深的创伤。他在写给五姨的信中写道:“我们的哥子因为受不住那里面(指封建大家庭)恶臭的熏蒸,才孤立无援的冲向社会,结果被军阀利用,作为祭祀的三牲。”
 
    国鋕七舅读高中是在成都建国中学,他在那里逐步接受了新思想,积极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对封建大家庭的认识更深刻了,后来进入西南联大经济系读书,投身于革命事业,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封建大家庭的叛逆。
离线卢舟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06-05-28
背叛家庭投身革命
 
    作为封建大家庭的叛逆,七舅丝毫不留恋过去的荣华富贵生活,为了追求真理,他甘愿一生清贫淡泊,即使手里有了点钱,他也只留下最低生活费,其余全部交给党组织做活动经费。在物质上,他经常接济有困难的同学。母亲还清楚的记得七舅在西南联合大学经济系读书时,每学期上学时家里都要给他准备一箱子衣服,但每次放假回家事除了身上穿的一套外都一无所有。家里人问他,他说送给经济条件差的同学了,有衣服大家穿嘛!有一个学期,国湘七姨给七舅赶织了一件精美的毛衣,放假回家又没了,七姨伤心地说:“我辛辛苦苦给你打的,你又送人了!”七舅说:“别人穿和我穿不是一样吗?反正都在身上穿。”大家逗得哈哈大笑,七舅以他的幽默一次次化解了家里人对他慷慨的不满。
 
    在西南联大读书时,为了表示自己追求真理的决心,尽管白色恐怖十分严重,七舅也毫不退缩,有个姓张的同学取名:“卡尔.张”,七舅取名:“乌拉基米尔.刘”。表现了对革命导师的崇敬之情。七舅还给自己取了个别名叫:“学樗”,在家信中经常用,语出《庄子,逍遥游》“吾有丈树,人谓之樗,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立于途,匠者不顾。”樗,即臭椿,为无用之材。这看出他很自谦,并在取名上也渗透了逆反的思想。
 
    他参加革命后十分关心同他一起生活在封建大家庭里的亲人们,引导他们也成为封建剥削阶级的“叛逆”。每当兄弟姊妹和同龄侄子们聚会一起时,七舅便成为大家的中心,他总是有意识的把话题引到对时局的看法上,并借此向亲人们宣传进步思想。一次,他悄悄拿出精心保存的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合影给大家看,在当时白色恐怖下,这是很难得到的珍贵照片。在大家兴趣都很高的时候,他就教大家唱进步歌。在七舅的影响下,刘家的一些同龄侄辈和亲戚都参加了党的外围组织,有的参加了地下党组织,在香港川盐银行工作的五舅(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为七舅当时领导的“学运”提供了活动经费。
 
    七舅对我母亲的关心教育特别多。我母亲在重庆读高中时,一次学校开展演讲比赛,学生可以自由参加,题目是“当代青年的责任”,七舅知道后,积极鼓励我母亲报名参加,帮助我母亲修改讲稿,在正式演讲前,他又帮我母亲分析演讲稿的主题、重点,演讲时情绪和时间的掌握,母亲在七舅面前反复练习几遍,直至七舅满意为止。正式演讲比赛时,母亲果然取得了好成绩。后来才知道我母亲的演讲稿在评委会很有争论,教务主任和大多数老师都认为讲得好,稿子写的很有新意,有深度,尤其是用一些小动作做比喻的生动事例,很形象。解放后我母亲才知道,我母亲所属学校进步老师多,教务主任是地下党员。
 
    七舅在办《挺进报》时,特意购置了一架很好的收音机,安放在办公地点迁川大厦(现白象街)会议厅旁的一间极少有人去的住房里。我母亲高中毕业后就到和成银行工作,七舅经常带我母亲到他的办公室玩,并有意安排母亲在外边的会议厅看书,他一个人独自关上门在里面一间小屋工作,一有人来就在办公厅大声叫他,后来才知道他在抄收新华社广播电台的消息,编写《挺进报》。
 
    七舅特别喜欢他的两个妹妹,其中一人即是我母亲,在我母亲的婚姻问题上他支持我母亲的选择,鼓励我母亲大胆摈弃封建大家庭的世俗偏见,冲破门第观念,当时我父亲的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家里人都怕我母亲以后受苦,七舅知道后抽出时间去做了调查,得知我父亲是一个进步青年,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经常投稿进步报社,用别名发表文章抨击当时的社会制度,就将了解的情况加上他本人的意见,向家里人做了说服工作,家里人才同意了。
 
