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9738阅读
  • 47回复

爱上红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20楼 发表于: 2007-01-04
我还想请教360CCTV同学一下,节目里一再出现的那张刘国鋕的照片你们是从哪里得到的?此前我们从未见过这张照片,我们这里的几位同学都觉得不大像烈士本人;另外,节目里出现的另一张照片也不是刘国鋕,而是烈士五哥刘国錤。
节目里反复出现的照片:


可以确定的刘国鋕烈士本人的照片:



被节目误认为刘国鋕的刘国錤的照片:


小美同学指出,节目出现的那张照片上的先生,耳朵与刘国鋕很不一样,刘国鋕本人的耳朵很有特点,很长,耳垂很大,但节目里那张照片的人物没有这个特点。我觉得除了耳朵不一样以外,脸型也差得比较远,刘的脸型比较饱满,而“疑似”照片上人物的脸比较扁平。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360cctv
只看该作者 21楼 发表于: 2007-01-04
我不是编导,不能肯定照片的具体来历,但应该是从红岩馆档案库里拿到的。如果有错无非两种可能,一、档案记载不详;二、编导失误。
离线苏日朗

只看该作者 22楼 发表于: 2007-01-04
很想知道江姐爱哭那个问题到底是怎么回事。我知道她被捕后就是受刑过后在牢里哭过一回,因为彭咏梧牺牲一周年哭过,要是光这两件事,也算不上爱哭啊。
金雀银雀飞起来~~~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23楼 发表于: 2007-01-04
关于江姐的哭
谈一点个人看法。
第一,爱哭与斗争的坚定性没什么相干,不必在这个问题上过于纠缠。
第二,“爱哭”说法的由来,当然是狱中难友后来的回忆。难友之间有关系比较密切的,也有彼此不大熟悉的。如果江姐偶尔哭两次,让一个并不相熟的难友看到了,她也许就会得到一个江姐“爱哭”的印象。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苏日朗

只看该作者 24楼 发表于: 2007-01-04
呵呵,谢谢岁寒。其实我也觉得爱不爱哭都不大重要,只不过想更清楚地知道江姐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金雀银雀飞起来~~~
离线yihong

只看该作者 25楼 发表于: 2007-01-07
引用第19楼360cctv2007-01-04 17:01发表的“”:
多谢朋友们的支持和错爱,转贴是对作者的鼓励,深感惭愧!
关于江姐爱哭的问题,其实早有定论。胡康明同志就明确讲过江姐爱哭。其它权威人士也讲过同样的话。彭咏梧牺牲一周年时,狱内同志特意有组织地对江姐进行了一次慰问,一来是对江姐的尊重,二来应该也是考虑到江姐情感过比悲痛。这一点,在罗广斌报告里应该有明确说明。
至于还有同志说江姐入监后其它同志不哭,也是符合逻辑的。总不能大家都哭吧。江姐爱哭,大家要关心她,当然就不能再哭了。
个人觉得,这些意见都不矛盾,完全能够统一起来。


我觉得你误解了苗溪的意思. 她引用的材料是想说明江姐关进去以后, 难友们在她的影响下变得更坚定而少哭了.

全渣滓洞的难友要组织起来去安慰她(两次), 我想主要是因为:
1) 她在渣滓洞, 二处, 万县面对利诱和酷刑表现出的坚定信念极大地鼓舞了难友们的斗志;
2) 彭咏悟在难友们心中的地位.

而不是因为江姐天天以泪洗面. 江姐爱哭不爱哭, 我想最有发言权的是彭咏悟,曾紫霞, 刘德彬, 何理立等, 而不是胡康明,不是李玉佃等和江并不那么熟的同志.

