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3720阅读
  • 183回复

旅游骑行中关于历史之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五月花

只看该作者 40楼 发表于: 2019-03-25
沱沱河“长江源”纪念碑,由江 泽 民亲笔题写碑名。该石碑离开公路有一公里左右的路程,即长江源景区。

准备前往游览,离开公路就是陡上坡,走了约有一半路程,遇有小伙骑友返回,对我说:那个长江源纪念碑不让拍照,有两个兵值守,说好话也不行。我看到还要继续爬更陡的坡,担心骑不上去需要推车,而脚伤严重行走困难,关键是费那么大劲上去了又不让拍照!遂决定放弃前往,遗憾。真是不明白就那么一个石碑,有啥可保密的?

后来听饭馆老板说,以往都让拍照的,就今年不行。他也不知道为什么?





返回到G109路上,用长焦机拍的






这是网上找来的


长江的西源沱沱河,源头是位于青海省南部唐古拉山脉的主峰格拉丹东大冰峰。

藏语里“格拉丹东”是“高高尖尖的山峰”的意思,它像一座父亲山,而它的儿女,就是它身下七十几条现代冰川的冈加曲巴冰川。这七十几条现代冰川提供了长江源源不断的冰川水,西南侧的两道姜古迪如冰川,像两把大钳子夹住了姜古迪如雪峰,而南侧较长一点的冰川,则是长江源头的真正所在地。

这里孕育出了长江的西源——沱沱河,此名来源于蒙古语托克托乃乌兰木伦(意为缓慢的红江)。长375公里(233哩),与当曲、楚玛尔河等共同组成长江江源水系。







离线五月花

只看该作者 41楼 发表于: 2019-03-26

在唐古拉山垭口:

除了唐古拉山口的石碑,还有一座解放军的石雕,雕像坚毅雄伟,眼神似乎永远的凝固在了遥远的天空。这是为当年修筑青藏公路而牺牲的2000多名战士修建的,以纪念他们在这条路上洒下的每一滴鲜血。








离线五月花

只看该作者 42楼 发表于: 2019-03-26


唐古拉山垭口这里还有一组关于兰西拉光缆通信工程的纪念碑和雕塑

1998年8月7日,国家“九五”重点工程———兰州—西宁—拉萨光缆干线今天全线开通。江 泽 民为兰西拉光缆工程纪念雕塑题词:“军民共建兰州西宁拉萨光缆通信干线工程竣工纪念”。纪念雕塑揭幕仪式,西 藏自治区安多县境内的唐古拉山口隆重举行。

兰西拉光缆干线是纵贯我国西北至西南的一条通信大动脉,全长2754公里,跨越甘肃、青海、西 藏3省区,途经县级以上城市23个,设置各种局站33个,投产初期可提供长途话路2.1万多路。

兰西拉光缆干线穿越了柴达木盆地、昆仑山和唐古拉山等地形复杂、气候恶劣地区,90%以上属高海拔地区,其中840公里地段平均海拔达4500米以上,全线施工难度大,施工条件极为艰苦。3万多名解放军指战员和邮电系统的干部职工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在缺氧、烈日暴晒、风雪袭击的艰苦环境下,齐心协力、日夜奋战在千里雪域高原,以最小的代价、最快的速度和优异质量创造了世界通信建设史上的奇迹。

“兰西拉”是我国“八横八纵”光缆骨干网建设的收尾之作。














离线五月花

只看该作者 43楼 发表于: 2019-03-29

天下第一道班:

是青藏公路109道班即青藏公路分局安多公路段十四工区的荣誉名称,位于唐古拉山,海拔高度为5232米,建于1954年。109道班担负着世界上海拔最高公路的养护任务。道班工人大多数为藏族。现有80%的工人从长辈手中接过养路工具,继续为青藏运输交通干线的畅通努力工作。该地区气候恶劣,空气中的含氧量仅为海平面的45%,被人们称之为“生命禁区”。由于该道班职工的出色工作,曾被国家交通部表彰为“天下第一道班”。

从2009年起,109道班开始设立救助站。我在这里住宿不收钱并提供开水,只请求写一封表扬信

















离线五月花

只看该作者 44楼 发表于: 2019-03-31



西藏色林错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北部的藏北高原,地理坐标为东经87°46′~91°48′,北纬30°10′~32°10′之间,属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面积总2032380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812570公顷,缓冲区面积1124610公顷,实验区面积95200公顷。色林错黑颈鹤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93年,2003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青藏川藏公路纪念碑坐落在西藏拉萨市南,拉萨河畔。1984年12月25日,为纪念青藏公路和川藏公路通车30周年,铭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辉业绩和巨大牺牲而建。













