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2111阅读
  • 38回复

昨天看了《秋白之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江南茉莉

只看该作者 20楼 发表于: 2006-08-27
《秋白之死》。也20年左右了。我觉得很好,当时的技术是差,但难得,全剧弥漫着书卷气,还有诗意,类似散文诗的那种。这是与瞿秋白相配的感觉,相貌象不象倒是其次,这样风格的剧里神似倒真的比形似重要,气质啊。

陈道明现在基本就是装酷玩儿,也难怪,到了他那地位,《一个和八个》基本就是上辈子的事情了。但他那版蒋,我倒觉得很好,一代枭雄的阴鸷味和孤独感,准确。起码比吴京安版的强得太多了,吴是个老实人,那个被毁得呀。。。。他能把每个角色都演出浓浓的CP味儿来,吴版的蒋看上去就象是CP的卧底一样,大汗。

至于陈宝国的《大渡河》,嘿嘿,是这个吧?转来转去,老是跟偶有关系,惭愧惭愧。不过,这版电影虽然是开天辟地地同时出现了第一代的群像,但主要情节线里的人物也还是虚构的。1980年,哪有那胆啊。历史上红一方面军的团级干部,并没有人在大渡河畔挂掉,陈宝国那个角色,以及他带头爬铁链、抱炸药包同归于尽的情节,都不是历史真实。这个影片其实走的还是文革前军事题材电影的老路子,高级干部直接领导基层突击队。。。。。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21楼 发表于: 2006-08-28
这位高举双手是在砸什么吧?怎么让我想起狼牙山五壮士了呢?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二月鹰
只看该作者 22楼 发表于: 2006-08-28
呵呵,就是这个版呢,当时好激动我哦,那么好的一个团长牺牲了,伤心好长时间哦!进行大渡河战斗的应该是红一军团的红四团,政委杨成武,团长王开湘,王据说后来在延安生病,实在痛苦得受不了,拿枕头下的手枪自尽了,非常可惜!!
不过影片中这个团长的形象真的非常难忘哦。陈宝国行,演坏蛋如玻璃花就很有神,英雄人物也能那么让人难忘!总之觉得陈道明的有些片子看来别扭,和葛优演的《寇老西儿》那搞笑劲倒有印象!
离线二月鹰
只看该作者 23楼 发表于: 2006-08-28
岁寒小心,那是炸药包啊!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24楼 发表于: 2006-08-28
咦,封面主演并无陈宝国之名呀?“俏佳人”虽然经常弄错,但“陈宝国”的名字应该还是有号召力的呀。

另外,记得陈宝国介绍过,拍摄时曾有协助拍摄的解放军战士掉到河里牺牲的,而且他们演员也真的是在没有任何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徒手爬过铁索桥的。这个请茉莉确认一下。
~~追~~
离线江南茉莉

只看该作者 25楼 发表于: 2006-08-28


我我,我还真没问过他们那会儿是真爬还是假爬~~~~当然,不是问陈宝国啊,我离他这大牌远着呢,没这本事去问他。

这片在那时的确是说,正面表现毛周朱刘,所以俏佳人的封套上只有演这四位的演员名字。韩赵两位后来就不见了,刘怀正数年后和黄凯(《开国大典》版的周恩来)一起因车祸死于美国,除了朱德,他在片子里还演了个老船工。傅学诚自此片起,就成了板上钉钉扮演刘帅的特型演员,一直演到了离休。其实这片也是赵恒多第一次扮演蒋,光阴如梭啊,现在他也作古了。

所以陈宝国他们一律排在配角行列里也就不足为奇了好象。那是他的第一个电影,也是我老大的第一个电影,除了他俩,演员阵容里还有初出茅庐的赵娜,翟乃社,王卫平,尚敬(此君去年导演的《武林外传》大火啊)。影碟封套上没有陈宝国还不算什么,当时的影片演员表里我老大连姓氏都没有,我笑晕。

这就是,当年的两位愣头青。大家姑且看看吧。
http://www.zhaoxiaoming.net/default/zhxmbbs/dispbbs.asp?boardID=10&ID=106&page=1

这个碟的VCD版是俏佳人第一批出版的老电影之一,刚问世的时候要卖48大毛,我当时一看见就毫不犹豫地买了。到现在DVD版都已经只售12元了,吐血啊。一边吐一边还是又买了个DVD给老大做纪念。

又跑题鸟~~~对不起对不起各位。。。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26楼 发表于: 2006-08-29
引用第25楼江南茉莉2006-08-28 17:54发表的“”:
我我,我还真没问过他们那会儿是真爬还是假爬~~~~当然,不是问陈宝国啊,我离他这大牌远着呢,没这本事去问他。
.......

