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0048阅读
  • 45回复

井冈之行(7月1日更新9楼图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岁寒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0-04-23
— 本帖被 苗溪 设置为精华(2010-04-30) —
        先说说此次井冈之行在历史方面学到的一些新东西吧,当然,对于坛子里专治现代史或者对现代史有研究的网友来说或许都是些很旧的知识了。

一,关于秋收起义和毛泽东上井冈
    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并没有立刻决定到井冈山开辟根据地。三湾改编之后,起义部队到哪里去的问题并没有明确答案,几经辗转才来到了井冈山。可以肯定地说,毛泽东率领部队上井冈是迫不得已的做法。

二,关于三湾改编
    秋收起义部队在举行起义时共有5000人,三湾改编之后剩余700人左右。显然,部队的减员绝非单纯的战斗减员。在三湾改编前,起义部队的官兵们谈论最多的话题是:你想好了明天去哪里吗?是回家还是投奔谁谁谁?可以说,军心严重涣散,三湾改编就是在这种情形之下进行的,目的是去除动摇分子,留下最坚定的官兵。改编后部队由一个师变成了一个团,不过团长陈皓后来还是因为企图投敌而被枪决。这是后话。

三,关于袁文才和王佐
    众所周知,袁、王是毛泽东上井冈山之前就已经名震井冈的绿林好汉,毛泽东部队在井冈山落脚得到了袁、王的重要帮助,袁、王最后也率部加入了红军。实际上,袁文才开始并不欢迎毛泽东上山,他拒绝毛上山的信写得婉转而坚决。在与毛第一次会面时,他担心毛对他有所举动,因此埋伏了不少人、枪。不过毛最终还是争取到了袁,并且成为袁在党内最崇拜的人。袁、王均在1930年被红军杀害。其中的缘由很复杂,大致说来是两个方面的,一是当时中央“左”倾路线占主导地位,有关文件要求朱、毛红军杀戮队伍中的绿林首领;二是袁、王均为客家人,井冈山地区土籍和客家在历史上结下了很深的冤仇,这种恩怨不可避免地被带到了党内,当时地方党一些人一直对袁、王不满,左倾路线给了他们很好的机会。由于袁、王非常信任毛泽东,因此在诛杀袁的行动中,有人甚至给袁写了一封“毛委员来信”,企图将他骗出来杀掉。不过,袁、王是毛泽东的好友,因此1950年代就被定为革命烈士。

四,关于贺子珍与毛泽东的婚姻
    这次婚姻是袁文才促成的。贺家也是客家人,我甚至听有些同学说贺家与袁家有亲属关系。当然还有一些不入正史的说法,难辨真假。

五,关于“黄洋界上炮声隆”
  这是毛泽东著名的《西江月 井冈山》中的一句,反映的是1928年8月下旬国民党军队对井冈山的第二次会剿中井冈山的战斗场面。当时黄洋界哨口只有一门炮,三发炮弹。前两发炮弹因为受潮而未能打响,只有第三发落到了国军指挥部所在地源头村。这就是“黄洋界上炮声隆”的来历。这次战斗发生时毛泽东不在井冈山,听闻井冈山保卫战的胜利,他挥笔写下了《西江月 井冈山》。

六,关于伍若兰的牺牲
    伍若兰本来也是一个青年学生,她参加了朱德领导的湘南暴动,此次暴动发生于南昌起义失败之后,朱德率领余部辗转来到湘南。伍若兰在暴动后与朱德结为夫妇,并随朱德来到井冈山。1929年1月,国民党发动对井冈山的第三次会剿,井冈山局势危急,朱、毛红军不得不撤离根据地,改由彭德怀驻守井冈。朱、毛撤下山后连遭败仗,在一个叫圳下的地方遭遇敌人的突然袭击,伍若兰被俘,几天之后在赣州城被杀害,当时怀有3个月的身孕。

