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4320阅读
  • 25回复

[贴图]歌剧《江姐》剧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20楼 发表于: 2009-07-25
厉害。
中华儿女、英雄虎胆、暴风骤雨、青春之歌、大浪淘沙、戴手铐的旅客。

于老说了什么?你咋知道他挺满意呢?

可以问吗?这是个什么会?另外还有哪些嘉宾呢?可否另外开帖把其他的献词也给大家欣赏下?
~~追~~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21楼 发表于: 2009-08-07
引用第19楼五月花于2009-06-15 19:18发表的  :
6月11日有机会在国家大剧院看了《江姐》,很喜欢,虽然有一点小失误。现场观看与看录像确实不可同日而语,因为那是有体温的哦 [表情]


什么小失误呢?

看“我是青年”的排练录像时,恰巧看到洪班长排歌剧<江姐>的片段:
http://you.video.sina.com.cn/b/10456073-1217383545.html
~~追~~
离线五月花

只看该作者 22楼 发表于: 2009-08-09
小失误——第五场,王莉扔花盆做了两次。因第一次扔在了窗框上弹回,只得又扔一次。 其实这不能完全怪演员。
  录像也是这个问题,这个情节在动作设计上不如杨维忠的电影。
  电影:江姐扔花盆时,小华不在窗边,花盆扔出窗外后,兰洪顺一愣却并不走,此时小华才不得已跑到窗边喊道:“兰大叔,快走!”。
  第五版:小华已到窗边,江姐才仍花盆,小华喊:“兰大叔,快走!”与扔花盆几乎同时。这里有两个问题:
   1、“扔花盆”似乎意义已不大。
   2、演员很容易仍偏了花盆,因小华在窗边,我想王莉是怕扔到小华身上才仍偏的吧?
与录像相比,有两点让人喜欢——第二场《革命到底志如刚》在“全身添力量……怒火烧干眼中泪”一句的间奏改为老版了,另外,第七场,恢复了“孩子啊”那段唱。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23楼 发表于: 2009-08-09
蒋卉?是不是在舞剧《红梅赞》里演女恋人的?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五月花

只看该作者 24楼 发表于: 2009-08-09
  空政文工团做法挺好——挺会省人 ,充分利用所有演职人员:林永健、刘亚津演特务;原本打算洪班长演警察局长,因有其他演出档期错不开而作罢;现在又知道了,原来小华和女恋人是同一个演员(我怎么没往一块想呢?名字一样,从录像近镜头看也像是同一人),《武林外传》没怎么看,竟有两名舞蹈演员参与演出(特别是其舞蹈专业技术还很不错的),另外我发现,在《江姐》中最后扮演烈士雕像的也准是舞蹈演员——从谢幕的情况看。
MD说得对:第五场那段确实让人看得感觉手忙脚乱的,可无论是王莉还是蒋卉都不应该是演员的问题吧,那是导演的问题。当然,王莉也是有些太胖,自然动作迟缓。
离线难忘当年
只看该作者 25楼 发表于: 2009-08-14
以前第六场江姐被审讯时斗沈养斋,沙发旁摆的盆景记得是白梅(电影版也是白色的盆景),它象征了江姐的冰雪高洁品格。但“第五代”却摆的是红梅,导演寓意过于直露了。要知道,这是在敌人的地方。不同的地方摆放不同颜色的梅花,过去都很讲究的。“第五代”在该细致的地方做得不够;而比较注重那些大场面、高科技。然而,说到底,布景是为剧情和塑造人物服务的。

还有,毕竟这是一部民族歌剧,希望王莉除了发挥自己美声优点的同时,在吐字、发音、行腔拖音上也应向中国戏曲学习。例如,在唱“老彭我亲爱的战友”、“请把我派到”和“春蚕到死”等唱段,吐字适当借鉴并运用“喷口”,以增强艺术感染力。这也是以前几代“江姐”做得好的地方,例如杨维忠和金曼。另外,在表演上,虽然舞台剧需要适当夸张,但王莉有点儿“过”,给人有生硬感。

这些细节,说明“第五代”的粗糙,不够讲究。然而,《江姐》是一部历经锤炼的经典作品,前人的好的东西,希望能得到继承,在此基础上才谈得到发展。

再有,正如楼上的网友“五月花”指出的,“王莉也是有些太胖”,形体表现力缺乏美感,这对从形象上更好地塑造江姐不够。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