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5541阅读
  • 9回复

(转贴)英雄杨靖宇的最后时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红旗飘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8-07-12

                                       文章来源:<<老年日报>>周末版
       1939年的冬天,对杨靖宇以及他率领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来说,格外寒冷。
  这一年,日伪当局把“大讨伐”的重点转移至通化、吉林、间岛省等东南满地区,直指抗联第一路军。
  作为“最顽固”之“匪首”,杨靖宇及第一路军司令部,自然成了“大讨伐”的重中之重。 1939年4月,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在年度《治安肃正计划要纲》中特别强调,“对于捕杀匪首杨靖宇等须全力以赴”。伪满洲国治安部《治安肃正要纲》所附悬赏规定里,杨靖宇名列第一。关东军第二独立守备队司令官三浦随即命令,“以杨匪首为目标,坚持追击,捕捉歼灭,行动地区不受限制,神速灵活行动,努力利用夜间进行急袭和奇袭,进行搜捕。”
  在此严酷的形势下,抗联中有人提议,把部队暂时转移到苏联“避一避”。“我们是东北抗日联军,你跑到苏联去还叫什么抗日联军?抗联是打鬼子的,就得坚持战斗。”杨靖宇坚决否定了这个建议。还有人提出把司令部藏到长白山深山里去,其他部队在外面牵制敌人以保卫司令部。“抗日抗日,你走了还叫什么抗日,你到长白山里猫起来,这叫什么抗日!”杨靖宇激动地喊道。司令部特卫排长张秀峰回忆,“他的声音非常大,嗷嗷的。”
  1938年9月,“吉林、通化、间岛三省日满军警联合作战司令部”成立,关东军吉林长春地区守备队司令官、陆军少将野副昌德为总司令官,统一指挥三省军警联合作战。这大批兵力,包括日军独立守备队步兵5个大队,满军7个旅,三省警察队和热河、奉天、滨江、锦州四省增援队,以及叛徒程斌、崔胄峰、唐振东为头目的“挺进队”,总数约2.5万人。此外,还配有一个飞行队。其作战原则是:同时遇上“土匪”(抗日山林队)和抗联,专打抗联;同时遇见杨靖宇部队和其它抗联部队,专打杨靖宇。
  一张空陆交织的大网,正向杨靖宇撒来。
  给养告急!
  12月7日,杨靖宇与日军有马部队在龙泉镇北方角杆顶一带激战,毙伤敌军10余人。两天后,于蒙江西北小孤顶子与日军渡边部队激战数小时,而后甩掉敌人,穿越抚松公路南下。
  起初,部队行进比较顺利,打了若干次胜仗,而且有一段时间,“讨伐队”几乎找不到杨靖宇的行踪。但另外一个问题越来越突出,那就是给养。
  “那时我们抗联缴获了不少钱,每次战斗下来,都要奖励立功人员,所以战士手里也有钱,但是有钱买不到东西,”抗联战士沈凤山回忆。
  为了隔断抗联与当地百姓的联系,日伪当局采用“归大屯”、建“集团部落”等方式,将居民集中起来,并在森林中开汽车道以减缩游击队的活动地域。抗联的物资来源变得越来少,只能依赖密林深处的营地储存的食物。而在这次“大讨伐”中,由抗联叛徒组成的“挺进队”,专门寻找秘密营地,破坏粮仓。
  严重缺粮的时候,抗联战士只能铲开积雪刨草根,或者扒下树皮,先把老皮刮掉,把里面泛绿的嫩皮一片片削下来,放在锅里煮成糊糊吃。
