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旅游骑行中关于历史之事 --]

歌乐山的黎明 -> 闲话历史 -> 旅游骑行中关于历史之事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   1   2   3   4  >>  Pages: ( 4 total )

五月花 2010-05-11 01:04

旅游骑行中关于历史之事

近几年由于旅游和骑行较多,而其中遇到或游览了一些关于历史之故事或遗迹与纪念地,虽然有些是大家耳熟能详已经了解的,但还有一些至少我没去以前是并不都很清楚知晓的(比如我党我军第一座水力发电站),或者有些是由于骑行要查攻略路书才知道的。因而觉得还是发帖出来吧。



那么我想就从这个旧帖开始,把这个几年前的帖子按时间继续下去。


一、我党我军第一座水力发电站


前几日与友人赴河北平山境内“沕沕水”景地游览。早知此地是一景色怡人之地,却不曾想还是一处“红色圣地”。上几张PP











五月花 2010-05-11 01:06
继续

五月花 2010-05-11 01:12
还有一张

苗溪 2010-05-11 02:36
第一次听说,谢谢介绍。

红旗飘飘 2010-05-11 18:30
《燕赵都市报》上经常有这个旅游景点的广告,“沕沕水”,不知怎么读?

满陇桂雨 2010-05-12 12:02
嘿嘿,现在谁说要建水电,那就是不环保,绿色组织的人能烦死你,呵呵!其实后来很多地方还不是要靠五十年代的那些水利设施啊!

五月花 2010-05-13 23:58
沕——读“Wu4”

红旗飘飘 2010-06-04 12:53
[attachment=4200]        昨天下午,天清云淡,阳光浓烈,一副北国初夏特有风光。我和朋友们到河北满城县抱阳山游览观光,在接近山顶之处的一家佛门净地西侧,斜辟出一条蜿蜒的小路,我们信步观赏身边美景,突然,一座青灰的石碑掩映在一片灌木丛旁,仔细一看,正面上方刻有“精神不死”,背面是“义气长存”字样,原来是一块烈士纪念碑。
        碑体一人多高,正面雕刻一幅骑着战马奔驰的战士形象,他高举的旗帜上有一颗五角星和斧头镰刀并排的图案,实为少见,战马后还有一个扛枪的战士紧随其后。背面是一幅举着火把在两座山峰中奔跑的战士造型图案。看内容,第一句是七七事变几个字样,可惜时间简短,没有细致研究,回来后电话曾问过满城朋友,遗憾的是均回答对这段历史不太清楚。
   

苗溪 2010-06-04 23:18
碑文还挺长的,分段拍下来就能留着慢慢研究了。

红旗飘飘 2010-06-05 06:42
试着拍下来了,可能相机一般,拍出效果很差,不好辨认下次再去,争取带个好相机。

五月花 2010-11-28 19:27
昨天,我与朋友们骑行往返82公里,到位于河北井陉县的挂云山游览。遗憾的是,由于时间来不及(我们谁也没去过,路线不熟加之山路过多,山中路况较差使骑行强度大一些)故没有上山。这也算是对那些为国牺牲的烈士们的另一种纪念方式吧。(下次计划好了自备午餐一定上山看看)

挂云山 http://baike.baidu.com/view/447767.htm  
  挂云山风景区位于井陉县东北部,距石家庄市20公里,素有“小泰山”之称。东望是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西顾为莽莽苍岩的太行群峰。挂云山西峰称青泉观,又称“观日峰”,是登高观日出的绝佳之地。山顶建有三皇五帝庙,连心桥,祭烈台,烈士纪念亭。   (历史资料:1940年9月5日傍晚,石家庄等地日军集中兵力,要围追堵截妄图消灭我军主力部队于滹沱河畔。为掩护主力部队安全转移拖住敌人,三中队队长李鸿山,和区大队妇女部部长吕秀兰根据地形,进行战斗部署。由吕秀兰带三中队的一个机枪组和区小队及民兵守卫卧狼垴这个制高点。主峰西面是上挂云山的主要通道,由李鸿山中队长带领两个排和三峪、上庄两村民兵把守。儿童团和群众撤离山顶,隐藏在卧狼垴北壁半山腰的白云洞内。   他们成功地将敌人吸引到挂云山,打退了三四千敌人的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战斗中李鸿山壮烈牺牲。吕秀兰在完成牵制敌人、掩护群众的任务后,又率5名同志阻击敌人,掩护其他同志突围。在打退敌人的一次进攻后,6位勇士弹药用尽,他们把抢砸坏,面对着从四面涌上来的敌人,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纵身跳下悬

岁寒 2010-11-28 21:49
向民族英雄致敬一下

五月花 2010-11-28 23:31
在上个月的骑行活动中,我与朋友们去了河北晋州市周家庄乡参观游览。这是我国目前唯一保留至今的“人民公社”。

http://bbs.house.ifeng.com/viewthread.php?tid=4958974###

五月花 2011-05-18 20:53
前不久,往返104公里,去到在我们这里骑行界十分有名的、骑友们心中的“圣地”——“铁过门”(意喻只有铁汉才能跨过之门,因其山路崎岖、坡长弯多)骑行锻炼。在山脚下,有一处纪念碑。

http://news.sina.com.cn/o/2005-08-06/02036623489s.shtml

中韩两国作家为"抗日文学碑"揭幕。

  本报记者侯艳宁肖煜

  昨天,太行山环抱中的石家庄元氏县黑水河乡胡家庄村,中韩两国作家共同为两位朝鲜作家金学铁和金史良的“抗日文学碑”揭幕。

  两块青灰色花岗岩石分别树立在广场两边,上面刻着“金学铁抗日文学碑”和“金史良抗日文学碑”的碑文。中间的石碑上铭刻着当年的战斗情景:“1941年12月12日拂晓,日军突袭了胡家庄。幽暗的山谷,狼藉的枪声。那天,朝鲜义勇军四名战士和营救他们的八路军十二青年在此献出年轻的生命。”

  韩国实践文学社金永显社长表示,64年前这里是朝鲜义勇军和中国军队共同浴血奋战的地方,现在我们就是战友和同志。今天我们追忆那段历史,就是要让人们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希望以后更多的韩国人能来这里参观。胡家庄小学学生,齐声高唱了《朝鲜义勇军追悼歌》,韩国作家朗诵了专门创作的祝诗《啊,太行山》。金学铁文学研究会向韩国代表团赠送了书籍,金永显等十二位韩国友人被胡家庄村委会授予“名誉村民”称号。