拉萨都很熟悉,此处就省略了。主要也是由于我脚伤严重行走困难,只参观了西藏博物馆,其他就是骑车逛街哪里也没去游览
离线五月花

只看该作者 45楼 发表于: 2019-04-03
2013年9月跟团旅游中卫敦煌和北疆

敦煌都太熟悉了,略。

交河故城

位于吐鲁番市以西约13公里的亚尔乡一座岛形台地上,因河水分流绕城下,故称交河。现存建筑遗迹长约1650米,两端窄,中间最宽处约300米,呈柳叶形半岛。交河故城建造于公元前2世纪至5世纪 ,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城郭诸国之一车师前国都城,是该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也是中国保存两千多年最完整的都市遗迹,唐西域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最早设在此。

1961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交河故城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坎儿井

坎儿井,是“井穴”的意思,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时称“井渠”,而新疆维吾尔语则称之为“坎儿孜”。坎儿井是荒漠地区一特殊灌溉系统,普遍于中国新疆吐鲁番地区。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达1100多条,全长约5000公里。

坎儿井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很古老式的水平集水建筑物,适用于山麓、冲积扇缘地带,主要是用于截取地下潜水来进行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
坎儿井的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 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井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

吐鲁番现存的坎儿井,多为清代以来陆续修建。如今,仍浇灌着大片 绿洲良田。













2014年2月海南骑行


临高角解放公园位于临高县北部海滨,距离临高县城11公里,是解放海南渡海登陆战主要登陆点之一。为纪念解放海南渡海登陆战,在登陆点建起了临高角解放公园,公园已被确认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园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重大的革命历史纪念意义,是海南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和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离线五月花

只看该作者 46楼 发表于: 2019-04-03

1950年3月5日,解放海南战役拉开了帷幕。解放海南大军在前两批四次7000多人成功潜渡海南后,于4月16日19时开始实施总攻,第四十军和第四十三军第三批8个团主力大规模向海南岛进发。4月17日凌晨3点钟,我军在海口以西至临高角一线大举登陆,四十军6 个团18700 多人在临高角登陆。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冲破了海峡封锁,越战壕,破铁网,炸碉堡,夺险隘,成功地摧毁了薛岳精心构造的海陆空立体防线,即“伯陵防线”,表现出了我军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的英雄气概。战斗中,四十军880多人英勇牺牲,四十军一一九师副师长黄长轩以身殉职,长眠于临高这片热土。

解放海南登陆战是名副其实的战争史上的奇迹,它开创了我军渡海作战胜利的先河,创造了古今中外战争史上从未有过的用原始木帆船打败了现代化铁甲兵舰的奇迹,冲破了陆、海、空立体防线,成功地实现了敌前登陆,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离线五月花

只看该作者 47楼 发表于: 2019-04-03


韩先楚力挺早日攻打海南岛

1949年12月18日,第四野战军决定由十二兵团四十军和十五兵团四十三军解放海南岛的报告,送到了毛泽东处。毛泽东没有立即批示,而是压在了案头。毛泽东不是不想解放海南岛,而是在考虑如何才能一战成功,避免轻率进攻而蒙受巨大损失。一个多月前,金门之战的失利,仍历历在目,教训十分深刻。到了12月30日,毛泽东才作出了《关于做好渡海作战的指示》。

为了加强渡海作战的指挥,成立了渡海作战前敌指挥部:在中共华南分局书记叶剑英统一领导下,第十五兵团司令员邓华任总指挥,领导成员有十五兵团政委赖传珠、十五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洪学智、十二兵团副司令员兼四十军军长韩先楚。

1950年2月,渡海作战前敌指挥部在广州召开了攻打海南岛的作战会议。与会人员有叶剑英、邓华、赖传珠、洪学智、韩先楚和四十军、四十三军两个军的领导。会议决定,5月底渡海作战准备完毕,6月份渡海登陆作战。

对于这个决定,韩先楚保留了自己的不同看法。他认为:“如果在谷雨前的5天内即4月20日前,不发动攻打海南岛的战役,就要往后再拖整整一年。因为解放军的渡海工具基本上是风帆船,非得依靠谷雨前的季风过海不可。”

