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问这里的成年人一个问题 --]

歌乐山的黎明 -> 《红岩》书写 -> 问这里的成年人一个问题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   1   2  >>  Pages: ( 2 total )

兰雪丫丫 2007-03-11 18:25

问这里的成年人一个问题

你觉得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过多的接受一些英雄主义的红色教育,对这个孩子未来的发展有好处么?会不会产生一些负面的心理阴影??

兰雪丫丫 2007-03-11 18:31
就像我第一次读红岩,那是小学六年级,当时我就觉得心里特别特别压抑,很沉闷,大概有一个月的时间里,我都陷在这本小说里,我不是害怕,仅仅是难受,悲哀。说不大清楚了,所以我也不知道那属于一总震撼的后效应,还是一种心理阴影!开学前在纪念官里看文章,又有那种很压抑的感觉。
有没有人能给点指导呢?

岁寒 2007-03-11 18:32
很好的问题,值得成年人深思。

苏日朗 2007-03-11 19:34
是问成年人的问题,本来我不应该来瞎掺和哈。不过嘛,一看这个就想起我的小时候,还是想说几句话。
兰雪丫丫第一次读《红岩》是在六年级,而我是在三年级的时候第一次接触到《红岩》的。在那之前,我看过的几乎所有节目里,不管好人(动画片里属于正面形象的动物也算)经历多少磨难,多少危险,最后也能化险为夷,绝不会死去。因此看了《红岩》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真的无法接受英雄们的牺牲。一直到现在,想起这些事情,心里难免凄然,甚至沉重、压抑。但是我庆幸我接触到了这些,因为这的确给了我力量与勇气,使我即使在刚上初中时最灰暗的一段日子里也没有消沉过。不过我想,太小的孩子还是不要过早的看这些,因为也许会看不懂,而且可能产生心理阴影,但是大一些之后能了解这些,应该也是一笔可贵的财富。

小美 2007-03-12 00:23
引用第3楼苏日朗2007-03-11 19:34发表的“”:
我看过的几乎所有节目里,不管好人(动画片里属于正面形象的动物也算)经历多少磨难,多少危险,最后也能化险为夷,绝不会死去。


看来现在的教育方式的确变化了哈, 偶怎么觉得小时候接触了不少"悲剧"结尾的故事呢? 不过看小说<红岩>都已经是偶初中的事了, 看结尾当然还是很难过的(因为跟电影里大部分人活着出来很不一样), 不过好象总觉得他(她)们都没死似的, 所以也没留下什么心理阴影, 反而时不时地幻想着某一天会见到他们(自然也是很不正常的幻想哈).

小美 2007-03-12 00:27
引用第1楼兰雪丫丫2007-03-11 18:31发表的“”:
就像我第一次读红岩,那是小学六年级,当时我就觉得心里特别特别压抑,很沉闷,大概有一个月的时间里,我都陷在这本小说里,我不是害怕,仅仅是难受,悲哀。说不大清楚了,所以我也不知道那属于一总震撼的后效应,还是一种心理阴影!开学前在纪念官里看文章,又有那种很压抑的感觉。
有没有人能给点指导呢?


人终归一死, 或轻于鸿毛, 或重于泰山.

二月鹰 2007-03-12 02:13
引用第0楼兰雪丫丫2007-03-11 18:25发表的“问这里的成年人一个问题”:
你觉得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过多的接受一些英雄主义的红色教育,对这个孩子未来的发展有好处么?会不会产生一些负面的心理阴影?? [表情]

我的经验,应该没有什么坏处吧,至少是对自己精神世界的一个积淀,这样的积淀中也可能会有些杂质,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知识的增加,你自己会甄别、会懂得取舍的。
这种教育的内容或方式可能会对心理产生影响,但不知道可不可以称为阴影,我自己有过一点体会,这个时候我觉得应该和谈得来的朋友、或家人多沟通,如果可能,不要把这种类似阴影的东西独自掖在心里。算点经验之谈吧!