  胡家庄至今仍保留着当年抗日战场的旧址,村民胡国辰家就曾经接待过朝鲜义勇军的战士们。他说:“我父亲经常跟我说当年朝鲜义勇军的事迹。他们和百姓同吃同住,那年冬天,我家屋里睡不下那么多人,他们就睡在院子里,三四个人盖一床被子。乡亲们知道后,纷纷拿出自家被子给他们盖。1941年12月12日,朝鲜义勇军为保护村民,有四位战士牺牲了,全村人们都感到十分痛心。”

  在参观完胡家庄后,韩国和延边作家专程到赞皇,为长眠在那里的四位朝鲜义勇军战士扫墓。

  文学感召下的民族共同纪念----专访铁凝、金永显

  本报记者侯艳宁肖煜

  两位朝鲜作家的抗日文学碑,从昨天起就静静地竖立在太行山下,"抗日"、"文学",这两个深具河北特色的名词,对所有被侵略民族都有着共通性。遭受侵略让不同的民族有着共同的伤害和灾难,而文学又把民族之间的美好情感相连。战斗的青春留下的不仅仅是鲜血和勇气,还有关乎人类美好正义情感的文学,他们与青山相伴。当我们重新提起金学铁与金史良的时候,中韩两国作家把他们看成是共同的民族文学财富,虽然他们一个加入了中国籍一个是朝鲜人。

  铁凝:抗战文学不是应景文学

  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铁凝是在今年4月份了解金学铁、金史良的事迹的,由于这两位作家的故去和译成汉语的作品较少,造成了我们与他们的作品在沟通上的缺乏,和对他们本人认知的空白,"所幸我们现在知道了,是文学作品把我们和过去老一辈作家拉近。河北人民在抗日战争期间付出了巨大代价,这块土地上的作家们不管来自哪里,在耳濡目染中都积累了深厚的体验。"这种体验滋生了一批批优秀的抗战文学作品,铁凝认为文学力量与作家精神已经成为了独特的情感,延续至今并深远下去。

  作家们一手执笔一手拿枪的时代已经远离。有韩国记者在采访铁凝时很好奇金学铁与金史良,还有许许多多的中国作家为什么有超乎常人的斗志,铁凝说在面临民族灾难的时候,作家有多种方式表达情感,躲进书斋与冲锋战场都是真实情感的表达。"只是我不能确定,如果有侵略者再侵犯我们的国家与民族的时候,我能不能像他们那么英勇。但我必须放下手中的笔,去勇敢面对。"铁凝谈起这个远离现实,但又拷问作家内心的问题时,很真诚地表达。

  就在全世界人民纪念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中国人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时刻,"这两个作家被提起,被重视,最能体现出作家个体的民族感情,勇气,和在关键时刻的取舍。能够让我们看到一种正义、美好的情怀。"铁凝认为抗战文学不是应景文学,关于抗战的纪念也不是一天一年的事情,我们应该记住的是作家和作品在剥去纪念外衣之后的美好情感。

  金永显:从文学的角度追寻他们的足迹

  金永显是韩国民族文学作家会议议长兼韩国实践文学社社长,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身份是著名小说家,由于他的作品没有在中国出版过,所以韩国的评论家介绍说,金永显的作品主要描写民族运动,有宏大的历史背景,是一名卓有成就的左翼作家。他对这次来河北心存敬意。

  采访金永显的时候,首先好奇的就是为什么他会选择河北?他简短描述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在抗战过程中,朝鲜义勇军和八路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共同抗击日寇,朝鲜义勇军大多为在日本留过学的知识分子,他们用懂日文的优势开展对敌人的瓦解工作,引起了日军的仇恨。于1941年12月12日拂晓时分包围胡家庄,突袭朝鲜义勇军。在突围过程中,四名朝鲜义勇军牺牲,两名被俘,来解围的八路军战士也牺牲了12名。金学铁在这场战役中身负重伤,被俘押送到日本监狱。在他后来的文字中都反映了这方面的经历,在韩国出版发行后拥有广大读者。所以韩国作家们都急切想来看看金学铁曾经战斗过的这片土地,从文学的角度追寻先人的足迹。

  金永显希望这次来访纪念能够在韩国引起重视,让越来越多的韩国人知道这个地方。"我们应该把当时超越国界共同抗议非正义战争的历史珍藏,通过他们的事迹来纪念缅怀,并教育后人。"金永显从文学之外的角度谈论了这次活动的意义。

  背景

  1938年10月,由以朝鲜民族革命党为主体的朝鲜民族战线联盟于武汉创建了朝鲜义勇军,参加对日作战。此后,中国共产党和敌后抗日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吸引了大批朝鲜青年。1941年,朝鲜义勇军分四批北渡黄河,进入华北敌后根据地。东北、华北等地的朝鲜侨民也纷纷投奔敌后抗日根据地。

  金学铁生于1916年,1938年毕业于黄埔军校(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早年在上海从事反日地下活动。同年在中国武汉参与组建朝鲜抗日义勇队,并参加了艰苦卓绝的太行山抗日游击战争。1940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与日军交战中腿部负重伤,被押送日本,以政治犯被判十年徒刑。由于在监狱里拒绝写悔改书,受伤的腿3年多未与治疗,导致左下肢被切断。

  1945年日本投降后,金学铁获释,开始了创作生涯,发表了第一篇小说《蜈蚣》。1951年1月-1952年10月在北京中央文学研究所从事创作活动。在金学铁65岁高龄时,他以极大的激情连续写出了长篇小说《激情时代》、《诉说吧,海兰江》等众多优秀文学作品。2001年9月去世。

  金学铁是国内第一个朝鲜文长篇小说的作者,同时用丰富的文学实践首次开创中国朝鲜族文字的杂文领域,继承鲁迅文学的传统,将之化为朝鲜族文学的灵和肉。他还是最早用朝鲜文翻译鲁迅作品和丁玲著作的作家。

