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9814阅读
  • 50回复

小说《红岩》中的人物原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20楼 发表于: 2006-05-01
  这是张羽写的:“《红岩》中的成岗是以原型陈然为主又汲取了成善谋的某些成分塑造而成的。小说丢弃了回忆录中的一个情节,即:两个长期合作、彼此相知而从未谋面的青年革命家,在走向刑场的最后时刻,当敌人点名时才第一次见面,这难得的一见竟是他们的永诀。其情其景和“刑场上的婚礼”有异曲同工的壮美特色,丢掉显然有点可惜。而小说把两个人的特征揉在一起,取名成岗,作为《挺进报》的工作者、老许的交通员,和老许在狱中相见,并肩战斗,在对敌斗争中迸发了生命的火花,也有其独特的风采。”

  苗溪说说成岗这个形象除了取了成善谋的姓,还汲取了成的哪些成分?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hxg

只看该作者 21楼 发表于: 2006-05-28
引用第5楼穆阑2006-04-29 16:33发表的“”:
小说《红岩魂》里好像说他们认识的,不知道有没有依据。
成与刘和陈都是很熟悉的朋友,这倒不是刘和陈认识的理由。



关于刘与陈认识的过程:
陈然和刘熔铸、蒋一苇等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党员自发办了一张《彷徨》杂志,后来又办了一份油印小报(《挺进报》的前身),引起了地下党组织的注意。刘国志通过调查寻访到线索,但陈然等人出于警惕要求“谈判”。经彭咏梧同意,党组织正式派刘国志与陈然等人联系。第一次见面的地点是在《彷徨》杂志社,党组织方面派出的代表除刘国志外还有吴子见。
这段情节不是虚构的,肯定有出处。只是时间长了,记不住出自哪篇文章。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22楼 发表于: 2006-05-28
引用第21楼hxg2006-05-28 02:42发表的“”:
关于刘与陈认识的过程:
陈然和刘熔铸、蒋一苇等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党员自发办了一张《彷徨》杂志,后来又办了一份油印小报(《挺进报》的前身),引起了地下党组织的注意。刘国志通过调查寻访到线索,但陈然等人出于警惕要求“谈判”。经彭咏梧同意,党组织正式派刘国志与陈然等人联系。第一次见面的地点是在《彷徨》杂志社,党组织方面派出的代表除刘国志外还有吴子见。
.......


是黄老师光临了吗?激动ING。

我记得在那套<红岩魂>丛书的<挺进报>一册中,提到陈然和刘熔铸、蒋一苇这几个人,是派了刘熔铸一个人与彭“谈判”的,第一次因为彭没有能拿出刘熔铸以前留作接头信物的名片,刘拒绝接关系。第二次彭拿了名片,才正式接上关系。以后基本都由吴传达指示,并未显示陈与刘直接见过面。
~~追~~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23楼 发表于: 2006-05-28
引用第20楼岁寒2006-05-01 12:25发表的“”:
  苗溪说说成岗这个形象除了取了成善谋的姓,还汲取了成的哪些成分?


这个我还真想不出。
~~追~~
离线卢舟
只看该作者 24楼 发表于: 2006-05-28
我觉得成岗和成善谋的关系也许象齐晓轩和齐亮的关系一样,是人物个性和思想水平的一致。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25楼 发表于: 2006-05-28
引用第21楼hxg2006-05-28 02:42发表的“”:
关于刘与陈认识的过程:
陈然和刘熔铸、蒋一苇等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党员自发办了一张《彷徨》杂志,后来又办了一份油印小报(《挺进报》的前身),引起了地下党组织的注意。刘国志通过调查寻访到线索,但陈然等人出于警惕要求“谈判”。经彭咏梧同意,党组织正式派刘国志与陈然等人联系。第一次见面的地点是在《彷徨》杂志社,党组织方面派出的代表除刘国志外还有吴子见。
.......