  气象资料显示,当时蒙江地区夜间最低温度,往往是零下42摄氏度。杨靖宇警卫员黄生发回忆,雪地行军,战士们的上衣全被树枝扯开花,白天黑夜都挂着厚厚的霜,而裤子总是湿的,寒风一吹便冻成甲,很难打弯儿,迈步都吃力。鞋子跑烂了,就把棉衣揪下一块包脚,割几根柔软的榆树条子绑上。
  在这种情况下,除了战斗牺牲之外,许多战士冻死、饿死,部队持续减员。
  叛徒,叛徒的可恶!
  但比饥饿和严寒更让杨靖宇痛心的是,在这次“大讨伐”中,抗联出现了不少“朝露”和“秋草”,带枪逃跑事件层出不穷。部分逃兵更是转而投降日军,加入“挺进队”,成了剿杀杨靖宇的先锋和主力。
  “当年敌人的宣传攻势很厉害!”杨靖宇的警卫员黄生发回忆,在山林里随时可以拣到敌人的传单,“有一张宣传原来杨司令的警卫员吴瘸子,印着他叛变后披红戴花,‘喜宴喝酒’、‘洞房之夜’等糜烂生活的照片。杨司令看后说,民族败类!”
  抗联第一路军副司令员兼政治部主任魏拯民,在1940年写给中共驻苏联代表团的汇报信里,也提到日伪花样甚多的宣传战。除了炮制“东北抗联已经瓦解”等谎言外,日伪经常利用已投降的叛徒或者家属亲朋来说降,“甚至指派漂亮的妓女以性交作引诱,或者把男女性交的图片散布到抗联活动区域。”
  1938年春天,与司令部失去联系一年多的抗联第一路军一师,处在日伪重重围剿之中。日军将师长程斌的母亲及哥哥扣押,随后,叛徒韩永好带着程斌的哥哥程恩来到一师驻地。程恩劈头就问,“你革命,你抗日,你还要妈么?”程斌说,“不革命不抗日也得要妈!”后来,程斌率部下115人集体投降,并成为日后“讨伐”杨靖宇的主力。
  作为抗联的重要领导人之一,程斌有“小杨靖宇”之称,可谓杨靖宇的臂膀,他的叛变,不但严重动摇了军心,而且使抗联的许多战术被日军掌握,给整个抗联部队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影响。
    1939年1月29日清晨,部队在四方顶子西坡——马屁股山陷入了敌人包围,伤亡70多人。两天后,又有一大股敌人寻踪围上来。当时,警卫旅一团、三团主力根据杨靖宇的命令已分头北上,在杨靖宇身边只有特卫排、少年铁血队、机枪连的60多个战士了。
  而在此危机时刻,2月1日,司令部特卫排排长张秀峰携带枪支、机密文件、大量现金向五斤顶子森林警察队投降。张投敌之后,进一步暴露了第一路军司令部的行踪。敌人又从桦甸、安图等地调来大批日伪军,协助驻在通化、蒙江的“讨伐队”。
  张秀峰的叛变,进一步把杨靖宇逼上了绝境。
  孤身战死
  2月8日,杨靖宇患了重感冒。
  为了轻装行军,部队的帐篷、火炉早就扔掉了。几名警卫员只好用斧子砍些树枝铺在地上,又找来一块木头当枕头,让杨靖宇在上面,并在他身边生了一堆火。不巧,火堆上蹦出的火星,将杨靖宇的棉裤烧了个大窟窿。
  警卫员黄生发看到后,把自己棉袄上的下襟撕下一块,让杨靖宇补棉裤用。杨靖宇见此很不高兴,批评黄生发,你怎么撕棉袄?黄说,我棉袄缺一块,还有棉裤腰挡风。但杨靖宇的棉裤是黄的,补丁是白的,补完之后不好看。黄感觉很不好意思。“杨司令笑着用手摸了摸补丁,说:‘很好,很好,这是友谊的象征。’”
  飞机从他们头顶飞过,撒下的传单称,如果投降,整个东边道归杨靖宇管辖。“我捡起来递给杨司令,他看了后轻蔑地笑了笑,团了几下丢进火堆。”仅剩下的十多个战士,围坐在火堆边,听杨靖宇讲他的革命经历。“我们随他的话激动着,仿佛跟着他出入监狱,跟着他闹土地革命,跟着他在白区做地下斗争……”
