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299阅读
  • 2回复

(原创)诗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红旗飘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8-10-05
    在时下喧嚣和浮躁的大环境下,能安心写诗读诗谈诗的人少之又少吧。其实不然,被心灵驾驭的诗歌就像长了翅膀,在10月2日这天一大早,在清苑的一座高楼的会议室中,便迎来了天南海北的诗人们,山东的、四川的,更多的是本地土生土长的诗友,或俊秀或硬朗的年轻人聚会一堂,亲热中总是围绕着诗的话题,市区内的20多位文友代表,也当仁不让的驱车前来参加这次文学的盛会——振翔杯•中国2008诗歌朗诵会。
    说起这次诗会,不得不提一下清苑的黑马君,用文友闫逶迤的文字来表述他:黑马属马,四十二了,皮肤黑、粗,身材魁伟壮硕。大男人的外形,却有一颗敏感细密的心,他写诗,他有诗人的“小心眼”。的确如此,这位执着于诗歌创作,并默默坚守了20多年四季风文学社的最早创始人之一,真是有一颗敏感细腻的心思,总是能适时地把大家召集到一起,过一次诗歌的节日,就像傣家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一样,置身其中,真切感受到发自肺腑的心灵激烈交汇,因为在每一颗滚烫的诗心中没有半丝的虚假和矫情,仿佛大家都是为诗而生、为诗而活,为诗而如兄弟姐妹一样亲密无间。
    无论是豪迈的诗颂,还是婉约的低吟,今天把诗歌的圣火燃烧到极致。有时我想,如果真得能保持一颗永远年轻的诗心该多好呀,忘记工作中的烦恼,摒弃生活中的不如意,每天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耿耿于怀,是一件多么可悲而又不值得的事呀。还不如每天饭后,泡一杯清茗,翻开诗集,全身心地浸润在诗的空灵和雅致境界中,默默地体会“你有倾城的笑。我有三千里地的忧伤”,这是文友霜白一首诗作的开头两句,里面诸如“谁也没有那么长的手臂,足够拥抱这巨大的荒凉”的诗句俯首皆是,诗写的开阔而深邃,读一遍,便多一层的遐想。还有七叶那首被圈中文友啧啧称道的《桫椤》:“那个你的绿,是一种毒/带着潮湿的、不动声色的蛊惑/从一亿八千万年前开始/逐渐蔓延,并且/隐瞒了所有的欲望和冲动”。桫椤本是一种珍贵罕有的植物,但在女诗人纤细的文笔下,那么富有生命力,而又那么残酷的纠缠于心,终令其悲叹地写出:这只是一种假象/前世、今生,谁遇到谁/都是宿命。记得当时无论第一次读霜白还是七叶抑或一棹扁舟的诗作,我的心一次次被震撼,那时大家都未曾晤面,但很快我们都成了心心相交、无话不谈的铁杆诗友,这就是诗歌的魅力吧!
    如果再让我们重新选择生活,我还是要写诗,我还是要像这次朗诵会上那样,迈着自信的步伐走上台去,饱含深情地把那首纪念汶川地震的《千里之外》:“当遥远之后还是遥远/当思念之后又是思念。”通过声音,让诗歌的灵魂在我们心中传送。这时,诗歌就像一掬圣洁的白雪,我们当之无愧地捧起来,传递火种一样,在心于心之间传递,传递……
    那是我们的祈愿,那里有我们的真诚!
[ 此贴被红旗飘飘在2008-10-05 13:08重新编辑 ]
红旗漫卷西风烈.
浩气长存志青云
离线红旗飘飘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8-10-05
红旗漫卷西风烈.
浩气长存志青云
离线红旗飘飘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8-10-31
我和女儿比童年

    1978年,我正在南大园乡北刘格庄小学上学,当时最羡慕同校就读的大姐了,因为她们教室里有水泥台面的课桌,架在齐胸高的单层砖垛上,而我们低年级的学生每天搬着的小板凳上学,坐在小板凳上听讲、做作业,膝盖上放着书包,垫着书包写字。冬天,刮起风来,教室的窗户框上蒙遮的双层塑料布哗哗作响,丝毫感觉不到教室前煤炉的温热,我们搓着冻皴的小手,使劲攥住铅笔,在昏暗的教室里,时不时听到橡皮或铅笔从同学手上滑落到地上的声音。
    那时开学要交2元钱学费,就是这点钱,回回难住我,每次我都是班里最后一个交纳的,有时是大人借来的,有时是一毛两毛拼凑起来的。开学,对家境好的同学来说不是什么,对我们困难生来说,就是尴尬难堪。
    记得上小学四年级的一天,下午放学后,我口袋里装着好不容易攒到的两毛五分钱,背着书包徒步走到了裕华路上的老新华书店,因为之前,我跟着爸爸曾到这里给老家上美院的三舅买过画画的大册子,当时我央求爸爸给我买本书看,哪怕小人书也成,爸爸面露窘色,抚了抚我的头顶,叹了一声说:“下次再买吧!”我幼小的心灵知道没有下次的,每月凭爸爸那点微薄的工资要养活一大家人呢。
    现在回想起来,从北刘格庄小学走到新华书店要有一段路程的,但是我一点也不觉的累。到了书店,我踮着脚尖,眼睛被柜台里陈列的五颜六色的图书看晕了,《红岩》、《青春之歌》、《林海雪原》……哪一本我都想买,可是才问了一本书的价格,我的心就咯噔了一下,流连在新华书店的柜台前不忍离去,还好,这几毛钱最后还是派上了用场,终于买了一本薄薄的《我的弟弟“小萝卜头”》图书,高兴得什么似的,这是我有生以来自己买的第一本课外书,现在回想起来就像发生在昨天一般。
    如今,我的家里已经拥有上千册图书了,两个大书柜塞得满满的,女儿的书架上也尽是书。她四年级的时候,已经开始读《简爱》、《飘》、《呼啸山庄》、《小妇人》等名著了,这在当时我是连想也不敢想,听都未听过的书籍呀。女儿的学校采用多媒体教学,冬有暖气,夏有电扇,时不时看个VCD教学片,中午学校有“小饭桌”,饭菜可口,就跟在家里吃一样。她拿着购书卡去图书大厦,可着劲买书,丝毫想不到爸爸在她这般大小时,踟蹰在书店里的手足无措。说来也巧,文友李颜忠的妻子杨东静老师目前就在我的母校北刘格庄任教,她说那里早已盖起了两层教学楼,窗明几净,今非昔比了。的确,改革开放30年来,国家发生了巨大变化,教育在进步,教育资源日益丰富,延续了多年的学杂费如今在义务教育中也全部免除了,从女儿身上,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祖国蒸蒸日上的未来。
[ 此贴被红旗飘飘在2008-10-31 10:08重新编辑 ]
红旗漫卷西风烈.
浩气长存志青云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