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4008阅读
  • 37回复

[转贴]两个月亮对于《红岩》的再解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若水

只看该作者 20楼 发表于: 2008-03-29
Re:致诸位大哥大嫂大姐
引用第17楼单枪老太爷2008-03-29 15:33发表的“致诸位大哥大嫂大姐”:
各位朋友:
    因为热爱《红岩》我来到这里,已经有几天了,发现你们是一个独特的人群。你们对那个红色的年代充满了感情,有着挥之不去的依恋,


对那个“年代”有“挥之不去的依恋”,还是头回听说,只知道许多人对历史人物和事件有兴趣,没听说还有人依恋那种“年代”的。俺孤陋寡闻了哈。


引用第17楼单枪老太爷2008-03-29 15:33发表的“致诸位大哥大嫂大姐”:
要提醒你们的是,要学会看学术著作,例如李杨老师等人的著作。学术著作与咱们的帖子不同,它不一定包含明确的价值判断,它首先是要“说明”某个问题,“解释”某一现象,不让情感干扰判断,尽管学者本人也有情感。
.......


这个,这个……,您教导的不错。不过也提醒您一声,这个论坛中的许多人开始读学术著作时,您可能小学还没念完呢。不好意思了哦。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离线syx
只看该作者 21楼 发表于: 2008-03-29
引用第19楼hxg2008-03-29 16:48发表的“”:
跑题说个故事。
有几年,不知犯了什么毛病,特爱说错别字玩,什么“风度翻翻”、“哼哼教导”之类,习惯了脱口而出,自己也不在意。
终于有一天,一位特老实特正经特可爱的同事以一副特别不好意思的姿态,吞吞吐吐地对我言道:“老H,实在不好意思,好多次想提醒你,都忍住了,今天想想还是说了吧。我发现你有几个字老是念错,这不好,影响你的形象啊。比如,这个字应该念XXX,那个字应该念XXX……”
我傻了。该怎么回答他呢?怎么也不能强词夺理,说自己是故意念错的吧?
于是,只得连连道谢:承教,承教,你真是我的好老师啊!
.......

黄老师,您太有才哩!
离线铿尔

只看该作者 22楼 发表于: 2008-03-29
哎呀,笑得不行,差点喷了。
望断云天暮与朝,双星聚首叹今宵。情深每笑银河浅,心近毋愁白馆遥。一曲囚歌明志洁,千针文绣喻松骄。丹心矢志长相守,乌鹊何须更筑桥。
离线穆阑

只看该作者 23楼 发表于: 2008-03-29
风度翻翻?偶们以前都是说风度扁扁
只看该作者 24楼 发表于: 2008-03-29
Re:Re:致诸位大哥大嫂大姐
引用第21楼若水2008-03-29 18:41发表的“Re:致诸位大哥大嫂大姐”:
这个,这个……,您教导的不错。不过也提醒您一声,这个论坛中的许多人开始读学术著作时,您可能小学还没念完呢。不好意思了哦。 [表情]

您说的可能是事实,没什么不好意思的。那不怪我。不过,您那时候看的“学术”著作,估计是政治性大于学术性的吧?那也不怪您。
只看该作者 25楼 发表于: 2008-03-29
引用第22楼syx2008-03-29 19:14发表的“”:
黄老师,您太有才哩!

看来你们都是老相识啊,知道彼此的性别乃至姓名,怪不得口径那么一致呢。
离线若水

只看该作者 26楼 发表于: 2008-03-29
Re:Re:Re:致诸位大哥大嫂大姐
引用第25楼单枪老太爷2008-03-29 22:37发表的“Re:Re:致诸位大哥大嫂大姐”:
您说的可能是事实,没什么不好意思的。那不怪我。不过,您那时候看的“学术”著作,估计是政治性大于学术性的吧?那也不怪您。


