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342阅读
  • 9回复

[分享]冯克熙——回忆《民主报》(节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若水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8-06-17
    冯老写过多篇关于《民主报》的回忆文章,这篇发表于1982年,是其中资料比较丰富的一篇。原文刊载于《在反动堡垒里的斗争——忆解放前重庆的文化活动》一书。文中有些内容如民盟出面营救被捕同志等在论坛上其它文章中已有介绍,以下摘录的是其中有关《民主报》开展民主活动的内容。

        1945年秋,为了增强民主舆论,配合《新华日报》战斗,特别是为了适应在1946年1月开幕的旧政协的形势,民主同盟总部征得南方局和周恩来同志的支持,经过多次研究,决定创办《民主报》。当时财力、物力都很困难,也估计到反动派必然会施加重重阻力和压力。但在党的直接关怀和扶助下,经过短期筹备,终于在1946年2月1日正式发刊。在民生路151号租了几间房子作为社址(这个房子今天犹在,面貌依然,只是门牌改成了178号),印刷是托《国民公报》代印,编辑部的同志晚上就借《国民公报》印刷厂里一角工作。当时出面负责报社的,是民盟总部的一些老同志;具体担负编辑、采访、经理部门工作的,大多是些年青人;工作条件差、担子重、远说不上工资待遇,但一股强烈的民主革命理想鼓舞着大家热情、积极地工作。报纸初出,每天只四开一张。由于接受党的领导和帮助,所以立场鲜明、言论公正、群众反映良好并积极支持,很快就打开销路。
……

    我们通过报纸搞民主宣传,也利用报馆搞民主活动。

    当时,重庆新闻界壁垒分明。一边是以《新华日报》为首,包括《民主报》和《大公报》、《新民报》、《国民公报》、《商务日报》、《西南日报》中的一群进步记者。一边是《中央日报》、《和平日报》以及《新华时报》、《民主日报》这样一些特务报纸中的一伙反动分子。斗争是十分激烈的。我们这一边,中心在《新华日报》,而更多的场合是借用《民主报》,碰头研究、组织分工。有时,我们举起《新华日报》这面大旗;有时,由《民主报》出面;有时有些报导又先通过当时较中立的《新民报》、《大公报》这些渠道相互配合。

      记得当时《民主报》的经理部、编辑部都是重庆进步新闻记者的经常过从之所。《新华日报》的石西民、田伯萍、邵子南、谢滔、王城;《大公报》的高集、曾敏之、张学孔、刘克林;《新民报》的浦熙修、周亚君、姚江屏、杨钟岫;《国民公报》的温田丰、李光儒、胡甫珊、胡北淇、甘露、李忠禄;《商务日报》的夏宗禹、梁柯平、王珂琳;《西南日报》的韩劲风、胡甫祥和成都《工商导报》驻重庆的龚思雪等同志都常是我们的座中客。其中不少同志是中共地下党员。当时,新闻界的这些活动,这些斗争,也就是南方局领导下的党的统战工作在新闻战线上的体现。

      我们不仅在新闻界组织了一次又一次的签名、声援、抗议、请愿等等革命活动,也在文艺界、戏剧界、出版界进行了不少工作。由熊佛西、陈白尘同志支持,具体由屈楚、周特生、刘沧浪等同志负责的“新中国剧社”;郭沫若同志主持,具体由屈楚、刘盛亚、刘川、吉少甫和我负责的“群益出版社”;由重庆一批进步新闻记者发起组织的“文群通讯社”;都是当时《民主报》在各个文化领域的同盟军,都为民主革命起到了值得称道的作用。

      《民主报》为配合当时党领导的民主青年运动、学生运动,也总是挺身而出,正面支持。1946年下半年,北京发生美军强奸中国女学生沈崇事件,全国掀起如火如荼的抗议美军暴行的爱国运动。这一运动,不只针对当时的美军暴行,更针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统治。《民主报》先后写了“取消特务组织,保护爱国运动”、“法治、宪法、特务”、“青年思想的新觉醒”等多篇社论。《民主报》编辑部所在的“国府路300号”是一些学生组织领导人集会的地方。“民生路151号”是地下党青运的一个联络点。当时党的青运领导人周力行、刘国鋕同志经常以这里为活动中心之一。