广州会议结束后,韩先楚回到四十军,立即召开了军党委会。韩先楚在会上提出要求:“关于6月份登陆作战的时间问题,不向下传达。对部队要强调渡海时间只能提前,不能拖延,一切准备工作,必须在3月份前完成。”

两个月后,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公开出面挽救奄奄一息的***政权.人们这才知道将军的战略眼光.如果不是他力排众议,用自己的一切做抵押,利用最后可以利用的五天时间打下海南,中国就将有两个台湾,从而将失去整个南海,更别提南沙、西沙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海南比台 湾更有战略价值)。

http://www.haijiangzx.com/2018/1105/1999478.shtml?spm=zm5125-001.0.0.1.HMlHqd&file=1999478.shtm














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去到这里。这是网上找来的









离线五月花

只看该作者 48楼 发表于: 2019-04-03
百年灯塔
临高角百年灯塔位于琼州海峡西面进口处,是海南最古老的灯塔。清光绪十九年(公园1893年)由法国人建造,塔身为钢质圆简体结构,塔高20.6米,宽1.88米,塔顶设有灯器,射程18海里。百余年来,临高角百年灯塔一直是船舶进出琼州海峡的重要助航标志,曾为海南解放立下赫赫战功。


临高灯塔与海口秀英灯塔同属于海南最老的灯塔,是已有100多年历史的灯塔,被列为海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其前有大约250米长的天然拦潮石,所以有“仙人指路”的传说。1997年5月,临高灯塔被国际航标协会列入“世界一百座文物灯塔之一”。临高灯塔还被列入1998年出版发行的《世界历史文物灯塔图册》,进入世界著名灯塔之列。2002年5月,临高灯塔被国家邮票总局列为《历史文物灯塔》特种邮票发行。2009年被列为海南省历史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被列入国家历史文物保护单位。





灯塔围墙环绕,大门紧锁,无法入内近观。只能如此照相




离线五月花

只看该作者 49楼 发表于: 2019-04-04

在海口体育馆对面的海关新办公大楼右侧的一片绿地里,一块用玻璃罩保护的古界碑非常引人注目。

    这块古碑上面有着几个鲜红的大字:“琼海关1893”。“作为海关工作人员,我们每天上班都路过这里。”海口海关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它时刻提醒我,这是民族的耻辱。它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掠夺我国资源的见证。”

“1893年(清光绪十九年)6月6日,英国人安文就任琼海关税务司。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11月15日,在临高角设立加美灯塔(亦称临高灯塔)。”据此可以断定,该碑系建塔前划地时所立界碑。

40任“关长”无一中国人

    “1876年琼州海关在海口正式成立,琼海关当时有个俗称叫洋关,这两个字概括了当时的海关性质。”海口海关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1876至1945年日本投降期间,琼海关全面推行洋关制度后,惟总税务司之令而行。先后被英、德、挪、美、丹麦、俄、葡萄牙、西班牙籍的西方人和日本人把持,69年长的时间里税务司(相当于现在的海关关长)无一中国人。外国人轮番就任“琼海关”40任税务司。








1895年5月21日,英国籍人安时任琼海关税务司时,“琼海关”在临高角划地6.8公顷,建造灯塔及3座办公设施,由英国人一年轮换一次地长期掌管着照看灯塔的事务。

琼海关  琼海关也称法国海关,法国人于1893年设立,是当年海南向内地通往的关口之一 。2000年琼海关的界碑被移走后,临高县委县政府于当年又立了快新界碑。这是琼海关保留至今的唯一印记。

琼海关遗迹——琼海关即法国海关,早在1887年,临高角已是法国租地,法国人在此设立了海关,这是海南最早的海关。目前,临高角解放公园内留有当年法国人建造的住房遗迹和标明法国租借地的界碑。


离线五月花

只看该作者 50楼 发表于: 2019-05-16
海南西线:

兵马角灯塔,位于儋州市峨蔓镇龙门村海滨兵马角,得名兵马角灯塔 。灯高从大潮高潮面起算70.3米,标身高度41.4米。射程:主灯22海里,副灯18海里。级类别:一级B类,是海南环岛西北航线上的重要助航标志。有公路直达灯塔。

