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2539阅读
  • 82回复

[《红色浪漫》专题][原创]华渭强带我走近现代越剧——现代越剧《红色浪漫》观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冬青121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7-07-22
                                                            华渭强带我走近现代越剧
                                                                          ——现代越剧《红色浪漫》观感

    第一眼看到华渭强饰演的刘国鋕是在《红色浪漫》第三场,6月11日晚上,我按照习惯在电视上搜索节目路过央视11套戏曲频道。“越剧,现代的……”,舞台上鲜亮的白西装吸引我没有马上换台,听了几句台词,立刻认出竟是《红岩》的故事,“哦,刘国鋕……”,我知道刘国鋕是刘思扬的原型,就带着少有的兴致停在了戏曲频道。

    剧情在激越的情感中起伏跌宕,一曲“这样的人我怎不爱他!……”触动了我心底最动情的记忆——泪水从心的深处涌流出来……直到“一曲悲歌终了”,天将破晓,满台血色映着朝霞,紫霞和众难友带着身心的创伤无限期待地扑向祖国的未来,我的眼泪没有干过,几度模糊了视线……而此时,剧中那个消逝在天边的英魂,则清晰地屹立在我眼前,英俊而亲切,忘我又潇洒,白色的西装正像他纯洁的灵魂,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

    以后,在一次次重温中,刘国鋕——华渭强的身影深深地镌刻在我的心上。华渭强以他典雅质朴的气质、内敛深情的神态和委婉清淳的演唱,为我们塑造了一代英烈,并将阳刚之美呈现于越剧的舞台。我为之倾倒,体会到久违了的真正艺术感受,同时也将艺术家捧为心中的圣者,感到以往曾心仪的明星在他面前都光彩尽失!于是,我情不自禁地沉浸在这一现代越剧的回味中……

    回味时令我爱不释手的首推刘国鋕的唱段,反复聆听后禁不住由衷赞叹:男声的越剧真好!我对越剧了解不多,男角女拌却是清楚的,当年徐玉兰的贾宝玉是我最喜爱的戏剧人物之一。赵志刚出现是在改革开放以后,记得有一年春晚,赵志刚彩唱了一段旦角的戏, 大家引为奇谈——比女的还像女的!后来的《沙漠王子》等我没怎么看,按我的理解,男演员饰演的小生,其戏路还是和过去一样,顶多比女的演的自然些吧,听戏嘛,还不是一样!而这次华渭强给我的冲击却非常大,无论高亢激越的还是款款情深的,他的声音都传递着自然真诚的情感,沁润着观众的心田。相比女声的小生,更质朴也更有力,要说风流倜傥,还真是别具风格。以前女声小生的名家,我听过的有范瑞娟、徐玉兰等,这些越剧大家,她们的古装很得体,唱腔很有韵味,但是从整体欣赏的角度看,却缺少阳刚之气。而今天有的女声越剧小生,扮相、身段都过于姣美,嗓音是微微沙哑中透着柔媚,一股矫揉造作之态,将越剧的审美狭隘在柔美的范围。我的认识很可能偏狭,但却是真心诚意的,在我这里,华渭强的表演犹如巨大清新的瀑布,冲刷了我对越剧的一些模糊认识,带着轰鸣奏响起时代的艺术颂歌,使人振奋,令人折服!