        ……终于,随着《新华日报》的被迫撤离,《民主报》也被捣毁。《新华日报》撤离重庆后第二天,特务从内部破坏《民主报》,借口工资问题,捣毁排字、印刷机器设备,打伤排字工人,迫使报纸停刊。几天后,反动派直接出动军警查封了《民主报》。1947年6月1日,国民党反动派当局在重庆搞了一次“六·一”大逮捕。《民主报》主要工作同志,一部分被抓进了“渣滓洞集中营”;一部分间道去香港;一部分转入地下,在地下党领导下坚持战斗,迎接解放。
……

      谈《民主报》不能不谈一下“中国青年民主社”。因为,青民社人相当一部分参与了《民主报》工作,而且担负了一些主要负责。青民社,是一个在党的领导下活动在民主革命时期的进步青年组织。抗战结束,各民主党派总部相继东下,南方局青委负责人刘光、朱语今、张黎群、周力行等同志先后向青民社负责人胡克林、赵一明、刘国鋕等谈起,由于这个组织的当地人多,知识分子多,又在文教、工商各方面有一定关系和影响,希望抽出一些人参加民主党派工作,接替几个总部东迁后留下的任务,青民社本身组织仍然保留。这样,青民社决定派一些同志参加民盟、一些同志参加民建。民盟总部东迁后改选的民盟重庆市支部中,赵一明、吴春选和我都担任委员并分别兼管组织、秘书、宣传。在罗基隆、罗子为离渝后,《民主报》需人负责,也是在同周力行、徐淡庐以及地下党黄可、刘国鋕等同志研究下,经民盟总部同意,由胡克林出任《民主报》秘书长,实际上代行社长职权,我任经理,周特生任副经理,谢继明任发行主任,杜皋翰任广告主任,魏宇平任资料室主任。我后来专搞盟的宣传工作,经理改由吴春选担任,胡克林则负责到《民主报》的最后。《民主报》的大部分经费是他通过张表老(澜)、朱蕴老(山)、邓初老(民)、鲜特老(生)的一些关系向刘文辉、龙云、胡子昂先生等处募集而来。——青民社里有民盟、民建的同志,也有党的同志,川东和重庆地下党负责人刘兆丰和廖伯康、黄可、刘国鋕、吴子良、王继纯、张士焜、吴同宇等同志都先后是青民社的领导成员。地下党的后期《挺进报》不止一次在青民社的一个据点“华尔行”楼上秘密印刷。青民社的另一个活动中心:临江路45号,也是地下党的活动所在。据刘兆丰同志回忆,川东地下党负责同志也曾多次在这里举行会议。——青民社在党领导下参加民主党派,接办和创办《民主报》、“新中国剧社”、“群益出版社”、“文群通讯社”、“适存高商校”、“民建中学”,在民主革命中起过一定作用,被认为是党领导的革命青年组织。

        除了上面提到的党的、民盟的、青民社的一些同志外,还有不少盟内、盟外的同志曾为《民主报》尽过心、出过力。如朱蕴山、施复亮、陈铭枢、胡子昂、徐崇林、刘崑水、甘祠森、陈士方、陈新桂、谢公望、吴汉家、张松涛、屈楚、刘盛亚、汪子美、鲜恒、胡作霖、程谦谋、赵友农、王鸿贤、胡正鸾、丁荣灿……等。对在那个严峻、险恶的时刻同战斗、共命运的同志,和给过我们以支持的朋友,《民主报》人都不会忘记。

        不能强调个人在《民主报》中的作用,但直接、间接参加和支持过《民主报》工作的每个同志,确都是民主革命中的“有功之臣”。《民主报》的历史应该联系着他们的辛劳,特别是其中一些同志已为革命壮烈捐躯,如:刘国鋕、胡作霖、程谦谋;一些同志已经先后永别我们而去,如:邓初老(民)、鲜特老(生)、叶丁易、吴子良;一些同志在1957年和以后的折腾中委屈而死,如:李康、舒军、刘盛亚。尚存的我们,能不在追忆《民主报》这段往事时,满怀对他们的思念与感激!
[ 此贴被若水在2008-06-17 16:49重新编辑 ]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8-06-18
相关资料:
http://www.du8.com/books/fre0906002.html
这本书里有以下两个细节值得注意:

风雨同舟:

抗战结束,各民主党派总部相继东下。南方局刘光、张黎群先后向冯克熙等人谈起,由于"青民社"的当地人多,知识分子多,又在文教、新闻、工商各方面有一定关系和影响,希望"青民社"成员抽出一些人参加民主党派工作,接替几个总部东迁后留下的任务,"青民社"本身组织仍旧保留。这样,"青民社"决定派一些同志参加"民盟"。

冯克熙年表:
1945年10月加入民盟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若水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8-06-18
引用第1楼岁寒于2008-06-18 09:43发表的  :
相关资料:
http://www.du8.com/books/fre0906002.html
这本书里有以下两个细节值得注意:
风雨同舟:
.......


        这本书年表部分似有些问题:其一,如果冯老是与“青民社”集体加入民盟的,时间就不应该在1945年10月。据曾紫霞《刘国鋕》一书回忆,刘1945年10月离开陆良,11月回到重庆。周特生回忆刘回重庆后参加“青民社”的工作,约在1945年底或1946年初“青民社”集体加入民盟。按冯老文章中所述,“青民社”加入民盟也是在刘国鋕参加该社工作之后。除非冯老是在“青民社”集体加入民盟之前就已入盟。
    其二,冯老出任《民主报》经理并非是在1946年2月,第一任经理是尚丁,后来是罗子为,冯是在罗子为随民盟总部东迁之后,《民主报》成立新董事会时出任经理,时间是在1946年5月以后。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8-06-18
逻辑上来说,冯老在集体之前先行加入民盟倒也有可能。

原来尚定老人也担任过《民主报》的经理,既然他在重庆时担任过民盟的重要工作,那么他所说的刘国志和陈然加入民盟的时间也并非全不可信。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8-06-18
关于刘国志加入青民社的时间,《萧崇素年谱》里有另一种说法。

萧是1946年6月前后到达重庆的,8月市担任适存高商的训育主任,他与刘相识当在此时。年谱里说萧是与刘一道参加的青民社,如此说来刘加入青民社最早也是在1946年8月了,这与冯老和曾紫霞的回忆都大不相同。

网上的萧崇素年谱:
http://bbs.phoer.net/viewthread.php?tid=23591&extra=pageD1&page=2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8-06-18
《在反动堡垒里的斗争——忆解放前重庆的文化活动》——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本书里应该也有屈楚或者周特生老人回忆新中国剧社的文章吧。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若水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8-06-18
引用第5楼岁寒于2008-06-18 11:30发表的  :
《在反动堡垒里的斗争——忆解放前重庆的文化活动》——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本书里应该也有屈楚或者周特生老人回忆新中国剧社的文章吧。


有的,有空录一些内容上来。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离线若水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8-06-18
引用第4楼岁寒于2008-06-18 11:28发表的  :
关于刘国志加入青民社的时间,《萧崇素年谱》里有另一种说法。
萧是1946年6月前后到达重庆的,8月市担任适存高商的训育主任,他与刘相识当在此时。年谱里说萧是与刘一道参加的青民社,如此说来刘加入青民社最早也是在1946年8月了,这与冯老和曾紫霞的回忆都大不相同。
网上的萧崇素年谱:
.......


这个时间应该是不对的,刘参加青民社的时间冯老、曾紫霞、周老所说的都差不多,基本上可以相互印证的。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离线若水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8-06-18
引用第3楼岁寒于2008-06-18 11:15发表的  :
逻辑上来说,冯老在集体之前先行加入民盟倒也有可能。
原来尚定老人也担任过《民主报》的经理,既然他在重庆时担任过民盟的重要工作,那么他所说的刘国志和陈然加入民盟的时间也并非全不可信。


尚丁在《民主报》工作时间不长,后来去了上海。《民主报》印刷厂的厂部工务主任是任达哉,后来有人在回忆录中说他是打进《民主报》的军统特务,专门搞破坏的,但也未见提出什么确凿的证据。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8-06-18
我觉得任也就是两面倒吧。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