  多年以后,黄生发还记得,即使是最艰难的时候,杨靖宇始终“坚毅、豪迈、沉静”,“谈笑风生”。曾担任抗联第一路军六师师长的金日成,多年后也回忆说,“……杨靖宇那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眼就吸引了我。我一看杨靖宇的眼睛,就知道他是一个忠厚而热情的好汉。”
  2月15日,程斌率“讨伐队”搜索杨靖宇等人的行踪时,在五斤顶子北方山坳的雪地上发现了一道足迹,急忙追去。
  日伪资料《阵中日志》记载,“他(杨靖宇)已经饿了好几天肚子,但是跑的速度却很快。两手摆动得越过头顶,大腿的姿势,像鸵鸟跑的那样。”然而,杨靖宇毕竟几天没吃一顿饱饭,身上乏力,下午3时许,敌人终于追了上来。
  杨靖宇在距敌300米的地方,利用地势连续射击。混乱之机,他再次甩掉紧追不舍的“讨伐队”,但其左臂中了一枪。敌人称他“完全像巨人那样跑着,最后终于逃进密林之中。”
  2月16日上午,杨靖宇逃出包围,派警卫员朱文范、聂东华去附近买食物。
  在蒙江县城东南6公里的大东沟部落附近,朱、聂被敌人发现,二人牺牲。敌人在他们身上搜出杨靖宇的印章,认定杨靖宇就在附近,于是进一步缩小了包围圈,并通告附近村民“入山打柴绝对不准携带午饭”。
  一个星期没吃东西的杨靖宇只好继续辗转。2月22日,他走到蒙江县城西南方6公里处三道崴子,在一个空窝棚里过夜。没人知道,这个夜晚他想些什么。或许,他想到多年未见的父母和妻儿。或许,想起了三个月前他签发的《为世界大乱群起救国告东北同胞书》,“为了锦绣中华、祖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为了伟大的中华民族之解放和人权自由,(我们)曾饱尝风雪、奋不顾身与日贼血战。”或许,他想的最多的,依然是未来那个“独立、自由、幸福”的中国。
  2月23日上午,杨靖宇在窝棚附近碰见4个上山打柴的农民,拿钱委托他们买些食物和一双棉鞋。其中有个农民后来回忆,“我们对他说,你还是投降吧,如今满洲国不会杀头。”杨靖宇坚定地回答:“我是中国人,是不能向外国人投降的。”
  这几个人中,有一个叫赵廷喜,在下山的路上遇见了特务李正新,便一起去保安村伪警察分驻所告密。消息迅速报给了伪通化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岸谷根据报告中描述的体貌特征,判断此人就是杨靖宇!
  岸谷马上派警察本部的西谷,率领抗联叛徒张奚若、白万仁、王佐华等21人,组成第一批快速“挺进队”。下午4时左右,“挺进队”赶到杨靖宇约定的交接食物的地方,发现了登山的大脚印。循着脚印搜索,终于在三道崴子703高地发现了杨靖宇,他们一边向岩石缺口处的人影开枪,一边分左右两队包抄过去。
  这是杨靖宇及他率领的司令部,自1939年11月22日以来与敌人的第55次交火,这一次虽然是孤身应战,但他强忍着饥饿和伤痛,双手持枪,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依然巧妙地和敌人周旋。最后,他被逼到山谷中的老恶河旁,依傍着一颗槭树射击。
  “放下武器,保留生命,还能富贵”!叛徒们的喊叫,迎来的是杨靖宇手枪里的子弹。4点半左右,西谷见杨靖宇“毫无答应的神色”,于是下令“干掉他”。机枪手张奚若扣动扳机,一个点射,击中杨靖宇的胸膛。
  杨靖宇倒在雪地上。
  这一天,是中国农历正月十五,家家户户团圆的日子。