有劳茉莉逮机会问一下哈。

引用第25楼江南茉莉2006-08-28 17:54发表的“”:

这就是,当年的两位愣头青。大家姑且看看吧。
http://www.zhaoxiaoming.net/default/zhxmbbs/dispbbs.asp?boardID=10&ID=106&page=1

.......

看到了,两位都血气方刚,赞!

引用第25楼江南茉莉2006-08-28 17:54发表的“”:
这个碟的VCD版是俏佳人第一批出版的老电影之一,刚问世的时候要卖48大毛,我当时一看见就毫不犹豫地买了。到现在DVD版都已经只售12元了,吐血啊。一边吐一边还是又买了个DVD给老大做纪念。

.......

48毛?合着才4块8,是不是480毛啊?可那也忒贵了点儿吧。
~~追~~
离线江南茉莉

只看该作者 27楼 发表于: 2006-09-03


大毛=元

那是十年前,是很贵。。。
离线子夜凯旋

只看该作者 28楼 发表于: 2006-10-31
[quote]引用第17楼二月鹰2006-08-21 23:08发表的“”:
看赵有亮演的片子只有一个感觉:舒服!……感觉非常有涵养的一个演员!

同感。看赵有亮的表演是很舒服,了无刻意的痕迹。看他扮演的秋白先生,临行前在草坪上席地而坐,只一句“此地甚好”是多么的安详、从容啊!
敬仰革命英烈,传承红岩精神。
离线shinexyz
只看该作者 29楼 发表于: 2006-11-01
引用第28楼子夜凯旋2006-10-31 13:48发表的“”:
[quote]引用第17楼二月鹰2006-08-21 23:08发表的“”:
看赵有亮演的片子只有一个感觉:舒服!……感觉非常有涵养的一个演员!
同感。看赵有亮的表演是很舒服,了无刻意的痕迹。看他扮演的秋白先生,临行前在草坪上席地而坐,只一句“此地甚好”是多么的安详、从容啊!


可惜他演的剧好象不多啊
离线二月鹰
只看该作者 30楼 发表于: 2006-11-01
电视剧《孽债》也是他演的,他演的片子好象就是很少,我也纳闷!
离线穆阑

只看该作者 31楼 发表于: 2006-11-01
赵有亮是国家话剧院的院长,有很多事务需要处理,院里每年只放他演一部电视剧。不过比起其他一些当了官就销声匿迹的演员,我们能经常看到他已经非常不错了。
离线影子
只看该作者 32楼 发表于: 2006-11-01
赵有亮有新戏即将上演了,电视剧《大浴女》,不过他是配角,估计这个角色可能不太讨好
离线shinexyz
只看该作者 33楼 发表于: 2006-11-02
偶然在网上看到篇文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忘“秋日”的漫步

■ 朱 旭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自阅读了《雾失楼台》后,已四十三岁的赵有亮,被深深吸引了。
  这幅照片摄于1987年深秋时的广州。图中的室内环境,由于雕塑、塞满书籍的书架、帷幔等的构成,在很明显的暖色调里传递出了那令人心仪的书卷气与艺术感。身置其中的赵有亮凝眉思索,这显然不是拍生活照时的心态。的确,因为此时的他已经处在了表演创作前的最后准备阶段——电视剧《雾失楼台》已使他心中的创作激情热烈而又难于抑制。
  