苗溪 2007-03-12 04:39
我是初中才看小说<红岩>的,那之前也知道一点这方面的故事。我觉得还是等心智稍微成熟一些的时候,再看这些较为残酷的描写比较好。其实,红色经典也有通篇都是机智、勇敢、昂扬的,小孩子先接触这样的红色经典就很好了。

苗溪 2007-03-12 04:55
在一个关于收租院雕塑的帖子里,一南和二月鹰有这样的发言:

一南:
童年时学校组织我们看这个展览,印象太深刻了,当时总觉得很展览布置得阴森可怕。其实儿童、青少年教育是不是一定要用这种令他们不安的教育方法才能达到爱国爱社会的目的呢?我认为不一定吧,应该有更好的教育手段。反正现在回想起还感到一种不安的情绪,其他的感受就没有,毕竟当时年纪太小。把这个展览放现在,我是不会带自己的小孩看的,这个展览应该面对的是成人好一点。

二月鹰:
17楼朋友(一南)的说法我也有同感,我上小学时曾经看过的一个展览,那些画面给我的刺激太深了。刺激可能演成为一种教育,但教育就应该是刺激么,这种方式我觉得过于简单了,因为其简单,教育可能会起到另一种作用,这种作用之于我,就是在心中长久的留下了一种恐怖的感觉,比如做恶梦,影响了我好久呢!
不过孩提时代只是感觉到害怕,没想到过反对,现在我有点抱怨我们的学校和布置展览的人,他们让我参观的目的意义何在呢?我觉得这种教育之下,我们的孩子显得太可怜无助了!

岁寒 2007-03-12 07:59
过早地接触酷刑、屠杀、战争的画面或者文字描写,恐怕总是不大好。这些东西对人的心理影响,有时候当事人自己可能觉察不到。

qingfeng 2007-03-12 08:50
小学3 ,4 年级开始读红岩的,当时看到刑讯描写时只是感觉不是太舒服,但没有什么害怕之类的感觉~总是觉得反而以后长大了,了解了更多先烈的真实事迹,在敬佩他们的同时,想起对于酷刑,屠杀的描写,心中反而觉得更加悲伤……

穆阑 2007-03-12 10:27
我们小时候和你们小时候不一样,《红岩》这样的作品比比皆是,比起经常看的那些电影,《苦菜花》什么的,还有那些小说,《青春之歌》写卢嘉川的惨烈,还有《烈火金刚》,比起这些,《红岩》实在算不了什么。语文书里也都是这些东西,《七根火柴》之类的。

黄栌 2007-03-12 12:20
本人已成年,不过说起来心理还没有到题目所要求的成年人的程度……
因为本人记性不好,所以对于最初接触时的感想已然记不清楚了,小学和初中时候(顺便一提我的初中年代是10~13岁)的课文很多都是红色题材的(不知道现在如何了)那时候便很喜欢看,也许很奇怪,不过我对革命题材和武侠小说的热爱是齐头并进的,对于影视作品方面也一样,红岩最初应当就是小学三四年级时看到的,不过那时候是一个没头没尾的残本,所以没有看到最终的结局,因为那时候学习的课文里类似题材也不少,李大钊夏明翰之类,再加上这部作品的知名度,所以那结局其实也是预想得到。记得当时没有产生什么不良反应,只是很崇拜很崇拜那些人而已,后来看了巡回的红岩魂展览,对历史了解得更深刻了一些,还有那些人都好漂亮(题外话 )除开当时展览里最后大屠杀的照片我没敢看以外,其余还好……
初中时候读了青春之歌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外国人的事情还是提不起太高的兴趣,不过也算是读过了,一直也都在广为搜罗类似题材,没觉得有不良影响,至少目前我这个人还是有点正直过度的样子,呵呵,不过也许也许,除开读物以外,整个社会的大的价值取向才是对青少年影响最大的一方面吧。

我的废话完了。

紫裳 2007-03-12 13:52
引用第12楼穆阑2007-03-12 10:27发表的“”:
我们小时候和你们小时候不一样,《红岩》这样的作品比比皆是,比起经常看的那些电影,《苦菜花》什么的,还有那些小说,《青春之歌》写卢嘉川的惨烈,还有《烈火金刚》,比起这些,《红岩》实在算不了什么。语文书里也都是这些东西,《七根火柴》之类的。