  金史良原名金时昌,朝鲜平壤出生。1945年投奔延安参加朝鲜独立同盟领导的朝鲜义勇军,写下了以朝鲜义勇军英勇史诗为内容的长篇纪行《驽马万里》,日本投降后回朝鲜。解放后,金史良以在太行山地区的生活和斗争的经历为素材写出《蝴蝶》剧本。1950年朝鲜战争期间以从军作家南下,传说在络东江前线战死或在人民军后退时因心脏病发作落伍而失去联络。


http://baike.baidu.com/view/1004609.htm

拍了几张片片:

[attachment=4828]

[attachment=4829]

金学铁文学碑的的背面:
[attachment=4830]  

[attachment=4831]




五月花 2011-05-18 20:57
还有一张——金史良纪念碑的背面

[attachment=4832]

五月花 2019-03-13 23:53
五、三门峡水库与华山


2010年5月,我与冬泳朋友参加了在河南省三门峡市的“横渡母亲河”活动。原来一直的想象黄河水很是浑浊的,实际看到的还是比较清澈,与一般的水库、湖泊相当。活动结束后游览了三门峡水库,了解到这里黄河水之所以清澈,有水库的很大作用。但是这个水库在最初并不成功,是后来几经改建、整治;与其他水库配合调整逐渐才发挥了其应有作用。

三门峡市是1957年伴随着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大坝的兴建而崛起的一座新兴城市,也是沿黄城市中距黄河最近的一座城市。相传大禹治水时,凿龙门,开砥柱,在黄河中游这一段形成了“人门”、“鬼门”、“神门”三道峡谷,三门峡即由此得名。

[attachment=5515]


[attachment=5514]


[attachment=5516]


[attachment=5517]








五月花 2019-03-14 19:40

三门峡市与华山、西安都很近,故后又去了华山、西安游玩。西安与华山都太熟悉了。只上几张在华山的PP,
[attachment=5518]


[attachment=5519]


[attachment=5520]


[attachment=5521]


[attachment=5522]



五月花 2019-03-14 19:43
[attachment=5525]


[attachment=5524]


五月花 2019-03-14 23:46
六、2011年2月跟团旅游金门、台湾

[attachment=5531]

莒光楼——莒光楼是民国四十一年(1952年)的金门防卫司令官胡琏所辟建,由名建筑师沉学海所设计,仿古代麒麟阁三层式建筑,外观雄伟、气宇非凡。是一座水泥钢骨仿宫殿式建筑,飞檐画栋,碧瓦朱柱,气派轩昂以,屋身构造为硬山搁檩。莒光楼用以表彰当兵的英勇事迹,宏扬毋忘在莒的精神,
[attachment=5545]


[attachment=5546]


[attachment=5543]

翟山坑道:位于台湾省金门县古岗村古岗湖东南方翟山腹里,于1961年(民国50年)开挖,耗时五年,于55年3月22日竣工。原先主要作用系供登陆的小艇回转及运补人员、物资用,后因本岛之功能减退,于75年废弃;后金门国家公园管理处接管维护;并于87年才正式开放民众观光,并成为金门县重要的观光景点。在坑道口刻有“毋忘在莒”。
[attachment=5542]

由于拍照的不好,此从网上移来。

1952年1月,蒋 介 石到金门岛视察,特意给金 门守军题词:“勿忘在莒”,当时,国 民 党军队驻防金门的司令官胡 琏将军对此心领神会。当年就在金门督造了一座“莒光楼”,楼内有“勿忘在莒”匾额和“莒光”二字,大概是“勿忘在莒”与“光 复大 陆”的缩写吧。“莒光楼”已成为观光景点

“勿忘在莒”这个成语,对生活在台 湾的人们来说可谓耳熟能详。因为蒋 介 石自1949年败退台湾以后,基本以“勿忘在莒”为座右铭,并常以此提醒台 湾军民。“勿忘在莒”成为台 湾的一个流行口号。

战国时期,莒国此时已经是 齐国的一个城。前284年齐国被 燕国 乐毅率领大军连攻七十二城,仅剩 即墨、莒二城为齐国最后固守。齐国在 田单的领导下以莒城为反攻基地,经历五年成功收复了失地。后以毋忘在莒比喻收复国土。

总之,蒋 介 石到台湾后,终生念念不忘“勿忘在莒”。他是把台 湾当作“莒”,效法田单、齐襄王以小莒而成就“复 国”之志。台 湾的“勿忘在莒”之声直到蒋 经 国去世后方才消停下来。两蒋时代的台 湾歌曲中也贯穿着“勿忘在莒”精神。











五月花 2019-03-14 23:54
[attachment=5549]
在金门翟山坑道游览

由金门乘飞机至台北。金门机场是军民两用机场,难怪不让拍照。刚刚在候机室一位国军军人就坐在我旁边候机。

[attachment=5554]


[attachment=5551]


[attachment=5550]


[attachment=5552]

参观卫兵换岗仪式



五月花 2019-03-15 00:24
[attachment=5555]


[attachment=5556]


[attachment=5557]

原来湾湾也叫派 出所。
[attachment=5558]

摩托车牌照,自称“省”。那时候还是友好时期





五月花 2019-03-15 00:33
[attachment=5561]


[attachment=5562]

五月花 2019-03-17 01:22

七、2011年7月环青海湖骑行

由于骑行前查询路书攻略,才了解到有关青海湖的故事

1、西海镇
[attachment=5566]
[attachment=5567]




西海镇是环湖骑行的起点和终点

西海镇原为国营221厂,是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州府新址——西海镇设在海晏县境内,位于湟水源头、海晏盆地的金银滩草原,原系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这块鲜为人知的神秘禁区,孕育了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为打破国际敌对势力的和讹诈,振军威,扬国威作出了不朽的功绩。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成功和蘑菇云的出现,给西海镇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每一座设施和建筑都有着一段光辉的历史,都会告诉你许多神奇的故事。昔日的原子城正以自治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崭新面目展现于青海湖畔。

根据国家战略部署的调整,1987年6月,国务院、中央军委作出了撤消国营二二一厂的决定。至此,国营二二一厂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缓缓地落下了庄严而神秘的帷幕。 遵照国家化剑为犁、和平利用、造福人民的构想,海北州从1988年起,就着手考虑接收利用。1993年7月,经国务院和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自治州首府由门源县浩们镇迁到国营二二一厂基地,并命名州府新址为西海镇。
[attachment=5574]

[attachment=5573]


[attachment=5575]