    刘国鋕的唱段曲调深沉而优美,其中的好几段,如“我真想出狱回家看爹娘”、“铭心刻骨一段情“、“这样的人我怎不爱她”、“我有一个梦想”、“隆隆炮声传耳边”、“一年来魂牵梦萦将你盼”、“化作春雨洒河川”等,曲调清丽婉转到极致,感情凄婉浓烈到极致,几句唱词一出口,就能撞开人们的心扉,给观众带来惊喜!那一句“今日里终于相会赴刑前”,演员唱词刚出口,我的心竟一颤,与心中“含着热泪绣红旗……”的曲调不期而合,又是类似的情境,使我感动顿生,不能自已。歌剧《江姐》曾借用了越剧的曲调,激越、清丽而婉转,曾谱写了舞台表演的经典篇章。今天听到《红色浪漫》的演唱,才悟出当初歌剧魅力的源泉,那是民族艺术的提炼啊!《红》剧中,刘国鋕的唱段几乎都是面对亲人的,华渭强以他深厚的艺术功力刻划出刘国鋕丰富的情感世界。第三场“求五哥”一段,从想念父母、兄长到念及牢中同志、恋人,并向五哥坦言自己为理想献身的决心,寥寥数语的唱词,情深意切而极富层次感,给观众以巨大的心灵震撼。最后一场与紫霞决绝,刘国鋕带着为理想献身的一腔豪情和与情人告别的凄婉恋情,以诗的语言描画新中国的未来,在血染的诗情画意中,刘国鋕“我盼诸君多努力,代我悉心建家园,待等那满园春色花烂漫,我喜泪纷飞,化作春雨洒河川!”的谆谆嘱托,随着昂扬又委婉的曲调,如涓涓溪水,灌溉着观众的心田,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越剧是我国戏曲种类中的大类,很多省份,包括北方的省份都有越剧的专业团体。但是,由于北方方言拥有广大地区,加之多年来普通话的推广,所以作为吴方言的剧种,越剧的欣赏范围始终有局限。观剧后,我觉得《红色浪漫》对唱词和对白作了一些调整,降低了语言的障碍,取得很好的效果。我是北方人,在欣赏中,感情随剧情起伏,没有因语言问题而被打断过。比如第四场,刘国鋕和曾紫霞合唱的一句“姹紫嫣红开百花”,这句是他们对唱的最后一句,也是本场结尾的高潮句,吴方言“百”本是古音入声,剧中将其用普通话的上声唱出,清晰响亮,有一种大开大阖之势。再有,《红》剧中好几个场次的开头或结尾都有合唱,是按照歌剧处理的,交响乐配以普通话歌词,与传统越剧的合唱完全不同。最后一场结尾的口号也很靠近普通话,增强了整体的气势。作为观众,我的感受是,本剧在艺术上设计精心,细腻独到。

    《红色浪漫》的舞美和灯光更是与传统戏曲不可同日而语,现代的剧场设计了斜面、活动地板等舞台设施和五彩的灯光设备,按剧情的需要随时使用。《红》剧很好地利用了这些,像第四场结尾“姹紫嫣红开百花”的合唱;第七场“我有一个梦想”的唱段;第九场结尾“一曲悲歌终了”的合唱等场面中,以戏曲的虚拟性质联系剧情,多层次地运用现代舞台效果,以缤纷的灯光、气势磅礴的音乐,表现刘国鋕和曾紫霞在爱情的激励下焕发出激昂的革命斗志,烘托人物的精神境界,象征革命战士的崇高理想和坚强意志。近两年我没看过戏,不知道现在的戏曲舞台是否都很现代,而《红》剧给于我的,是耳目一新的感觉。

    从欣赏的角度说,舞台上的华渭强最感染观众的,是他优雅气质中透出的阳刚之美:首先,在他恢宏大气的唱段中,“六求你,就当我为了理想已赴死,再不要千里迢迢来探望”、“天地间凛然万古有正气,我岂能寡廉鲜耻背信弃义来偷生”、“我有一个梦想……”、“隆隆炮声传耳边,春雷滚滚天地间”、“我一腔热血要把大地来浇灌”、“我喜泪纷飞,化作春雨洒河川”等等,唱腔如霆、如雷,如长风出谷,抒发出一腔豪迈气概。再有,他娴熟潇洒的形体动作,矫健有力的台步和简练洒脱的手势,奔跑和跌打,尤其在第四场、第七场、第九场,一招一势都准确到位,配合着唱腔,诠释着人物的内心感情和精神境界,呼应着血色映衬下战士的豪情和恋情。更有,他投入的神情和深情的眼神,“这样的人我怎不爱她……”、“一年来魂牵梦萦将你盼”、“一朵红花迎风绽”等唱段中,他那深爱、温柔的神情,“我真想出狱回家看爹娘……”、 “我有一个梦想……”、“我盼诸君多努力……”等唱段中,他那无限期盼的眼神……都那样深切地感动着观众……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革命气节展示于舞台之上。现代装的舞台形象,突破传统戏曲的程式化,而赋予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将英雄的气势和情感真切地表现出来,是传统戏曲难以企及的。