还有有关定论. 定论经常出错,这已是不争之事实.比如好可笑有关人士, 红岩权威们认为<<灵魂颂>>是送给熊咏晖的, 并已下定论. 但殊不知那只是以讹传讹. 只要稍加研究即可知真相.
离线360cctv
只看该作者 26楼 发表于: 2007-01-07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何况女子?我总以为泪水不是销强水,它不会蚀掉革命者的筋骨,相反,它应该如露水,让革命的花看上去更骄艳!江姐爱哭怕什么?她又不是哭给敌人的,她哭哭自己的男人和儿子,难道有损于她的坚强吗?不!不仅没有,相反我始终认为:会哭的江姐才更坚强!不是吗?她如水一样的柔弱,却有铁一般的意志,那不是比特殊材料制成的人来的更不容易,更值得我们敬佩吗?我所以要特别写上江姐爱哭,是因为电影里有一句台词,在电影里江姐说:我不能流着眼泪革命。我是要告诉大家,人是可以流着眼泪革命的。英雄从来就离我们很近!我希望每一个人,包括这里的朋友,都能把英雄当成朋友来看,拉拉他们的手,拍拍他们的肩,感觉到他们的体温,而不是把他们浇铸成高大的丰碑,当成泥菩萨去拜。把人变成雕泥塑,不是对人的尊重,也缺少了一份对历史的客观与审慎。

对yihong同学提到的:
全渣滓洞的难友要组织起来去安慰她(两次), 我想主要是因为:
1) 她在渣滓洞, 二处, 万县面对利诱和酷刑表现出的坚定信念极大地鼓舞了难友们的斗志;
2) 彭咏悟在难友们心中的地位.

我尚有保留意见。
其一:江雪琴不并不等于江竹筠。在小说中,江姐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但事实上,在狱中和江姐一样坚强的同志还有好多。比如李青林同志的表现就丝毫不逊色于江竹筠同志。我相信江姐的形象被放大,除了艺术创作的需要,应该还有其它一些具体原因。这些原因我们可以另外找时间研究,但我相信,这其中重要的一条,应该是她的人性化表现更多的吸引了同志们的关注。就如同我们,回忆起往事,也往往会更多的想起那些人味浓郁的故人。
其二:大家应该知道其实王璞烈士的妻子左绍英当时也在狱中。王是重庆地下党最高首长,死得也很壮烈,若以妻从夫贵的标准看,左似乎应该得到同志们更多的关注。显然这样的理由不大能说得通。

最后我想再次强调,我无意否定或者诋毁英雄的光辉形象,更不是为了标新立异、哗众取宠,我只是认为:造神同样是一种苛求,苛求英雄们做得不够好,苛求他们最好能够按照我们的某种心理或者实际需要去做。其实不必,他们做得已经很好了!
离线秋雨

只看该作者 27楼 发表于: 2007-01-07
引用第26楼360cctv2007-01-07 23:09发表的“”: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何况女子?我总以为泪水不是销强水,它不会蚀掉革命者的筋骨,相反,它应该如露水,让革命的花看上去更骄艳!江姐爱哭怕什么?她又不是哭给敌人的,她哭哭自己的男人和儿子,难道有损于她的坚强吗?不!不仅没有,相反我始终认为:会哭的江姐才更坚强!不是吗?她如水一样的柔弱,却有铁一般的意志,那不是比特殊材料制成的人来的更不容易,更值得我们敬佩吗?我所以要特别写上江姐爱哭,是因为电影里有一句台词,在电影里江姐说:我不能流着眼泪革命。我是要告诉大家,人是可以流着眼泪革命的。英雄从来就离我们很近!我希望每一个人,包括这里的朋友,都能把英雄当成朋友来看,拉拉他们的手,拍拍他们的肩,感觉到他们的体温,而不是把他们浇铸成高大的丰碑,当成泥菩萨去拜。把人变成雕泥塑,不是对人的尊重,也缺少了一份对历史的客观与审慎。
对yihong同学提到的:
全渣滓洞的难友要组织起来去安慰她(两次), 我想主要是因为:
1) 她在渣滓洞, 二处, 万县面对利诱和酷刑表现出的坚定信念极大地鼓舞了难友们的斗志;
.......


