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5138阅读
  • 8回复

[《红色浪漫》专题]贺德明老人谈越剧《红色浪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秋雨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8-05-23
  注:贺德明老人是1948年中共下川东地下党领导的青莲起义的重要组织者之一,是彭咏梧、江竹筠等的亲密战友,现年89岁,已离休。



越剧《红色浪漫》带给我很大的惊喜和震动。它是在我所见到的同类题材的艺术品中,我看到最好的一部,它的感人程度超过了《刑场上的婚礼》。我几乎不是把它当成艺术作品来欣赏,而是以一个过来人的情感来体验它,它触动了内心深处的一些东西,把我们拉得很远很远。

这部剧的某些细节,和其它同类题材比较一下,它更集中精炼,那些唱词好像不是唱出来的,而是从灵魂深处透发出的共鸣,我第一个是感动,第二个是感谢。这部戏触动了我们那一代人内心深度的东西,那些叫人想起来心痛的经历,还有那些痛苦的回忆,以及对比李文祥那样的人的憎恨。

感动之余,我也要感谢作者和演出人员,很好的表现了那段历史,这部戏确实是凝聚了很多的心血,演员和剧作者都很用心。感谢这些人,把那样一个厚重的残酷复杂的历史过程,通过一部戏精炼的表现出来,而且结合得这样好。既有残酷复杂的监狱背景,又有人物精神的活动的空间,简单得几个人物,活灵活现。而且把这些情节都集中在这150分钟当中,让观众的心灵就和这些人共同的感动。

看电视播放,印象不是很深刻,有些唱词也看得不清楚。感觉有两个地方别扭一些,那个红绸舞似乎太多了一些,剧情中那样的人那样的情节在活动,好像有些超过了真实之外的累赘,作为一个贯穿于感情的纽带的一个道具,前后过程交代铺垫的简单一些,像这么重要的一个道具,从一开始我就忽视了,后来红围巾集中到高潮,表现为红绸舞,似乎没有在剧情的推动下舞动起来,而是刻意的推了起来。观众可能接受不起来。没有自然的随着剧情推动舞起来。如果这里脉络再清楚一些会不会更好一些呢?

第二个是李文祥的语言神态,让我无法接受,他作为区委书记,接受了很多党的教育,不是单纯的今天入党,明天就被俘,他应该比一般的党员更成熟一些,如果李文祥这个人是抱着投机的动机混到党内来,但那一段唱词好像也太理直气壮了一些,作为李文祥,它不可能那么理直气壮,给自己找的那些叛变理由也有些不可接受,在那样的环境下,这种语言,这种思维都不可能接受。他应该是一个成熟的共产党的干部,从那个环境过来的人这种语言,这种思维都不可能。我所接触的那些人,包括牺牲的先烈,居然敢这样说话,这是不可能的,党的信念绝对是牺牲和工作奋斗,那时候没想过这么现实。但是既写了这样一个人物,我觉得不应该让他这么理直气壮。

粗略的看了电视的播送,很后悔没有去现场看演出。总的来说,这部戏成就很大,而且我也没想到这部戏修改得这么好,这么成功,我原来考虑,这么大的背景,这么复杂艰苦的斗争环境,这个戏怎么演得下去,怎么能把这种庞大的东西放在剧情之外和剧情之后,这一点了不得,《红色浪漫》的成功之处就是在大背景下在虚和实之间切换、包涵解决的非常好,既没有脱离大背景,又活灵活现的表现了人物情感。


(根据录音整理)
离线秋雨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8-05-23
奉节县位于大巴山区的瞿塘峡口,古有“夔州”、“夔府”之称,有俗话“欲要进四川,必经夔门关”,奉节因此成为四川的咽喉,历来乃兵家必争之地;而青莲乡是奉节、巫溪、云阳三县交界之地,距三县城都只八十多公里,地势险要又交通不便,进可攻,退可守。如果在这里建立起游击根据地,岂不是扼制住了咽喉中的咽喉?彭咏梧的思考是:就在这地理环境和群众基础都很好的青莲乡,组建起奉大巫支队,打响下川东武装暴动的第一枪!
 
    到一个陌生的新地方秘密筹建武装根据地首先需要扎下根来,而扎根就必须选准可靠而隐蔽的根子户。彭咏梧在奉节县青莲乡选择怎样的根子户?胆大心细、机智过人的他选择的居然是这里的一户大地主!
 