[attachment=5576]

由于时间的关系,没能去参观两弹纪念馆和王洛宾艺术馆,遗憾。
[attachment=5577]




五月花 2019-03-18 20:42
2、151基地

从1965年到1984年,青海湖鱼雷试验基地的真实身份不为外人所知。1985年,中国鱼雷发射实验基地光荣退役,它的神秘面纱才被揭开。

1965年,经中央批准在青海湖建立了中国鱼雷发射实验基地。据说,基地建造在青海湖的南岸位于青藏公路151公里处,故又称为151基地。现在,往日神秘的军事禁区已经成为参观景点。

1965年,中国鱼雷发射试验基地在青海湖筹建。因为实验基地距离西宁有151公里,还因为基地的信箱为151号,所以青海湖上的中国鱼雷发射试验基地也被称为“151”基地,基于保密原则,对外称之为山鹰机械厂。
因为“151”基地的主要任务是试验山西侯马八七四厂生产的鱼雷,所以“151”基地也叫八七四分厂。

鱼雷生产好后,需要试验才能应用。选择一个适合鱼雷试验的水域很重要。起初,大家将八七四厂鱼雷试验靶场的地址初步定在了辽宁旅顺的海域,可是该海域位于航道,出于安全保密的考虑,这一决策被否定。
因为青海湖湖域辽阔、水深、人口分布少的自然条件,很适合国产鱼雷做水下试验。经过慎重选择,1965年中央作出了在青海湖建设鱼雷实验靶场的决策。

鱼雷基地的保密制度
因为是鱼雷试验基地,所以从选址到建厂,“151”基地就是一个军事保密单位。单位统一使用“151”信箱,对外只能说自己在山鹰机械厂工作,不可以提试验鱼雷的事情。

“151”基地鱼雷试验的相关数据,因为保密原则,到现在都没有公开。从建厂到退役,“151”基地试验的鱼雷有几千条。
1984年,因为青海湖水位下降和鱼雷产品的更新换代,国家决定撤销“151”基地。作为中国第一个鱼雷试验基地,山鹰机械厂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光荣退役。

[attachment=5568]


[attachment=5571]

二郎剑景区就是151景区
[attachment=5572]

151景区
[attachment=5588]





五月花 2019-03-18 21:14
3、金银滩草原

在青海湖畔美丽的金银滩草原,诞生了不朽的《在那遥远的地方》。是西部歌王王洛宾在1939年创作的一首至今仍被广为传唱的歌曲。  这首歌曲的曲调源于哈萨克族民歌。1939年秋,王洛宾受马步芳委派,协助电影艺术家郑君里在青海湖畔拍摄纪录片《民族万岁》。(选自《搜狗百科》)

虽然此前也大概知道这首歌的诞生背景,但是确切的知道金银滩草原,还是由于这次青海湖的骑行,而更没想到,搜狗百科上竟然说王洛宾是受马步芳委派拍摄电影的

金银滩草原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青海省海晏县境内。东距省会西宁100公里、南距青海湖28公里,占地570平方公里。
[attachment=5578]


[attachment=5579]


4、仓央嘉措

由于据传仓央嘉措是在青海湖畔圆寂的,故与青海湖也有一点关系吧。当然这种说法只是其一。

仓央嘉措(1683.03.01-1746.11.15),门巴族,六世达赖喇嘛,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西藏历史上著名的诗人、政治人物。1697年被第巴·桑杰嘉措认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同年举行坐床典礼。之后,成为争权夺利牺牲品。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被废,1746年的押解途中圆寂。

代表作品:《问佛》《不负如来不负卿》《十诫诗》等





五月花 2019-03-18 21:18

环湖骑行之后游玩西宁市

参观马步芳公馆

马步芳公馆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始建于1942年6月(民国31年),耗资3000万大洋,次年6月建成,为民国军阀马步芳的私邸,取名为“馨庐”。 在马公馆里许多建筑的墙面镶有玉石,故人们亦称为“玉石公馆”。公馆由多个院落和不同形式的房舍以及花园组成,各个院落的房舍布置有序,结构严谨,构成了统一和谐的整体。

“马步芳公馆”是青海省保存最为完整的民国时期的建筑,也是全国唯一选用玉石建造的官邸,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和浓郁的地方民族文化特色,1986年被青海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attachment=5580]


[attachment=5581]


[attachment=5582]


[attachment=5583]


[attachment=5584]




五月花 2019-03-18 21:20
去坎布拉国家地质公园游览,乘车途经李家峡水库,在黄河上游它是第二座水库

李家峡水库位于中国青海省尖扎县西北,是以发电为主,兼具灌溉、防洪等功能的大型水库。李家峡水库建于黄河干流,位于龙羊峡水库、拉西瓦水库下游,刘家峡水库上游。

想不到黄河水竟然可以这样湛蓝!清澈的真让人难以置信。。当然也有遗憾没有去贵德,人称“天下黄河贵德清”
[attachment=5585]


[attachment=5586]


[attachment=5587]


五月花 2019-03-18 21:52

在西宁报团去九寨沟旅游,途经兰州游玩半天

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旧名镇远桥,甘肃省兰州市位于滨河路中段白塔山下,被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桥”。它建于公元一九○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工程由德国商人承建,共花了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桥两端分别筑有两座大石坊,上刻“三边利济”和“九曲安澜”。桥有四墩,下用水泥铁柱,上用石块。弧形钢架拱梁,是后来进行加固工程时增建的。1919年,铁桥受战火影响,中断了11个昼,后经补修而复通。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为“中山桥”,桥名沿用至今。

[attachment=5589]


[attachment=5590]


[attachment=5591]


五月花 2019-03-18 21:54
由兰州去九寨沟途中经过若尔盖草原

松潘草地
红军的长征在四川滞留的时间最长、经历的地区最广阔、面临的环境最艰险、进行的斗争最卓绝、付出的牺牲也最大,所有这一切,都在世称“松潘草地”的若尔盖草原得以集中体现。

据史料记载,约有一万多红军将士长眠于草地(主要分布于若尔盖县的镰刀坝、包座牧场、班佑草地及红原县的色既坝、龙日坝一带),红军走进草地时几乎濒临绝境。


人们常用“若尔盖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这句荣耀的话语,来说明若尔盖与中国革命的非凡关系及其历史地位,其丰富而厚重的含义则不仅是说悲壮的红军长征“过草地”是在若尔盖、更在于说明巴西会议使得党和红军摆脱了政治困境;包座战役打通了胜利北上的道路,高原的牦牛、青稞救援了红军“三过草地”。

