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6683阅读
  • 18回复

[转贴]一批红岩绝密档案昨日首度公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小美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7
即将公开展出的档案资料复印件

  本报讯今日是第57个“11·27”纪念日,昨日,由红岩联线和市档案馆共同主办“见证红岩——档案、文物、资料解密展”新闻发布会上,一批绝密档案被公开。其中最为震撼的是当时的国民党军统局绘制的一份“中共中央南方局和新华日报的领导人员关系图”。

  人物关系图

  见证:南方局被监视

  长期研究红岩历史的歌乐山烈士陵园纪念馆馆长厉华告诉记者,当时的国民党军统局基本上就是个特务机构,而这张“关系图”就是他们拿给特务们的“监视人员清单”。记者看到,该图列出的大多是很有影响的历史人物,且主次程度一清二楚——周恩来被列在人物关系图的最中心,也就是“核心监视对象”,他的周围是邓颖超、吴玉章、董必武、王若飞、叶剑英等;再往外一圈,则是郭沫若、田汉等人以及大公报、中苏文化协会等机构;再外围还有国民党左派冯玉祥等。厉华称,这基本上就是当时特务监视南方局人士的“指南”,可见当时我党开展斗争工作的艰难。

  计划调整书

  见证:特务机构臃肿

  很多人对特务的印象和认识大都来源于影视作品,在这些作品中,特务一般被塑造得很干练或者很恶毒,还往往施展美人计等计谋。而昨日展览公布的一个“军统局渝特区工作调整计划书”中,则展示了当时国民党特务机构官僚化、效率低的实情。计划书中自称国民党特务的“组织形成机关化,不易确信秘密”,需要“简化程序,深入到基层”。厉华称,根据史料记载,当时军统局有上万名特务,而这个材料则证明,当时的特务机构官僚化已经很严重。

  囚粮报领表

  见证:国民党贪污严重

  另外,昨日还展示了一组“国民党西南长官公署军法处报领囚粮名单”,是当时的国民党看守机构申请口粮的名单,列表上大概有四五百人。厉华告诉记者,这其实是国民党内部贪污的一个证据,因为工作人员与历史存档的关押人员名单进行对照时,发现表上一百多人都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当时的国民党看守人员谎报名单,领取了更多的财物。

  该展览将于今日正式开展,持续15天,展示3500页历史资料和120张珍贵照片。

  花费三年时间整理3500页资料

  记者昨日了解到,此次“见证红岩——档案、文物、资料解密展”整理出的3500页资料和120张照片,花费了红岩联线和市档案馆三年多的时间。由于用的都是复印件,所以还经过了复杂的做旧处理。

  厉华告诉记者,他们从2003年就开始整理这些文件,并充分利用了红岩联线对红岩历史的研究优势和档案馆丰富的资料优势,发掘了大量的珍贵历史资料。但由于全部是纸质材料,考虑再三后,他们还是决定不拿原件出来展出,全部采用复印件。档案馆副馆长郑永明称,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更好的保存档案,使之不受人为损害。为了尽量追求真实的效果,所有复印用的纸张都做了做旧处理——运用醋、沱茶等材料,使得纸张不仅有水印,还有残缺不全的地方,这样看起来就和原件区别很小。

  叛徒甫志高第一原型被找到

  他叫任达哉,本是联络员 (转者按:任在当时应该不是联络员)

  在著名的小说《红岩》中,有个让读者咬牙切齿痛恨的人物——出卖了江姐的叛徒甫志高,正是由于他的背叛,江姐入狱,地下组织受到严重破坏。而通过近年的研究,这个人物第一原型找到了:他叫任达哉,原本是地下党的联络员。

  众所周知,《红岩》小说中甫志高的形象是以几个叛徒为原型来塑造的,日前,红岩联线和市档案馆对当年的资料进行详细整理,在一份国民党审讯记录中,发现了第一个叛徒的资料,也就是甫志高的第一原型任达哉。1948年《挺进报》被破坏后,国民党对被捕人员做了审讯记录,任达哉是其中第一个叛变的人。据介绍,这个人本来就意志不坚定,他先是在重庆的地下组织里做联络员,后来脱离地下组织,去上海参加了国民党的军统组织,但又被军统组织除名。此人随即再回到重庆,并凭借曾做地下工作的经历骗取了组织的信任,再次成为地下组织的联络员。厉华称,通讯员的职位虽然不高,但是掌握了很多人士的联络方式,所以他的背叛让地下组织遭受重大损失。

  敢于展出消极诗稿

  厉华:这是还原历史

  这次展览公布的资料中,还有五份被捕的关在狱中的人写的诗稿。不过跟以前“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诗篇不同,这五份诗稿表现的都是被捕人员如何变得消沉和动摇。对此,歌乐山烈士陵园纪念馆馆长厉华称,只是想还原真实的历史。

  记者看到,这五份诗稿都没有署名,而诗的内容基本上都是消极被动的,其中一首中写到“灰飞做白蝴蝶,血泪染红杜鹃……”,另一首则写到“空一床,不寝,至今三年不闻香,香也竞不来,人也竞不来……”明显没有斗志。