我有同感,这种教育现在看起来是不是有点过时了呢?我不知道。但是有个事情给我印象很深刻,就是前几年,我们有一位退休的老职工到单位来,不慎摔倒后受伤(不具体说了,以免有的同学感到血腥),倒在地上血流满面,在场的几个年轻的同事吓得够呛,一时手足无措,我听说后过去一看,马上帮助老人止血,擦净脸,同时让人打120。从医院回来我问在场的年轻同事:怎么不帮助老人,他们说一见血就害怕,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他们还说我胆子大。当时我非常不理解,现在似乎理解一点了。

黄栌 2007-03-12 15:46
我倒觉得是现在的教育有问题……主导方向偏了……

2049 2007-03-13 17:19
引用第12楼穆阑2007-03-12 10:27发表的“”:
我们小时候和你们小时候不一样,《红岩》这样的作品比比皆是,比起经常看的那些电影,《苦菜花》什么的,还有那些小说,《青春之歌》写卢嘉川的惨烈,还有《烈火金刚》,比起这些,《红岩》实在算不了什么。语文书里也都是这些东西,《七根火柴》之类的。

也不尽然吧,尽管有些小说描写比较残酷(但篇幅也很有限),但电影的表现绝对是非常节制的,从来就是好人占领高地向坏人射击、坏人成片倒下,以致于文革后重映《上甘岭》《董存瑞》时对某些镜头一下子无法接受:“啊!电影怎么可以这样拍啊,成片倒下去的怎么可以是好人呢?”那时还有一批高层次的理论家老喜欢给人戴这样一顶帽子,叫做“宣扬战争残酷论”,嘿嘿。

yihong 2007-03-14 11:27
9 岁读"红岩", 10 岁读"青年近卫军". 两书对我人生观起的影响至今未有出其右者.

小香蕉 2007-03-15 17:35
引用第0楼兰雪丫丫2007-03-11 18:25发表的“问这里的成年人一个问题”:
你觉得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过多的接受一些英雄主义的红色教育,对这个孩子未来的发展有好处么?会不会产生一些负面的心理阴影?? [表情]


我本来不应该掺合的,但还是忍不住说几句。我认为应该没什么不好,现在的孩子很缺乏这方面的教育,但是,还是像苗溪所说的那样,稍微大一点比较好。

岁寒 2007-03-16 11:41
昨天,不到8岁的女儿问起我刘胡兰的故事,她说语文老师跟他们讲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题词,但她还是不明白刘胡兰到底是被什么人杀死的。对于她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简单地说“坏人杀害了刘胡兰”,已经不能满足她的需求了。她也经常会问“GUO MIN DANG”是不是“GONG CHAN DANG”的敌人、“JIANG JIE SHI”是不是一个罪大恶极的坏蛋之类的问题,我们都觉得被问得很尴尬。

铿尔 2007-03-16 11:55
引用第19楼岁寒2007-03-16 11:41发表的“”:
昨天,不到8岁的女儿问起我刘胡兰的故事,她说语文老师跟他们讲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题词,但她还是不明白刘胡兰到底是被什么人杀死的。对于她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简单地说“坏人杀害了刘胡兰”,已经不能满足她的需求了。她也经常会问“GUO MIN DANG”是不是“GONG CHAN DANG”的敌人、“JIANG JIE SHI”是不是一个罪大恶极的坏蛋之类的问题,我们都觉得被问得很尴尬。


这些都是比较复杂的问题啦,可以提供一些资料让她自己去分析吗?

黄栌 2007-03-16 12:57
记得我们学那篇课文的时候……课文里(或是注释)是写明了是阎锡山部队……
而且对于类似问题似乎先入为主占了很大比重,所以我从来没有提问过类似问题,最初就是像常识一般,直接认定GMD是GCD的敌人,JJS是大坏蛋,一些客观全面的意见是在长大后才逐渐丰富建立起来的,所以我应该说,不用担心么?呵呵

苏日朗 2007-03-17 18:51
我们根本没有学过关于刘胡兰的任何课文,不过记得很小的时候,大约是一年级或者二年级,我们学过一些关于小八路、小红军等等的课文,当时特别不明白八路和红军是干什么的。后来问老师,老师就说是打坏蛋的。我们还想呢,打坏蛋大概就是警察

黄栌 2007-03-17 22:31
我们学的大概不是一套课本,记得那篇课文不是叫《刘胡兰》就是叫《生的伟大 死的光荣》,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我对于红军和八路之类的印象似乎是常识般的建立起来的,好像没有人特别说过,就好像刚学数学的时候学习1+1=2那样顺理成章。

回忆那片往事 2007-03-18 02:11
个人感觉 现在的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接触红岩一书,会让其他的同学感到"另类",不可理解.