    在电视转播中,经常有近景甚至特写的镜头,而华渭强和陈艺的表演没有出现一丝一毫的感情游离,完全准确无误,情感渲染深邃饱满、淋漓尽致、一气呵成,比之影视演员毫不逊色,令人叫绝!自古道,无情未必真豪杰。象征一段可歌可泣爱情,并贯穿剧情始终的,是长长的红围巾,她萦绕在血色装点的白西装边,与刚柔并济的英雄共同构成舞台最美的景致。我感动于血色映红的蓝天和天际间英雄纯净的身影,在深情的呼唤中转向今天如此令人动情动容的现代越剧。
离线冬青1218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7-07-22
看了越歌的文章后,很犹豫发不发这篇外行的东西,只是已经写了一大半,又没有别的地方宣泄,就不揣冒昧,贴出来……忐忑之中以求指教。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7-07-22
大家怎么都这么谦虚啊:))

帮冬青姐姐编辑了一下帖子,不会怪我僭越太过吧?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冬青1218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7-07-22
谢谢,我正不会弄呢!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7-07-23
引用第4楼marienbad2007-07-23 07:30发表的“”:
没错,“今日里呀”和《绣红旗》中的“多少年”曲调几乎完全相同。
不过《江姐》借用越剧曲调吗?我觉得借用更多的是川剧。


建议MD去红岩播客里看一看<[重访节目]《江姐》: 最好的本土歌剧 红梅香飘40年>,曲作者羊鸣先生说,《江姐》也有不少借鉴了浙江的婺剧的唱腔。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4waL9lJFpss/
~~追~~
离线小香蕉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7-07-23
引用第6楼marienbad2007-07-23 14:56发表的“”:
说到此,也许是对歌剧印象太深,我始终是不能接受其他剧种的《江姐》。无论是京剧
.......


其实我也是这样。。。听惯了歌剧,听其它剧种就觉得不怎么样了。。。小声说一句,上次苗苗姐姐唱的京剧的《红梅赞》,我仅仅觉得还可以听听,但是觉得它没有歌剧中那段悦耳。。。

在这之前,我仅仅知道歌剧《江姐》吸收了川剧的一些唱腔,还不知道吸收了其它剧种的呢。。。
也许云落泪了风会吹干它,可是风叹息又怎么安慰呢?
离线苏日朗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7-07-23
哇,又有好文章看了 突然发现,坛子上的文学家好多哦。
引用第6楼marienbad2007-07-23 14:56发表的“”:
说到此,也许是对歌剧印象太深,我始终是不能接受其他剧种的《江姐》。无论是京剧
的程派江姐,还是越剧的袁派江姐。前不久看电视里的山东柳子戏江姐,更是受不了。倒不是我对这个剧种有意见,实在是听到江姐和孙明霞、华为等一口山东快书一样的腔调,太别扭了。

我的天哪,山东柳子戏演江姐? 我不知道柳子戏是什么样的,只是一听说是山东的剧种就觉得比较生猛 丫丫,但愿你不要砸我
金雀银雀飞起来~~~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7-07-23
http://www.wuopera.com/article.asp?id=579
一篇介绍婺剧音乐的文章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小香蕉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7-07-23
引用第8楼苏日朗2007-07-23 17:10发表的“”:
我不知道柳子戏是什么样的,只是一听说是山东的剧种就觉得比较生猛 [表情] 丫丫,但愿你不要砸我 [表情]