兵马角灯塔位于海南岛儋州市西北峨蔓镇铺头兰海边的兵马角龙门山上。龙门山的东面有一瓮门,唤作“南天第一门”,高三十多米,宽二十来米,中空通风,岩石呈拱形。每当北风掀浪,撞于石门,鸣声如鼓,回响远达十余里,故称此地为“龙门激浪”,是儋州八景之一。据《儋县志》载,明代黎族首领符南蛇组织黎汉灾民起义失利后,起义军余部曾守于此,“忽山忽海”,神出鬼没,同官兵周旋十多个春秋。




始建时间

海南刚解放时,沿海中小港均未来得及设置航标。1958年,广东省航务局航道 处航标科在儋县水域,设置钢质、圆柱形灯浮,兵马角当时也设置此类航标。

升级维护

1960年,改建木质导标。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至1976年,这一时期,航道机构被合并,航标业务处于停止状态。

1976年,海口航站成立,国家拨款修建维护航标灯塔。

1982年,航标由交通部广州航道局海南航道所负责维护管理。



离线五月花

只看该作者 51楼 发表于: 2019-05-16
东坡书院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海南重要的人文胜迹之一。其位于海南岛儋州市中和镇,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时候是儋州府所在地,弯弯曲曲的村街,全用青石板铺成,古庙古寺石碑随处可见。古老的东坡书院就在一片椰林之下,占地25000平方米。该书院是为纪念北宋大文豪、谪臣苏东坡而建于北宋(1098年),后经重修,明代(1549年)更名现名。

宋哲宗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苏东坡被贬为琼州别驾。他先住在儋州官舍里,后被上司逐出,便在桄榔林里盖了几间茅屋居住,命名为桄榔庵,苏东坡与当地人结下深厚感情。儋州州守张中和黎族读书人家黎子云兄弟共同集资,在黎子云住宅边建一座房屋,既可作苏东坡及其少子苏过的栖身之处,也可作为以文会友的地方,苏东坡根据《汉书·扬雄传》中“载酒问字”的典故为房屋取名“载酒亭”。以后,苏东坡便在载酒堂里会见亲朋好友,并给汉黎各族学子讲学授业,传播中原文化。

清代,载酒堂改称东坡书院。书院旧址虽已经历了900年的风雨侵蚀,但当地人民出于对苏东坡的怀念仰慕之情,几番修建、扩建,东坡书院已完全恢复了当年风貌,成为颇具规模的旅游点。












离线五月花

只看该作者 52楼 发表于: 2019-05-19
海南千年古盐田


由于多种原因我没有去“千年古盐田”处游览,遗憾。在东坡书院遇一小伙骑友,邀我同去。我婉拒,因为我与小伙是反向,那一段路我已经走过了不想再返回去了。后来骑友小伙与我手机短信说:千年古盐田真的好棒,不去很可惜。

千年古盐田位于海南洋浦半岛盐田村的千年古盐田,这片古盐田有750亩,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海南千年古盐田被誉为最早采用日晒的制盐场,至今保留完好的原始民间制盐工序的古盐场。由于这种方式开创了高产量的“日晒制盐”的先河,清朝乾隆皇帝闻报后,御书“正德”赐给盐田人,后来人们也称这里为“千年古盐田”。现在盐田村仍有30多户盐工,每天都在这片盐田上沿袭着1200多年来的古老方式劳作。

洋浦千年古盐田是我国目前保存比较完好的古盐场,所沿用至今的古老传统制盐工艺是中华民族民间传统制盐手工业发展的历史见证,目前这最古老的晒盐工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网上找来的图片
离线五月花

只看该作者 53楼 发表于: 2019-05-19

海南东线:

演丰地区人民革命纪念园

  
  1996年1月,为了纪念和缅怀演丰地区在战争中牺牲的革命先烈,传承和发扬革命烈士及老区人民百折不挠、英勇无畏的伟大精神,由原琼山县政府部分出资及演丰地区人民筹资修建了“演丰地区人民革命纪念园”。纪念园占地9.8亩,工程共耗资90万余元。园中央矗立的雕塑分别是徐成章烈士、徐天柄烈士、吴克之将军的并列半身塑像。

纪念园内英名录上共刻有542名演丰地区参加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姓名。园区是典型的岭南特色园林景观,绿荫芳草间座落着独具特色的纪念亭,可供来此瞻仰凭吊的人们歇息。雕塑像后面不远处则是纪念馆,长约17米,宽和高各7米。馆基平台长20米,宽10米,高1.1米。

