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312阅读
  • 0回复

(转帖)陈云在长征途中为何神秘失踪?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红旗飘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3
       陈云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在20世纪30年代初,即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六成员之一。长征前夕,陈云是中央政治局常委、红5军团中央代表,长征开始后,随红5军团踏上了漫漫长征路。长征途中,陈云还先后担任军委纵队政委、渡河(指金沙江)司令部政委等职。但是在1935年6月上旬,红军主力渡过金沙江之后不久,中央红军即将与红四方面军会师时,一些细心的人发现,陈云突然“消失”了。长征队伍中再也见不到陈云的身影,即便是与陈云最亲近的人也不知道陈云到哪里去了。于是,部队里就出现了种种传说,有的说陈云已经牺牲了,更多的人说陈云失踪了。陈云在长征途中为何悄然“失踪”了呢?他究竟到哪里去了呢?

     受命后的绝密行动

  红军长征开始后,蒋介石一方面调集部队对红军主力进行围追堵截,另一方面疯狂破坏白区党的组织,致使上海的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当时,苏区中央与共产国际的联系,大都是通过共产国际驻上海办事处。由于中央红军长征后惟一的一台100瓦的大功率电台在湘江之战中被毁,因此无法与共产国际建立直接的联系。渡过湘江后,中共中央为了重新建立与共产国际的联系,曾派一名从事党的地下工作的同志到上海与地下党联系,但是行动未能成功。遵义会议后,党中央认为十分有必要将长征和遵义会议的有关情况及时向共产国际方面通报,同时也必须恢复白区党的组织,以配合红军主力作战。于是,中央决定再次派代表到上海去完成这一使命。
  这是一项极为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有缜密的策划能力和应变能力,并且熟悉党在上海的地下工作。谁能够担当此项重任呢?派谁去呢?党中央经过再三研究,最后认为陈云和潘汉年对上海的情况比较熟悉,也有着丰富的地下工作经验,是担负这一使命的最佳的人选。由于任务的重要性,这一决定是中央的核心机密,只有极少数几个人知道。二渡赤水后,潘汉年即奉命先行离开长征队伍,准备到上海后与陈云会合。遵义会议后,陈云并没有马上离开长征队伍,而是在红军主力渡过金沙江到达四川后才秘密离开长征队伍赶赴上海的。
  为了能使陈云从几十万敌军的层层包围中顺利穿插出去前往上海,党中央采取了极其严密的保密措施。除了几个高级领导外,其他指挥官和领导都不知情。陈云本人也未把“出走”的原因告诉任何人,他只是在临走前委托当时作为中央纵队秘书长的刘英,将随身携带的机要文件交给组织处理,并把一条蚊帐留给了好友张闻天,其他行李衣服托刘英转给他的亲属。
  此时此刻,陈云的心情是复杂的。与战友们分开,他确实舍不得。大家自从离开江西苏区,患难与共、一路拼杀,生死相伴,血战到现在,不知一同翻过了多少山,涉过了多少河,克服了多少难以想象的困难?现在要离开朝夕相伴的战友了,却无法跟他们告别,甚至还要瞒着他们悄悄离开,想到这里,陈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是,自己身负重要使命,身负党中央的高度信任和期望,党的利益高于一切,中央的决定高于一切,决不能因为个人的情感而耽误了大事,因此,陈云将不舍之情和战友们的误解深深地埋藏在心底,毅然脱下军装,换上了一套当地老百姓的衣服,只身悄悄地离开了长征队伍。
    临行前,刘伯承为陈云写了两封亲笔信,托他在成都的一位朋友和在重庆的弟弟协助陈云抵达上海。陈云还从林伯渠那里领了到上海恢复党的白区工作的经费,为了以防外一,他把大面额的钞票放在随身携带的一只热水瓶的瓶胆下面,这样不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方便将宝贵的工作经费安全地带到上海。
  如果说长征中时刻有生命危险的话,陈云接受这一使命,其危险程度丝毫也不比长征逊色。单就离开四川来说就充满了惊心动魄的险情。