七,关于朱、毛之争
    从毛泽东1929年6月给林彪的信中可以看出,朱、毛的矛盾由来已久。我个人简单的看法就是,到底是枪指挥党还是党指挥枪的问题。这当中后来又掺入了中共中央的有关指示,使得形势变得更加复杂。 在这次斗争中,林彪坚定地站在了毛的一边,而毛显然是处于弱势的。似乎彭德怀是站在朱的一边的,因此在1957年的庐山会议上,毛泽东就指责彭德怀一向与他作对,彭为当年的事情作了深刻的检讨。

八,关于著名的《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这实际上是毛泽东1930年1月写给林彪的一封回信。信中严厉批评了林彪对革命前途的悲观情绪。这封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经历了不同的删改。例如毛泽东提到根据地模式,原信是朱毛式、方志敏式、彭德怀式和李文林式,很多版本都删去了后两种模式。

九,关于“富田”事变和AB团
    富田事变和打AB团的主角之一正是李文林,他曾经在毛泽东遭受中共中央左倾路线打击时支持过毛,而富田事件中所谓AB团分子提出的口号是反毛的。李的转变有比较复杂的原因。李在1932年由周恩来签署命令被执行枪决,迄今未得平凡,因为毛早就对此次事变的性质给予了定性。同样,AB团的历史问题迄今也是一桩悬案。在江西苏区镇压所谓的AB团,毛是领导人之一。AB团是国民党右派组织,用中共方面的话说,AB就是Anti-Bolshevik(反布尔什维克)的简称,而据AB团的领导人自己说,AB的意思跟中共并无关系,A代表省级组织,B代表县级组织。这个组织的寿命只有3个月,在1927年就寿终正寝了,而苏区的反AB团发生在1930-1932年。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0-04-23
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
我们参观烈士陵园的时间安排得非常紧,根本没有时间专门照相,所以只能见缝插针地抓拍。这里的照片好的是别的老师照的,差的是我照的。

小图 | 大图 图片

  • 列队,准备向烈士陵园献花,抬花圈的是照片中的武警战士
  • 听讲解员讲解井冈山革命纪念碑座上的浮雕内容
  • 革命纪念碑前的雕塑——祖孙二人
  • 革命纪念碑前的雕塑——红军战士一家
  • 烈士陵园内的先烈和前辈塑像——伍若兰
  • 烈士陵园内的先烈和前辈塑像(我忘了名字))
  • 井冈山革命斗争纪念碑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0-04-23
大型实景剧《井冈山》
该剧投资1亿人民币,最出彩的就是舞美设计,其他方面我认为乏善可陈。演员全部是井冈山当地的群众,约700人。下面的图片都是别的老师用专业相机拍摄的。

小图 | 大图 图片

  • 井冈之行(7月1日更新9楼图片)|闲话历史 - 歌乐山的黎明
  • 井冈之行(7月1日更新9楼图片)|闲话历史 - 歌乐山的黎明
  • 井冈之行(7月1日更新9楼图片)|闲话历史 - 歌乐山的黎明
  • 井冈之行(7月1日更新9楼图片)|闲话历史 - 歌乐山的黎明
  • 井冈之行(7月1日更新9楼图片)|闲话历史 - 歌乐山的黎明
  • 井冈之行(7月1日更新9楼图片)|闲话历史 - 歌乐山的黎明
  • 井冈之行(7月1日更新9楼图片)|闲话历史 - 歌乐山的黎明
  • 井冈之行(7月1日更新9楼图片)|闲话历史 - 歌乐山的黎明
  • 井冈之行(7月1日更新9楼图片)|闲话历史 - 歌乐山的黎明
  • 井冈之行(7月1日更新9楼图片)|闲话历史 - 歌乐山的黎明
  • 井冈之行(7月1日更新9楼图片)|闲话历史 - 歌乐山的黎明
  • 井冈之行(7月1日更新9楼图片)|闲话历史 - 歌乐山的黎明
  • 井冈之行(7月1日更新9楼图片)|闲话历史 - 歌乐山的黎明
  • 井冈之行(7月1日更新9楼图片)|闲话历史 - 歌乐山的黎明
  • 井冈之行(7月1日更新9楼图片)|闲话历史 - 歌乐山的黎明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0-04-23
三湾改编旧址
三湾村位于江西省永新县, 1928年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转移至此地,实行了重要改编。