  这和之前资料中表达的积极进取的红岩精神显得截然相反,但为什么还要公布出来呢?厉华告诉记者,他们只是想还原真实的历史,同时也反映当时革命斗争的复杂性、残酷性以及人在绝境中对生命的无奈和恐惧。“不是所有人都经得住严刑拷打,所以像江姐那样的宁死不屈才更值得敬佩。”

  记者康延芳/文红岩联线/图郭娟/制图网络编辑:李平

转者按, 在重庆的朋友帮忙看看?
节节青挺立
叶叶翠昂生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6-11-27
“灰飞做白蝴蝶,血泪染红杜鹃……”——就这两句而言,看不出有什么消极情绪,倒还有几分浪漫情怀……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穆阑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6-11-27
消极诗稿好玩啊,还是说明才子多啊!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6-11-27
什么叫“消极”啊?像《多余的话》那种的?

这里有一则与主贴近似的新闻:
http://news.sina.com.cn/c/2006-11-27/070510604513s.shtml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穆阑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6-11-27
“至今三年不闻香”,这个还是和《多余的话》差异很大。不过也许正如厉华说的,有这些,才比较合理。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6-11-27
“不过跟以前“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诗篇不同,这五份诗稿表现的都是被捕人员如何变得消沉和动摇。”

——这个对比,比较汗。。。“以前”到宋代去了……

很想知道“消极”诗篇的作者,也想知道10月28日大坪刑场上那三个叛徒的表现,闪人……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小美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6-11-27
引用第5楼岁寒2006-11-27 11:42发表的“”:
“不过跟以前“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诗篇不同,这五份诗稿表现的都是被捕人员如何变得消沉和动摇。”
——这个对比,比较汗。。。“以前”到宋代去了……
很想知道“消极”诗篇的作者,也想知道10月28日大坪刑场上那三个叛徒的表现,闪人……


呵呵, 先找找哪位是坐牢三年的?.
节节青挺立
叶叶翠昂生
离线小美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6-11-27
(干脆把这则也转贴过来)

“11·27”绝密档案今首次公开
2006年11月27日07:05 重庆商报

  在红岩英烈殉难57周年之际,重庆红岩联线与重庆档案馆今日将首次公布一批“绝密文件”,其中有《特务监视日志》、《特务审讯笔录》等绝密资料及一些鲜为人知的史实。这些资料大部分取自国民党军统局档案中心的绝密文件,因特务没来得及带走由当时的重庆人民委员会保管,市档案局从2003年开始整理。并从今日起至12月10日在烈士墓烈士陵园推出《见证历史——档案、文物、资料解密展》,展览对学生、老年人、军人、残疾人等免费开放。

  由国民党军统局绘制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和新华日报的领导人员关系图,国民党万余名特务人手一册,按此进行严密监视

  “特务工作手册”

  此次解密的资料中,有一份“中共中央南方局和新华日报的领导人员关系图”,图的中间以周恩来为核心,吴玉章、邓颖超、董必武为圆圈第二层,冯玉祥、邵力子等被列为“国民党左倾人士圈”。

  此外还有文化界名人郭沫若、田汉,外国驻渝记者,大公报记者杨刚等二十多个名字。据介绍,这份关系图就是当时军统局1万多名特务的工作手册,人手一份对这些“重点对象”进行严密监视。

军统监视日志

  展出文件中还有非常罕见的国民党军统局特务记录的“监视日志”,其中一份日志记录了特务对《新华日报》实施的监视方案,1947年,最多的时候一天有100多名特务对报社、印刷厂进行监视。

  有的特务坐在附近饭馆,有的蹲在门口假装读报,眼睛却紧瞅着报馆。一有记者从报社出来采访,就有“专人”尾随其后,对社长潘梓年更是严密监视,派出数人跟踪。

  审讯特务笔录

  特务黄名正的审讯笔录(节选)

  问:你把渣滓洞枪杀事件谈一下。

  答:在深夜一两点钟的时候把所有的十一个监室的人弄在五个监室内,每个监室用两把锁锁到,门口还架着一挺机枪。

  问:机枪是谁掌握的呢?

  答:是借的警卫连的机枪

  问:有没有跑脱了的呢?

  答:跑脱了的人有,听说有。

  问:被杀死烧死的掩埋了没有?