说的坦诚真实。敬佩用这样的态度对待英雄,看待历史人物。走近英雄,才可以更好地认识英雄,理解英雄的的胸怀。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28楼 发表于: 2007-01-08
引用第26楼360cctv2007-01-07 23:09发表的“”:
英雄从来就离我们很近!我希望每一个人,包括这里的朋友,都能把英雄当成朋友来看,拉拉他们的手,拍拍他们的肩,感觉到他们的体温,而不是把他们浇铸成高大的丰碑,当成泥菩萨去拜。把人变成雕泥塑,不是对人的尊重,也缺少了一份对历史的客观与审慎。
.......
造神同样是一种苛求,苛求英雄们做得不够好,苛求他们最好能够按照我们的某种心理或者实际需要去做。其实不必,他们做得已经很好了!


是的,您说得很对,我非常赞同。
“拉拉他们的手,拍拍他们的肩”,是的,这个我可以做到的,但如果是“拍拍他们的头,摸摸他们的脸”,我就不敢了,因为他们不是普通的朋友,而是我敬重的朋友。

引用第26楼360cctv2007-01-07 23:09发表的“”: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何况女子?我总以为泪水不是销强水,它不会蚀掉革命者的筋骨,相反,它应该如露水,让革命的花看上去更骄艳!江姐爱哭怕什么?她又不是哭给敌人的,她哭哭自己的男人和儿子,难道有损于她的坚强吗?不!不仅没有,相反我始终认为:会哭的江姐才更坚强!不是吗?她如水一样的柔弱,却有铁一般的意志,那不是比特殊材料制成的人来的更不容易,更值得我们敬佩吗?我所以要特别写上江姐爱哭,是因为电影里有一句台词,在电影里江姐说:我不能流着眼泪革命。我是要告诉大家,人是可以流着眼泪革命的。.......


您这些话理论上都无可挑剔。
您前边说的“江姐入监后其它同志不哭,也是符合逻辑的。总不能大家都哭吧。江姐爱哭,大家要关心她,当然就不能再哭了。”呵呵,真是个新奇的逻辑,不过这应该不是徐远举写这段话的本意吧。个人感觉您为了证明“会哭的江姐才更坚强”,就矫枉过正,走到另一个极端去了。

还是岁寒的说法够客观:
关于江姐的哭

谈一点个人看法。
第一,爱哭与斗争的坚定性没什么相干,不必在这个问题上过于纠缠。
第二,“爱哭”说法的由来,当然是狱中难友后来的回忆。难友之间有关系比较密切的,也有彼此不大熟悉的。如果江姐偶尔哭两次,让一个并不相熟的难友看到了,她也许就会得到一个江姐“爱哭”的印象。
~~追~~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29楼 发表于: 2007-01-08
引用第26楼360cctv2007-01-07 23:09发表的“”:
对yihong同学提到的:
全渣滓洞的难友要组织起来去安慰她(两次), 我想主要是因为:
......
2) 彭咏悟在难友们心中的地位.
我尚有保留意见。
......
其二:大家应该知道其实王璞烈士的妻子左绍英当时也在狱中。王是重庆地下党最高首长,死得也很壮烈,若以妻从夫贵的标准看,左似乎应该得到同志们更多的关注。显然这样的理由不大能说得通。
.......


不好意思,再罗嗦几句。

1、我不认为yihong是以妻从夫贵的标准看问题的,渣滓洞的难友也不是。
2、“王是重庆地下党最高首长,死得也很壮烈”,王璞是被游击队员擦枪走火,受伤抢救无效去世的,在左绍英入狱时,王的死还是保密的,难友们几乎是不知情的。
3、左绍英生孩子时,全狱也是集体慰问她的,不要把事情对立起来看嘛。
~~追~~
离线yihong

只看该作者 30楼 发表于: 2007-01-08
我觉得360cctv先生的一些说法有意思, 可以探讨一下:

我和许多朋友一样, 对江竹筠的是了解, 始于"红岩"小说. 但真正使我震撼的则是"江竹筠传"和"红岩恋"中的那个江姐. 这个嘛, 我们可以另谈. 我这里只想对全渣滓洞的难友组织起来慰问江姐谈一下.