兰雪丫丫 2007-03-18 17:01
就是就是,我那天还和小香蕉讨论利弊呢,结果是这事情真的不好说

苏日朗 2007-03-18 17:41
可是,我们何必太在乎别人怎么看呢?别人不理解就算了,但是自己不能不理解自己。利弊这事,怎么说呢?打个比方吧,我的同学在同样的年龄看了《红楼梦》,结果有人开始学着搞对象,而有的人就从中得到了不少诗词之类的知识,这怎么算呢?看《红楼梦》究竟又是利大还是弊大?其实我觉得看《红岩》也是一样,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把握,即便是对于像我们这样并不成熟的未成年人。的确,看《红岩》有的时候让人悲伤,因为这毕竟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但是我们该怎么看待这件事?几年之前,这个问题我一直没有处理好,有时候心里也比较压抑,可是现在想明白了。我们可以悲伤,也可以流泪,但关键是悲伤与流泪之外,我们应该懂得自己最该做的是什么。我相信,假如烈士们九泉下有知,也不希望看到我们每天只知道因他们而悲伤,他们一定希望我们用自己的手使这个国家,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因此我想,千万别因为这些在心里留下什么阴影,那样和我们怀念先烈的初衷也是相悖的。

铿尔 2007-03-19 09:29
引用第24楼回忆那片往事2007-03-18 02:11发表的“”:
个人感觉 现在的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接触红岩一书,会让其他的同学感到"另类",不可理解.


我觉得真要是对一样东西感兴趣的话,“让其他同学感到‘另类’”并非多么严重的事。
我有好几样感兴趣的东西都比较“偏门”,但自认为还是很合群,心理健全的正常人——从小学到大学一直都和大多数同学融洽相处。

兰雪丫丫 2007-03-20 20:24
引用第26楼苏日朗2007-03-18 17:41发表的“”:
可是,我们何必太在乎别人怎么看呢?别人不理解就算了,但是自己不能不理解自己。


这个赞同。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吧!呵呵

引用第26楼苏日朗2007-03-18 17:41发表的“”:
打个比方吧,我的同学在同样的年龄看了《红楼梦》,结果有人开始学着搞对象,而有的人就从中得到了不少诗词之类的知识,这怎么算呢?看《红楼梦》究竟又是利大还是弊大?其实我觉得看《红岩》也是一样,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把握,即便是对于像我们这样并不成熟的未成年人。


这里是不是值得推敲一下,毕竟you are what you read.书籍对人是有导向的,毕竟红楼梦不会让人起义,水浒不会让人想入菲菲,当然,自身的把握也是一个方面,但是我红岩会让我们提前成熟,这种里的关系,其实我还不是很清楚。以后QQ上议吧。


引用第26楼苏日朗2007-03-18 17:41发表的“”:
。的确,看《红岩》有的时候让人悲伤,因为这毕竟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但是我们该怎么看待这件事?几年之前,这个问题我一直没有处理好,有时候心里也比较压抑,可是现在想明白了。我们可以悲伤,也可以流泪,但关键是悲伤与流泪之外,我们应该懂得自己最该做的是什么。我相信,假如烈士们九泉下有知,也不希望看到我们每天只知道因他们而悲伤,他们一定希望我们用自己的手使这个国家,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因此我想,千万别因为这些在心里留下什么阴影,那样和我们怀念先烈的初衷也是相悖的。