欢迎黄老师!上面这个细节很重要,麻烦黄老师再回忆回忆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穆阑

只看该作者 26楼 发表于: 2006-05-28
欢迎黄老师!
离线hxg

只看该作者 27楼 发表于: 2006-05-29
引用第22楼苗溪2006-05-28 03:20发表的“”:
是黄老师光临了吗?激动ING。 [表情]
我记得在那套<红岩魂>丛书的<挺进报>一册中,提到陈然和刘熔铸、蒋一苇这几个人,是派了刘熔铸一个人与彭“谈判”的,第一次因为彭没有能拿出刘熔铸以前留作接头信物的名片,刘拒绝接关系。第二次彭拿了名片,才正式接上关系。以后基本都由吴传达指示,并未显示陈与刘直接见过面。


  《红岩魂》中说法的准确出处究竟在哪里现在没想起,但刘国志最先与办报的这拨人接触,这一点完全可以肯定(而且连“挺进报”的名字也是刘国志建议取的)。陈然纪念馆里有篇吴子见的回忆文章可作旁证。摘录一段:

  ……
  开始,地下报纸没有名字,编辑、印刷都比较粗糙。接着,我们觉得还是有一个报名比较好,便取名《黎明》。第一期《黎明》出版了,我们的心情是又紧张又兴奋。我们分头把报纸送给了自己最亲近的朋友。经过我的手送出去的,大部分是给了刘国鋕同志。他当时在民主人士、进步青年和学生中,进行着广泛的活动,需要大量的宣传品。
  由于《黎明》刊头上有些问题处理不当,容易被敌人追踪破坏,刘国鋕同志建议另外改一个名字。我们根据他的建议,把《黎明》更名为《挺进报》,是用隶字写的刊头。
  《挺进报》出了两期,有一天,刘国鋕同志告诉我:“地下党市委的彭咏梧同志要和你谈谈工作。”我十分高兴。五月的一天老彭和我约会在白象街迁川大厦内刘国鋕的卧室里。一见面,他就象老朋友似地亲切对我说:“我们很了解你,现在党希望你承担—项宣传任务。”接着,他把任务告诉了我:一是创办一份秘密报纸,宣传党的政策和报道解放军的战绩。一是恢复《中国学生导报》,公开出版作为学生运动的指导刊物。《中国学生导报》是抗战中期在党的领导下创办的一个学运刊物,一直出版到抗战结束。老彭很了解《中国学生导报》的历史,他说:“《中国学生导报》创办的时候,你也是发起人之一,现在你再把它恢复起来吧,目前学运的开展,急需这个刊物,它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和影响。”老彭还说,出版这两个刊物的任务由我和另外一个从昆明来的同志担负。
  我表示很愿意承担老彭给我的任务。同时我向他建议,除恢复《中国学生导报》外,可否利用《挺进报》这个现成的班底,不必另起炉灶,再办一个秘密报纸。老彭答应等他回去研究之后再告诉我。
  第二次见面,老彭说,市委同意将《挺进报》作为它的机关报,《挺进报》成立党的特支,由他直接领导。因为搞地下工作是单线联系,他不便和所有的同志见面,便决定通过我来实现对报纸的领导。同时还决定:为了报纸的安全,我们编印报纸的几个同志,从此不再搞发行,以免暴露目标。报纸编印出来之后,全部交给组织上去发行。
  ……
http://mem.netor.com/m/jours/adindex.asp?boardid=2704&joursid=33573
[ 此贴被hxg在2006-05-29 09:55重新 ]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28楼 发表于: 2006-05-29
关于《挺进报》的命名问题
黄老师请看,这是我搜集的一点材料:

  吴子见(1959)“忆‘挺进报’和‘挺进报’的战友”称:“第一期油印的地下报纸出版了,取名叫‘黎明’。……我们分头把报纸送给了自己最亲近的朋友。经过我的手送出去的,大部分是给了刘国鋕同志。他当时在民主人士、进步青年和学生中进行着广泛的活动,需要大量的宣传品。接着,我们根据刘国鋕同志的建议,把‘黎明’改为‘挺进报’”。吴子见(1962)“回忆挺进报及战友们”有完全相同的回忆。但是,吴(1997)又称,“我(即吴自己)赓即琢磨,取个什么刊名好呢?想来想去,觉得取名《挺进报》还不错”。

  蒋一苇(1980)“陈然与《挺进报》”称,“市委决定把报纸命名为《挺进报》……”;但蒋一苇(1997)“我知道的《挺进报》”又称,“我们商量,要给小报取个名,提了很多,如‘黎明’、‘曙光’等等,最后决定用《挺进报》”;蒋(2001)“我与《挺进报》”中的回忆与1997完全相同。

