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659阅读
  • 2回复

贾世骏:我在周总理身边唱《过雪山草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晓晓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0-02-06
岁月留声下 贾世骏:我在周总理身边唱《过雪山草地》

日期:2010-02-05 作者:张宣;乔智 来源:新民晚报


                     
 
 
 
    
    
        贾世骏,1930年8月出生于南京,祖籍山东单县。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贡献津贴。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他的音色甜美,音质圆润纯净,吐字清晰、声情并茂,表现力丰富生动。首唱了大量歌曲,塑造了栩栩如生的音乐艺术形象。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成功地演唱了毛泽东诗词《七律·长征》,在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中演唱了《过雪山草地》。贾世骏对自己的歌唱生涯作了回顾和总结。下面是其中精彩的片段。
    
演唱毛主席诗词《七律·长征》
    
        1964年,在周恩来总理直接领导关怀下,全国3000多文艺工作者成功地创作排演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我在第四场《万水千山》中演唱毛主席诗词《七律·长征》。记得《东方红》的著名导演王苹曾启发我说:“你是一方面军的代表,当时,谁最能代表一方面军呢?你要好好去领会。”我想,如何唱好、表演好《长征》歌,他不仅是一个演唱任务,而更重要的是一个政治任务。我首先要好好学习毛主席的这首诗,学习红军为了革命理想“不怕远征难”的大无畏精神。毛主席把“五岭”、“乌蒙”、“金沙”、“大渡河”、“岷山”这些横在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敌人和大自然的),以他那伟大革命家的魄力和诗人的浪漫,一笔跃过,战而胜之!虽然在诗句中“没有”枪声,“没有”厮杀,“没有”牺牲,但红军的英勇、红军的牺牲却如在面前、铭刻心中!毛主席诗的最后一句是“三军过后尽开颜”,其内涵就是写的“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这一革命的大好新局面怎能不让全党、全军开颜高兴呢!所以,我从声到情,都要充满对胜利的欢腾喜悦和热情昂奋的激情。在带有浓重感情声音的运用上,我把高昂、洪大、明亮、圆润的歌声,用以表达出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对长征胜利的喜悦、欢腾、热烈的感情氛围,努力去塑造党的团结、红军的团结、长征的胜利,这一决定中国命运的伟大史诗的音乐艺术形象。
    
我在周恩来总理身边唱《过雪山草地》
    
       1965年8月1日,根据总政治部主任肖华同志的《长征组诗》,由北京军区政治部歌舞团的晨耕、唐诃、生茂、遇秋四位作曲家谱写成的大型声套乐曲《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在北京首演成功。几经磨难,复排重演,特别是在邓小平同志的关怀指示下,于1975年开始到1976年,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将这一节目拍成了电影,搬上了银幕。
    
     《过雪山草地》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六曲。总政治部主任肖华上将写的是红军正在与大自然作最后拼搏的悲壮豪情。这一曲,用了一大段音乐,描写红军爬雪山时的生死搏斗,并配合合唱队那一组组的造型,把红军爬雪山时的英雄形象,巍然地屹立在绵延的大雪山上。这时,激烈惊险的音乐进行中,忽然场景一转,随着一个舒展的大和弦的琶音转调,天幕上雪山隐没,出现了一片茫茫苍苍的水草地。草地上,夜幕下,只有点点篝火,雨雪交加,寒风刺骨,伤病饥寒。作曲家选择了静的手法,抒情的一大唱段,展现在瘴气弥漫、水草茫茫的寒夜中。每当我演唱这一段时,那种静中有动,危困中看到希望,死亡中萌生着永生,黑暗中闪现着曙光的情感,便油然而生。这一大段抒情唱段的设计,悲壮威武、优美豪迈、完美之至。我对歌声运用的设计,是从深情的思绪进入的。随着词曲的发展,我将自己的声音,逐渐和红军集体豪迈的声音融为一体。用歌声告诉人们:“红军是英雄好汉!”以及红军走出草地的信心,去追求那“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境界。
    
        我终于找到了演唱好这一唱段的感情集中点,我叫它为“黄金点”。那就是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理想,为理想而战的英勇牺牲精神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我把精力集中放在了“情”字上,“以情带声”、“以声传情”,使我的语言技巧、歌唱技巧、表演技巧都得到了更好的发挥,使演唱得到了质的飞跃。
    