如果没有巴西一带(今潘州地区)成熟的农作物作保障,红军完全有可能象蒋介石断言的那样走向死亡。正因为若尔盖地区为党和红军战胜政治、军事和经济三大危机提供了重要条件,从而必然地成为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道上的三大主力得以重振旗鼓、同道北上的唯一起点。因此,若尔盖草原在长征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历史意义.
[attachment=5592]


[attachment=5593]
若尔盖草原好美,只是我拍的太差。。希望有一天我能来这里骑车,感觉这条路骑车应该不错,后来得知,这的确是一条经典骑行线路


五月花 2019-03-20 23:23
2011年11月13日骑行藁城梅花镇

抗日战争中有名的梅花惨案就发生在这里

1937年10月12日至15日,侵华日军在河北藁城梅花镇进行了四天三夜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杀害无辜群众1547人,烧毁房屋、店铺600多间,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梅花惨案”。 由于这起惨案发生在农历九月初九,故称之为“九九”惨案。解放后,党和政府在梅花惨案遗址修建了“梅花惨案纪念馆”,馆名由抗日名将吕正操题写,1992年,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将梅花惨案遗址定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attachment=5594]


[attachment=5595]


[attachment=5596]


[attachment=5597]

没想到由于是周末,纪念馆不开门。

五月花 2019-03-23 23:47
2012年7月-8月骑行青藏线西宁-格尔木-拉萨

青藏线是指从西宁出发经格尔木到达拉萨的公路,是G109的之一段里程。于1950年动工、1954年通车,是目前通往西藏里程较短、路况最好且最安全的公路。在公路时代,它承担着85%以上进藏物资和90%以上出藏物资运输任务。狭义的青藏线是指格尔木至拉萨。

时隔一年,又骑行了一遍G109在青海湖畔的一段路。因此关于青海湖不再赘述
[attachment=5598]
青海湖畔的G109路段


[attachment=5599]


[attachment=5600]
西宁-格尔木


[attachment=5601]

“格尔木”为蒙古语音译,意为河流密集的地方。现在的格尔木市可以说是由于修建青藏公路才出现的城市。 因青藏公路而生的格尔木,已发展成青海省第二大城市,是国家命名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五月花 2019-03-23 23:51

“青藏公路之父”暮生忠将军:被称作“天路将军”,也是“兵城”格尔木的奠基人。他曾率领官兵切断25座横亘的雪山,历时7个月零4天,建成了世界上最高的公路,书写了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传奇。建设公路之初,便有人问慕生忠,格尔木到底在哪里?慕生忠用力将铁锹扎入土中,回答道:“格尔木就在你的脚下。我们的帐篷搭在哪里,哪儿就是格尔木!

青藏公路沿线许多地名,都是慕生忠起的,修到哪儿,起到哪儿。。因为沙多,人下到河里,沙子立刻就把脚面埋住了,像个鞋套。慕生忠便将此河取名为“套套河”,而译电员译成了“沱沱河”。还有“雪水河”“不冻泉”……

在慕生忠的带领下,青藏公路从格尔木到拉萨长1000多公里,仅用7个月零4天就成功贯通,创造了新中国公路建设的奇迹。

美国旅行家保罗·泰鲁曾在《游历中国》一书中写道:“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慕生忠知道,要从根本上克服进藏交通的困难,还要靠铁路。1955年10月,慕生忠带领铁道部西北设计分院的4名工程师,历时3个月,就修建青藏铁路的可行性进行实地调查。

五月花 2019-03-24 00:04
格尔木将军楼公园

格尔木,记载了一个将军建设格尔木时的工作生活,为深切缅怀和纪念50多年前慕生忠将军和他率领的筑路大军,继承和弘扬柴达木精神,同时为更好地提升格尔木市城市品位、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物、营造富于时代精神的城市形象、增加城市文化内涵,格尔木市于2005年决定投资建设将军楼主题公园,并与2007年7月开工。

该主题公园以当年慕生忠将军的住所和筑路部队办公楼旧址为核心,以纪念青藏公路、青藏铁路建设、军垦戍边及格尔木发展历史为主题,通过园林设计、雕塑艺术等手法,再现了50多年前慕生忠将军和他所带领的解放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用生命和汗水开拓祖国内地通往西藏“天路”的感人场景。

公园主体雕塑是纪念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建设的天路纪念塔,高度为39.16米,寓意为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里程之和3916公里。园内还坐落着具有纪念意义的慕生忠将军雕塑、反映当年筑路大军艰苦开路的群雕“筑路忠魂”、反映军垦拓荒的雕塑“铸剑为犁”、反映昆仑文化的雕塑“巍巍昆仑”、反映民族团结的雕塑“和谐”等。
[attachment=5602]


[attachment=5603]
天路纪念塔

[attachment=5604]  
暮生忠将军塑像

[attachment=5606]






五月花 2019-03-24 00:07
[attachment=5607]


[attachment=5608]


[attachment=5609]


[attachment=5610]


五月花 2019-03-24 22:18

格尔木--拉萨

昆仑桥又称一步天险桥。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南部的昆仑山下,距格尔木市约50公里,是青藏公路上的一大险关。昆仑桥飞架于一步天险之上,全长只有4米多,是一钢筋水泥大桥。

当年慕生忠率领的部队修路修到现在的昆仑桥时,部队被咫尺天涯的一线天所阻,只得绕道十几公里,在山沟里地势较平坦的地方搭建起了一座木桥。1956年,从四川来的一位名叫李子荣的设计师针对一线天的险要地形,设计出了单行道土路面石拱桥,并于当年9月竣工。

如今,昆仑桥下的一线天已经由格尔木市水电公司于2003年9月以集资入股的方式,投资3600万元修建成水电站。2004年11月26日,一线天水电站投入使用后,三台机组7500千瓦时的电量输送到西北电网,年产值达700多万元。

[attachment=5612]


[attachment=5613]








五月花 2019-03-24 22:21

三岔河大桥地处海拔3800多米的高山峡谷中,全长690.19米,桥面距谷底54.1米是青藏铁路第一高桥三岔河特大桥。


[attachment=5614]