呵呵,也借用一句其他网友的话——鸡同鸭讲。没什么可说的了。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只看该作者 27楼 发表于: 2008-03-29
引用第19楼hxg2008-03-29 16:48发表的“”:
跑题说个故事。
有几年,不知犯了什么毛病,特爱说错别字玩,什么“风度翻翻”、“哼哼教导”之类,习惯了脱口而出,自己也不在意。
终于有一天,一位特老实特正经特可爱的同事以一副特别不好意思的姿态,吞吞吐吐地对我言道:“老H,实在不好意思,好多次想提醒你,都忍住了,今天想想还是说了吧。我发现你有几个字老是念错,这不好,影响你的形象啊。比如,这个字应该念XXX,那个字应该念XXX……”
我傻了。该怎么回答他呢?怎么也不能强词夺理,说自己是故意念错的吧?
于是,只得连连道谢:承教,承教,你真是我的好老师啊!
.......

我也说个故事。
相声里面常有这样的包袱:甲说了一个白字,乙给纠正了,甲忙说:我是在考你呢,当我真不懂啊?
哈哈,没有恶意,和哥哥姐姐开个玩笑。
只看该作者 28楼 发表于: 2008-03-29
Re:Re:Re:Re:致诸位大哥大嫂大姐
引用第27楼若水2008-03-29 22:42发表的“Re:Re:Re:致诸位大哥大嫂大姐”:
呵呵,也借用一句其他网友的话——鸡同鸭讲。没什么可说的了。 [表情]

这个比喻非常不好。“鸡”和“鸭”现今都有别的意思,不雅。
再说了,鸡和鸭怎么说也同属于禽类,可以讨论关于禽的问题啊。不要过于傲气吆。
离线hxg

只看该作者 29楼 发表于: 2008-03-29
水又浑了,鉴定完毕。
离线秋雨

只看该作者 30楼 发表于: 2008-03-29
前所未有,贻笑大方呵
离线铿尔

只看该作者 31楼 发表于: 2008-03-29
引用第26楼单枪老太爷2008-03-29 22:40发表的“”:
看来你们都是老相识啊,知道彼此的性别乃至姓名,怪不得口径那么一致呢。


说出上面这种酸溜溜的话只能说明高才您太目无下尘了。
“他”的身份也许是比其他网友特别一些,所以知道“他”是谁根本就不需要什么“老相识”——本论坛有他的不少作品以及大家的评论探讨,其中不但提到“他”的姓名,还有“他”的照片。


引用第29楼单枪老太爷2008-03-29 22:51发表的“Re:Re:Re:Re:致诸位大哥大嫂大姐”:
这个比喻非常不好。“鸡”和“鸭”现今都有别的意思,不雅。
再说了,鸡和鸭怎么说也同属于禽类,可以讨论关于禽的问题啊。不要过于傲气吆。


成语俗语惯用语,多少飞禽走兽呢!要都这么多心下去话都别说了。

引用第30楼hxg2008-03-29 22:56发表的“”:
水又浑了,鉴定完毕。 [表情]


呵呵,您老倒是干脆,不怕人家扣您一顶“傲气”的大帽子呀?这两天帽子工厂产量大,搞批发呢。

PS:军长们都太善良了,当初俺在NC混得时候才不会让XDJM们在浑水里斗嘴皮子呢~ 咳,话说,XW后来写“群像”的时候还说俺“帮助后进(如ta)态度相当恶劣” 唉,不晓得那小子现在怎么样了,减肥成效维持的如何……
望断云天暮与朝,双星聚首叹今宵。情深每笑银河浅,心近毋愁白馆遥。一曲囚歌明志洁,千针文绣喻松骄。丹心矢志长相守,乌鹊何须更筑桥。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32楼 发表于: 2008-03-30
Re:Re:Re:致诸位大哥大嫂大姐
引用第25楼单枪老太爷2008-03-29 22:37发表的“Re:Re:致诸位大哥大嫂大姐”:
您说的可能是事实,没什么不好意思的。那不怪我。不过,您那时候看的“学术”著作,估计是政治性大于学术性的吧?那也不怪您。

我想请教一下“老太爷”先生三个问题。

其一,您所说的政治性大于学术性的“学术”著作,我不知道是如何界定的,您是否可以略举一二例?我想对照一下自己读过“学术”著作是否属于此类。

其二,把您这话和您前面的教导联系起来,您是说我们只会读伪学术著作,还没学会读您眼中的真学术著作,对吗?