演丰地区人民革命纪念园位于海口市美兰区演丰墟西北3公里处的流水北坡段上,被列为海口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演丰地区是著名琼崖老苏区之一。1926年组建中共基层组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演丰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 “二十三年红旗不倒”做出了重要贡献。在长期的革命斗争过程中,牺牲的革命烈士有542名,人民群众被杀害1000多人,被烧毁的房屋有800多间,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壮烈事迹和人物。

    纪念园由原琼山市人民政府于1996年1月建成,正门顶端横楣是“演丰地区人民革命纪念园”的金字园名。在园中央分别安放徐成章、徐天柄和吴克之的半身塑像。塑像两侧各建有一座长12米、高3.5米的璧廊,并刻有演丰地区民主革命战争时期牺牲的542名革命烈士的英名。








离线五月花

只看该作者 54楼 发表于: 2019-05-22




在海南有许多革命老区



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去这两处历史纪念地


琼崖红军云龙改编旧址是全国首批100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海南省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位于海口市琼山区云龙墟。始建于1952年,1984年、1989年和1998年原琼山县人民政府对该旧址进行了扩建和改建。旧址原为“六月婆”庙场址,因1938年12月5日琼崖工农红军在此改编为“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而得名。管理单位是海口市琼山区民政局。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中共琼崖特委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向国民党当局提出“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的主张,表示愿意在团结抗日的前提下改编琼崖工农红军,并于1938年10月22日与国民党琼崖当局达成协议。12月5日,改编仪式暨誓师抗日大会在云龙“六月婆”庙隆重举行,部队番号定为“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简称为“琼崖抗日独立队”),队长为冯白驹。

各界人士、琼崖国民党地方当局官员及各地上万名群众参加了改编仪式大会。冯白驹代表独立队官兵讲话,表示了保卫琼崖的决心,宣告了琼崖人民抗日队伍的诞生。从1939年3月起,独立队先后扩编为独立总队、独立纵队,1947年10月由中央军委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琼崖纵队”,冯白驹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冯白驹故居,位于海口市琼山区云龙镇长泰村,背依山丘故居屋后古木成林,屋前庭地宽阔。冯白驹故居经多次修缮,但始终保持其原屋居迹及砖瓦桁结构的海南农家室。

冯白驹故居始建于1922年,1942年冬日军“蚕食”“扫荡”时被焚毁,1951年修复,1984年按原貌重建。1990 年兴建“冯白驹纪念苑”(已拆除),同时在庭院中央竖立“冯白驹将军”铜像。2003年冯白驹诞辰100周年时由海口市人民政府拨专款对整个故居的场地进行重新布局,进行绿化和园林建设,在故居左侧兴建“冯白驹将军生平业绩陈列室”,同时对故居正屋等进行修整。
离线五月花

只看该作者 55楼 发表于: 2019-05-22

文昌市铺前镇胜利街南洋风格的骑楼,是海南第二大骑楼老街,有100多年的历史。仅次于省城海口骑楼老街。

我没有去海口老街,游览了一下铺前老街也算弥补遗憾了(渡海上岸后就是铺前老街)











铺前是文昌市最北的镇,历史悠久,自古就是文昌重要的港口古镇,早在明代就是商船云集的繁华商埠,是海南岛货物与人员出洋的主要港口,明朝曾在此设立水军要塞和巡检司。到清代和民国时期,海南人每年从铺前港闯南洋的就高达10万人。大量的人员与货物进出铺前港,也成就了铺前经济的空前繁荣,特别是当年闯南洋的文昌人经过异国艰辛创业成功后纷纷回乡建房立业,而今天保护尚完好的骑楼就是华侨们所建的老宅。

铺前原名溪北,始建于清未1895年,到民国初期已初具规模,铺前老街现有胜利接和渔港南街两条交叉的十字街,胜利街长约400米,呈S型,两旁建筑是清一色的南洋骑楼,充满异国风情,只是不知这骑楼的主人今在何处?骑楼是我国海南,广东,广西,福建等沿海侨乡特有的南洋风情建筑,都是当年华侨从南洋返乡所建,一栋栋饱尝岁月沧桑的骑楼浓缩了那个年代的历史烙印。




离线五月花

只看该作者 56楼 发表于: 2019-05-22



木兰头(又称木烂头)灯塔,位于文昌铺前镇木兰港海南角。木兰头灯塔整体高度73米,海拔高度97米,射程25海里。构造为白色圆柱形钢筋混凝土。1995年8月建成发光。它是我国也是亚洲最高的现代化大型灯塔。由于它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成为海南岛东北部最重要的航标。
离线五月花

