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6466阅读
  • 52回复

关于偏旁部首的名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40楼 发表于: 2009-09-18
我家养了一只兔子

这是存现宾语句,这种句子的动词都要带动态助词。所以你也可以说

我家养着/过(一只)兔子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41楼 发表于: 2009-09-19
我家养一只小兔子

小朋友,这里有五只小兔子,每家只能养一只,你们谁愿意养啊?

*1。“我家养一只小兔子”
*2。“我家也养”
3。“我家也要养,我家也要养”



1、2是没有完全习得母语句法的儿童语言,大人是绝对不会那么说的(说普通话的大人,方言不考虑),正常的回答句式应该用助动词“愿意”或者“要”,因为问句用了助动词“愿意”。以我的感性认识,4岁以上的普通话儿童都不会再说这种交际和句法都上有问题的句子了,交际上来说儿童会针对问句选择最简单的回答方式“我愿意”而不是又冗长又所答非所问的1和2。

3没有问题,但是已经不是存现宾语句了,因为谓语变成了“要”,因此也就跟苗溪的问题无关了,苗问的是谓语动词“养”在那个例句里为什么不能单用。实际你举的这个例子就跟苗溪要问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就不是一回事。因为你的例子,句子的中心动词都是助动词而不是普通动词“养”,更不是表达存在的存现宾语句。

附带跑个题,教小学生写作文,当然不能用母语句法未发展成熟的儿童语言,因为小学生的母语句法已经发展成熟了,正如不能用母语语音还没有发展成熟的儿童的发音去教小学生学汉语拼音方案一样。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42楼 发表于: 2009-10-08
这是散文中<冬天应该有雪(崔东汇)>的最后一句:“冬天应该有雪。这不仅是大自然的需要,也是人类一点并不奢求的渴求。”

我怎么觉得“并不奢求的渴求”有语病呢。
~~追~~
离线穆阑

只看该作者 43楼 发表于: 2009-10-08
是有语病,可以说并不算奢求,但是两个“求”放在一起还是别扭。尽量给学生看比较经典的文章,特别是叶圣陶的,茅盾的,冰心的,老舍的,老一辈人用词讲究,用他们的文章不会教坏孩子。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44楼 发表于: 2009-10-08
哦,这个不是给学生看的,是有人选了用来春节做配乐诗朗诵的。我觉得不怎么太好。
~~追~~
离线穆阑

只看该作者 45楼 发表于: 2009-10-08
诗朗诵比较好办,你改通顺些再朗诵就没事了。
离线五月花

只看该作者 46楼 发表于: 2009-11-13
当年最讨厌的课就是现代汉语,也许是缺乏连续上学受教育的结果。
觉得给小朋友讲课还是具体一点好,没必要讲那么多抽象的语法知识。

散文中<冬天应该有雪(崔东汇)>的最后一句:“冬天应该有雪。这不仅是大自然的需要,也是人类一点并不奢求的渴求。”

两个“求”字在一起当然是别扭了,可以是“并不奢侈的渴求”或“并不奢求的渴望”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47楼 发表于: 2010-01-10
自相矛盾 和 精卫填海
今天讲了一课成语故事, 自相矛盾 和 精卫填海,我挺开心的。

自相矛盾故事讲解完了以后,我又加讲了一个故事,就是“坦克的发明”。“自相矛盾”是把矛、盾对立起来,坦克是把矛和盾相结合,强强联手啊。我最后跟孩子们讲,遇到矛盾不可怕,只要想办法化解矛盾,把对立的双方联合起来,就能达到双赢。

精卫填海跟愚公移山的意义很相似,愚公移山的故事上学期学过,所以我拎出来又“温故知新”了一番。有个孩子提了个很好的问题,愚公明明知道自己看不到两座大山被移走的那一天,为什么还要拼命干呢?(呵呵,我一下子就联想到红岩烈士了)。因为班上孩子的家长多数是医生,我想用一个医学的例子可能比较容易理解。我就说,比如艾滋病的防治,是一个世界顶尖的医学难题,有很多很多科学家在研究,也许有些科学家一直到死也没有看到难题被攻克,但他们的工作对整个研究起了推动的作用,你能说他们的工作没有意义吗?

另外,小朋友还说,如果他的儿子、孙子觉得房前有两座山挺好的,都不想挖山怎么办呢?呵呵,小朋友真会想,也很较真儿啊,不过我不想敏感,也不可能跟他们讲什么敏感的话题,所以说,故事中说了,他的儿子孙子都跟着一起在挖山啊。至于孙子的孙子,就要靠孙子去教育了,呵呵。
~~追~~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48楼 发表于: 2011-04-02
一个语法问题
AB,就C

比如,“出门,就绊了一个跟头”。这里,“出门”和“绊了一个跟头”的主语都是“他”,即B和C的主语都应是A。

但我在课文里看到一个替换练习,是这样的:

妈妈的病,就去上班了。我觉得这是个病句,因为“好”的是“妈妈的病”,而“去上班”的是“妈妈”,不是“妈妈的病”。我觉得应该改为“妈妈病一好,就去上班了”,或者“妈妈的病一好,她就去上班了”。

不知我说的对不对。
~~追~~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49楼 发表于: 2011-04-02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50楼 发表于: 2011-05-04
一些“耳”字旁的字
一些“耳”字旁的字,如聪、聊,聆、聩、聋,比较好解释,都跟耳朵、听力有关系。但是像 职、耻、耿、联、取、聘,这些字为什么用“耳”做偏旁呢?
~~追~~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51楼 发表于: 2011-05-04
类似这样的问题去查查汉语大字典或者词源之类吧。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52楼 发表于: 2011-05-04
汉语大字典或者词源我手头可没有,不过,早没想到去百度词典查。刚刚去查了下,这几个“耳”字旁的字,本义起源各不相同,有意会也有形声,不能一概而论。
~~追~~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