  刘熔铸(1981)“《挺进报》”称,“吴圣儒(即吴子见)说:‘老赵建议我们的小报改名为《挺进报》,“挺进”二字有两层含义:一层,用以纪念我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刘邓大军飞渡黄河,挺进大别山,恰似一把钢刀插入敌人的心脏;二层,我们是革命者,应该挺起胸膛向前进,任何敌人都无法阻挡我们向前挺进的步伐。’于是,大家一致同意《挺进报》这个名称,决定把《读者新闻》的第三期改为《挺进报》的创刊号,并推选吴圣儒用隶书体书写挺进报三个字作为刊头。”刘未在文中说明“老赵”的真实身份。刘熔铸(1997)“《挺进报》回顾”则加注说明“老赵即彭咏梧”。

  简单地说,关于《挺》的命名,有5种说法:(1)刘国鋕的建议;(2)吴子见的想法;(3)办报人员的集体决定;(4)市委的决定;(5)彭咏梧的建议。而不管是哪种说法,似乎都与刘国鋕在被捕之前是跟与陈然认识没有直接的关系。

文中所引文献:

吴子见:忆“挺进报”及“挺进报”的战友。《新闻战线》1959年12期,30-32页。
吴子见:回忆挺进报及战友们。《中国青年》1962年8期,14-17页。
吴子见:回忆彭咏梧领导期间的《挺进报》。《挺进报》32-46页,文履平、邓宣、厉华主编,北京:群众出版社,1997年。


蒋一苇:陈然与《挺进报》,《人物丛刊》1980年第2辑,56-66页。
蒋一苇::我知道的《挺进报》,文履平、邓宣、厉华主编《挺进报》,47-59页。北京:群众出版社1997年。
蒋一苇:我与《挺进报》,《纵横》2001 年第7期,21-24页。

刘熔铸:《挺进报》,《贵州文史丛刊》1981年第2期,121-130页。
刘熔铸:《挺进报》回顾,文履平、邓宣、厉华主编《挺进报》,47-59页。北京:群众出版社1997年。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29楼 发表于: 2006-07-28
自己提一下这个帖子,供新来的同学参考。
这几天突然想到《红岩》中刘思扬转移时与孙明霞那个没有告别的告别:

  刘思扬噙着泪水放下了碗,慢慢站起来,在同志们探询的目光下,回到老大哥身边,无言地脱下温暖的上衣,披在他瘦削的肩上,然后,回转身,提起同志们给他捆好了的小小行李卷,径直向牢门走去。如果再逗留下去,他一定会激动地哭出声来。
  余新江轻轻拉住他,把一支钢笔塞在他手里。
  “用它来写吧!这是老许前年送给我的。”
  刘思扬默默地收下了。他也取出一叠纸片,塞进余新江的手心,那是他几个月来用血泪凝成的诗稿:《铁窗小诗》。
  特务出现在牢门口,离别的时刻到了。同志们默默地握手,握手。一颗颗火热的心,在握手中互相交流,互相鼓励。不知从何时起,每间牢房里,都响起了庄严的歌声。歌声,仿佛在宣告自己的信念,在表示不屈和坚贞,在向自己的战友无限依依地告别……
  ……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
  愿把这牢底坐穿!

  刘思扬合着集体的声音,低吟着这熟悉的歌词,慢慢走过一间间的牢房。来到女牢门口,他停下脚步,迟疑着,看见江姐用友爱而了解的目光,带给他无限信任。江姐身后,是结着红发结的她,她扶着江姐的肩头,眼睛里泪光闪烁;可是她控制着,不让它凝成泪珠滴下。她的脸微微有些苍白,还是尽力用笑意迎着他。她的嘴唇微微颤动,像要说什么,又没有说…… ”