[attachment=5615]
在这个桥下是禁止拍照和停留的,所以只敢远远的照了两张。





五月花 2019-03-25 00:44





昆仑河源头黑海,是一座天然高原平湖,是道教信徒崇拜的神湖,距格尔木市区250公里,平均海拔4470米,东西长约12000米,南北宽约5000米,湖水最深度达21.9米,湖水粼粼,碧绿如染,清澈透亮。水鸟云集,或翔于湖面,或戏于水中,湖畔水草丰美,野牦牛、野驴、棕熊、黄羊、藏羚羊等野生动物出没,气象万千。




湖旁有一平台,传说每年到了农历三月初三、六月初六、八月初八,西王母专门在此设蟠桃盛会宴请各路神仙,各路神仙便来向创世祖先西王母祝寿,热闹非凡。




“穆王于昆仑侧瑶池上,解西王母《穆天子传》”,而美猴王孙悟空则偷吃蟠桃,大闹天宫(《西游记》)均出于此。距黑海不远处是《封神演义》中描写的姜太公修炼五行大道四十载之地。 神秘而又海拔最高的西王母瑶池。立有“西王母瑶池”纪念碑石。来自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特别是台湾和港澳同胞,到此朝拜寻根者甚众


[attachment=5692]



[attachment=5693]

















昆仑山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古人称昆仑山为中华“龙脉之祖”。中国上古流传下来的神话传说很多都与昆仑山有关,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许多神话人物都是从昆仑山中走出。女娲炼石补天、精卫填海、西王母蟠桃盛会、白娘子盗仙草和嫦娥奔月等。包括《西游记》、《封神演义》及许多武侠通俗小说都有昆仑山的身影


[attachment=5694]












中国道教文化里,昆仑山被誉为“万山之祖”,也是“万神之乡”。是明末道教混元派道场所在地,后因变故逐渐隐出。







清朝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甘肃省永登县玄阳胡真人与金丹子张理清道长二人,于昆仑山脉寻找传说中的“万神之乡”,于今青海省乐都县马营孔家嘴附近,见周围群山围拢,地势形如莲花,玄妙异常。于花蕊之上建道观乃绝妙之地也,于是发动善信于1916年开始修建“昆仑道观”。至1930年,终于建成一进五院,前后八卦规式的、座北朝南的“昆仑万神宫”群落。









此建筑群除平房为土木结构外,各殿宇均为砖木结构,雕梁画栋,十分雄宏,不愧为道观圣地。然而,在十年动乱中它变为一片废墟。



1998年后,中国政府逐渐重建了昆仑道观,可惜已非全貌









还记得《昆仑山上一棵草》那部电影。



















五月花 2019-03-25 00:55

长江北源楚玛尔河流域及周边地区是中国目前最大一片无人区之一的可可西里。可可西里平均海拔4500米,是中国青藏高原特有野生动物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等最集中的地区。近年由于非法偷猎者的大量涌入,野生动物的数量急剧减少,当地政府因经费不足,保护野生动物的范围和力量也相当有限。1994年1月18日,治多县西部工委书记索南达杰为保护藏羚羊,一人同18名偷猎者枪战,英勇牺牲。

电影《可可西里》反映的就是这段故事
[attachment=5621]

在昆仑山口的索南达杰纪念碑


索南达杰的死震惊了各界及舆论,中国政府于1995年批准成立“可可西里省级自然保护区”,并在1997年升格为“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为了纪念索南达杰,可可西里保护区的第一个保护站便以他的名字命名,“索南达杰保护站”是可可西里地区建站最早、名气最大的的保护站,主要任务是接待游客与救治藏羚羊。

1996年5月,中国民间第一个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站——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奠基。

[attachment=5622]


[attachment=5623]



五月花 2019-03-25 01:13

清水河特大桥位于海拔4500多米的可可西里无人区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全长11.7公里,是青藏铁路线上最长的“以桥代路”特大桥,也是整个青藏铁路格拉段建设的重点控制工程,也是世界上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桥。


十万筑路工人,历时五年建成。清水河特大桥身兼冻土隧道与野生动物通道两种功用,修筑此桥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为野生动物穿越青藏铁路提供通道,被誉为是“环保桥”。春夏季,成群迁徙的藏羚羊便可以通过此桥。


[attachment=5624]



青藏铁路,简称青藏线,是一条连接青海省西宁市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国铁Ⅰ级铁路,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青藏铁路分两期建成,一期工程东起西宁市,西至格尔木市,1958年开工建设,1984年5月建成通车;二期工程,东起格尔木市,西至拉萨市,2001年6月29日开工,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
青藏铁路由西宁站拉萨站;线路全长1956千米
美国现代火车旅行家保罗·索鲁在《游历中国》一书中写道:“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20世纪50年代,中共中央决策:要把铁路修到拉萨。

电影《青藏线》是由导演冯小宁执导,周里京尹国华刘小薇主演,讲述青藏线是在怎么样艰苦的环境下修出来的,深刻的歌颂了那个时代的铁路工人。


五月花 2019-03-25 23:29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在青藏线沿途共有3个保护站,索南达杰保护站,五道梁保护站,沱沱河保护站。保护站就是供在保护区内巡护的人居住的。他们一般进到无人区一呆就是十天半个月。


沱沱河保护站,位于青藏公路3120公里处,为保护区的南大门,距格尔木市360余公里。建于2005年10月。

各保护站除负责各自辖区内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保护,开展巡山反盗猎斗争,此外,还担负着接应和支援主力巡山队的后勤保障工作,在青藏公路进行路查和向保护区周边地区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的任务。

[attachment=5626]


[attachment=5627]


五月花 2019-03-25 23:41
沱沱河“长江源”纪念碑,由江 泽 民亲笔题写碑名。该石碑离开公路有一公里左右的路程,即长江源景区。

准备前往游览,离开公路就是陡上坡,走了约有一半路程,遇有小伙骑友返回,对我说:那个长江源纪念碑不让拍照,有两个兵值守,说好话也不行。我看到还要继续爬更陡的坡,担心骑不上去需要推车,而脚伤严重行走困难,关键是费那么大劲上去了又不让拍照!遂决定放弃前往,遗憾。真是不明白就那么一个石碑,有啥可保密的?

