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原创] 上海世博会,潇洒走一回 --]

歌乐山的黎明 -> 煮酒品茶 -> [原创] 上海世博会,潇洒走一回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adelinechao 2010-08-16 23:50

[原创] 上海世博会,潇洒走一回




图1:上午10:13分,等待进入中国馆。
  世博游本来未在我的七月行程之中,因为那时我人在苏杭。网上早已领略过排队的热浪,不想去凑这个热闹。但世博确是列入我今年的旅游日程中的,记得上海世博会开幕那天,重庆南滨路也放起了璀璨的庆祝焰火。自打申办世博起,我冷眼旁观,老妈就对此事十分关注,每日新闻、开馆报道场场不落。没有比她更爱看新闻联播的人了,党性实在是强。我本来打算在10月31日闭馆之前、教师节之后,找个轻松周末,一家子悠闲自在逛世博。但经不起身旁朋友游说:“既然来都来了,又隔得这么近,不如趁便就一起去了?”于是心动,致电在成都避暑的爸爸,近年来凡有重要旅游活动我都带着爸妈一起行动,此次不去世博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老爸怕热没有同行。以前老两口都是公不离婆、秤不离砣的。上月爸爸血糖有所升高,保险起见就待在家里。父母老了,在一起的时间很重要。



图2:促使我暑热天游世博的,还有另外一个原因。2008年北京奥运的时候,我老老实实没去首都瞎掺合。但是奥运结束后的第一个黄金周,我带爸妈去了北京看鸟巢。适逢59周年国庆,天安门人山人海,多一根针都找不着缝插进去!连我想给父母拍个“三十年后再回首”的纪念照都泡汤。而且奥运后的北京给我以不太好的感觉,水立方像三天没洗刷过了,雨水青黑的痕迹一道道流在四壁。鸟巢内,整个奥运场馆杂乱无章、跑道内堆放展览的开幕式道具也脏兮兮的,两个着装成颁奖礼仪小姐的高挑模特,眼圈黑得像熊猫一样,俗气有余,高雅欠缺,脸上几成残妆。因为她们在不停摆pose给络绎不绝登上领奖台的游客合影留念,套件劣质运动装,举个火炬,200块一张!想想那些来自祖国各地的淳朴的人民,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负担这200块?唉,我不由得叹气:“北京呀,就是这样欢迎——您!”
  我害怕世博后的上海也变成这样。诸如此等盛事,是否当季时去更好些?于是下定决心,迎着暑热,上!
  10:23分,从1号安检口进入中国馆。因为是预约了的,所以还比较快:-)



图3:倒挂的城市。天顶上倒挂着15根长短不一的立柱,每根立柱的末端是一块屏幕,播放着取自城市生活的各种影像。这个展项名为“同一时刻”,是一个装置艺术作品。



图4:看4D电影。开场音乐又一下子把我的心占据!影院的巨型“三折幕”是由中间一块,左右两边各一块,三块屏幕相连而成的。总长66米,宽24米。在穹顶还有一块弧形屏幕,各色光点,不时烘托着正面银幕的气氛。



图5:这个小男孩出镜率很高,明眸皓齿,面如冠玉。时长24分钟的影片,展现了30年来中国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果,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听感受。



图6:深受大家喜爱、名声在外的《清明上河图》。这幅会“动”的长卷画是中国馆“东方足迹”展区的一大看点,图高6.3米、长128米,需要12台投影仪同时工作。整个活动画面以4分钟为一个周期,按时间间隔展现城市的昼夜风景,其中白天出现的人物约有691名。下面有一条“电子河流”,水波粼粼,如幻似真。长廊揽胜,尽展宋朝盛世的都市风情。



图7:国之瑰宝。被誉为“青铜之冠”的秦陵一号铜车马,出土时残片多达上千片,历经8年才完成修复。这是它30年来第一次出关巡游,为确保安全无恙,使展区内的温湿度与秦俑馆内保持一致,所以游客进去就踏在倏忽前行的电梯上,整个参观过程只有十几秒。确实是含在口中怕化了呀。