我也有这样的感觉。。。说不清楚吧。。。反正我觉得同样生猛的还有秦腔一类的。。。看过一篇文章,说是由于那些地方的当地人民的独特生活方式,让他们创造出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我也闪人~~~
也许云落泪了风会吹干它,可是风叹息又怎么安慰呢?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7-07-23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兰雪丫丫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7-07-23
说一句实话,山东的剧种我从来没有听过
只是以前上学放学总是路过一个吕剧团,估计就是山东的剧种吧。但是我从来没有见过人从里面出来,或者有人进去过~~

北方的东西不像南方的那么细腻,好像都是硬邦邦的~~

PS:那天给一个朋友听红色浪漫,她说的是:“如果你不放给我听,我可能一辈子也不会去听那种东西,但是仔细听听真的很好听……”
兰花在雪里盛开 丫丫在雪中成长
离线小香蕉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7-07-24
引用第5楼苗溪2007-07-23 11:38发表的“”:
建议MD去红岩播客里看一看<[重访节目]《江姐》: 最好的本土歌剧 红梅香飘40年>,曲作者羊鸣先生说,《江姐》也有不少借鉴了浙江的婺剧的唱腔。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4waL9lJFpss/


这个,我第一次看呢。。。觉得把歌剧穿插其中来解说挺好的!:)
看了两遍,每次看都很感动。。。
另,有一句话是“食堂大师傅和面,都挺感动的;小孩跳猴皮筋儿,都眼泪汪汪的。。。”(好像是这样)我觉得特感动。。。可以想象那个时候的场景。。。
也许云落泪了风会吹干它,可是风叹息又怎么安慰呢?
离线yipulaxin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7-07-25
引用第0楼冬青12182007-07-22 18:49发表的“[原创]华渭强带我走近现代越剧——现代越剧《红色浪漫》观感”:
                                        华渭强带我走近现代越剧
                                                ——现代越剧《红色浪漫》观感
  第一眼看到华渭强饰演的刘国鋕是在《红色浪漫》第三场,6月11日晚上,我按照习惯在电视上搜索节目路过央视11套戏曲频道。“越剧,现代的……”,舞台上鲜亮的白西装吸引我没有马上换台,听了几句台词,立刻认出竟是《红岩》的故事,“哦,刘国鋕……”,我知道刘国鋕是刘思扬的原型,就带着少有的兴致停在了戏曲频道。
.......

写得这么好,还这样谦虚,以后我都不敢发文章了,向你学习。
离线冬青1218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07-07-25
岁寒、MD、苗溪、苏日朗、小香蕉、蓝雪丫丫:谢谢大家在讨论中为我澄清问题。说《江姐》借用越剧是当初我们学这些歌的时候,都这么说,因为曲调特别委婉,很多拖腔,看来应该是婺剧,都是浙江的地方戏,在北方,尤其我们西北,是不大分的清的,汗颜!

苗溪,不怕你笑话,我还从不知道婺剧是怎样的,看了你贴出的重访节目,很多事情都清楚了。我好象当初也看过这个节目,还记得歌剧的作词是阎肃。

说到其他剧种的移植,京剧《江姐》我没看,只在电视里看过介绍,没有想看的冲动。感觉江姐的唱段比较昂扬,不太像程派,只觉得张火丁的扮相不错。(我最喜欢梅派)

