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8708阅读
  • 33回复

[讨论]《暗算》的主旋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岁寒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6-06-28
铺天盖地的赞美,都说这是一部“主旋律”作品。《暗算》当然是有主旋律的,可我想破了脑袋,也没觉得此主旋律与彼主旋律有什么瓜葛。
大家说说吧。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江南茉莉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6-06-28
我觉得~~~~~可以说是一部以偶像剧剧情片的形式重新包装和演绎惊险样式的传统革命题材的比较成功的商业剧。。。。。。哦滴神啊我胡说了些什么呀。。。。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6-06-28
我觉得《捕风》是茉莉说的这种情况,所以也最好看,尽管漏洞最多,台词最做作。
可是《听风》和《看风》能算“革命传统题材”么?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卢舟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6-06-28
此主旋律与彼主旋律是没有什么瓜葛。如果我们的论坛算作主旋律的,暗算也就算是主旋律的。柳丝小米说的,他的龙哥会和我们有比较多的共同语言。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6-06-28
引用第3楼卢舟2006-06-28 19:29发表的“”:
如果我们的论坛算作主旋律的,暗算也就算是主旋律的。




如果《暗算》真是传统意义上的那种主旋律,或许我就没那么大兴趣了。我是觉得它多少有些批判意识在里面的。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小美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6-06-28
想到, 想不到的,
想太多, 想太少的,
意料中, 出乎意料的
各取所需
节节青挺立
叶叶翠昂生
离线秋雨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6-06-28
有看点,吸引人,就是市场吧。我是昼夜颠倒的一口气看完了40集的碟子。
离线穆阑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6-06-28
《暗算》当然是主旋律片啦。
不要一提主旋律就有不堪的联想嘛。
主旋律的本义应该是昂扬的,正面的,而不是宣传的,教条的。
即便主旋律大多是宣传的,教条的,好的主旋律片也应该寓教于乐嘛~看看人米国的主旋律片都是怎么拍的,《拯救大兵瑞恩》,多主旋律啊,多好看啊。
比起米国来,偶们的主旋律片还有漫长漫长的路要走。
离线卢舟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6-06-29
是人生的主旋律而非政治的主旋律。
离线江南茉莉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6-06-29
引用第8楼卢舟2006-06-29 05:59发表的“”:
是人生的主旋律而非政治的主旋律。


这个对,我同意。玩笑开过了认真说,我也觉得主旋律的范畴是非常广的,不但是那种“政治的主旋律”,其实吧,反映时代风貌、社会现实,抒写生活和人性之美的各个方面的作品都应该算作主旋律。
离线江南茉莉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6-06-29
挖掘任何一个可能是非常沉重的事件和人物内在的那些真善美的东西,叙事的角度、手法和契入点尽可能地多样化,外在形式的丰富多变,对更好地表现主题、更好地被各个层次的观众所接受,这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偶们国家现在差也就是差在这里。当然,长期的禁锢和教条造成的严重后果,没办法。我觉得现在的尝试还是有的,尽管完全成功的不多。《暗算》应该是做到了一部分的。目前大多数主旋律的问题是只想教育人家,强灌,这个太糗了。既然是“主要的旋律”,那得想法让大多数人引起共鸣才对嘛。
离线子然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6-06-29
引用第8楼卢舟2006-06-29 05:59发表的“”:
是人生的主旋律而非政治的主旋律。


是社会的主旋律吧。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6-06-30
  我要发傻在这里议论一通了,论坛上的某位专家要笑我请躲起来笑,我这人脸皮薄。

1。信与疑
  
  我不得不拿两位已经作古的人来说事。一位是著名作家杨沫,一位是著名学者张中行先生。我不是想复述这对曾经的恋人之间的恩怨,而是想引用张先生的对二人产生分歧的一个精辟解释:她是信派,他是疑派——他们对人生、对社会的看法有着本质的差别。这是两种无法调和的态度,因此,张先生甚至拒绝参加杨女士的追悼会。

  不知“弘扬主弦律”这个说法是什么时候诞生的。如果把张先生的“信疑”说移植到文艺批评上来,那么,所谓的主旋律作品,像杨沫的《青春之歌》,无疑是“信”的。什么是“疑”的?当然是那些“非”主旋律作品了。在我的眼中,《红楼梦》是疑的,鲁迅是疑的;西方的批判现实主义是疑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也是疑的。“信”的作品不是没有批判,但它的目的在于歌颂;“疑”的作品不是没有歌颂,但它的目的在于批判。