图8:“希望的大地”。一排排LED光缆如神奇琉璃,光怪陆离。



图9:“意象竹林”展现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畅想(只不过在我蹩脚的摄影下都有点黑灯瞎火的,你们就意想吧)。



图10:《同一屋檐下》短剧反映了同一公寓9家住户的邻里关系,真是饶有情趣。通过这几个家庭之间的友好互动,体现了中华民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



图11:透过窗户,敞亮一下!立刻就看到状如贝壳的世博文化中心和尼泊尔馆。尼泊尔馆以大型佛塔为主体,周围环绕数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尼泊尔民间房舍,很有艺术性。



图12:很喜欢这种飞机舷窗似的感觉,视野壮阔,大气。咱在下楼的时候顺便就把澳门馆参观了,看到兔子背上Macao的名字了吧?



图13:继续“寻觅之旅”,待会有惊喜噢,老少皆宜的历程。



图14:乘坐轨道游览车,在最短的时间内领略中国城市营建规划的智慧。我觉着这个有点像杜莎夫人蜡像馆最后一站“伦敦精神”的创意。



图15: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木结构的代表。我看起来像红珊瑚。



图16:中国馆的第三展区聚焦“绿色科技,开启零碳未来”。这里展示着我国自主创新的“仿生概念车”和充电后一次可行驶135公里的纯电动能源车。



图17:“感悟之泉”的荷花池里,荷花朵朵珍品。



图18:参观完中国馆乘电梯下行的时候,看到下面热情澎湃、前仆后继的人群,委实令人感佩呀。



图19:俺们下电梯也不闲着,顺便“站在中国的舞台上”听了高山流水古典音乐的演奏。



图20:和尼泊尔毗邻的是印度馆,喏,圆穹顶的那个。远眺明珠塔,恍若梦中,这就是我15年前来过的地方吗?这十五年中,我也来过很多次。但在梦里甜蜜重逢的,都是第一次的细节。



图21:被昵称为“神奇贝壳”的世博文化中心,是一座永久性建筑,与中国馆及世博轴遥相呼应。



图22:从前参加旅行团,有些景点总会被冠之为“车览”,那对这些排队冗长的热门场馆,咱们就叫作“路遇”吧。



图23:看到波兰馆,我总要条件反射地想起三个名词:卡廷森林、华沙起义和莱赫·卡钦斯基。唉,对于这个复杂而不幸的民族,还是绕道而行、敬而远之吧。



图24:罗马尼亚馆昵称“青苹果”,那估计里面就是青苹果乐园了。喏,左边还真被咬了一口。进去即见全天候文化舞台,很多人悠闲地坐在舞台前面的台阶上,欣赏身着传统服装的演员,从古典到现代、原汁原味的表演。
  不过我的目的并不在此,游览中国馆后,我径直奔向心中的殿堂。



图25:奥地利馆远远看去像一把琴,近看像一艘航行的船,瓷质建筑的主体图形是汉字的“人”,展馆标志所投射出的阴影是奥地利国名首字母“A”。这一设计将中国和奥地利两国的文化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要等个无人时刻照相可真不容易啊)



图26:当天我们的运气实在是好。上海气温34度,大部分时间是多云,没有烈日炙烤,凉风习习,甚是快意。
  到了奥地利馆,队伍有序前行,一会儿就轮到我们了。我正好排在下一轮的第一个,缘分哪。小伙子愉快地接受我的拍照。他身后的一块标示牌上写着:“亲爱的游客,为了公平起见,即日起奥地利馆不设置绿色通道。敬请谅解!”我深为赞同。
  在中国馆二楼歇脚的时候,我旁边一位神采奕奕的老翁,不停地跟我搭话,从东踱到西,活力四射。一会功夫貌似他儿子的中年人来了后,他便神态自若地坐上轮椅,由那儿子推着走了。可刚才看上去他的腿脚十分灵便、很健康啊。我竭力控制住自己的惊讶之情。旁边我老妈也看到了,露出了一种正直的共产党员自然具备的神情。二人无话。



图27:一进馆内,14℃的恒温和冰墙,让大家一下子就从炎夏来到了阿尔卑斯山的冰雪世界中。老老少少,喜乐无已。人人拣起乒乓球大小的仿真小雪球,用力掷向墙面。场面不亦乐乎,令人精神大振!