小图 | 大图 图片

  • 旧址说明
  • 枫树坪,这里原为一片坡地,文革中红卫兵将此地夷为平地
  • 毛泽东塑像
  • 红军在三湾村留下的标语
  • 井冈之行(7月1日更新9楼图片)|闲话历史 - 歌乐山的黎明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0-04-23
茨坪街景
井冈山现在是一个市级行政区域,我们学习的地方——井冈山干部学院不在井冈山市,而在毛泽东曾经住过的茨坪镇。这个镇的旅游产业发展得不错。

小图 | 大图 图片

  • 干部学院所在路叫红军路
  • 红军路上的红歌广场
  • 井冈之行(7月1日更新9楼图片)|闲话历史 - 歌乐山的黎明
  • 井冈之行(7月1日更新9楼图片)|闲话历史 - 歌乐山的黎明
  • 井冈之行(7月1日更新9楼图片)|闲话历史 - 歌乐山的黎明
  • 井冈之行(7月1日更新9楼图片)|闲话历史 - 歌乐山的黎明
  • 井冈之行(7月1日更新9楼图片)|闲话历史 - 歌乐山的黎明
  • 井冈之行(7月1日更新9楼图片)|闲话历史 - 歌乐山的黎明
  • 井冈之行(7月1日更新9楼图片)|闲话历史 - 歌乐山的黎明
  • 井冈之行(7月1日更新9楼图片)|闲话历史 - 歌乐山的黎明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0-04-23
龙江书院——朱毛会师旧址
直接上图。

小图 | 大图 图片

  • 宁静秀美的小山村
  • 书院说明
  • 书院外景
  • 在书院内上课,本人亦在其中:)
  • 红军留下的标语
  • 书院内的雕塑
  • 标语集锦
  • 珍贵的文物,这是解放后蔡老家翻建老屋时从墙的夹层中发现的当年的笔记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0-04-23
茅坪与黄洋界
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旧居主要分布在三个地方:茅坪(袁文才地盘)、大井(王佐地盘)和茨坪。与贺子珍结婚就是在茅坪,这个小山村较好地保留了原生态的面貌。

小图 | 大图 图片

  • 井冈之行(7月1日更新9楼图片)|闲话历史 - 歌乐山的黎明
  • 井冈之行(7月1日更新9楼图片)|闲话历史 - 歌乐山的黎明
  • 井冈之行(7月1日更新9楼图片)|闲话历史 - 歌乐山的黎明
  • 八角楼的主人谢大夫是位“黑白通吃”的人物,因此红军撤离井冈山后他的故居得以保留
  • 贺子珍带领战士刷的标语,红军撤离后被村民用黄泥巴糊上,因此得以保留到解放后
  • 谢大夫家阁楼上的天窗,呈八角形,八角楼的名称由此而来。
  • 毛泽东用过的书桌
  • 毛泽东卧室内红军刷的标语
  • 黄洋界哨口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0-04-23
大井村朱、毛旧居
井冈山有大井、小井、上井、中井和下井一共五井。所谓“井”就是地形像井,“冈”就是低而平坦的山脊,“井冈”的名字大概是由此而来。大井村本来是绿林好汉王佐及其部队的驻地,王被红军收编后,毛、朱、陈毅等人在此地住过。他们的旧居也是客家人的,红军撤离后被焚毁,只剩下一堵残墙。现在的旧居是上个世纪60年代重建的。

小图 | 大图 图片

  • 朱、毛旧居,典型的客家建筑
  • 弹痕累累的旧居残墙,是大井仅存的三件历史原物之一
  • 旧居前毛泽东经常坐在上面读书的石头,是大井仅存的三件历史原物之二
  • 南方红豆杉和柞树,是当年红军驻扎的此地时就有的两棵老树,是大井仅存的三件历史原物之三,关于这两棵树,有一些附会的传说
  • 王佐部队的练兵场,现在是共产党员试验田,田里的苜蓿花开得正盛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0-04-23
小井村——红军医院、烈士墓
小井村是朱、毛红军的第一所正式医院所在地。红军医院是一栋木结构的二层楼房,当时用了1000大洋,费用全部来自红军官兵的捐献。原建筑1929年红军撤离后被政府军焚毁,现在的建筑是文革中重建的。
红军医院的医疗条件极其简陋。西药很少,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医护人员上山采集中药来代替西药。没有麻醉剂,红军师长张子清脚踝中弹,两次手术都是在未施行麻醉的情况下做的,可惜子弹都未能取出。没有专业的手术器械,镊子等都是用竹子做的。没有消毒药品,连盐水都非常缺乏。