 《暗算》,在如潮的好评中,也被冠以“主旋律”作品的美称。但我对这个定位一直是持怀疑态度的。的确,在《暗》的三个故事中,对国家的忠诚,对信念的执着,对理想的追寻,这些主旋律作品中常见的元素,是贯穿始终的。可是,在编导尽力弘扬的“信”的背后,我分明看到了“疑”,它潜藏得并不深。或者说,我看到,《暗算》,一直在“信”与“疑”之间徘徊。这种徘徊在三个独立的故事中都有所体现,只是程度各有不同。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06-06-30
2。死一个还不够

  谁都会问,是谁杀害了可怜的阿炳?编剧给了阿炳最为慷慨的同情,这同情就算是再多一倍,我认为也不算过分。你可以说阿炳的死与“封建道德伦理”有关。但是,如果英雄没有被异化,没有被当成神来供奉景仰,情形又会怎样?阿炳的命运从来就没有掌握在自己的手上,被高高地捧起,因此才被重重地摔下。当录音机中传来阿炳的哭诉时,我也任由自己的眼泪在脸上流淌。编剧之一麦加说,他试图通过阿炳和黄依依的故事来讲述天才与世俗之间的关系。的确,表面看来,这两个天才都是被世俗之力推向了死亡。但我所看到的,绝不仅仅是世俗与天才之间力量的失衡。还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掌在左右着英雄的命运,它的力量或许更大。

  阿炳是701的英雄;但他的境界,止于给妈妈生个孙子,给陆家传宗接代。新生的政权,以无比宽容的胸怀,接纳了这个英雄的一切,悲剧的种子从此刻已经种下。英雄的个人需要,被抬到了国家利益或者一个政治集团利益需要的高度。新政权是主张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的,可是,一旦英雄看上了谁,谁就应该无条件地服从组织需要,甚至得为被组织需要而感到荣幸。这个“谁”,她自己需要什么,是不会有人关心的。新政权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恩格斯说,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阿炳并不知道什么是爱情,于是,这个“谁”也不能索要爱情。没有一个新社会的人认为这样的婚姻不道德,相反,大家不约而同地为这样的婚姻祝福。

  阿炳和林小芳,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样的两厢情愿,倒也并不是什么坏事。真正令人吃惊的,是701的领导者对阿炳婚姻的态度。作为受过良好教育的老革命家,铁院长在对阿炳的婚姻问题认识上,竟然与目不识丁、向往成为造反英雄的清末农民阿Q并无二致——英雄嘛,要什么有什么,想是谁就是谁。最有讽刺意味的是,阿炳在因为妻子林小芳迟迟没有完成传宗接代的伟大任务而威胁她的时候,也说出了同样的话语。林小芳害怕的不是被丈夫抛弃——怕什么?她也是英雄的妹妹!——她怕的是被英雄抛弃。从某种程度上说,林小芳比生活在“旧社会”的女人还多了一层不幸,她背负着双重的压力——不能生育,没有伺候好国家的英雄。如果说安同志在为阿炳找对象时还表现出了一些比铁院长进步的地方,那么,在处理林小芳与药房老李关系的时候,他退回到了铁院长的道德评判水平上。安在天的父母以生命为代价去追求的,是一个平等自由的新社会,可是,在这个新社会里,林小芳没有权利享受平等,她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背着不能生育的恶名被英雄休掉,要么冒险去做一个传统的道德观中最为人所不齿的“淫妇”,以满足英雄传宗接代的需要。

  阿炳的死,林小芳的死,时代到底要负多大的责任?无所不在的“政治利益”要负多大的责任?我不知道。正如阿炳所说,在乌镇,出了这样的家丑,男人也是要去死的,这与时代不相干。如果说阿炳注定命中充满了劫难,那我只能说,时代使他的劫难走向了极致。在这场对天才的扼杀中,世俗和某种政治理念是同案犯。而林小芳,如果不是处在政治无所不在的时代,她本不该死的。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06-06-30
3。一场言情,两种较量