  在四川,陈云人地生疏,加上他满口上海话,很容易被人认出来。而此时,蒋介石正坐镇四川成都指挥“围剿”红军。四川境内军警特务遍地皆是,稍有不慎即有可能落入敌手。为了确保陈云的安全,在四川天全县灵关村,党组织特地安排了既熟悉四川情况又机智勇敢的当地地下党员席懋昭护送陈云出川。席懋昭当时的公开身份是灵关小学校长。同时,党组织还为陈云安全出川做了一项特殊的安排。
  那天细雨蒙蒙,天色昏暗。陈云和席懋昭化装后离开队伍,准备绕道荥经县经雅安再奔成都和重庆。为了避开追击红军的敌军,他们由小道向荥经县进发。没走多久,突然从后面跑上来一个人。只见这个人浑身是泥,神色慌张,已经跑得上气不接下气了。原来这个人原是荥经的一个地主,当时任国民党天全县教育局局长,在准备逃往荥经县时被红军抓获。中央决定派陈云去上海后,认为可以利用这个教育局长帮陈云他们安全通过荥经县。于是红军便把这个地主押往灵关村,待陈云与席懋昭离开灵关村后故意让他逃跑。陈云明白这一计,看见这个“教育局长”赶上来,就对席懋昭使了个眼色,席懋昭心领神会,于是假装亲近主动与“教育局长”搭话。席懋昭说他和陈云是为了躲避红军的追捕而逃跑的。这个“教育局长”发现竟遇到了和自己“同命相连”的人,十分激动,对席懋昭的话信以为真,还向陈云他们讲述了自己的遭遇。后来,三个人决定结伴而行,一道去荥经。上路以后,陈云才发现,原来这个“教育局长”同一路上的民团很熟悉。所到之处,民团都对他很客气,特别顺利地就放行了。第二天,他们便顺利地到达荥经县。之后,陈云就以江浙商人的身份作掩护,继续前行。
   为什么化装成商人呢?因为陈云对商人这个行当比较熟悉,熟知这里面的玄机,必要时,也能满口行话,加上丰富的地下工作经验,外人很难看出他的真实身份,因此,化装成商人是最合适不过了。席懋昭是本地人,对当地情况比较了解,人又非常机智。因此,他们二人顺利地通过了雅安,几天后又平安地到达了成都。
  当时坐镇成都的蒋介石怎么也不会想到,他曾多次通缉的共产党要人陈云会来到自己的眼皮底下。陈云拿着刘伯承的亲笔信来到了刘伯承的好友、美丰银行董事胡公著家里。胡公著看到信后十分震惊,一方面他对陈云的勇气和胆略由衷地感到钦佩;同时也为陈云在成都的安全而感到担忧。胡公著告诉陈云,成都风声甚紧,不宜久留。对胡公著先生的忧虑和担心,陈云是能够理解的。当时的局势的确很紧张,蒋介石唯恐红军进入四川腹地活动,在成都一带布下了重兵,严加防范。他还在成都市区增加了许多岗哨,任何过往行人都要受到严格的盘查,警察也经常在夜间闯入居民家中查验户口,整个成都已经处于严密的戒备状态下。在这种情况下,稍有不慎,即可能招来杀身之祸。陈云深知成都实在不便久留,于是在胡公著家中只留住了一夜,第二天便离开成都前往重庆。
  陈云离开成都几日后,在当地报纸的一处极不惹眼的地方上刊出一则名为:“廖家骏启事”的遗失启事。启事的内容是:“家骏此次来省,路上遗失牙质图章一枚,文为‘廖家骏印’,特此登报,声明作废。”这则看似再普通不过的启事传递的却是极不普通的信息。登启事的那位“廖家骏”便是陈云,这则启事的内容是陈云出发之前与周恩来商量好的,启事内容也是根据事先约好的暗号来写的,以此来向党中央传递自己已经冲出重围,安全到达成都的信息。
    来到重庆后,为了安全起见,陈云安排席懋昭在旅馆里等着,自己带着刘伯承的另一封信,几经寻访终于在一个药铺找到了刘伯承的弟弟刘叔禹,随后便在刘叔禹家安顿下来。刘伯承的母亲对陈云嘘寒问暖,全家热情地招待了陈云。十几天后,刘叔禹为陈云买好去上海的船票,送陈云到朝天门码头上船。陈云告别了刘伯承的弟弟和几十天来一直护送自己的战友席懋昭,只身前往上海。上船前,陈云紧紧地握着席懋昭的双手说:“懋昭同志,太感谢你了。这次路上太匆忙,等革命成功后我要再回到成都来,找你一起去看杜甫草堂!”席懋昭也笑着说:“好,我到时候一定在成都恭候。一路上请多多保重!”
  汽笛长鸣,轮船缓缓东行,陈云心潮难平。新的艰巨任务正等着他去完成,白色恐怖下的上海之行究竟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滚滚的江水犹如陈云此时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来源:深圳新闻网    作者:不详
红旗漫卷西风烈.
浩气长存志青云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