小图 | 大图 图片

  • 井冈之行(7月1日更新9楼图片)|闲话历史 - 歌乐山的黎明
  • 在红军医院上现场课
  • 红军医院住过的最高长官——师长张子清。他因脚踝中弹、子弹无法取出而一直住在红军医院。1929年井冈山第一次失守之后他被人抬到一个山洞隐蔽。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坚持了约8个月,最后因伤口感染导致的败血症而
  • 小井村的木桥
  • 1929年井冈山第一次失守之后,红军医院未能及时撤离的约130名重伤员和医护人员被政府军俘获,他们被赶到医院附近的一个稻田里集体枪杀,现在的墓地就是当埋葬这些红军战士的地方。
  • 怒放的杜鹃
  • 烈士墓全景
  • 给烈士墓献花
  • 烈士墓附近的曾志墓。曾志是红军医院的党支部书记,时年17岁。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0-04-23
重走红军挑粮路
昨天看了京剧《杜鹃山》,才想起这个楼还差一点没盖完~

这个楼里的图片是我们在井冈山的一次实习课,重走朱、毛红军挑粮路,不知道红军为嘛要挑粮上山的同学,请百度一下“朱德的扁担”~~~


小图 | 大图 图片

  • 部队在源头村做上山前的准备
  • 出发!
  • 上山了!
  • 女战士手舞足蹈,男战士气喘吁吁
  • 部队途中休整
  • 手握钢枪的战士
  • 小憩的男女战士
  • 政委同志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0-04-23
图十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allegro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0-04-23
即便不专治,在炎黄春秋以及若干反动网站上也能知道这些鸟。嘿嘿。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10-04-23
引用第11楼allegro于2010-04-23 17:32发表的  :
即便不专治,在炎黄春秋以及若干反动网站上也能知道这些鸟。嘿嘿。


引用楼主岁寒于2010-04-23 16:44发表的 井冈之行 :
        先说说此次井冈之行在历史方面学到的一些新东西吧,当然,对于坛子里专治现代史或者对现代史有研究的网友来说或许都是些很旧的知识了。


.......


我想我开始的说明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这都是正史里的内容,绝非野史或者谣传,当然是哪儿哪儿都能找到的,我都说了是我自己认识的进步而已。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若水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10-04-23
引用楼主岁寒于2010-04-23 16:44发表的 井冈之行 :
        这次婚姻是袁文才促成的。贺家也是客家人,我甚至听有些同学说贺家与袁家有亲属关系。当然还有一些不入正史的说法,难辨真假。
.......


据贺的外孙女说袁文才是贺子珍的义兄,贺是跟着袁上井冈山的,毛泽东第一次见到被称为“永新一枝花”的贺子珍,还以为是袁文才的女儿。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10-04-23
井冈山大学的一位老师跟我讲了一种更猛的说法,我就不传谣了哈
永新一枝花,大概不仅仅是容貌。贺的容貌一般(当然也许在革命队伍里算好的),我倒是觉得贺母很好看,贺敏学就很像母亲。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10-04-26
图片加点描述好吗?
~~追~~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10-04-26
好的,这段时间在外面用小笔记本上网,非常不方便,等我有空的时候加说明并上新图。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10-04-28
增加了1楼图片说明,上传了2楼图片——大型实景剧《井冈山》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10-04-28
引用第17楼岁寒于2010-04-28 09:52发表的  :
上传了2楼图片——大型实景剧《井冈山》


演员说台词吗?还是演员光表演不说话,幕后加旁白?
~~追~~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10-04-28
第一张图里的四个演员有少许台词,整部剧就是用他们的追述串联起来的。其他演员就只有表演了。有大量的旁白和歌曲配合表演。我有碟,以后刻一个给你。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