红旗漫卷西风烈.
浩气长存志青云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8-07-13
关于出卖杨的叛徒,论坛里有帖子的。

休闲报纸上的史料类文章,多是东抄西凑或者不知道从那里转载了好几回拿过来的,出错很正常,不出错倒是难得的。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8-07-13
引用第2楼岁寒于2008-07-13 15:12发表的  :
关于出卖杨的叛徒,论坛里有帖子的。


嗯,这里有一篇<[转贴]致杨靖宇于死地的几个叛徒的下场>:

http://www.hongyanhun.com/bbs/read.php?tid=637&keyword=%D1%EE%BE%B8%D3%EE
~~追~~
离线douding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8-07-13
向英雄致敬!
离线红旗飘飘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8-07-14
       当时读罢该文,首先第一感觉就是“都是叛徒惹的祸”,杨靖宇的牺牲如果没有叛徒的“知己知彼”的屈膝出卖,也很难追踪到神出鬼没杨的隐藏区域;第二,就是杨的“左倾”,面对强敌压境,缺衣少粮,挨冷受冻的境地,有的同志提出“把部队暂时转移到苏联“避一避”。”或者“司令部藏到长白山深山里去,其他部队在外面牵制敌人以保卫司令部。”但均遭到杨的否决。致使逃兵、投降的抗联士兵时有发生,启示这也和毛泽东的“敌进我退”战略指导思想相悖;第三,我个人觉得,在日本关东军强大兵力“统治”下(如果1945年没有苏联红军的倾力支援,相必也很难打败囤聚在东北的日本帝国主义),仅凭数量有限的抗联战士牵制、消灭敌人究竟能起到多大作用,反而牺牲了赵一曼、赵尚志、杨靖宇等许许多多我党优秀儿女。
红旗漫卷西风烈.
浩气长存志青云
离线保卫祖国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8-07-18
回楼上红旗飘飘朋友:
你的回复,我有些地方不敢赞同.
1日本和苏联是在二战中,唯一一直保持正常外交关系的国家.直到雅尔塔会议后,苏联领导人才确认,撕毁以前和日本签署的<<互不侵犯条约>>,并在德国战场结束三个月后,发动对日作战.
2我们的抗联同志和领导人不是没有撤退过苏联的经历.可撤退到苏联的一些领导人,要么受到关押,要么受到不公正待遇,甚至有些被苏联当成间谍杀害,导致一些抗联领导人放弃了留在苏联的想法,纷纷回到国内重新抗日..这领导人里面,就有著名的赵尚志.
3至于投降的那些人,大都是思想意志薄弱的人.正所谓大浪掏沙,适者生存.生存下来的,都是中华儿女的精英.
4也正是由于我们的抗联对日本关东军的牵制,致使日本精锐的关东军自侵略中国开始,占领东北三省后,再也没有派大军深入关内作战.这70万的关东军一旦进入关内,那结局不敢想象.而抗联战士经过近十五年的抗日战争后(1931.9.18到1945年9.9),由弱到强,直到第四野战军杀出东北时,人数已经扩大到了100万人.这里面,有部分人是参加过抗日战争的抗联战士.可以说,他们的鲜血除了为了驱逐外敌外,还为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而努力奋斗过.
以上观点,不尽全面,还请红旗飘飘及各位朋友斧正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离线红旗飘飘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8-07-19
还有2个问题咨询6楼:
   在我们的印象中,抗联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革命队伍,像大家熟知的赵一曼、杨靖宇、赵尚志等都是共产党员,不知他们是自主作战,还是受当时中央所在地延安直接的领导和指挥?
    还有,当时东北有没有国民党参与或领导的类似抗联这样的抗日队伍?
红旗漫卷西风烈.
浩气长存志青云
离线保卫祖国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8-07-19
回楼上红旗飘飘的两个问题
我看到的资料不全面,只能提供简单回答
当时他们的自主作战为多数,但当时中央也有东北分局,不过,一些领导有些在抗战后期受到一些左倾思潮的影响,使得队伍受到过损失
东北国民党参与和领导的有一些抗日队伍,这里,有东北军将领马占山为首.
希望能和大家继续讨论.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离线红旗飘飘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8-07-19
东北抗联征战实录
             作者:全勇  


http://www.china918.net/91802/kz/jswx/dpkl/index.html
红旗漫卷西风烈.
浩气长存志青云
离线红旗飘飘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8-07-21
抗日英雄赵尚志。