    这个大地主名叫萧和中,是当地有权有势有威望的人物,家有一千多石的田租收入,买了一百多条枪组织家丁,还办了一所私立学校——青莲中学。促使彭咏梧选择到萧家扎根的原因是:萧和中所办的青莲中学的校长贺德明是一九四四年南方局青委组织人员到下川东做就地抗战准备时派来的;贺德明经过这三四年的努力,已经在这里建立了很好的统战关系,尤其是得到了萧和中的信任和器重。萧和中家几代人都在外地读书,受到进步思想影响,他本来就比较开明,在贺德明以及前段到这里开辟工作的卢光特等地下党同志的启发引导下,逐渐接受了共产党的主张,赞同走反蒋革命的道路。彭咏梧在云阳农坝炉塘坪会议上听了卢光特的情况介绍后,便决定来这里。于是,卢光特先来与贺德明商量,两人一起找萧和中取得认同,特地以新聘教师的名义将彭咏梧、江竹筠等人聘到青莲中学。


摘<<红岩恋>>--江姐家传--第十六章 潜赴川东一路风云
http://jiangjie.netor.com/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8-05-23
帮秋雨J发图,贺德明老人。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铿尔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8-05-24
两条意见提的很在理啊,同感。
望断云天暮与朝,双星聚首叹今宵。情深每笑银河浅,心近毋愁白馆遥。一曲囚歌明志洁,千针文绣喻松骄。丹心矢志长相守,乌鹊何须更筑桥。
离线小美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8-05-28
贺老现在身体还好吧?
节节青挺立
叶叶翠昂生
离线秋雨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8-05-29
呵呵,贺老还惦记着小美呢。
离线秋雨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8-01-30
贺老师去世多年了,我竟然没有参加葬礼,事后我的班主任才告诉我的。祈祷!
离线歌乐山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8-02-01

转贴一个2013年的新闻采访,地址是http://www.cqwxnews.net/Item/6508.aspx

-------------------------------------------------------------------------------------------------------------------

贺德明:为革命奉献一生的老人

              

[backcolor= transparent]日期:2013年05月07日[backcolor= transparent]点击数:

  巫溪新闻网讯(通讯 刘建华)读罢贺德明先生的《巫山深处的故事》,让我了解到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发生在大巴山深处巫溪的一段农民革命的故事。这部40万字的小说描写了一段国仇家恨事,刻录了一代悲沧恢弘的青春烙印;是一曲发生在巴山蜀水间,荡气回肠的浩然长歌。由此萌动了了我多年想采访贺老的愿望。

  2011年初夏,我们得以成行,驱车一千多公里前往山东省烟台市采访了彭咏梧、江竹筠在奉大巫起义中的战友——贺德明先生。92岁高龄的贺老和他80多岁的老伴热情接待了我们几位远道而来的家乡人,一杯杯热茶让我们感受到浓浓乡情。  贺老思维敏捷,精神很好,当晚一直聊到深夜,次日又接着采访了一个上午,他侃侃而谈,向我们讲述了他的人生经历……

踏上革命征程

  贺德明,1920年出生于巫溪县上磺乡一个殷实的大户家庭。1928年的秋天的一个傍晚,年仅8岁的贺德明全家被仇家灭门戮杀,唯有顽皮的他在外玩耍,逃过了这一劫。面对突如其来的灭顶之灾,贺德明开始漫长的流浪生活……  以后他被驻军杨营长收为义子,遂改名杨成栋。没过多久他跟着杨营长转战川西,不幸的是杨营长在一次战斗中阵亡。这样他从川西经重庆流浪到了万州白岩观,在哪儿被道长收做道童。杨成栋天资聪慧,读了几天私塾,认得若干字,就开始博览群书。到白岩观以后,又跟道长学习琴棋书画,颇有长进。

  抗战时期他回到上磺老家,与先期参加革命的老乡卢光特相遇,两人情趣相投,由此走出峡谷,前往重庆、长寿、涪陵等地参加党的外围进步活动。他勤奋好学,学一门精通一门,英语水平可以借助英汉词典读懂英文报纸,还翻译了几篇进步文章。他在参加重庆地下党进步活动中,曾和卢光特一道在丰都以教师为职业掩护,收留培养报童为《挺进报》、《新华日报》等进步刊物工作。在哪他教过语文、地理、英语等课程。他作为积极分子,为掩护地下党活动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参加奉大巫工作组