这个有空一定要请教,我觉得我自己心理的感觉,我是左右不了的。

小香蕉 2007-03-20 20:36
引用第26楼苏日朗2007-03-18 17:41发表的“”:
可是,我们何必太在乎别人怎么看呢?别人不理解就算了,但是自己不能不理解自己。利弊这事,怎么说呢?打个比方吧,我的同学在同样的年龄看了《红楼梦》,结果有人开始学着搞对象,而有的人就从中得到了不少诗词之类的知识,这怎么算呢?看《红楼梦》究竟又是利大还是弊大?其实我觉得看《红岩》也是一样,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把握,即便是对于像我们这样并不成熟的未成年人。的确,看《红岩》有的时候让人悲伤,因为这毕竟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但是我们该怎么看待这件事?几年之前,这个问题我一直没有处理好,有时候心里也比较压抑,可是现在想明白了。我们可以悲伤,也可以流泪,但关键是悲伤与流泪之外,我们应该懂得自己最该做的是什么。我相信,假如烈士们九泉下有知,也不希望看到我们每天只知道因他们而悲伤,他们一定希望我们用自己的手使这个国家,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因此我想,千万别因为这些在心里留下什么阴影,那样和我们怀念先烈的初衷也是相悖的。


最赞同这句话:“可是,我们何必太在乎别人怎么看呢?别人不理解就算了,但是自己不能不理解自己。”我也想说这个,那天居然忘说了。

又是利弊的问题。。。头都有些晕了。。。建议苏姐姐和兰雪姐姐聊聊,估计比我和兰雪姐姐说的感悟深一些吧

苏日朗 2007-03-21 18:32
引用第28楼兰雪丫丫2007-03-20 20:24发表的“”:
这里是不是值得推敲一下,毕竟you are what you read.书籍对人是有导向的,毕竟红楼梦不会让人起义,水浒不会让人想入菲菲,当然,自身的把握也是一个方面,但是我红岩会让我们提前成熟,这种里的关系,其实我还不是很清楚。以后QQ上议吧。

《红楼梦》不会让人起义,但可能让人搞对象;《水浒传》是足够让人想入菲菲的,我原来就听说过,一个初中生酷爱《水浒》,并且又很讲义气,他的朋友都叫他“小宋江”,他也以此自豪。为了向水浒英雄一样,他开始帮着受别人欺负的兄弟打架解气,后来发展到聚众斗殴,砍伤一人。至于《红岩》会让人早熟吗?我在别的同学看动画片的年龄就读了《红岩》,可直到现在,我还是同学们中间比较天真的一个。
引用第28楼兰雪丫丫2007-03-20 20:24发表的“”:
这个有空一定要请教,我觉得我自己心理的感觉,我是左右不了的。

请教可就不敢当了,大家互相学习吧。

道隐无名 2007-03-24 10:06
我觉得青少年接受革命理想教育是好事,不过要注意方式和时机。年龄太小可能理解不了,成年思想已形成又不易改变,所以初中思想刚开始形成时看这些进步书籍比较合适。而且不要强制,最好让其主动产生兴趣,可以由精彩章节引出,然后让他们自己追着看下去。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绞刑架下的报告》,作者尤利乌斯·伏契克是与红岩英烈一样坚贞不渝的革命者,同时也是一位热情乐观真诚亲切的朋友,在死亡的阴影下传递着乐观的强音和真挚的感情,他虽然也备受折磨,但是在作品中描写更多的是同志们的信念和其他平实英雄,所以看他的书并不感到忧郁悲伤,而是一种感动、震撼和力量。“我们为欢乐而生,为欢乐而战斗,我们也将为欢乐而死。因此,永远也不要让悲哀同我们的名字联系在一起。 ”  
就像苏日朗所说:“假如烈士们九泉下有知,也不希望看到我们每天只知道因他们而悲伤,他们一定希望我们用自己的手使这个国家,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因此我想,千万别因为这些在心里留下什么阴影,那样和我们怀念先烈的初衷也是相悖的。” 我觉得,有了理想,可以在精神上提高一个层次,看问题时能跳出小我顾全大局,这样会减少许多烦恼,更为积极乐观的对待生活对待工作。现在的青少年大多理想淡漠心理脆弱,真应该以适当的方式让他们了解英雄们的事迹和精神。

我想,不管是江姐、陈然,还是伏契克,他们对理想的忠贞和对国家人民的大爱是相通的,感谢大家对革命先烈的纪念与缅怀,也希望那位坚强乐观、真诚纯净、朴实无华的异国英雄能得到这里的朋友们认可。我们百度伏契克吧随时恭候各位光临!(地址:http://post.baidu.com/f?kw=%B7%FC%C6%F5%BF%CB&t=4 ,精品区有全文版《绞刑架下的报告》及狱中书信等作品,以后有时间还会陆续增添相关资料,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yihong 2007-03-24 10:39
《绞刑架下的报告》是我所喜悦的. 中学课本里也有读到.