下面这段选自""《江竹筠传》--序"":
    你是丹娘的化身,
    你是苏非亚的精灵,
    不,你就是你,
    你是中华女儿革命的典型。
 
   这首朴素的短诗是一群囚徒献给另一个素不相识的囚徒——江竹筠的慰问信.在那阴森恐怖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集中营里,在那腥风血雨的日子,备受迫害的同志之间,不存在庸俗的吹捧和奉承,只有衷心的关怀、激励和敬仰,只有共同战斗的激情。     这首诗,既是诗人对江姐的赞美和讴歌,也是同志们向她表示自己的决心——要象江姐那样坚贞和忠诚,要象江姐那样英勇斗争……它是从火山口迸发出来的最强音!
 
    这首诗在渣滓洞监狱中传诵了一年多之后,江姐和作者都为革命而壮烈牺牲了,他们的崇高精神,鼓舞了千千万万革命人民。这首诗江姐是当之无愧的。

罗广斌 刘德彬 杨益言的"圣洁的血花——献给九十七个永生的共产党员":

  到渣滓洞后,敌人曾经给她们分别带重镣,关禁闭,在最初一个月中,是没有放松过她们,
特别是江竹筠同志,要想从她身上,找出一些关于她丈夫彭咏梧同志的关系,所以在魔窟的严刑拷讯下,受尽了老虎凳,鸭儿浮水,夹手指,电刑,钉重镣……各种各样的酷刑,特务匪徒,没有从她身上得到丝毫的线索。
  在受刑时,她曾经晕死过去三次,每次都被冷水喷醒过来,又继续受刑.........

  和在敌人面前的坚定、顽强一样,江竹筠同志对战友也从未忘记过团结、教育、争取及一再提高。一年半阴暗的囚徒生活里,她秘密地、逐步组织了两间女室的学习班和讨论会;在生活上、学习上,不断的起着带头作用,因此,几个月内,全渣滓洞展开了学习和团结的高潮。
 
  在政治上,她一直要求着每个战友不妥协、不投降、不叛党地熬过任何困难,她曾经鼓励大家说:“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

再看傅伯雍 张正履的""慰问江竹筠":

  江竹筠被捕后,在“二处”由徐远举和陆坚如等特务多次审讯,受了竹筷子夹指头等刑罚折磨。敌人要她交出组织关系,她义正词严地斥责了狗特务们。敌人没有从江竹筠口里得到任何情况,只得给她上了重脚镣,关进渣滓洞女一室。......................

    江姐,坚强的女性,她守口如瓶,保守了党组织及一切党的机密。她豁出生命捍卫了党的利益。狱中难友纷纷发起了对这位宁死不屈的女战士的慰问。

再看田一平"在国民党的四个监狱里"对此事的描述:

  ........ 特务把与她并肩战斗的同志都弄来会审,逼她承认,她知道说不脱了,顽强抵抗“不知道”或根本不开腔,特务就用刑,用上几根圆竹棍夹在手指中间,一个土机器用力绞,十指连心,江竹筠就昏死过去了,用冷水泼,醒来时逼她招供,回答仍然是“不知道”。被抬出来后,她单独住一个房间,手指受刑过重,不能活动,打饭,吃饭都没法,狱方另派一女政治犯去照顾她.江姐的坚贞不屈,激发起了难友们的共愤,我们借机发动慰问有的送一块肥皂,有的一勺白糖,有的送草纸,上面还写上鼓励的话,总之,各尽其有。有个难友、送了一大块白布,告诉她,布撕成条,把足镣缠起来、以免擦伤足,再用布条把足镣提起来系在腰间,减轻足的负荷,行走就方便了。我们的慰问对她鼓舞很大。第二天下午又被提去审问、用刑,又昏死过去,待她慢慢舒缓过来,徐远举软化她说:江竹筠,你的问题是明白的,是共产党员,证据确凿,这是不容怀疑的,你的上级、同志,统统都在这里,我替你想个办法,我们两边都省事,只要你承认是共产党员,案子就定了,其他的人和事,通通不问了。这样,你也免得经常应付受苦,我们也省事”。小江寻思了一阵,坚定地说:“我承认我是共产党员,其他的人和事一概不知道”,消息传下来,难友们对她的凛然大义,表示由衷的敬佩。大家唱歌,送食品,齐声赞颂她,

