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7352阅读
  • 79回复

说说红色经典中那些感动过你的爱情吧(中学生小朋友们请自觉闭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llegro

只看该作者 60楼 发表于: 2010-12-13
曾和某小朋友议论过《二月》和《早春二月》。
谢导当然不大可能在十七年那个年代完全不刷红的去拍二月;
但是从我们过往看过的《电影传奇》而言,谢导要求所有的演员“含蓄”,刘钊特别回忆了这一点。
谢芳的能力,这个问题,我想说,某个时期一个演员能够脱颖而出,有能力方面的问题,有那阵子观众的审美时尚问题,有同行都是神马风格的问题。。。。。。。。。。。。。。。。。。。。


谢阿姨,有一定的能力,我承认。这个不和老杨争。
但是,是否这个陶岚就是柔石的想象,嗯,回小黑屋和同好说说拉倒。不在这贫了,楼歪了。
离线allegro

只看该作者 61楼 发表于: 2010-12-13
引用第64楼岁寒于2010-12-13 10:50发表的  :
前面MD说到了《电波》里的李侠和兰芬,那我就顺便说说演员问题,因为这两位的年龄和背景都相差太远,所以,表演的高下之别实在是太明显了。再所以,兰芬同学实在有点配不上李侠,无论是角色(严重BS自己的势利眼)还是演员。




离线老时光
只看该作者 62楼 发表于: 2010-12-13
老杨,含蓄是整个电影的风格,是当时整部片最重要的电影风格和氛围要求,只要导演掌握住这个基本点,那演员是不可能太出格的(骂死也总归起点作用),大的情节台词含蓄不成问题和演员也没什么关系,表演含蓄的是否出现了含蓄要求的言有尽而意无涯,才是演员的能力。
这楼不能再歪了,柔石的陶岚哦又怎么能仅仅是想象而已……

17年的片里能有多少贴心贴肺的爱情啊……,都凑合在革命伴侣的宏观大概念里喽。如果非要比个感动的爱情,俺同意《柳堡的故事》,难得的爱得真是挺纯的,青春偶像片。纯纯的小战士和纯纯的小村姑,都形象气质觉得确实还能这么爱,看着两人不跑题还有好歌配合着,浪漫爱情元素可全了。
离线linling

只看该作者 63楼 发表于: 2010-12-13
老时光说得有理,这楼不能再歪了, 就此打住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64楼 发表于: 2010-12-13
干吗不歪啊。。。失望中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江南茉莉

只看该作者 65楼 发表于: 2010-12-13
引用第67楼老时光于2010-12-13 12:12发表的  :
……
17年的片里能有多少贴心贴肺的爱情啊……,都凑合在革命伴侣的宏观大概念里喽。如果非要比个感动的爱情,俺同意《柳堡的故事》,难得的爱得真是挺纯的,青春偶像片。纯纯的小战士和纯纯的小村姑,都形象气质觉得确实还能这么爱,看着两人不跑题还有好歌配合着,浪漫爱情元素可全了。


演员形象(偏老了点儿)暂时无视一下,《战火中的青春》基本也可以归到这一类。对陆老爷子残存的一点好感全在于此片。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66楼 发表于: 2010-12-13
茉莉你说谁偏老了点?当年的陶阿姨么?其实单独看她也不老,主要是副班长太娃娃气。另外两人身材不搭,相对于陶美女的丰满,廖帅哥过于瘦小。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晓晓
只看该作者 67楼 发表于: 2010-12-13
哇卡,这样的“探讨”好啊,看看各位的说,绝对是一种“享受”。。。

岁寒,这楼真是盖好了。   
宁静致远
离线allegro

只看该作者 68楼 发表于: 2010-12-13
引用第71楼岁寒于2010-12-13 13:41发表的  :
茉莉你说谁偏老了点?当年的陶阿姨么?其实单独看她也不老,主要是副班长太娃娃气。另外两人身材不搭,相对于陶美女的丰满,廖帅哥过于瘦小。



首先要起哄一下。楼主带头歪楼到外贸协会的话题了。

再起哄一下,姐弟恋从来不打动我。如果指导员和二妹子能有一把恋情,估摸我还是会感动的。俺心目中一直觉得陶玉玲和徐林格同志比较搭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69楼 发表于: 2010-12-13
引用第22楼岁寒于2007-08-03 11:22发表的  :
那个有点姐弟恋的味道,再加上俺不大喜欢那个骆战,所以对他们的感情没啥感觉。



我跟花紧握一下手,所有颜色的姐弟恋,管它红的黑的黄的白的,我都不喜欢。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江南茉莉

只看该作者 70楼 发表于: 2010-12-13
“演员形象(偏老了点儿)暂时无视一下,《战火中的青春》基本也可以归到这一类”