其三,有些领域的著作,我还真想象不出来如何让其政治性大于学术性(譬如我本人忝列其中的某一行,寒一下)。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比如本坛,吃文学饭的有,其他领域的专业人士,拥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拥有与您相仿(您好像是还没获得博士学位?)或者更高学位的,也都论堆儿撮。您是如何断定他们当年读的也是“政治性大于学术性的‘学术’著作”的呢?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33楼 发表于: 2008-03-30
我也跑个题。

若水同学提到本科时代开始接触学术著作,我跟着怀个旧。我不了解若水同学的具体情况,不过估计跟我一样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那个时候真是个读书的年代。校园里铺天盖地的广告,基本上都是各种学术讲座的;校园里的摊儿,基本上也都是书摊儿。

那个时候,思想的解放似乎也是空前的。《芙蓉镇》被……点名批判了,老师给我们传达了那个讲话,但这并没有影响到这部影片的公映。很幸运赶上了此类电影能够拍摄和公映的年代。

不说了,再说就违反坛规了。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八卦掌
只看该作者 34楼 发表于: 2008-03-30
Re:Re:Re:Re:Re:致诸位大哥大嫂大姐
引用第29楼单枪老太爷2008-03-29 22:51发表的“Re:Re:Re:Re:致诸位大哥大嫂大姐”:
这个比喻非常不好。“鸡”和“鸭”现今都有别的意思,不雅。


哇,居然有人这么上赶着对号入座的,狂汗
只看该作者 35楼 发表于: 2008-03-30
Re:Re:Re:Re:致诸位大哥大嫂大姐
引用第33楼岁寒2008-03-30 09:02发表的“Re:Re:Re:致诸位大哥大嫂大姐”:
我想请教一下“老太爷”先生三个问题。
其一,您所说的政治性大于学术性的“学术”著作,我不知道是如何界定的,您是否可以略举一二例?我想对照一下自己读过“学术”著作是否属于此类。
.......

对不起,一切缘于我对您年龄的误判:我以为对《红岩》感兴趣的都是些老头头老婆婆呢,读的都是些《李白与杜甫》《论孔丘》之类。看来您50还不到,大概读的是《性格组合论》之类。在下知道,那批书中还有《艰难的选择》《心灵的探寻》等。失敬失敬!
但80年代有些学术著作确实不符合学术规范,例如引文不注明出处,简单标注了却又不准,文风真正的是云山雾罩,等等。
以后还望多指教!
离线穆阑

只看该作者 36楼 发表于: 2008-03-30
单枪老太爷,如果你认为引文注明出处就是写学术著作的最高境界,那么请恕我直言,我们对你正在撰写的博士论文的期待要大打折扣了。


各位,这个帖子已经跑题太远了,现在锁了。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37楼 发表于: 2009-05-19
[转贴]<我读《红岩》> -- 许襟
http://xjxj.bokee.com/1584120.html


看到一篇<我读《红岩》> ,因里边提到李扬,所以跟在这里。



<我读《红岩》> -- 许襟


我的"自白书"&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陈然

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
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
我不需要什么"自白"
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
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
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
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
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囚歌&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叶挺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呵!给尔自由!
我渴望着自由,但也深知道,
人的躯体那能由狗的洞子爬出!
我只期望着,那一天
地下的火冲腾,
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
得到永生。


这两首诗是我小学的时候妈妈让我背的,当时一边背,她和爸爸还一边纠正我。经历过上山下乡的他们,想来也是多年不看这本书的了,竟然对此中的细节记忆得清清楚楚。可是当时我背诵的时候,也是背诵得兴致昂然,仿佛找到了一条“做人”而不“做狗”的真理。做人的基本标准被确定了,是呀,直到今天读到这些诗句,还是会回忆起那种感觉:好像是一些已经完成了的人,在那里召唤着正准备做人的年幼的我。后来再读一些可能“艺术感”更强烈的诗,美是美,但没有那样的器宇轩昂了。