这段选自""毒刑砺坚贞"":


      1948年6月的一天,渣滓洞监狱的200多名难友,都轮流守望在“风门”前,注视着从刑讯室传来的动静。因为一大早,特务就从女牢中提走了江竹筠同志。这年的上半年,可算是中共四川地下党最为艰难的时期了。自重庆市委书记刘国定、副书记冉益智、川东临委副书记涂孝文等相继被捕叛变后,大批同志被捕入狱。在酷刑、枪杀、官禄、金钱的威逼利诱下,每一个都将经受一场严峻的考验。甚至有个别在平时大家都认为表现很好的人,也因为受不了酷刑而背叛革命。

    那些使多少男人也受不了的中外酷刑,江姐能挺住吗?一些不太了解江竹筠同志的难友,在为她担心。.................

    夜已经很深了,然而各牢房的空气却显得异常热烈,难友们为江竹筠的英雄气慨而感动,自发地开展了慰问江竹筠的活动,胡春圃、田一平等同志还暗中串连收集慰问品。第二天,放风的时候,一个个纸团投进女牢房,那是同志们写来的慰问信和诗,...... 江姐心情特别激动:“同志们太好了,我算不了什么……”由于刑伤太重,手不能握笔,她请同室难友帮她写了封回信:“毒刑是太小的考验,筷子是竹做的,而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江竹筠同志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浩然正气和超人的毅力,击败了敌人,振奋了难友。

最后再看一下刘德彬的回忆:

        ....... 接着,由“军法官”张界加紧对下川东一案的审讯。江姐被提去和涂孝文对质那天,敌人给江姐用尽了各种刑罚,江姐昏死过去三次,始终说不认识涂孝文。
 
    楼五室正对监狱的审讯室外的小花园,进出的人,刘德彬看得见,看见江姐受刑后,被扶回牢房时,血肉模糊,动弹不得,难友们都为党有这样的好儿女感到骄傲。刘德彬更是满怀敬仰之情,当即提议用五室全体难友的名义,给江姐写封慰问信.
*********************************************************************************************************

我想这些材料对渣滓洞的难友组织起来慰问江姐的来由说得够清楚了. 另补充一点: 下川东一案, 被捕党员数十名, 押往渣滓洞后, 重点严刑逼供的只江一人.   我不想讨论谁受刑轻重, 也不想讨论谁地位高, 因为革命不分高贵低贱. 我最欣赏老馆长所说:   备受迫害的同志之间,不存在庸俗的吹捧和奉承,只有衷心的关怀、激励和敬仰,只有共同战斗的激情. 渣滓洞的难友对江姐的慰问, 因此而弥足珍贵.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31楼 发表于: 2007-01-08
本来不想就“哭”的问题再说什么了,但看到大家似乎已经不是在说同一件事了,因此还是忍不住要啰嗦几句。

1。江姐在狱中是否经常哭,我觉得根本无从考证,而且个人觉得也没有什么必要去考证。
2。关于慰问江姐的原因,我比较相信这样的说法:在彭咏梧牺牲一周年的日子里,下川东与彭有直接上下级关系的几位干部(应该包括刘、唐等人吧)发起了对江的慰问活动。我不认为这个活动与彭的地位毫无关系,当然,江姐的坚强也应当是难友们慰问她的重要原因之一。
3。小说《红岩》对后来一些回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狱中一些难友迄今还把某些已经证实是虚构的故事当作史实来回忆,甚至用小说人物的名字来称呼历史人物。因此,对于各种回忆材料,如果是小说《红岩》出版之后的,我个人认为都要审慎地对待。
4。与YIHONG同学商榷:我不认为黄茂才能够列入“最后发言权”之列,点到为止,不多说了。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苏日朗

只看该作者 32楼 发表于: 2007-01-08
各位,是我不好,我实在没想到自己那天的一句问会引起这么多争论,否则我也就不问了。
金雀银雀飞起来~~~
离线yihong

只看该作者 33楼 发表于: 2007-01-08

与YIHONG同学商榷:我不认为黄茂才能够列入“最后发言权”之列,点到为止,不多说了。


我原想说何理立的,已将黄茂才去掉.