只看该作者 57楼 发表于: 2019-05-23



被誉为“海南第一庙”的文昌孔庙,始建于北宋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是海南省惟一保留比较完整的古代建筑群。大到造型、布局,小到雕工、着色,从它身上可以窥探到古代建筑理念和古人的精神信仰,文昌孔庙已不仅仅是一座物质意义上的建筑。






文昌市文南老街的骑楼兴建于1920年代,是海南第三大骑楼老街(仅次于海口老街和文昌铺前老街)由于南洋味十足,很多影响一时的电影,如《台湾人的根》、《海外赤子》、《天涯怪客》等均到此取景拍摄。除了文城文南街,文昌还有两个地方建有骑楼,一处在会文镇白延墟,另一处位于铺前镇胜利街和渔港南街。其中后者更是海南第二大骑楼老街,仅次于省城海口骑楼老街。

旧时文昌有句俗话:“不逛文南街就不算逛文城”。如今的文南街经过整修,海南著名侨乡文昌的文南街以“怀旧”的南洋风貌重新亮相,街头的骑楼、雕像“诉说”着文昌华侨下南洋的故事。

另:海口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海口市得胜沙路、中山路、博爱路、新华路、解放路、长堤路等历史文化街区。骑楼老街是由覆盖约1·5平方公里,计约3800多米长,宽约12米等数条街道组成,两侧主要为3—4层高的建筑骑楼,平均进深两侧各约20—40米,建筑面积约20万平米。其中最古老的建筑四牌楼建于南宋,至今有700多年历史。骑楼建筑最早见于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近代才流行于南欧及地中海一带,并传至东南亚。目前,海口骑楼老街已成功入选首届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张云逸将军纪念馆,位于海南省文昌县城文昌中学南面,1992年为纪念张云逸将军诞辰100周年而建。
张云逸(1892—197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大将军衔,军事家。文昌市头苑镇人。他戎马生涯一生为中国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1974年11月19日在北京病逝,终年82岁。



离线五月花

只看该作者 58楼 发表于: 2019-05-25















宋氏祖居位于海南文昌市昌洒镇古路园村,坐落在一片果树环抱的山丘上,周围绿树成荫,环境幽静。沿着进村的林荫小道走100多米,就可到达宋氏祖居。

孙中山先生的夫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的高祖、曾祖、祖父3代都居于此地,宋庆龄的父亲宋耀如于1861年在这间祖居 里诞生.为纪念宋庆龄及其家庭在历史上所做的贡献和深远的影响,文昌市人民政府于1985年修复宋氏祖居,并在宋庆龄基金会和海内外友好人士的支持下相继兴建宋庆龄陈列馆、宋庆龄植物园,还在祖居北边竖起了高达3.2米的宋庆龄汉白玉雕像。

修葺一新的宋庆龄祖居为当地传统的农家宅院,由2间正屋、2间横屋、2间门楼和院墙组成,占地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8平方米。陈列馆设在其中,馆内分别陈列着宋庆龄青少年时代、革命战争年代和从事世界和平事业以及国内外各界人士对她的深切怀念的史料、照片,图表、绘画、仿制实物等。

宋氏祖居为传统的海南民宅建筑,砖瓦土木结构,正屋凹廊布局,设有正屋两间,厨房一间,横屋三间,围墙门两个,建筑面积660平方米,围墙正门横楣上方挂邓小平题写“宋氏祖居”四个金色大字。

离线五月花

只看该作者 59楼 发表于: 2019-05-25










宋耀如为何由韩姓改为宋姓?

宋耀如,字嘉树,英文名字查理·宋,原名韩教准,1860年(另有1861、1863年和1866年三种说法)出生于海南省文昌县昌洒镇古路园村。当他约十岁的时候,被在美国经商的舅父(婶母宋氏之胞弟)从文昌老家带去美国。先在舅父自己开设的茶丝店里当徒工,后来被过继为子,遂改姓宋。这是通常的说法,也是我一直以为的。

还有一说是二战结束时,一名在海岸警卫队的记者发现了完全不同的证据,根据警卫队记录,宋耀如得此大名的原因仅是在船上弄错而已,宋耀如之所以姓“宋”,完全是在这次的船上弄错的结果,实际就是拼音拼错的结果。时间是1879年1月8日。

不是“过继”也不是“收养”造成的,而是拼音拼“错”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