苗溪 2007-03-24 10:50
哇,百度居然有伏契克吧,有空一定去看看。

allegro 2007-03-24 11:31
引用第10楼岁寒2007-03-12 07:59发表的“”:
过早地接触酷刑、屠杀、战争的画面或者文字描写,恐怕总是不大好。这些东西对人的心理影响,有时候当事人自己可能觉察不到。


我一个朋友说,当年他们班一个同学看了《苦菜花》之后想入非非,最后成为精神病患者。给孩子看什么作品,不能按照红蓝黄黑来作为唯一标准。

所以我觉得有人说《苦菜花》有色情和暴力倾向也是不无道理。

allegro 2007-03-24 11:37
我觉得鼓励孩子形成独立缜密冷静的判断意识是最重要的。英雄有多种多样,红色英雄不是唯一选择。

道隐无名 2007-03-24 23:54
谢谢yihong和苗溪版主对伏契克的认可,感谢穆阑版主将百度伏契克吧链接到本论坛,我们随时恭候各位朋友光临指导!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文学读本”丛书中,就包括了《红岩》和《绞刑架下的报告》,我觉得红岩英烈与伏契克在思想意识形态和精神力量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都值得人们学习纪念。青少年还是有点理想比较好,当然要注意方式,最好以适当的方式让他们自己产生兴趣。如果强制灌输,倒是很可能适得其反呢。

我是初三时在课外读物中偶然看到《二六七号牢房》的,当时就惊异于作者的坚强乐观和对生命的热爱,后来看了全书,更感受到心灵的触动,并逐渐向往他们的追求,再后来看《红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进步书籍就可以理解了。所以,让青少年自己发现英雄的人格魅力与精神力量,而不是沉浸在某个片断带来的悲痛沉重,更为重要。

西风残照 2007-03-25 16:01
一年级时候看根据《红岩》改变的画册,三年级读《红岩》原著,不过当时只关心江姐:)我高中以前的日子,读了许多“红色经典”和非经典。现在想起,这种影响相当之大,比如《青春之歌》、《海鸥》、《红岩》、《青年近卫军》在我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林道静和成岗一直列于我最钦佩的人之中,

五年级有一个小的转折。语文课,老师让我们用“妄想”造句,一个同学这么说:“斯大林妄想阻止解放军度过长江。”老师打断了他,让他不要再说。在正统教育中长大的我,猛然间想起曾经看到的一些资料,此后的日子,虽依然认真读能找到的所有革命文学,但也开始看官方之外关于中共的历史和文学。

有人引导,是最好的方式。不要拒绝阅读革命文学和官方历史,也不要排斥其他的观点和描述。总之,博文广识、兼收并蓄。

岁寒 2007-03-25 17:46
引用第37楼西风残照2007-03-25 16:01发表的“”:
……林道静和成岗一直列于我最钦佩的人之中……

为什么是林道静而不是卢嘉川呢?笑问

黄栌 2007-03-25 17:55
也许林道静更适合作为一个目标去追求,毕竟她看上去更贴切于我们自己吧。
当然是和卢嘉川等人对比而来,很清楚的是,现在的我莫说林道静,便连她的九牛之一毛也比不上。

西风残照 2007-03-25 20:30
引用第38楼岁寒2007-03-25 17:46发表的“”:
为什么是林道静而不是卢嘉川呢?笑问 [表情]



卢嘉川啊~~允许我HC三分钟。。

HC完毕。

特别喜欢的人物,尤其北大三院宿舍被搜那段,开头是他从许宁宿舍出来,站在走廊上,踮起脚,眼睛里有血丝,但是很精神的模样。《青春之歌》在文学上不算成熟,但那段对人物刻画得如此鲜明生动。