  在三个故事中,《看风》在观众中争议最大。我同意这样的看法:这是一个没有爱情的爱情故事。或者,我更愿意说,这是一个与爱情无关的爱情故事。在这场言情戏的背后,我看到了编导心中的茫然和矛盾,这种矛盾化为两种较量:两种截然相反的道德观的较量,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较量。

  黄依依这个角色的荒诞不经,早就有人指出,兹不赘言,让我们暂且相信这么一个人的存在。黄依依是个“有问题的天使”,问题在哪里?率性、浪漫、孩子气,恃才自傲?不,这些都不是问题,或者不是严重的问题。在一般人的道德观中,精神出轨而肉体不出轨,那是“隐忍”;设若肉体出轨,不管精神是否出轨,都是放荡。这样的道德判断,东西方或许不会有太大的差别。黄依依的问题在于,她把精神和肉体的关系进行了完全的颠覆。因此,当她因为得不到爱而赌气时,她可以以自己的肉体去下赌注。这就成了她不可饶恕的罪恶。

  那么,倘若黄依依不与汪林瞎搞,不与张国庆闲扯,或迟或早,她是否能够让安在天接受她?在西方或许能够,在中国则不行。在中国人的道德观里,离婚为什么是可怕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过婚史的人,肉体上已经不纯洁了,女人尤其如此。而这个黄依依,还有着那么多“不清白”的历史:到701之前,在数学所与谢兴国有过故事;到数学所之前,在苏联有过伏尔加的鱼的恶名;到苏联之前,在美国有过丈夫。命中注定,在她遇到安在天之前,已经不是一个在道德上可以与安比肩的人。

  安在天欣赏黄依依,喜欢黄依依,这是英雄之间的惺惺相惜。那么,安在天爱黄依依吗?柳云龙说不爱,但我看不见得,因为爱与不爱是个连续统,之间没有楚河汉界。我丝毫不怀疑安在天对亡妻深深的爱,但是,这份爱绝对不是阻止他爱黄依依的真正障碍。真正的障碍是黄依依的身体与安在天的道德观之间的楚河汉界,它让安在天对黄依依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无法发展为纯粹的爱情。柳云龙不让安在天娶黄依依,他是聪明的,否则《看风》中的安在天就会与《听风》中的脱节:安在天对母亲的再婚耿耿于怀,一直到听说这是革命工作的需要方才释然(又是这个可怕的需要);安在天在了解林小芳与药房老李关系的真相后仍然不能原谅这个可怜的女人。这就是安在天骨髓中的,也是绝大多数中国男人骨髓中的传统道德观——女人在肉体上和精神上都必须是贞节的。

  在道德观的较量上,黄依依注定是个失败者,因为她是孤军奋战。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较量中,黄依依也注定是个失败者,实际上,在这场较量中,她的地位并不比林小芳高多少。当然,这么说可能有点过分,因为黄依依和林小芳实际上都没有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对立起来的故意。可是,《听风》的故事越往后发展,我就越是同情黄依依——她留在了701,贡献着她的智慧,成为国家机器上一个关键部位的螺丝钉;而作为个体的那个黄依依,在精神层面上已经彻底死去。

  在这两场较量中获得全胜的,是安在天,安副院长。
 
  如果说编导对于黄依依这个天才的毁灭有着深深的“疑”,那么,他们对安在天这个人物则有着更深的“信”。很多人喜欢安在天这个角色,是从《看风》才开始的,我也一样。安在天在道德上的胜利已经毋庸赘言了,他把成为植物人的黄依依接回家,使得自己最终成为一个道德上的完人。需要反思的是他的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在《看风》中,安有两次被推到了这两种利益发生激烈冲突的风口上。第一次是小雨之死。可以说,安在天是一步一步地为国家利益而奉献了小雨的。他先是让小雨一个人承担了生儿育女的生活重担;接着把小雨发展为“组织”的人,从而使小雨跟他一样不能再过正常人的生活;最后,以小雨的生命为代价获得了一份与国家安全有关的情报。在这一步一步的奉献中,他有挣扎,有犹豫,正是这种挣扎和犹豫深深地打动了观众。