========== 表达不清的分割线 ==========

我是说《战火》,现在堕落得连话都说不清楚了555555555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71楼 发表于: 2010-12-13
战火,男一女一我都没觉着老啊。整天被战火熏烤着,也没法显得年轻不是。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老时光
只看该作者 72楼 发表于: 2010-12-13
我对姐弟恋,母子恋,乃至祖孙恋的态度,几乎完全取决于女方的模样和气概,大概和接受父女恋情这个常见状态的要求,也差不多。

陶阿姨面前,副班长显得更稚嫩更青涩,但我就觉得这个样子的男孩子,还是会在那个青葱的时候,喜欢上这个宽度的村姑的,或者还会同时仰视着一位扫盲女教师。

战火中的青春,他们的青春眼看着还是蹉跎了些岁月的又日子艰难,我觉得还成,就是换了个人生目标的花木兰与某将军,可接受。但有个一直萦绕内心的问题,打梁祝就开始了:这个女的,得多象男人呢,而男方惊喜地发现原来她是女人而立刻爱了,就好像原来不好意思爱男人,终于能够爱了大松气一般,性取向确定无误?好吧,我堕落得厉害……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73楼 发表于: 2010-12-13
嗯,女扮男戏中蕴含的心理学问题的确值得好好研究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江南茉莉

只看该作者 74楼 发表于: 2010-12-13
引用第76楼岁寒于2010-12-13 18:19发表的  :
战火,男一女一我都没觉着老啊。整天被战火熏烤着,也没法显得年轻不是。


不是,我的意思是(汗死,现在果然不会说话了),按“青年排”的设定,主人公最多十七八九的样子,当年萧华干少共国际师政委时不也才18呢么。打仗时被熏老烤焦的年轻人,面相眼神也还应该是挺天真纯情哒,所以个人觉得庞王两位嫌老了点儿,他俩那模样和表情看着都起码258团以上,擦着叔叔阿姨的边了,装嫩,哈哈哈哈哈。当然演得没问题,难得这是我愿意看的17年时期的片子。

《柳堡》也是喜欢的,主要原因嘛……大运河的全程,里下河地区最见鲜活蓬勃的生活质感和生命风情。多年前在高邮一带,离运河不远,偶尔听见当地少女用苏北方言刮拉松脆地唱《杨柳青》,哎呀呀当时迷得死去活来。。。。比“九九那个艳阳天”还好听得多。

又歪了。。。
离线allegro

只看该作者 75楼 发表于: 2010-12-15
转贴一个黄老的文章,关于柳堡的。
 我从事剧艺(演剧、写剧、论剧)大半辈子,可以说一辈子了,我得到的最多的赞誉没想到是来自我参加编剧的影片《柳堡的故事》,尤其是那首主题歌《九九艳阳天》。荣誉属于创作集体,尤属于小说原作者,新四军政治指导员胡石言同志。在多次忆旧场合,我总要说:“我只是《柳堡的故事》的奶娘或干娘,二妹子的亲娘是石言。”

  这结亲的起源是这样的。建国后的第一个秋天,我在第三野战军文艺科创作组,我那时是组里惟一过去写过电影剧本的。首长沈西蒙找到我,说是赖少奇(时为南京军管会文艺处长)收到这样一部小说,他们认为可发表且可改为电影,要我去找小说作者石言合作。我就去苏南效外一个野战医院找到了正卧床治病的石言,他在长期战争中积劳成疾得了已有空洞的肺结核。我们一见相投,一下子就讨论起原始生活如何,主题如何摆法等等。我当然很敬重这样一位既有战斗体验,又有写作经验的老同志,虽然他年方25比我小三岁。他告诉我他自己当过连队的指导员,接触过小说里所写的小战士李进那样的人物、那样的故事。生活中的结局多半是李进再也没回到原地区,很可能牺牲了,即使回来,二妹子也嫁人了。石言说曾想过这一类的结尾更贴近生活,但是深想下去,所以产生这样的想法是由于自己病中的不健康情绪:革命胜利了,个人的幸福是牺牲了。他极其认真地自我检讨起来,摒弃了感伤,以胜利团圆做结,并上升到了理论: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指出——个人利益要服从革命利益,必要时甚至牺牲个人利益,但归根结底个人利益与革命利益是相结合的。(这不是原字句,我的和周围同志的史称“黑修养”的书都被抄尽缴绝了,也不想再去党史资料部门查找,大致不会有差,我们早就铭记于心。)  



  我和石言对未来的影片就此一言定局了。然而从这样的开始到拍成影片前后折腾了七年,七年啊!一言难尽也无须再尽。就举一个折腾了多次的小小一句吧。我写剧本之始就引用了小说中指导员初见二妹子时的一句极其符合生活真实的内心独白:“我虽然是指导员,看到好看的女人也会注意一下的……”这一句在送审的电影剧本上挨过多少次×,那时还不比“文革”时那样习惯于×××。当时有权威意见提到李进既是战士应主要表现他参与战斗。我于是把石言拉进编剧,因为他有战斗生活。于是剧本中出现了大量李进攻碉堡等等。这次轮到我画×了。如说我对剧本有什么贡献,是我坚决声明:从内容到风格回归小说原作。