YIpulaxin:谢谢夸奖,希望以后有机会交流。

岁寒:你贴出的不同声音很吓人的说。看来都是深谙越剧内里的,也都是老戏迷。我看后心里很难过,为华渭强等演员难过,当然那只不过是一种声音而已,可是我感觉到了刻薄之心,艺术太难搞了,这么出色的剧目,还是众口难调,我希望此剧的编导和演员不要看到那些过激的批评。
我希望自己能学会一点越剧常识,为《红色浪漫》写剧评!
离线苏日朗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07-07-25
岁寒姐姐链过来的不同声音的确吓人,尤其是说华老师“奶油小生”的那段。兴许我在北方猛惯了,我是根本看不出有“奶油”的痕迹的。
再瞧这话:“但说实话,华在红剧中的表演和唱都不出色,不知是因为长得太油腻的缘故,当时我想,当里敌人真的把这几个人抓起来打的话,华油头粉脸的形象让人感觉他肯定是第一个投降的人。”“那天我也看了一点点,觉得他们把演员的配置搞错了,看过张伟忠和舒锦雾演的片段,张演的刘国志(?),张的形象比较高大,很有男子气,所以效果很好.”我看完了之后的感受是:看来革命者还必须得长得“比较高大”,否则会有叛变的嫌疑
金雀银雀飞起来~~~
离线冬青1218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07-07-25
引用第16楼苏日朗2007-07-25 19:13发表的“”:
岁寒姐姐链过来的不同声音的确吓人,尤其是说华老师“奶油小生”的那段。兴许我在北方猛惯了,我是根本看不出有“奶油”的痕迹的。
再瞧这话:“但说实话,华在红剧中的表演和唱都不出色,不知是因为长得太油腻的缘故,当时我想,当里敌人真的把这几个人抓起来打的话,华油头粉脸的形象让人感觉他肯定是第一个投降的人。”“那天我也看了一点点,觉得他们把演员的配置搞错了,看过张伟忠和舒锦雾演的片段,张演的刘国志(?),张的形象比较高大,很有男子气,所以效果很好.”我看完了之后的感受是:看来革命者还必须得长得“比较高大”,否则会有叛变的嫌疑 [表情] [表情]


我看这段也非常生气,真是岂有此理!说真的,我看到华渭强的表演时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感觉,就是:南方人也具有阳刚的气质啊!虽然我父亲和爱人都是南方人,但是可能由于亲情的原因,一直没有思考过他们。而我一直感觉男人的阳刚之气是北方高大的男人所具有的,我从事文学、美学教学多年,经常遇到类似的问题需要分析、研究,所以可以说对这样的问题是很敏感的。说华渭强“奶油小生”者,不知道其生猛的程度?是否外星人?其实。正是华渭强所具有的阳刚之美打动我,才喜欢越剧的。
[ 此贴被冬青1218在2007-07-25 19:4 ]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07-07-25
苏MM、冬青不要生气,那个论坛的很多人都是偏心很重的,岁寒给个连接就是给大家看看、笑笑的,可不是叫大家生气的呀。
~~追~~
离线越歌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07-07-25
代表越剧迷进来汗一个(我能代表么?)
话说上越论坛上的这个贴子我原来也是看过的,还因此对红剧产生了不太好的印象,汗 直到现场看了才改变了原先的偏见。

在各类戏迷当中,越剧迷是在流派和演员方面相对来讲比较苛刻的一类,捧和踩的情形相当突出,这也表现在众多越剧论坛的聊天风气上,汗。这一代的男演员中除了赵志刚毁誉参半之外,能引起越剧迷兴趣的演员还真的不多。对于浙越,戏迷一般是抱着尊重之心,尊重他们在越剧尤其是越剧男女合演不甚景气的情形下作的努力,但对他们的艺术成就很少作肯定——浙江越剧团的演员阵容和剧作水平的确常不能令人满意。

戏曲是角的艺术,没有“角”的剧是很难引起关注的,很不幸地,红色浪漫就是这样一部戏,而且还是一部革命戏——越剧观众喜欢的很少的革命题材。当然,对戏本身和所谓奶油与否的论断可以见仁见智,但我认为某些人完全是偏见和成见作怪!

可是说到华的演唱和表演,我认为也并不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比如说,有人提到跑动过多的问题,我也同意;比如说,他的唱腔,的确是很自然,但是在流派特征上确实不明显,尹派“叫头”本来在戏院里是约定俗成一定要热烈鼓掌的,但他的那声“紫霞啊~~~~~”说实话赢得的掌声不多。而且声音不够饱满,也许也是调起的不高的问题,我在现场听的时候很有感觉,就是他的声音相对张、廖甚至陈来说都显得单薄:(

还有一个,就是程式化的东西用的比较少,没有“戏”感——包括我在内,都喜欢看传统的程式的东西,上越论坛更是一个以保守和传统为特点的越剧论坛。同时,在情节上,我觉得也是单薄了一点的。