同样的,《红岩》中那些让人们记忆犹新、津津乐道的故事:华子良十几年装疯卖傻;江姐见亲人头颅不掉泪;双枪老太婆的神勇……和他们的受刑一样,已经成为民间的动人传说。一个一个的片断,好像是可以单独拎出来的,一段一段,传颂方式就好像大家说杨五郎刀枪不入一般。他们已经获得了民间对英雄的最高荣耀。在这点上,我宁愿认为《红岩》秉承的是中国古代说书中的英雄传奇传统。

而,英雄,他们和平常人的差别就在于能够克服常人的最基本的弱点,做常人所不能做。这点,我觉得是《红岩》的灵魂,尤其它要写的是那些在非常时期的共产党员的灵魂,而共产党员,就是因为他们的优秀,所以他们是那个时代的英雄。而常人最不能割舍的就是骨肉亲情和儿女情长,中国古代最凛冽的行为就是大义灭亲。当然,大义灭亲不是一种象征性的行为,而是,能够割舍牵连自己达到目标的东西,就像,江姐面对老彭人头时泪水想要夺框而出的那种东西,当它的存在可能阻碍到革命目标的达成时,就是必须割舍的。而其他时候,例如成瑶和华为的感情,可以促进革命行为;或者成瑶对成岗的兄妹之情,可以加深她为革命事业奋斗的决心,就不可能也被排斥了。而甫志高对妻子的爱,因为牵绊了他的革命行动,所以也被排斥。在这里,似乎有两种亲情,以革命为准线而分类。这样的话,我们仍然可以说是革命压抑了亲情,然而换一个角度,亲情的实现是为了什么?一方面是舍小我成全他人,一方面却又是不背叛人的原则——亲情的基础还是“人”。假如为了亲情而失去“人”的尊严,就是本末倒置了。

在这里,假如回到《红岩》的畅销上,那么,一方面这形象的真实与否其实已经和中国古典英雄演义“接轨”了,在这点上,《红岩》和《林海雪原》是相当一致的,《红岩》中同样有对对联的“文人趣味”。当然,《林海雪原》中的人物还有着那么一些“技艺”上的过人之处,而《红岩》的人物,则更注重精神上的过人。另一方面,李杨所说的“红色圣经”的意义也就在人怎么超越平常的个体而实现自我上了。在这一点上,《红岩》带有强烈的理想主义气息。

假如要处理革命和暴力的关系,由“虐恋”入手似乎不太合适。 在我看来,这里对革命者的暴力可以转喻为英雄传奇中使英雄人物长大的某种必要契机。就好像是少林弟子要下山,必须要打赢十八铜人阵那样;或者孙悟空要在五指山下500年那样——意志薄弱,或者没有英雄禀赋的人就难以通过这炼狱般的考验。暴力是达到革命目的的手段,即是对敌人的,也是对自己的。暴力所施加的对象——身体,是人除了骨肉亲情外对自身最可能构成“牵绊”的东西了,这是最后一道磨练。同时,也能解释为什么身体被理解成纵欲的,纵欲的身体是一种兽性的本能,和“人”的要求相对。在很多红色经典小说中,敌人往往是抗不住暴力的,就像郑克昌受不了一点点的“暴力”威胁就完全招认了一样。在这里,能否抵抗住暴力,也就是精神的力量能不能把本来“纵欲”的身体改变过来。因此,对于战胜暴力的刑讯后的所谓“快感”,我解释为“人”的本质终于战胜“非人”本质的最后一关,是成为“人”的快乐。这里对待暴力的方法,正好是一种理性的象征。重要的不是暴力是谁施加的,重要的是谁能够控制住暴力、战胜暴力。当然,最坏的结局就是本末的倒置——人们以能否经受暴力来区分“好人”和“坏人”——这里面的差别,恰是我们现在的目光和当时的眼光所产生差异所在。



- 作者: 许襟 2005年05月19日, 星期四 21:24 加入博采
~~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