抗联英雄赵尚志蒙冤入狱惊动斯大林
             来源:《老年日报》1周特刊   2008.7.19

  著名抗日将领赵尚志作为一位抗联英雄,以34岁短暂年华写就的民族英雄史实已广为人知。但是,他于1938年在苏联的一次入狱蒙冤经历却知者甚少。

  赵尚志误入陷阱
  
  1938年1月4日,中苏边境风雪弥漫。就在这天下午3点刚过,苏联守军在巡视时发现,从中苏边境界河对岸没膝深的积雪中,出现了几行风雪尚未掩埋的足迹。苏联守军发现足迹以后,马上在距边境不足一公里的额尔古纳镇外,逮捕了刚从中国黑龙江越境而来的4个中国人。其中为首者就是威震远东地区的中国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军长赵尚志。其余3人分别是他的副官吴兴利、警卫员郭路和王明发。
  苏联边防军不听赵尚志的解释,将他们关押在额尔古纳村的临时监禁室,然后火速向苏联远东军总部电告赵尚志被关押的消息。赵尚志认为这是苏军下级官员因为不了解上级意图而发生的误会,可是他做梦也没有想到,在额尔古纳村熬过一夜后,翌日居然听到苏联守军关于将赵尚志等4人押解赤塔继续关押的命令。
  赵尚志这次赴苏之行经过中共北满临时省委的多次缜密研究与讨论。最后在省委常委一致赞同并形成决议的情况下,他们才开始在严寒中向中苏边境地区靠近。
  1937年12月19日,中共北满临时省委在依兰县某村为赵尚志赴苏一事专门召开紧急会议,主要研究一个来自苏联的重要信息。当时正在汤原指挥对敌斗争的赵尚志连夜赶来赴会。省委常委在会上讨论了苏联远东军希望与抗联尽快取得联系、以便共同对日作战的信息。这一口信系由前不久从苏联归来的抗联第6军某师师长岑某捎过来的。也是在这次省委会议上,刚从苏联归来的岑某向省委汇报了他在归国途中与苏联远东军安德烈耶夫少将会晤的详情。据他介绍,安德烈耶夫说,苏军很快就要对日宣战,并盼他把欢迎抗联主要将领迅速来苏共商对日作战大计的意思转达给北满省委和抗联。
  北满省委对苏联方面主动送达的信息十分重视,赵尚志更是高兴得摩拳擦掌。面对北满艰难的抗战形势,作为北满省委主要领导和抗联第3军军长的赵尚志早在几个月前即已致函联共(布)军党委会和苏联远东军司令部布柳赫尔总司令。他在信中介绍了中国东北抗联面临的困难后,又向苏方提出支持军事器械、药品和协助军事技术培训等要求。赵尚志所以给布柳赫尔司令写信,是他早在大革命前即在广州与布柳赫尔有过一面之缘。那时布柳赫尔受命来粤担任孙中山革命政府的苏联顾问。布柳赫尔是老布尔什维克。他对赵尚志的印象甚好。
  然而赵尚志代表抗联发出的信件却始终没有得到苏方的回应。这时忽然由岑某传来苏方的口信,赵尚志认为显然与他不久前给布柳赫尔发出的几封信有关。因此赵尚志对苏方的信息丝毫未加怀疑,甚至在省委会议上力主亲自前往苏联,以便与远东军总司令部取得联系。北满省委对此形成决议,决定委派赵尚志前往苏联,并交给他3个任务:一是取得苏共的军事支援;二是争取苏军为东北抗联提供训练军事干部的条件;三是争取苏共为当时孤军在北满作战的省委通过共产国际设法与中共中央取得联系。
  当年12月下旬,赵尚志开始从省委所在地依兰向中苏边界地区移动。赵尚志绝不会想到此行误入了一个凶险莫测的陷阱。