  1943年至1944年,日本侵略军向国民党统治的豫、鄂、湘、黔等省发动大规模进攻。12月2日贵州独山沦陷,重庆形势告急。中共中央南方局根据国内抗日战争的严峻形势,决定向一些条件具备的地区派出工作组,做好在国统区广大农村就地抗战的准备。南方局青年组负责人刘光、张黎群根据卢光特提供的一份巫溪、巫山政治、地理、历史、社会等情况的材料后,认为奉大巫是开展游击活动的理想地区,应予及早准备,在遭沦陷的时候,以游击战打击日寇。  于是决定成立中共南方局奉大巫农村工作组,派往巫溪、巫山、奉节等地。该组由在渝的巫溪籍青年卢光特、贺德明、何国太、陈世富、张光朝和外地青年潘中、李汝为、邹予明、喻晓晴等组成。工作组的任务是:广泛发动和团结各阶层人士,壮大进步力量,做好就地抗战的准备。

  贺德明作为工作组成员先后在上磺小学、县府统计室工作一段时间,但都只有月余即遭辞退。此时,由于党的活动经费紧缺,杨成栋决定将祖上留给自己的几十亩土地变卖,开办了开罗商店,一是为工作组提供一些经费,二是借此掩护开展工作。不久,由于敌特机关发觉南方局向巫溪、巫山派出的工作组负责人卢光特等人的行迹,发觉卢光特与他经常来往,所以对他严加追查。在紧急时刻,他只身逃往奉节,靠卖字画谋生。过了半年,经邹予明介绍到奉节私立青莲中学任教。贺到学校后,教学工作很出色,赢得了校董萧和忠的信任,很快当上了校长。他藉以校长身份广交朋友,结交了当地乡政人员和一些开明绅士,立住了脚,为以后彭咏梧在这里组建奉大巫游击队,打下了社会基础。

奉大巫起义的革命骨干

1947年11月,彭咏梧、江竹筠受中共川东临委的派遣,经卢光特介绍,来到奉节青莲乡与贺德明接上头,贺德明安排他们在青莲中学任教。贺德明和彭咏梧、江竹筠在这里相识相知,他们共事一个多月的日日夜夜,成为贺老永世难忘一段经历。当时,青莲乡的开明士绅萧和忠已经被贺德明争取过来,同时还结交了当地一些上层人士。他将这些关系一一介绍给彭咏梧,并配合彭咏梧、江竹筠做其他乡政人员和当地绅士的工作,向他们宣传共产党的主张,让他们晓以大义,后来这些人均表示支持革命,有的捐了枪支,有的捐了钱粮,有的胆小怕事,也愿保持中立不告密。当地穷苦百姓也被发动起来,踊跃参加革命武装。一时革命形势如火如荼,堪称巴山深处的一块革命根据地。1947年11月末,彭咏梧、江竹筠通过对贺德明的考察,夫妇二人决定做贺德明的入党介绍人,这天,贺德明在彭咏梧、江竹筠的监誓下,庄严的向党宣誓:“我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服从党的纪律,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严守秘密,誓不叛党。”1948年元旦刚过,彭咏梧从青莲乡动身去奉节老寨子,准备在哪与各路游击队汇合,江竹筠则按照彭咏梧的安排,回重庆向川东临委回报武装起义筹备情况。临别时,彭咏梧政委安排贺德明同志做好起义的后勤补给和人员隐蔽工作。奉大巫起义失利以后,贺德明、萧克成、雷国鼎等辗转到巫溪上磺。当时巫溪风声很紧,国民党军警到处搜捕起义人员,贺德明等人只好经云阳转移到重庆,隐蔽在萧化民家。1948年2月,贺德明由组织安排在巴县全善中学,以教师为掩护开展地下工作,一直到重庆解放。

采访后记解放后,贺德明未接受卢光特(时任西南局组织部干部处处长)要他回巫溪工作的建议,而是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军后他先去涪陵采风写剧本,后来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他随部队入朝作战。战争结束后,贺德明转业到烟台市一所中学任教,直到1981年在山东省烟台市福山第一中学离休。贺德明出走时化名杨成栋,后来竟作为终生姓名。

采访结束后,贺老难舍乡情,送给我们一副白鹤山庄国画,该画是贺老根据记忆中的青莲乡白鹤山庄绘制的,上面有彭咏梧、江竹筠的旧居,有青莲中学、白鹤山庄等革命遗址。临别时他还赋诗一首,诗曰:

渤溟秋月夜初寒,寻遍旧梦梦已残。戎衣空留半生恨,杏坛幸有两代欢。

此生难忘乡情重,道路只怕旧路难。耄耄行止赖扶持,终老栖息一枝安。

  当这篇采访文章写成以后,2013年3月 25 日,接到了贺德明同志去世的噩耗,终年94岁。中共烟台市委送了花圈,中共巫溪县委发去了唁电。  为了追记一位对革命有功的老人,藉以此文寄托我们的哀思。

离线秋雨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8-02-04
感谢你的文字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