        我十分幸运地在周恩来总理身边唱《过雪山草地》。一次是1965年,我访问苏联和罗马尼亚回国后,那是个冬天,在中南海一个舞会上,总理叫我到他身边,让我唱第六曲给他听。当我轻柔地哼唱起来以后,总理也边哼边击打着节拍,哼唱起来。我说:“总理,您唱得真好,都会唱了。”总理虽然没说什么,但从他那慈祥的笑容里,我感受到了他内心的愉悦和对这个节目的喜爱。
    
        第二次是1967年的春天,在人民大会堂。先到的有陈毅、谭震林。那时,“文革”正闹得乱糟糟的。陈老总爽朗地向谭震林一笑大声说:“老谭哟,街上又贴你的大标语喽!说你是‘叛徒’!”谭震林接着说:“知道!说我还是个头子!”听着他们俩的对话,想想“文革”乱哄哄的情况,我心里是那么沉重,不是滋味儿。这时,周总理来到了大厅,大家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好像此时大厅里顿然热了起来,亮了起来,我的心也好像一块石头落了地似的,有了主心骨。总理招手示意大家坐下后,就随着乐声潇洒地起舞了。舞间演了几个小节目,我也唱了两首歌。这时,总理亲切地向我招手说:“贾世骏同志,请你过来一下。”我立即来到总理身边,总理示意我坐下后说:“你累了,喝点水。”他老人家亲自递给我一杯茶,当时,我强忍住激动的眼泪,怕总理看见。可总理还是觉察到了,他看了我一下,用他那累沙哑了的嗓子说:“教我唱唱《过雪山草地》好吗?”我真怕累着了总理,就说:“您不是已经唱会了吗?”总理说:“再和我一起唱唱,纠正纠正。”这样我就立即哼唱起来,总理打着节拍,也一起唱了起来。和总理一起轻轻哼唱,衷心地表达了我对总理的崇敬和爱戴。当我们唱完一遍之后,我兴奋地说:“总理您唱得一点也不差呀!”总理笑道:“你再唱一遍,我熟悉熟悉。”我们又哼唱起来。
    
把《牧歌》之美、草原之美、马头琴之美,集中统一在心里
    
       《牧歌》是一首音乐形象生动、逼真的优秀内蒙民歌,甚至可以说,它是歌曲中准确地塑造音乐形象的典范。《牧歌》塑造音乐形象,是通过词、曲、唱(包括伴奏)等艺术手段的完美统一而达成的。它的词仅两段,每段两句,用极其简练、典型、通俗的词句,描绘出一幅草原美景,表达了牧人热爱草原、热爱家乡的真情。第一段歌词写景,如“白云下面盖着雪白的羊群”,道出了草原的辽阔。第二段歌词写情,“羊群好像是斑斑的白银,撒在草原上多么爱煞人”。
    
       它的曲和词天衣无缝、极为完美地统一在一起。在音乐上,它采用了舒缓的速度,比较自由的节奏,柔和的力度,大幅度的渐弱和长音的运用,都恰如其分地刻画出歌中的意境。从和声功能上看,大调是它的主体,大三和弦恰能给人以宽广、热情、柔和、优美的感觉。小调也有短暂的出现。它整个的音乐风格,是典型的蒙族民歌的风格,鲜明地表现出蒙族音乐的特色。使《牧歌》的音乐成为一个大小调相结合、交织变化、自由完美的整体。
    
       演唱这首歌,我反复揣摩词曲提供的典型意境和感情,并用高难度的声乐技巧,准确地抓住歌曲所要求的音乐形象,用歌声进行再创造。唱时,掌握蒙族歌曲的特点,运用高亢、辽阔、柔美的歌喉和比较自由的装饰音、颤音、滑音等,很自如地控制好均匀、柔和的呼吸,以适应长乐句和延长音的要求。另外,我演唱《牧歌》时,常想着马头琴优美的声音,努力把《牧歌》之美、草原之美、马头琴之美,集中统一在心里,然后通过歌声,将三者之美表现出来。
    
    (摘自《岁月留声——名家名曲颂中华》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宁静致远
离线晓晓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0-02-12
当年在小学看了音乐片《长征组歌》,贾世骏演唱《过雪山草地》让我一直喜欢到现在。
宁静致远
离线五月花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0-02-12
同感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