  日本关东军暗中设套

  原来,赵尚志的威名早已震撼东3省的日伪统治。特别是老牌日本军人植田谦吉继任关东军总司令后,发誓要除掉赵尚志。他为此多次授意伪满军政部和关东军参谋总部,拟订可行计划。然而由于赵尚志率领的抗联武装出没在北满的深山老林之中,昼伏夜出,行踪难辨,植田谦吉的阴谋屡屡不能得逞。
  1937年秋,植田谦吉密派前往远东的日军特务,终于在“除赵计划”中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日特粟三茂二在苏联边境活动多时,终以金钱为诱饵,收买了苏联远东军一位名叫安德烈耶夫的少将军官。此人在收受关东军巨额钱款后,同意在“除赵计划”的关键环节充当帮手。于是,当抗联第6军岑某率领一部抗联战士从苏联返回中国前夕,安德烈耶夫特意设宴款待岑某,并故作郑重地佯称代表苏联远东军司令部向中方传达一个信息,即苏方有意与中国抗联联手向盘踞在中国北满地区的关东军开火,如抗联方面有意,可尽快派人过江与苏军进行密商。安德烈耶夫又故意向岑某暗示,抗联最好派重要指挥官来,而赵尚志则为苏军最为欢迎的人选。
  岑某不知是计,返回北满境内后,马上向临时省委作了汇报,并在省委扩大会议上转达了苏方的邀请。赵尚志的积极态度又恰好与日特及安德烈耶夫共设的陷阱不谋而合,于是当赵尚志冒雪过境而来时,便落入了事前不知情的苏联边防守军手中。苏联最高军事机关在获悉边防军报告时因没有与抗联联合抗日的计划,则视赵尚志不请自来为私自越境,这样便有下令将其关押在赤塔的怪事发生。所有这一切,赵尚志当时还蒙在鼓里。
  赵尚志在漫长的监禁中开始了不间断的申诉活动。他多次给苏共中央写信,指问苏军通过抗联岑某传达的信息是否真实。然而赵尚志的信却没有任何回音。后来赵尚志又向苏军远东领导机关申请准许他返回国内,并表示只要同意他回北满领导抗日斗争,至于拘留他的原因他可以不加追究,但仍然没有得到任何答复。他又试图与苏联远东军总司令布柳赫尔取得联系。困居监所的赵尚志并不清楚当时苏联的政治形势。由于苏共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肃反”运动,从前在中国南方从事革命活动的布柳赫尔已经身陷罗网。他自身尚且难保。赵尚志给他写的信非但不能自救,反而从客观上平添了赵尚志马上恢复自由的难度。这时,日本关东军一面在报纸上发表赵尚志在苏遭到枪杀的新闻,以激起抗联对苏方的不满;一面派特务在苏活动,散布抗联对苏共不满的小道消息,以期激怒苏方,进一步促使苏方加害赵尚志。
  而此时羁押在异国边陲无法归国参战的赵尚志心火难平。他虽然知道这次蒙冤很可能是一场误会,然而他身陷异国牢房,既无法廓清笼罩在自己周围的迷雾,也无法让自己从监禁中脱身。当时他唯一的企盼就是早日出狱,只要能走出监狱,能让他回到国内领导对敌斗争就是胜利。在这种情况下赵尚志决定冒险给斯大林写信。

  斯大林亲自批示案情

  1939年早春2月,当阳光照亮克里姆林宫塔楼顶端的红星时,赵尚志的申诉信终于越过重重障碍,摆放在斯大林办公桌的案头上了。此前,斯大林已从共产国际给他的报告中了解到中国北满抗日武装所面临的困境。斯大林多年来一直关注中国抗日形势,也派人在了解有关杨靖宇和赵尚志等中国抗联领袖的情况。当斯大林看到赵尚志从赤塔写给他的亲笔信时,他大吃一惊,做梦也没想到自己正在关注的抗联领袖赵尚志此时就在苏联。尤其让斯大林震惊的是,赵尚志竟莫名其妙地被关押在赤塔的拘留所里。斯大林当即在赵尚志的信上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远东苏军马上开释赵尚志及随他一起蒙冤的中国抗联战士。
  5月12日,在赤塔拘留所已经困居1年零4个月的赵尚志终于无罪走出了牢房。5月14日,苏联远东军司令部派参谋长季维诺夫少将接见并宴请赵尚志等人。季维诺夫代表苏共对错误限制赵尚志等自由一事表示歉意。赵尚志当场追问这一事件的原因。季维诺夫称此事正派专案人员进行调查,如果一旦发现司令部内有人与日本关东军勾结,加害赵尚志并破坏中苏关系,届时将追究内奸的责任。
  赵尚志在苏联停留的最后一个月中,主要任务是完成一年前奉北满临时省委赴苏求援所承担的3项任务。关于请求苏方提供武器装备和为抗联培训具有战斗力的骨干人才这两个要求,季维诺夫很快就给予满意的答复。关于请苏共通过共产国际协助北满与中共中央取得联系一事,季维诺夫在请示上级后答复同意代为转信给共产国际。不过,此事赵尚志在苏期间没有圆满的结果。6月初的一天,季维诺夫代表上级任命赵尚志为中国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至此,赵尚志1年零4个月的冤狱终于得到平反。
  6月下旬的一天深夜,赵尚志率领苏军训练和武装的一支抗联武装,携带苏军支援的一批包括轻机枪、手榴弹、迫击炮和数百支步枪、电台在内的武器越过中苏界河,再次驰骋于白山黑水之间。不幸的是,赵尚志在返回北满3年后的1942年2月,壮烈牺牲在鹤立县梧桐河,年仅34岁。
红旗漫卷西风烈.
浩气长存志青云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