2。关于慰问江姐的原因,我比较相信这样的说法:在彭咏梧牺牲一周年的日子里,下川东与彭有直接上下级关系的几位干部(应该包括刘、唐等人吧)发起了对江的慰问活动。我不认为这个活动与彭的地位毫无关系,当然,江姐的坚强也应当是难友们慰问她的重要原因之一。


同意. 我主要谈的是对江的第一次大规模慰问活动.我觉得其来由是一清二楚的. 江在难友心中的地位基本上源于此. 我不反对文学化,个人发挥,但也要有个限度. 渣滓洞不是幼儿园, 谁最会哭谁就会得到老师的关心.


小说《红岩》对后来一些回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狱中一些难友迄今还把某些已经证实是虚构的故事当作史实来回忆,甚至用小说人物的名字来称呼历史人物。因此,对于各种回忆材料,如果是小说《红岩》出版之后的,我个人认为都要审慎地对待。


基本同意. 但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圣洁的血花", "如此中美所"的参考价值并不一定比其后的一些回忆录高. "江竹筠传", "陈然烈士传略"等至今仍是这些烈士的权威文献,尽管其成书于小说"红岩"之后.

狱中一些难友年事已高, 五六十年前的沉事记忆不清是可以理解的.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34楼 发表于: 2007-01-09
引用第20楼岁寒2007-01-04 19:12发表的“”:
我还想请教360CCTV同学一下,节目里一再出现的那张刘国鋕的照片你们是从哪里得到的?此前我们从未见过这张照片,我们这里的几位同学都觉得不大像烈士本人;另外,节目里出现的另一张照片也不是刘国鋕,而是烈士五哥刘国錤。
节目里反复出现的照片:

可以确定的刘国鋕烈士本人的照片:
.......


与刘以治先生有联系的同学是否请刘老辨认过了?
~~追~~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35楼 发表于: 2007-01-10
引用第33楼yihong2007-01-08 20:38发表的“”:
……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圣洁的血花", "如此中美所"的参考价值并不一定比其后的一些回忆录高. "江竹筠传", "陈然烈士传略"等至今仍是这些烈士的权威文献,尽管其成书于小说"红岩"之后.
…….


我也基本同意哈~~~

引用第33楼yihong2007-01-08 20:38发表的“”:
狱中一些难友年事已高, 五六十年前的沉事记忆不清是可以理解的.


纯粹的“记忆不清”和把小说与历史混淆起来还不能对等。记忆不清,再加上小说的影响,有些回忆就更要打点儿折扣了。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小美

只看该作者 36楼 发表于: 2007-01-10
引用第35楼岁寒2007-01-10 08:51发表的“”:
纯粹的“记忆不清”和把小说与历史混淆起来还不能对等。记忆不清,再加上小说的影响,有些回忆就更要打点儿折扣了。


还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吧, 笼统地下结论并不适宜.
节节青挺立
叶叶翠昂生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37楼 发表于: 2007-01-10
是啊,所以是“有些回忆”啊。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yihong

只看该作者 38楼 发表于: 2007-01-10
小美和岁岁在绕口令, 还是二人转呀?
离线allegro

只看该作者 39楼 发表于: 2007-01-10
Re:关于江姐的哭
引用第23楼岁寒2007-01-04 20:25发表的“关于江姐的哭”:
谈一点个人看法。
第一,爱哭与斗争的坚定性没什么相干,不必在这个问题上过于纠缠。
第二,“爱哭”说法的由来,当然是狱中难友后来的回忆。难友之间有关系比较密切的,也有彼此不大熟悉的。如果江姐偶尔哭两次,让一个并不相熟的难友看到了,她也许就会得到一个江姐“爱哭”的印象。



严重同意“第一”。
赞同“第二”的推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