  第二次的冲突是由黄依依的爱引发的。或者说,这是安在天的利益、黄依依的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的三角矛盾。要保全国家利益,安和黄之间必须有一个人做出牺牲。按照《听风》中铁院长的逻辑,英雄的需要就是国家的需要,而任何个人的需要都必须让位于国家的需要。黄依依向安在天示爱时还不是英雄,但安在天和铁院长都清楚地知道她有称为英雄的可能,她成为英雄之日,就是光密成功破译之时。安在天如果能够接受黄依依的爱,这个双喜的时辰便会早日来到。

  但是,很奇怪,这一次,没有人像劝小秦接受阿炳的“爱”那样去劝安在天接受黄依依的爱,安在天也没有考虑过是否为了早日破译光密而牺牲自己对爱的坚守,在对“不牺牲”的选择中,安这一次似乎没有挣扎,没有犹豫。本来,按照安的境界,妻子的生命都让位于国家利益了,那么,这个坚守又算得了什么呢?再坚守也换不来小雨的复活啊!我只能有一个理解,那就是,编导认为安在天天生就比小秦、林小芳们高贵,为了国家利益,他可以牺牲妻子的生命,但不可以牺牲自己的私德上的“操守”。编导对安在天的深信不疑也使观众对剧情的理解产生了错觉——很多观众把安在天不接受黄依依的爱理解为安是为了国家的利益而牺牲个人的情感,他们与编导一起忘记了编导自己一再强调的国家利益与黄依依破译密码与安在天接受黄依依的爱之间的逻辑关系。这简直是一个黑色幽默。写到这里,我不得不佩服柳云龙的伟大,因为在看电视剧的时候我也被他带进了迷恋安在天的圈套,丝毫没有觉察到这个表面上的完美形象在实质上的矛盾和分裂。

  在两次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冲突中,安在天都成功地维护了后者,而且顺带使自己达到了道德上的更高峰,代价是两个女人的生命。我相信安在天的内心对她们有着无限的歉疚,但这种歉疚是否与道德相关呢?我不得而知。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06-06-30
岁寒,你这也太太太太太精彩了吧,咋不送到啥地方发表呀。
~~追~~
离线穆阑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06-07-01
这么说吧,电视剧《暗算》是不是主旋律作品,首先取决于小说是不是主旋律作品。从《听风》和《看风》(小说)来看,基本上沿袭的是侦探小说的路子(非贬义),所以谈不到是主旋律,也谈不到不是。从《捕风》看,和1980年代讲地下党的那些电影(《蓝色档案》啊《保密局的枪声》啊什么的)是一脉相承的,如果后者是主旋律,那么没有理由说前者不是。
当然,首先,主旋律这个名词没有界定过,也就无从说是或者不是了。在我本人,我是不喜欢看一般的主旋律片的,但是也不反对拍真正的好看的主旋律片。——至少,百花齐放,你不能让主旋律片这朵花凋谢吧。像《焦裕禄》、《开天辟地》什么的,还有小时候看的《巍巍昆仑》,广播剧《红星照耀中国》什么的,当然更不必说《红岩》的几种版本,都是很好的主旋律作品。
说到底,主旋律不主旋律是个题材的问题。题材决不是决定作品成败的关键因素。既然当年的极左政策曾经把很多很多的题材排除在正常的艺术程序之外,打成“毒草”,那么,至少可以肯定,反其道而行之,把“主旋律”天然地认为是和正常的艺术创作背谬的,这个思路也是不对的。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06-07-01
  我没有贬损主旋律的意思啊。我不管它什么主旋律不主旋律,我只管是否好看。
  题材决定一部作品是否为主旋律,这个我不敢苟同。
  一千个读者,一千个莎士比亚。麦加的小说我看不下去,但我没觉得电视剧版的听风和看风是在讲侦探故事。我倒是很喜欢看侦探故事。
  另外,今天见了“童副官”——“陈然”了,挺好的一个小伙子,呵呵。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小美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06-07-01
YY是不是一起去了, 什么表情呀?
节节青挺立
叶叶翠昂生
离线穆阑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06-07-01
我是说一般的情形啊。
麦家的小说就是以悬疑和神秘作为卖点的,说实话,如果不是为了体验一下这个作品的悬疑和神秘,打死我也不会去看《暗算》(小说)。看的时候确实有那么点紧张感,但是看过之后决定以后再不看麦家的小说了。
据说《解密》更差些。反正我是不会去看它的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