像楼上说的,林道静更帖近自己。《青春之歌》展示的是她的成长过程,一段我可以步步学习的所经。而卢嘉川,就如邓稼先、周恩来于我,是一辈子的榜样,是精神的力量,亲切,平和,但不是现实中能够立刻学习的。

再说又要HC了,嘿嘿~~

岁寒 2007-03-25 20:32
让我们把HC进行到底

黄栌 2007-03-25 21:15
= =弱弱的问……HC是什么意思= =?
还有BTW,其实我相比来讲更喜欢江华~~~~~~~~~

岁寒 2007-03-25 21:20
引用第42楼黄栌2007-03-25 21:15发表的“”:
= =弱弱的问……HC是什么意思= =?
还有BTW,其实我相比来讲更喜欢江华~~~~~~~~~

往汉语拼音上想。

引用第42楼黄栌2007-03-25 21:15发表的“”:
……还有BTW,其实我相比来讲更喜欢江华~~~~~~~~~

能说说理由吗?

引用第40楼西风残照2007-03-25 20:30发表的“”:
卢嘉川啊~~允许我HC三分钟.......

我前几天愣是把《白鹿原》的主人公白嘉轩记成了白嘉川

西风残照 2007-03-25 21:30
嘿嘿,和岁寒握手,也和岁寒的楼上握手~~我刚才也想写江华的~~

其实我一开始喜欢的只是江华,他曾经(那时是初一哈~~)符合了我对于青年男子的全部理想,直到现在都是:)记得刚出场时的李孟瑜,也记得他的鸭舌帽,更记得江华负伤之后对林道静的话、那调皮的微笑和深情的凝望。


但《青春之歌》既然能被我翻烂(这是真的,高中毕业时,缝合线全部脱落。。大部分页都很旧了。。),对于卢嘉川和江华的评价也日渐丰满。

卢嘉川的机智,江华的沉稳,罗大方的豪爽,许宁的日渐成熟(这里只评价男子。。)……每一个人叠印心中,背后又有着我自己成长的影子。

若一定比较于我爱的两个人,江华好比邓稼先,卢嘉川好比周恩来。在我心中,同样意义重大,但就像对邓稼先我绝对不会HC一样,对江华,淡淡的,沉静的。

岁寒 2007-03-25 21:46
说到邓稼先,西风原来不是说想给他写个传记的吗?现在计划实施得如何了?
另外,我前一阵从导师的遗著中获悉,导师与邓院长竟然是中学时期的校友,老人家生前只跟我们谈到过与杨振宁是中学的同班同学。

穆阑 2007-03-25 21:54
引用第43楼岁寒2007-03-25 21:20发表的“”:
我前几天愣是把《白鹿原》的主人公白嘉轩记成了白嘉川 [表情]


啧啧啧,什么阶级立场

黄栌 2007-03-25 21:54
花痴?!是不是花痴?!
请允许我做恍然大悟状三分钟……

西风残照 2007-03-25 21:58
杨振宁和邓稼先的同学关系最早就是在初中~~唉,都渐渐去了,每次看许鹿希关于邓稼先的回忆时,都隐隐感到一种虚无。

书会慢慢写,我还没有那样的积淀,而且,得等我去普度大学看看之后。这个梦想现在看得遥远起来,生活现实,不似在校园可以做梦~~所以只先努力工作,精神的继承是最关键的:)

西风残照 2007-03-25 21:59
引用第47楼黄栌2007-03-25 21:54发表的“”:
花痴?!是不是花痴?!
请允许我做恍然大悟状三分钟……


准奏

岁寒 2007-03-25 22:01
引用第46楼穆阑2007-03-25 21:54发表的“”:
啧啧啧,什么阶级立场

还有,我读到《白》中鹿兆鹏与白灵的那段,就立刻想起了《青》中卢嘉川对罗大方说的“你不知道她有个绊脚石”那句话。再砸自己。


查看完整版本: [-- 问这里的成年人一个问题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Time 0.109925 second(s),query:2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