我的八卦瘾又发作了,觉得这个更像是齐亮被提走时跟马秀英的告别。

齐亮烈士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2049

只看该作者 30楼 发表于: 2006-08-20
同志们,《红岩》毕竟是小说啊!艺术创作,借现实中某人某事用一下,是否就成了“原型”了呢?我年轻时看《清江壮歌》,总以为柳一清的形象是抄袭江姐的,后来才知道柳一清的原型是马识途的爱人刘惠馨烈士,又了解了马识途在《红岩》创作改编过程中的特殊贡献,才懂得江姐的形象其实也是取众多不同人物的真实细节才丰满起来的,其中当然也会有刘惠馨的影子了。但如果据此得出结论说刘惠馨也是江姐的“原型”之一,您认为这合适么?
离线于焉
只看该作者 31楼 发表于: 2006-08-20
不同意楼上的说法。江姐没有一点刘蕙馨的影子,罗广斌根本不认识刘惠馨。
齐亮的情况大不一样。齐是罗在西南联大附中时就熟悉的人,按照马识途老的话说,齐一直是罗的“偶像”,因此《红岩》中不自觉地在某些人物身上刻上齐的印记是很自然的事。我采访马老时,马老甚至坚持认为齐晓轩的原型就是齐亮。
离线2049

只看该作者 32楼 发表于: 2006-08-20
同理,有本书说到许云峰的人物原型有三个,许建业是其中第二个,第三个是罗世文。但您知道他列在第一个的是谁?居然是那个在地牢里用手挖洞逃出去又被抓回杀掉的真实人物(很抱歉名字不记得了)!不过是借挖洞的事在小说里用一下而已(而且此事早已通过改编大大的升华了),就硬要把挖洞的人考证为第一“原型”,我看简直是胡闹。
离线于焉
只看该作者 33楼 发表于: 2006-08-20
我也不同意把韦德福和罗世文看作许云峰的原型。许的原型只有一个,就是许建业,从责任编辑谈《红岩》创作的过程中可以看到,这个人物后来是应“上面”的要求而一再拔高的——包括拔高他在党内的领导职位。
离线紫冰

只看该作者 34楼 发表于: 2007-07-22
引用第8楼岁寒2006-04-29 21:33发表的“”:
再来说齐晓轩。人物原型是许晓轩烈士。但是,据齐亮烈士的一位中学同学和一位大学同学(作家马识途)说,这个人物身上有齐亮的影子。齐亮是一位非常稳健成熟的学运领导人,在与敌斗争的风格上与许有相近之处,在西南联大读书期间,齐亮就是罗广斌们的“偶像”。罗被转押至白宫,就是因为给齐亮传递狱中信息而被特务发现所致。齐亮的父亲字朗轩,所以许晓轩变为“齐晓轩”也是很有讲究的。

给齐亮?不是给曾紫霞吗?曾紫霞的《刘国鋕》一书有提到啊,我记错了?
红岩上红梅开,蝴蝶最爱舞东风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35楼 发表于: 2007-07-22
引用第34楼紫冰2007-07-22 20:41发表的“”:
给齐亮?不是给曾紫霞吗?曾紫霞的《刘国鋕》一书有提到啊,我记错了?

你再去翻翻看,曾紫霞何时说到罗广斌因给她传纸条被特务发现而转押白宫的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紫冰

只看该作者 36楼 发表于: 2007-07-22
引用第35楼岁寒2007-07-22 20:52发表的“”:
你再去翻翻看,曾紫霞何时说到罗广斌因给她传纸条被特务发现而转押白宫的

对不起,对不起,我记错了,身为崇拜刘国鋕的人,居然犯这种错误,深深忏悔中
但是但是,《红岩魂》第十七章,有描写,敌人制造了刘国鋕出狱的谎言,后来,罗广宾与刘国鋕对峙后,传给曾紫霞一张纸条,因此带上了重镣,第二十二章又在新年大联欢时戴着重镣跳踢踏舞,这样才被转送白宫的嘛,记得他还跟国鋕打趣:“你是因为唱歌,我是因为跳舞。”我没有记错吧?
[ 此贴被紫冰在2007-07-22 22:40重新编 ]
红岩上红梅开,蝴蝶最爱舞东风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37楼 发表于: 2007-07-22
《红岩魂》是纪实文学,而你问的是历史问题。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紫冰

只看该作者 38楼 发表于: 2007-07-22
引用第37楼岁寒2007-07-22 22:19发表的“”:
《红岩魂》是纪实文学,而你问的是历史问题。

纪实文学?历史问题?
红岩上红梅开,蝴蝶最爱舞东风
离线穆阑

只看该作者 39楼 发表于: 2007-07-22
这是谁把这个帖子翻出来的啊,呵呵
成岗身上基本上只有陈然一个人的影子,就是做厂长那段不知道是演义了哪个人的故事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