后来听饭馆老板说,以往都让拍照的,就今年不行。他也不知道为什么?
[attachment=5628]


[attachment=5629]

返回到G109路上,用长焦机拍的

[attachment=5630]


[attachment=5631]

这是网上找来的


长江的西源沱沱河,源头是位于青海省南部唐古拉山脉的主峰格拉丹东大冰峰。

藏语里“格拉丹东”是“高高尖尖的山峰”的意思,它像一座父亲山,而它的儿女,就是它身下七十几条现代冰川的冈加曲巴冰川。这七十几条现代冰川提供了长江源源不断的冰川水,西南侧的两道姜古迪如冰川,像两把大钳子夹住了姜古迪如雪峰,而南侧较长一点的冰川,则是长江源头的真正所在地。

这里孕育出了长江的西源——沱沱河,此名来源于蒙古语托克托乃乌兰木伦(意为缓慢的红江)。长375公里(233哩),与当曲、楚玛尔河等共同组成长江江源水系。








五月花 2019-03-26 23:24

在唐古拉山垭口:

除了唐古拉山口的石碑,还有一座解放军的石雕,雕像坚毅雄伟,眼神似乎永远的凝固在了遥远的天空。这是为当年修筑青藏公路而牺牲的2000多名战士修建的,以纪念他们在这条路上洒下的每一滴鲜血。

[attachment=5632]


[attachment=5633]




五月花 2019-03-26 23:29


唐古拉山垭口这里还有一组关于兰西拉光缆通信工程的纪念碑和雕塑

1998年8月7日,国家“九五”重点工程———兰州—西宁—拉萨光缆干线今天全线开通。江 泽 民为兰西拉光缆工程纪念雕塑题词:“军民共建兰州西宁拉萨光缆通信干线工程竣工纪念”。纪念雕塑揭幕仪式,西 藏自治区安多县境内的唐古拉山口隆重举行。

兰西拉光缆干线是纵贯我国西北至西南的一条通信大动脉,全长2754公里,跨越甘肃、青海、西 藏3省区,途经县级以上城市23个,设置各种局站33个,投产初期可提供长途话路2.1万多路。

兰西拉光缆干线穿越了柴达木盆地、昆仑山和唐古拉山等地形复杂、气候恶劣地区,90%以上属高海拔地区,其中840公里地段平均海拔达4500米以上,全线施工难度大,施工条件极为艰苦。3万多名解放军指战员和邮电系统的干部职工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在缺氧、烈日暴晒、风雪袭击的艰苦环境下,齐心协力、日夜奋战在千里雪域高原,以最小的代价、最快的速度和优异质量创造了世界通信建设史上的奇迹。

“兰西拉”是我国“八横八纵”光缆骨干网建设的收尾之作。

[attachment=5636]


[attachment=5637]


[attachment=5638]


[attachment=5639]




五月花 2019-03-29 00:26

天下第一道班:

是青藏公路109道班即青藏公路分局安多公路段十四工区的荣誉名称,位于唐古拉山,海拔高度为5232米,建于1954年。109道班担负着世界上海拔最高公路的养护任务。道班工人大多数为藏族。现有80%的工人从长辈手中接过养路工具,继续为青藏运输交通干线的畅通努力工作。该地区气候恶劣,空气中的含氧量仅为海平面的45%,被人们称之为“生命禁区”。由于该道班职工的出色工作,曾被国家交通部表彰为“天下第一道班”。

从2009年起,109道班开始设立救助站。我在这里住宿不收钱并提供开水,只请求写一封表扬信

[attachment=5640]


[attachment=5641]


[attachment=5642]


[attachment=5643]


[attachment=5644]




五月花 2019-03-31 21:47

[attachment=5645]

西藏色林错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北部的藏北高原,地理坐标为东经87°46′~91°48′,北纬30°10′~32°10′之间,属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面积总2032380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812570公顷,缓冲区面积1124610公顷,实验区面积95200公顷。色林错黑颈鹤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93年,2003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attachment=5646]

青藏川藏公路纪念碑坐落在西藏拉萨市南,拉萨河畔。1984年12月25日,为纪念青藏公路和川藏公路通车30周年,铭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辉业绩和巨大牺牲而建。
[attachment=5982]
[attachment=5983]


[attachment=5984]


[attachment=5985]


[attachment=5986]


拉萨都很熟悉,此处就省略了。主要也是由于我脚伤严重行走困难,只参观了西藏博物馆,其他就是骑车逛街哪里也没去游览

五月花 2019-04-03 13:45
2013年9月跟团旅游中卫敦煌和北疆

敦煌都太熟悉了,略。

交河故城

位于吐鲁番市以西约13公里的亚尔乡一座岛形台地上,因河水分流绕城下,故称交河。现存建筑遗迹长约1650米,两端窄,中间最宽处约300米,呈柳叶形半岛。交河故城建造于公元前2世纪至5世纪 ,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城郭诸国之一车师前国都城,是该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也是中国保存两千多年最完整的都市遗迹,唐西域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最早设在此。

1961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交河故城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attachment=5695]


[attachment=5696]


[attachment=5697]



坎儿井

坎儿井,是“井穴”的意思,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时称“井渠”,而新疆维吾尔语则称之为“坎儿孜”。坎儿井是荒漠地区一特殊灌溉系统,普遍于中国新疆吐鲁番地区。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达1100多条,全长约5000公里。

坎儿井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很古老式的水平集水建筑物,适用于山麓、冲积扇缘地带,主要是用于截取地下潜水来进行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
坎儿井的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 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井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

吐鲁番现存的坎儿井,多为清代以来陆续修建。如今,仍浇灌着大片 绿洲良田。

[attachment=5698]


[attachment=5700]

[attachment=5702]

[attachment=5703]




2014年2月海南骑行


临高角解放公园位于临高县北部海滨,距离临高县城11公里,是解放海南渡海登陆战主要登陆点之一。为纪念解放海南渡海登陆战,在登陆点建起了临高角解放公园,公园已被确认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园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重大的革命历史纪念意义,是海南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和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attachment=5653]

[attachment=5652]