  那年,由于秋老虎的倘佯不去,即使深秋了,这个城市也还是热。
  当年的赵有亮,因主演了大量广受好评的话剧,比如《保尔·柯察金》《理查三世》等,也因主演滕文骥导演的《都市里的村庄》而被广大观众所熟知,不时有制片厂来人联系他出演不同的作品。一天,广东电视台女导演沈忆秋对他讲述了作家黄秋耘的故事。
  黄秋耘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1935年,清华大学国文系一年级的他在国难当头时参加了革命,整个前半生在战火硝烟中度过,新中国成立后任《文艺报》的主编,半生戎马半生翰墨,50年代中期因为“胡风专案”而被解职回到广东老家。闲适、百无聊赖的生活让黄秋耘十分苦闷,来自于坚定的理想信念与不可理解的现实之间的冲突。这些不可理解的现实让他的心灵陷入彷徨与苦痛之中,《雾失楼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创作出来的。
  赵有亮并没有与黄秋耘相同的经历,但却都经历过新中国历史上的很多事情,比如“三反”、“五反”、“反右”、“大跃进”等等。1987年的他已经是人到中年,四十不惑,但于影视拍摄,却不是一名老将。
  其实还是初中生时,赵有亮心中即已萌发了“演员梦”。
  那时上海的影院里经常举行各国电影周,比如法国电影周、印度电影周,他的课余生活也由此丰富多彩,有时还忍不住逃几节课去看偶像奥·斯特里仁诺夫的影片。17岁时,他跨进了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然而没想到大学毕业后走上的并不是舞台,而是来到驻山东郊县的六十七军当了一年的兵,忙忙碌碌的,除了劳动还是劳动。一年后回到了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马上又跟着单位下放,来到了河北宝坻县。
  在那段光阴里,劳动、运动占据了赵有亮的青春时光,年轻时代的单纯虽没有过多的烦恼,却也会在不经意的刹那间,于心中产生一丝恐慌:完了,是不是以后就要和表演、舞台说再见了呢?
  光阴荏苒,十年动乱结束。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自阅读了《雾失楼台》后,已四十三岁的他,被深深吸引了,被那两位特殊时期的知音友情而深深的感动了,也被黄秋耘笔下这种沧桑后的平静与藏而不露的悲哀所折服。经历过文革十年的他深知这段友谊和这些情义的真诚与可贵,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其他邀请,而接拍沈忆秋的这部电视剧,并向导演提出能不能到广东去见黄秋耘一面。
  黄秋耘得知此讯后,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不等赵有亮到广州,他直接来到了北京。两人在中央党校见了面,他们聊得十分投机,两三个小时过去了,赵有亮对角色的理解让黄秋耘相当地认同。
  《雾失楼台》的故事情节十分简单,剧中只有三个角色,“我”的内心独白和思想情感串连起整个电视剧,于表演却是个极大的挑战。大量的表演创作空间再加上对角色的喜爱,让身处广东的赵有亮处在兴奋之中。每天他都在思索如何能更好的表现出“我”的内心心理,脸部表情应该怎么样呢?怎么样的动作设计才能恰到好处呢?经常拍完了一天的镜头,收工回去一想:不对,那样处理可能更好一点。第二天赵有亮就建议导演,能不能把昨天那条再来一次呢?尤其是“我”漫步在路上的那组镜头,更是倾注了他很大的心血,剧中“我独行踽踽地、心情黯淡地沿着那条柏油路的小胡同来回走着,走了一段路,又痴痴地回过头来望了那座小楼房一眼,这是一个忧郁的晚秋的日子,眼前的一切景物都被淹没在傍晚的苍烟和夕照之中”。在这个场景中,赵有亮没有一句台词,只通过走路的姿态、手的放置等动作传达出沧桑和伤感,反复的思考和试验来达到最佳效果。正是这样的精益求精,一部短短45分钟的单本电视剧竟然拍摄了两个月之久,成就出一部精彩的电视剧,却也冷落了本应照顾的小女儿。如今,《雾失楼台》中“我”这个角色已成为了赵有亮最钟爱的两个角色之一(另外一个是《秋白之死》中的瞿秋白)。
  可惜的是,当年这部倾注心血的精彩力作却因种种原因没能与观众见面,但对于赵有亮来说,只要回想起1987年广州秋日中的那段“漫步”,其表演、创作的幸福与满足感就已充斥整个心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苦啊~~本来拍的片子就不多,拍出来的还不能播
离线穆阑

只看该作者 34楼 发表于: 2006-11-02
晕,作者叫朱旭……
谢谢影子的消息。虽然我不会看,但是听到有赵有亮的消息还是非常高兴。
离线allegro

只看该作者 35楼 发表于: 2007-01-01
我晕倒!这个片子居然是林农导演啊
韩适此前在《蝶恋花》中扮演毛泽东,不知道是不是他的第一个“毛”形象。
离线allegro

只看该作者 36楼 发表于: 2007-01-01
赵有亮、陈宝国等在儿艺演过一个反映师范大学学生的话剧,女一号似乎是梁彦。
戏里面,赵有亮的角色憨憨的,傻呼呼的,陈宝国则特贫嘴。
对赵有亮书卷气的认识还是来源于《秋白之死》和《故土》两个电视剧。
离线六等星
只看该作者 37楼 发表于: 2007-01-01
八卦一下,赵有亮似乎有口吃的毛病,那演戏的时候怎么就不口吃了呢?
离线allegro

只看该作者 38楼 发表于: 2007-01-02
引用第37楼六等星2007-01-01 18:05发表的“”:
八卦一下,赵有亮似乎有口吃的毛病,那演戏的时候怎么就不口吃了呢?


我听说朱旭老师也是这个毛病。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