  答:没有埋……

沱茶、陈醋制作复件(转者按:估计纪念馆里大部分也是仿制品,他们应该标明才对)

  这次展示的大多数是文物复件,但从外观上看却足以以假乱真。据红岩联线主任厉华介绍,由于原物历史已久易损毁,此次展出的文件都是复制品。为达到仿真效果,制作人员将原件复印、扫描用特殊的墨水打印在马粪纸上,然后将陈醋和沱茶按照精确的比例调配出特殊“颜料”,用刷子刷在上面,便能达到和原件丝毫不差的效果。

  312名烈士头像上纪念墙

   日前,市委组织部出资上百万元,在烈士陵园新建了一座长30米、高4米的花岗岩烈士纪念墙,上面第一次完整地刻上了“11.27”中殉难的312位烈士的名字、头像。头像以真实照片为蓝本,以影雕的方式刻在花岗岩上,栩栩如生,纪念墙将于今日揭幕。记者 纪文伶 实习生 周璨

  历史真相

  叛变地委书记涂孝文狱中被感化

  众所周知,川东地委书记涂孝文1948年6月11日被逮捕后叛变,供出了包括江竹筠在内的16名地下党员。红岩联线负责人厉华告诉记者,他们从民党军统局的材料——《涂孝文被捕后的复查说明》中发现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

  据记录,涂孝文在交待了16名地下党人后,1948年7月,特务为了让他提供其余十多名川东特委名单将他关押到白公馆。在狱中,涂孝文和陈然、王朴关押在一个牢房里,陈然等并没有难为他,反而帮他打饭,把干净的水留给他喝。趁特务不注意,就给他讲道理,启发感化他。终于,涂对自己的叛变表示悔恨,在接下来的若干次审讯中他守口如瓶,没有再透露一点信息。

  1949年10月28日,涂孝文在大坪刑场被特务公开枪杀。

  四川调运200棺材敛烈士

  此次解密展览,还首次公布了120多幅照片,其中有新华社驻军记者时盘旗拍摄的50多张照片反映了当时为烈士收敛遗体的内容。因尸体太多,棺木不够,当时的重庆人民委员会紧急从四川省运来200多副棺材,从照片中还可以看出,群众自发以白绸裹尸放入棺木予以厚葬。

  还有一张珍贵照片,反映了1950年11月27日,重庆政府第一次办“11·27”历史陈列展览时,50多万市民前来吊唁的盛况。照片作者已无从查证。
节节青挺立
叶叶翠昂生
离线穆阑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6-11-27
红岩连线好像不更新了?
查哪个三年查不出来的,至今三年,就是说至少三年,就是3+N年,N大于等于0。
离线小美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6-12-01
(问: 有没有在重庆的朋友去看过了的? 说一哈情况撒)

http://www.cqarchives.com.cn/jsp/contentpub/browser/contentpro.jsp?contentid=e21efd79c145



节节青挺立
叶叶翠昂生
离线2049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6-12-06
引用第0楼小美2006-11-27 06:49发表的“[转贴]一批红岩绝密档案昨日首度公开”:
……记者看到,这五份诗稿都没有署名,而诗的内容基本上都是消极被动的,其中一首中写到“灰飞做白蝴蝶,血泪染红杜鹃……”,另一首则写到“空一床,不寝,至今三年不闻香,香也竞不来,人也竞不来……”明显没有斗志。
.......

不知这位记者同志看到毛泽东的《贺新郎》词时,是否也会指责说是消极被动、消沉和动摇、没有斗志什么的呢?
离线保卫祖国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6-12-07
解密展览我因工作的原因,无法去现场参观,甚为遗憾.关于报道中说的"消极诗稿",我认为不能过早下结论.因为该诗稿属于尚未查找出作者,因此光看诗稿里面的内容来判断,有些过于武断.即便该诗稿属于叛徒所写,也应该分析他们写作是否属于叛变前,这样也对研究和充实红岩里面的B类档案关于叛徒方面(主要是心理方面)能提供更加详实的材料和依据.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离线黄栌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7-02-20
引用第1楼岁寒2006-11-27 08:12发表的“”:
“灰飞做白蝴蝶,血泪染红杜鹃……”——就这两句而言,看不出有什么消极情绪,倒还有几分浪漫情怀……

关于此诗,其实是个断章……不知道原本是什么,从哪里发现的,诗稿还是题在什么上的?
总之应当不是原作,此诗全文如下: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来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想必是断章取义,所以不必追究原诗的格调如何了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07-02-20
引用第12楼黄栌2007-02-20 22:28发表的“”:
关于此诗,其实是个断章……不知道原本是什么,从哪里发现的,诗稿还是题在什么上的?
总之应当不是原作,此诗全文如下: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

原来这两句出自高菊卿的《清明》啊,多谢黄栌小朋友赐教。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黄栌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07-02-20
其实在下个人还是挺喜欢这首诗的,尤其是断章和尾联……不过格调么……越细品便越说不好了……
旧体诗还是要看第一印象的好……
离线紫裳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07-02-20
“消极”说法有严重的炒做嫌疑。不仅仅“消极”的说法值得商榷,另外有多少人“消极”?有多少人坚贞不屈?我想这个比例不说,大家也知道。为什么不多研究绝大多数坚贞不屈的烈士呢?拿个别的所谓“消极”来吸引观众,这个取向实在不敢苟同。
离线穆阑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07-02-21
历史事实嘛,不怕炒作。
离线yihong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07-02-21
引用第6楼小美2006-11-27 11:51发表的“”:
呵呵, 先找找哪位是坐牢三年的?.


出自未定性的牺牲者也未可知.
离线yihong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07-02-21
第一张像梅花档案图.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