五月花 2019-04-03 20:15

1950年3月5日,解放海南战役拉开了帷幕。解放海南大军在前两批四次7000多人成功潜渡海南后,于4月16日19时开始实施总攻,第四十军和第四十三军第三批8个团主力大规模向海南岛进发。4月17日凌晨3点钟,我军在海口以西至临高角一线大举登陆,四十军6 个团18700 多人在临高角登陆。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冲破了海峡封锁,越战壕,破铁网,炸碉堡,夺险隘,成功地摧毁了薛岳精心构造的海陆空立体防线,即“伯陵防线”,表现出了我军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的英雄气概。战斗中,四十军880多人英勇牺牲,四十军一一九师副师长黄长轩以身殉职,长眠于临高这片热土。

解放海南登陆战是名副其实的战争史上的奇迹,它开创了我军渡海作战胜利的先河,创造了古今中外战争史上从未有过的用原始木帆船打败了现代化铁甲兵舰的奇迹,冲破了陆、海、空立体防线,成功地实现了敌前登陆,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attachment=5654]


[attachment=5655]


[attachment=5656]


[attachment=5657]


[attachment=5658]


五月花 2019-04-03 21:21


韩先楚力挺早日攻打海南岛

1949年12月18日,第四野战军决定由十二兵团四十军和十五兵团四十三军解放海南岛的报告,送到了毛泽东处。毛泽东没有立即批示,而是压在了案头。毛泽东不是不想解放海南岛,而是在考虑如何才能一战成功,避免轻率进攻而蒙受巨大损失。一个多月前,金门之战的失利,仍历历在目,教训十分深刻。到了12月30日,毛泽东才作出了《关于做好渡海作战的指示》。

为了加强渡海作战的指挥,成立了渡海作战前敌指挥部:在中共华南分局书记叶剑英统一领导下,第十五兵团司令员邓华任总指挥,领导成员有十五兵团政委赖传珠、十五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洪学智、十二兵团副司令员兼四十军军长韩先楚。

1950年2月,渡海作战前敌指挥部在广州召开了攻打海南岛的作战会议。与会人员有叶剑英、邓华、赖传珠、洪学智、韩先楚和四十军、四十三军两个军的领导。会议决定,5月底渡海作战准备完毕,6月份渡海登陆作战。

对于这个决定,韩先楚保留了自己的不同看法。他认为:“如果在谷雨前的5天内即4月20日前,不发动攻打海南岛的战役,就要往后再拖整整一年。因为解放军的渡海工具基本上是风帆船,非得依靠谷雨前的季风过海不可。”

广州会议结束后,韩先楚回到四十军,立即召开了军党委会。韩先楚在会上提出要求:“关于6月份登陆作战的时间问题,不向下传达。对部队要强调渡海时间只能提前,不能拖延,一切准备工作,必须在3月份前完成。”

两个月后,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公开出面挽救奄奄一息的***政权.人们这才知道将军的战略眼光.如果不是他力排众议,用自己的一切做抵押,利用最后可以利用的五天时间打下海南,中国就将有两个台湾,从而将失去整个南海,更别提南沙、西沙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海南比台 湾更有战略价值)。

http://www.haijiangzx.com/2018/1105/1999478.shtml?spm=zm5125-001.0.0.1.HMlHqd&file=1999478.shtm

[attachment=5659]


[attachment=5664]


[attachment=5662]


[attachment=5663]

[attachment=5665]

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去到这里。这是网上找来的










五月花 2019-04-03 23:46
百年灯塔
临高角百年灯塔位于琼州海峡西面进口处,是海南最古老的灯塔。清光绪十九年(公园1893年)由法国人建造,塔身为钢质圆简体结构,塔高20.6米,宽1.88米,塔顶设有灯器,射程18海里。百余年来,临高角百年灯塔一直是船舶进出琼州海峡的重要助航标志,曾为海南解放立下赫赫战功。


临高灯塔与海口秀英灯塔同属于海南最老的灯塔,是已有100多年历史的灯塔,被列为海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其前有大约250米长的天然拦潮石,所以有“仙人指路”的传说。1997年5月,临高灯塔被国际航标协会列入“世界一百座文物灯塔之一”。临高灯塔还被列入1998年出版发行的《世界历史文物灯塔图册》,进入世界著名灯塔之列。2002年5月,临高灯塔被国家邮票总局列为《历史文物灯塔》特种邮票发行。2009年被列为海南省历史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被列入国家历史文物保护单位。
[attachment=5685]


[attachment=5667]

灯塔围墙环绕,大门紧锁,无法入内近观。只能如此照相





五月花 2019-04-04 00:03

在海口体育馆对面的海关新办公大楼右侧的一片绿地里,一块用玻璃罩保护的古界碑非常引人注目。

    这块古碑上面有着几个鲜红的大字:“琼海关1893”。“作为海关工作人员,我们每天上班都路过这里。”海口海关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它时刻提醒我,这是民族的耻辱。它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掠夺我国资源的见证。”

“1893年(清光绪十九年)6月6日,英国人安文就任琼海关税务司。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11月15日,在临高角设立加美灯塔(亦称临高灯塔)。”据此可以断定,该碑系建塔前划地时所立界碑。

40任“关长”无一中国人

    “1876年琼州海关在海口正式成立,琼海关当时有个俗称叫洋关,这两个字概括了当时的海关性质。”海口海关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1876至1945年日本投降期间,琼海关全面推行洋关制度后,惟总税务司之令而行。先后被英、德、挪、美、丹麦、俄、葡萄牙、西班牙籍的西方人和日本人把持,69年长的时间里税务司(相当于现在的海关关长)无一中国人。外国人轮番就任“琼海关”40任税务司。

[attachment=5668]


[attachment=5669]



1895年5月21日,英国籍人安时任琼海关税务司时,“琼海关”在临高角划地6.8公顷,建造灯塔及3座办公设施,由英国人一年轮换一次地长期掌管着照看灯塔的事务。

琼海关  琼海关也称法国海关,法国人于1893年设立,是当年海南向内地通往的关口之一 。2000年琼海关的界碑被移走后,临高县委县政府于当年又立了快新界碑。这是琼海关保留至今的唯一印记。

琼海关遗迹——琼海关即法国海关,早在1887年,临高角已是法国租地,法国人在此设立了海关,这是海南最早的海关。目前,临高角解放公园内留有当年法国人建造的住房遗迹和标明法国租借地的界碑。




查看完整版本: [-- 旅游骑行中关于历史之事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Time 0.071809 second(s),query:2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