  从1949年小说未发表时便开始写电影剧本,直到1957年影片发行历时七年。后来每逢政治运动必定涉及,指为矛头指向革命纪律。一篇大批判的标题是“危险的边缘”,使我深有在劫难逃而逃了之感,当然终于难逃“文革”。石言和我在两地牛棚不约而同地都上纲到《修养》中的个人利益与革命利益的关系等等。其实不需上纲上线,就在纲上线上。

  俱往矣!如今有人说:这是新中国第一部写部队,特别是战士的爱情之作。我们过去甚至辩解:我们写的不是战士谈恋爱,而是不谈恋爱的故事。现在应该坦白交代:谈了,是谈了,虽然谈的那么淡,跟生活一样有如柳堡的一弯流水。  



  我还想坦白交代我自己的感受:我的战友胡石言就是小说原型中的政治指导员,不但在小说中,而且在生活中,他也是位多情的“指导员”。在他的战友中,武如刘奎基(著名的刺刀见红的战斗英雄)在为儿女情长落泪时就要去找石言顾问一番。文如在下,每逢爱情婚姻问题上发生了什么也要去找胡顾问。1956年盛夏,我给我后来的妻子阮若珊写了求爱求婚的万言书,我是跑到郊外医院病室,先拿给“指导员”胡石言审阅,才敢直呈当事人。女方当时是准师级,我才正连级;她是1935年参加革命的老党员,我则尚未解决入党问题;如男女位置颠倒过来倒也属于常情了。我的“指导员”总结了一句或亦可入小说:“你这件外套她穿上,开始可能感到花哨了一点,穿惯了也就贴身了。”蒙他祝福,我俩就如此地贴身近半个世纪,近金婚,她才离我离世而去。我和英雄刘奎基的“指导员”他自己却长时期婉谢爱情与婚姻,怕自己的病连累对方,直到很迟才“团圆”做结。这也是一种革命纪律吧。

  石言于今春逝世,除了最后八年,病瘫失语,他始终以笔战斗。除了《柳堡的故事》,他还有不少多情之作如小说《秋雪湖之恋》《魂归何处》……等等。他用十年多时间主持写作了《陈毅传》和十卷《陈毅文学传记》。有这样多情的老军长才会有这样多情的战士。

  在他身后,他老伴在他的旧稿件里发现这样一篇自励语:“我是一个爱国主义者,更是一个‘人类主义’者。不会消沉,不会惶惑,只要我的所作所为有益于提高人类的素质。石言,1989”。

  这是一个以共产主义为理想的军人文人一生追求的志愿书。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76楼 发表于: 2010-12-15
Re:转贴一个黄老的文章,关于柳堡的。
引用第80楼allegro于2010-12-15 09:37发表的 转贴一个黄老的文章,关于柳堡的。 :
 他告诉我他自己当过连队的指导员,接触过小说里所写的小战士李进那样的人物、那样的故事。生活中的结局多半是李进再也没回到原地区,很可能牺牲了,即使回来,二妹子也嫁人了。石言说曾想过这一类的结尾更贴近生活,但是深想下去,所以产生这样的想法是由于自己病中的不健康情绪:革命胜利了,个人的幸福是牺牲了。他极其认真地自我检讨起来,摒弃了感伤,以胜利团圆做结,并上升到了理论: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指出——个人利益要服从革命利益,必要时甚至牺牲个人利益,但归根结底个人利益与革命利益是相结合的。(这不是原字句,我的和周围同志的史称“黑修养”的书都被抄尽缴绝了,也不想再去党史资料部门查找,大致不会有差,我们早就铭记于心。)  
.......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晓晓
只看该作者 77楼 发表于: 2010-12-15
回 80楼(allegro) 的帖子
嗯,权当资料帖看了。
宁静致远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78楼 发表于: 2013-06-24
深夜到这个帖子里来溜达一下,原来,曾经,如此,热闹过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紫冰

只看该作者 79楼 发表于: 2014-06-26
排在第一的肯定是《红岩魂》里的国鋕和紫霞啦。。。
接下来。。。第二的应该是《刑场上的婚礼》的周文雍、陈铁军
然后还有。。。《青春之歌》的卢嘉川和林道静。。。
《永不消逝的电波》里的李侠和袁兰英以及他们的原型李白(李静安)、裘慧英
这是红色经典里的,现实里的还有几对恋人也让我感动,陈觉、赵云霄;田波扬、陈昌浦;夏明翰、郑家均;赵世炎、夏之栩
总结一下:有三对恋人是一起上的刑场:周文雍、陈铁军;陈觉、赵云霄;田波扬、陈昌浦。。。。唉,想起来还是觉得。。。。心里酸酸的
红岩上红梅开,蝴蝶最爱舞东风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