图28:如果你掷中了雪山,那么顶棚上就会下起大片大片的雪花!



图29:我情不自禁地跟着他,“我可以给你拍张照片吗?”他不笑的时候,多像十七岁的奥斯卡·沃纳呀。“当然可以!”(只是我把人家拍成了蜡像)才一分钟都在入口处的冰雪世界清理雪渣、捡拾雪球,后一分钟见到他,放下笤帚就出现在最后一个展区、音乐厅的舞台上了。我很欣赏老外这种提得起、放得下的工作态度。你要中国某些明星一边打扫清洁、一边登台演出是很难想象的!
  我听他唱着“两只老虎,真奇怪,真奇怪……”莞尔微笑。



图30:上百万张幻灯片由64台投影仪循环播放。“未来的房子,利用太阳降温。”



adelinechao 2010-08-17 00:06



图31:世界闻名的“音乐之乡”,诞生了莫扎特、施特劳斯这样的才子,也诞生了有着“悲伤和奇妙的音乐之声”的奥斯卡·沃纳。音乐厅内,演绎着来自维也纳的古典作品。观众坐在半环形的看台上观看演出,深深陶醉在其中!



图32:巴赫、亨德尔、肖邦的作品,在大小提琴、键盘乐手的演奏下,也是这般行云流水!



图33:年轻的爵士乐手,奥地利一代气质和精神的代表。纯日耳曼的脸型。后面的游客络绎不绝地进来,不好意思久留,为了多看“奥斯卡·沃纳”几眼,我只好又去入口处掷雪球。待出得馆来,算算时间,我在里面足足停留了50分钟。此行不虚也!



图34:虽然没有时间去二楼餐厅大快朵颐,但俺也没空手出来,买了一瓶来自奥地利森林的“佳世坦纳”牌纯天然汽水。价格16元人民币。你一定要问我好不好喝吧?嗯,是比中药要好喝一点。



图35:本人的世博目的已达到,就随便走马观花吧。橙色是荷兰的代表,在8字形的“快乐街”里,也是其乐融融、喜色一片呢。



图36:卢森堡大公国馆门可罗雀。旁边的游客对其简陋设计议论纷纷,当然也就随进随出,不用排队。“金色女子像”是这个国家的宝贝,自创作以来,第一次走出卢森堡的国门,并经过9755公里的长途跋涉来到上海。哎,这么辛苦,就进去支持一下吧!



图37:大公家庭里的女子们,一个个倒是青春靓丽、风姿卓绝!



图38:人家的宝贝还不少,“维安登古堡的骑士盔甲,珍贵文物,请勿触摸。”



图39:劳逸结合,放映厅“城堡里的秘密”也看一看。



图40:英国馆的“种子圣殿”外部生长有六万余根向各个方向伸展的触须,但不知里面是啥光景。



图41:索非蜜斯冰淇淋,15元/支,买一赠一。这么好的机会岂能错过!



图42:其实园中有很多自动售饮机,还是很方便的。价格几何?没买不知道,因为我们觉得随处可得的“直饮水”就挺好喝的,味道堪比矿泉水。



图43:拥有世界上最美丽沙漠的利比亚。观众差不多也如沙漠中人。多了解一下总是好的嘛,何况又不用排队。



图44:非洲联合馆。上海世博会最大的联合馆。一共有41个国家和非洲联盟入驻,是历届世博会上数量最多的一次。



图45:笑容可掬的非洲人民,最下面那个像不像《人鬼情未了》里的黑人演员乌比·戈德堡?