    七舅在西南联大毕业后,组织上派他到云南省陆良县立中学任校长,从事革命活动,由于形势恶化,回到四川重庆,任四川省银行经济研究室高级研究员,七舅以此作掩护,开展革命活动。七舅曾担任中共重庆市沙磁区特支书记,重庆市委代理书记,领导重庆市青运和学运工作。在我母亲还是个中学生的时候,七舅每次见到我母亲,都要详细询问学校里学生们的思想情况,并叫我母亲在同学中暗地去宣传动员同学买《新华日报》看,我母亲照他的话去做了,动员同学看《新华日报》,一直到1947年2月,《新华日报》被国民党政府强行查封为止。
离线卢舟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06-05-28
宁死不屈血染红岩
 
    1948年,白色恐怖加剧,4月9日七舅被叛徒出卖以后,沉着、机智地逃脱了特务的追捕。但4月19日,同曾紫霞在荣昌不幸被捕。七舅当时在荣昌县等候把组织关系转到成都,如果七舅不是把组织关系看得比生命重要,只顾自己个人的安全,跑到乡下去躲起来,特务根本无法抓到他。
 
    七舅被捕后,全家人又急又痛,在营救七舅时,主要有远房亲戚、当时出任国民党经济部长的刘航琛出面,找了何应钦、毛人凤,后来又找了特务头子徐远举。国錤五舅闻讯专程从香港回重庆,徐远举同意五舅与七舅见上一面,并提出只要七舅在脱党书上签一个名字,就可以出狱。徐远举企图利用血缘关系来瓦解七舅的精神支柱。五舅曾长期在经济上帮助七舅,同期舅一向感情笃深,五舅这次赴重庆就是准备待七舅一出狱就把他带到香港,然后送到美国读书,兄弟见面后百感交集,但七舅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人民的彻底求解放,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依然拒绝了特务提出的条件。当时五舅悲痛欲绝,含着眼泪离开了七舅。特务头子徐远举眼见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都无法摧毁七舅的钢铁意志,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绝望的发出嚎叫:“共产党究竟给了你什么好处,你这样死心塌地的跟着共产党?”解放后徐远举在他所写的《血手染红岩——我的罪行录》中坦白交待说:“本来释放刘国鋕,在我当时的反动职权上,不成什么问题,只是我的反动思想做祟,反动政治成见太重,刘国鋕是四川大资产阶级大地主的子弟,也为共产党闹革命,大惑不解……我虽然受了贿,始终末同意释放。”
 
    1949年11月27日,人民解放军的炮声已在山城上空回想,丧心病狂的敌人开始了血腥大屠杀,白公馆的一批批战友被提出去了。面对死亡,难友们异常镇定,他们高唱《义勇军进行曲》。敌人打开楼下第二室的铁链,叫喊道:“刘国鋕,出来!”七舅仰天大笑,他说我早就知道有今天,他要求写首诗,敌人不肯,七舅于是昂首挺胸,一边往外走,一边高声朗诵自己创作的《就义诗》,十分钟后,刑车开到了“戴公祠”附近,七舅跳下车来,一路破口大骂,历数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高呼口号,敌人又恼又恨,把他的嘴唇割了下来,一阵乱刀毒戮之后,又加上一排子弹,其中有一枪正打中七舅鼻梁。两个眼珠从眼眶中爆出来,滚烫的鲜血流淌在他生活、战斗过的红岩土地上。
 
    亲人们凭着衣服才找到了七舅的遗体,他的头被打扁了,牙齿散了,身上到处是枪眼,面目全非,亲人们看到昔日英气勃勃的面孔变得如此惨不忍睹,无不失声痛哭。
 
    40年过去了,七舅和渣滓洞、白公馆集中营当年牺牲的英烈们长眠在歌乐山巅。每年清明节和11月27日烈士殉难日,亲人们都要细细瞻仰烈士遗像,寻找七舅匆匆离去时留下的足迹,聆听他高声朗诵的《就义诗》。
 
    “先烈回眸应笑慰”。在七舅崇高革命情操的影响下,亲人们都先后走上了革命道路,七舅的侄儿侄女中,已成长出了工程师、教授、经济师、专家,有的正在国外深造,他们正在七舅走过的革命道路上继续前行。
 
    七舅,您安息吧!
 
 
 
  (郭绪忠整理)
 
  感谢网友秋雨全文录入。
离线qingfeng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06-05-31
看完之后很感动,最后牺牲的情景很壮烈,突然的,很想要流泪。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