再次地代表(?)越剧迷抱歉一个,请板砖轻拍
离线冬青1218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07-07-25
越歌的意见很中肯,也让我们知道了越剧迷这个人群。原来那是上越的论坛,以后我会常去看看。

虽然我不懂越剧,但是由于家庭的影响,对戏曲还有些感觉。其实看《红》剧时和看了以后,我的一些想法和越歌所说关于戏曲的“角”、“戏感”、“程式化”等问题也有些关系。越歌所说当然是对的,戏迷所迷总是“戏”的东西,原来的老戏迷喜欢泡一壶茶,闭着眼睛,打着拍子,上百遍地听他们喜爱的“角儿”的老段子,那是过瘾!我想的是,时代已经变化太大了,戏曲的园地已经日见减缩,曾几何时,流行音乐、武狭影视、街舞等带有强烈后现代气息的形式充斥了艺苑,现在戏曲能够继续传承,很大成分在于政府的倡导和支持,而比起通俗文艺和影视等现代技术的艺术还是有高山仰止之感。所以,我看到《红》剧这么好的戏时,我想它一定会轰动,因为我感到从内容到形式都非常出色!我的意思是,像越剧地方性这么强的剧种,能引起非本剧方言区的观众的喜爱,即得到广泛普及,恐怕是很重要的吧?如果戏迷一旦把戏曲捧为“象牙塔”,就怕观众越来越少哈。

我同时的一个强烈感想是,看到演员那么深的功夫,真是让人感慨万千!比起那些动辄引动亿万喝彩的通俗歌手,还有现在很多当红的影视明星,戏曲演员台下何止“十年功”,还难说有机会博得台上那光彩的“一分钟”。扩大戏曲的影响,为戏曲赢得更为广阔的舞台,吸引年轻人加入戏迷队伍,应该是戏曲现在的任务之一吧。其实当我进入这个论坛,我就深深遗憾自己不是年轻人。我想戏曲的原则当然不能丢,而加入现代的手法,所谓与时俱进,也是重要的吧,这当中是否会出现改变传统的东西,尝试新的方式呢?我感到《红》剧或是一个适时的尝试呢。像他们到大学去演出就是非常好的社会宣传,演出能受欢迎就是戏曲艺术的成功!众多年轻的大学生恐怕也不懂戏,可是我们能说他们不是戏曲延续和发展的生力军吗?

说到华渭强在台上跑动的问题,我近期看的舞蹈专场,跑动的非常多,幅度也非常大,和过去很不同,我以为是现代舞台表演的特点,我感叹他在跑动中一直在唱,而声音没有减弱或颤动,真好功夫也!我欣赏!
[ 此贴被冬青1218在2007-07-26 01:2 ]
离线越歌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07-07-26
一部戏使非戏迷开始看戏,这当然是好事情,但是事实上,我并不认为这对戏曲的普及有多大的意义——被一部新鲜的甚至是特立独行的戏吸引的人大多只是尝新而已,至于老观众,反而有可能会流失,当然这不是说红剧,我只是说,改革需要慎重,要注意保护戏曲的本体,事实上,能留下来的戏大多是老戏,或者很戏曲很程式的新编戏……当然,这并不是说剧团不应该改革,不应该走向学校,而只是说在选好剧目的同时应该长效——被昆曲的吸引的年轻人大多也只眩目于传统的牡丹亭:)

戏曲演员当然是很不容易的,辛苦地练童子功、寂寞地坐冷板凳,绝不一定能换来出人头地的机会,要有天赋,要有活,要合观众的眼缘……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现在的戏曲演员总体水平是下降,甚至是一代不如一代的,他们的努力程度也远不如前人,这不是太苛刻,而只是伤心~~~~~同时,我们也不能因为他们不容易就放松了要求了嘛

在舞台上,我喜欢举重若轻的表演,并不是说用了多大力,动作幅度多大、耍了多少技巧就一定是好的,比如水袖乱飞,这和没水袖一样,都是憾事~~~~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