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308阅读
  • 0回复

(转帖)革命先烈刘吉年的敌后“密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红旗飘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3-02-25
            为了迷惑敌人,曾以多个化名深入敌后,建议同村的小老乡刘顺山更名为“刘青山”
      在北平从事地下工作,牺牲细节成谜


  1 出身富家子弟,心系民族命运

  在1984年12月出版的《安国县英烈传》中,笔者找到了刘吉年的名字。

  书中记载:刘吉年,别名刘迪刚、王焕章、贾炼。河北省安国县南章村人。1908年6月30日出生,7岁上学读书……1928年中学毕业后回家务农。

  按照书中的记载,刘吉年青年时期,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富裕,吃穿不愁。他满有条件过舒适的生活,但他却不愿过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太平日子。刘吉年作为农村少有的知识分子,整天下地劳动,和长工一起,睡半夜、起五更,春种秋收。夏天,头顶烈日耕地锄草;寒冬,风雪呼号,铡草喂马,整日不闲。完全不像财主家的阔少。由于刘吉年勤劳,不怕脏,不怕累,赢得了父母及众乡邻的夸奖。

  刘泽军介绍:“听家里的老人回忆,高中毕业后,父亲在探索人生的道路上无所适从。1930年,他开始在本村小学任教,两年之后到庞各庄学校从事教育工作。1934年因工作需要,又回本村学校教书。在这期间他坚持了教育救国的理论,‘要想抵御外来侵略,必须富国强民;要想改变中国的贫穷落后,就应该首先办教育,教育国人教育青年人。’”

  书中记载:1930年国民政府教育局办了一期师资训练班。在训练班刘吉年结识了以教书为掩护的中共地下党员王学楼。刘吉年从王学楼那里开始接触到马列主义的启蒙教育,同时意识到教育救国论是行不通的。师训班结束后,王学楼又赠刘吉年几册进步书刊,从此,他们建立了亲密的来往关系,刘吉年逐步走上了革命道路。

  据高阳县政府办整理的“高蠡暴动”简介记载:“发生在1932年8月的高蠡暴动,是保定地区高阳、蠡县一带的广大农民在中共河北省委和保定特委直接领导下掀起的一场震撼华北的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大规模的农民武装斗争;是在敌强我弱的形势创建红军、建立苏维埃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这次暴动虽然失败了,但在这块沃土上撒下了革命的种子,给后来动员民众进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刘泽军说:“高蠡暴动失败后,父亲的邻居家来了一位避难客人。这人正是参加高蠡暴动的‘通缉犯’,博野县南白沙村的共产党员——徐云甫。

  本栏上周刊发了《一年多,刘青山张子善贪了近一吨黄金》的文章,热心读者刘泽军致电本报,称其父亲与刘青山曾有多年共同抗战经历。随后,笔者翻阅多本有关著作,在刘泽军的帮助下逐步还原了这位北平地下党曾经的革命经历。

  2  在家乡曾与刘青山一同对敌斗争

  《安国县英烈传》中这样写道:“徐云甫看到刘吉年与众不同……就经常找刘吉年聊天,谈古论今,讲述中外时局,探讨人生之路,对刘吉年进行人生观的教育。特别是谈到日寇霸占东北三省,国民党不抵抗,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的危险,以激发吉年同志的民族自尊心和报效国家的精神。”

  刘泽军告诉记者:“在这前后,还有一个人走进了父亲的生活。刘顺山(即刘青山)是高蠡暴动后的幸存者,暴动失败后他回到老家南章村,经常到学校向父亲请教问题。一次,父亲对刘顺山说:‘顺山、顺水、逆来顺受,这个顺字不符合你的性格,青山、绿水、蓝天,青山比顺山好。’刘顺山心想,自己现在是通缉犯,改‘青山’也好,省得今后让人抓住自己的把柄。从那时起,刘顺山改叫了刘青山。就这样,这个比父亲小8岁的小老乡刘青山,渐渐和父亲成了莫逆之交。”

  1932年,由于刘吉年思想进步,时时处处表现出了青年人的革命朝气,经徐云甫、刘青山两同志介绍,刘吉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以教书为掩护,开始了党的地下秘密活动,并改名为刘迪刚。

  在安国市地方志办公室编辑的一本《安国英杰录》中也记载了这段历史:“1934年,刘吉年回本村任教,为了便于活动与本村党员合伙开办一木货场,常以买树木为由走东村串西村,传递党的文件和指示,动员进步青年投身革命。”

  刘泽军说:“1937年冬,安国县动员会建立,南章村得到这一消息,刘青山和我父亲积极响应县动员会的号召,在县动员会的领导下,发动本村农民,成立动员会。村动员会成立后,大牌子挂在村公所,高高擎起的大红旗,迎风飘扬。乡民们敲锣打鼓,集会游行,印发传单,积极宣传抗日。他们为发动民众抗日,在民众大会上宣誓‘宁做断头鬼、不当亡国奴’。他们秘密发展了一批党员。时间不长南章村就涌现了二十余名抗日积极分子,先后参加了区、县各级抗日组织。”

  3  从事地下工作,牺牲细节成谜

  据资料记载,由于突出的表现,1937年10月刘吉年调至区动员会工作。1938年夏,调任安国县委组织部长。从1938年7月任组织部长到年终,经过全党及刘吉年的积极努力,全县党员由几百名一跃发展到两千多人。刘吉年也因此成为安国县发展党、巩固党、完善各级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

  刘泽军介绍,就是在那时,父亲为了打败日本侵略者发动全家男女老幼参加抗日工作。在他的说服动员下,大伯刘韧(又名刘彭年)、叔叔刘丰年(又名刘辰子)都积极报名,当时15岁的大姐刘青艳、13岁的大哥刘泽民,都被动员到县里参加了工作。当时年仅8岁的二哥刘泽欣也作为童子军跟刘青山投身抗战。

  1939年冬,刘吉年奉调去延安抗大学习,他接到去延安的通知后,高兴得废寝忘食,为了早日到达革命圣地,他家也没回,把行李和自行车托人带回家,立即奔上了去延安的行程。

  在有限的资料中显示,刘吉年在延安学习后被分配至华北局社会部(政工部)工作,主要负责北平的地下工作,化名王焕章、贾炼。

  “这是父亲牺牲前仅有的文字记录。”刘泽军说:“直到前些天,我在互联网上找到了一段和父亲有关的记录。”

  在一本《我经历的北平地下党》的著作中,笔者读到一段有关北方局社会部的工作描述:“再次找到了社会部平西联络站派在妙峰山地区的交通站。交通站的负责人是贾练同志,带着一部电台,有报务员、警卫员,任务主要是传递情报。把从北平得到的情报(包括华北、东北敌伪的政治军事动态)发往晋察冀社会部和延安……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平西情报联络站领导的妙峰山、海淀、西直门至北平城这条秘密交通线发挥了重要作用。”

  刘泽军说:“虽然姓名有一字之差,我肯定这里面讲的就是父亲。由此看来,父亲不是在华北局工作,而是北方局的社会部。虽然父亲的牺牲没有更多的细节,但看到这些文字已经让我十分骄傲了。”

  据记载,1942年秋,刘吉年从北平回北方局驻地,在河北省易县境内与敌人遭遇,壮烈牺牲。时年仅34岁。

  □ 郎亚南

http://news.bdall.com/epaper/bdwb/html/2013-02/25/content_330177.htm
红旗漫卷西风烈.
浩气长存志青云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