图46:这不是斯卡布罗集市,这是非洲集市。既然在上海买得到的工艺品,又何必跑到南非去。不过我对埃塞俄比亚的美女颇有微辞,人家不买她的咖啡,她就一口回绝合影要求。买了咖啡来者不拒。



图47:正好赶上非洲联合馆下午五点半的歌舞表演。博茨瓦纳艺术团的演出,颇有几分草裙狂野之风。
  实在走不动了,正要坐下来歇歇,旁边来了个一脸惶急的小姑娘:“阿姨,你有没有看到一本红色的护照?我刚刚就坐在这里,弄丢了!我盖了好多章的,到处都找遍……”我马上站起来,方圆几十米帮她看遍,还是没有。一旁老妈紧张起来了:“是护照丢了吗?”呵呵,不是您想象的那种护照啦,是世博会护照。虽然我对此兴趣不大,但是如果时光倒退二十年,我也会像她一样焦急彷徨的。谁都是从小女孩走过来的么:-)



图48:心血来潮,今天咱要去排一个热门的馆、我就不信这个邪!难道都要七八个小时不成?这么着,去USA!边排队向前蠕动边看了巴西馆的外貌,屏幕上足球正酣。美国馆从18:10分开始排队,到18:46分进馆,只用了半个多小时。排队中适逢美国馆外歌舞艺人的演出,观赏完就轮到了,一点时间都没浪费。



图49:进入美国馆,有四个不同的展示空间。第一个空间是序幕部分,展示美国是个具有异域文化和地理奇观的地方。大家席地而坐,司仪女郎的中文也还凑合。



图50:到哪里都少不了你啊,希拉里女士。



图51:“我画了一架云彩飞机,你躺在云端,它会带你到你想去的地方。”我们就遵循国务卿的倡导,和这些孩子们一起“分享他们对一个更美好世界的憧憬”吧。但愿,但愿不只是憧憬。



图52:奥巴马说:“中国及上海的人民,你们举办这次世界博览会,说明中国已经崛起,成为国际社会中强大、繁荣、成功的一员,成为一个调动人民力量和创造力的国家。欢迎光临美国馆。我们在这里自豪地展现美国精神,这种精神说明我们作为美国人民,作为一个来自世界各地移民的国家,来共同努力,克服困境,并怀有凡事皆可能和乐观的观念。这就是:未来由我们创造。我们可以为我们的孩子营造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当然,这些不单是美国人的素质。我去年访问上海的时候说过,共同的人性和好奇心将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这包括我们和中国人民,以及世界各国人民,一起合作共同的希望,去实现一个健康、持久、繁荣的未来。”



图53:进入第三个展示空间,或者叫第三放映厅。播映前一位美国男士不断在幕后用发音不准的中文煽情道:“进入美国馆很激动吧?电影马上要开始了你们激动吗?我怎么没听见激动的声音呢?”我晕,这有什么好激动的。不过这部名叫《花园》的影片倒是挺感人的,一个小女孩看到一块废弃的空地,想把它建成繁茂的花园。她的激情和决心启发了本来无动于衷的邻居,在共同的乐观、创新和合作精神的指引下(或者就叫奥巴马的美国精神罢),使曾经破败和灰暗的城市呈现出梦幻般的美好景象。影片没有一句台词,却通过风和雨等四维效果,让观众沉浸在一种新奇的视觉体验中。
   一旁老妈发话了:“这个小女孩的故事是真实的,报纸上都登过。”噢?我真是孤陋寡闻已极。真人就这么漂亮!看到花朵为秋风所破、小女孩梨花带雨的样子,我也不禁为之动容。



图54:在高科技的光环下,是浓厚的商业气氛。安利、Visa等赞助商各占鳖头。连赚人眼泪的《花园》结尾也打出了感谢百事可乐的字幕,还什么没有百事的倾力协助、本片将不可能完成云云。



图55:揭开美国馆的神秘面纱。喏,出口处的花旗银行,“本机接受银联卡”。从今往后你们就尽量用美国产品吧!



图56:好了,意思一下,不是支持美国,是支持俺中国。在此处买了一个25元的自由女神锁扣。出门就有一家中国纪念品商店,买了正版海宝若干、带回家送赠侄儿男女!(不要为世博门外的游摊散贩所动,虽然东西看起来是差不多,一样大的海宝,世博园外25元一个,园内售价110元,但我始终是相信并支持正版的!)
  有一件事令我不大舒服,上图收银机那里贴了一张打印的纸条“本区全部安有监视器”,言下之意我等都不免瓜田李下之嫌了。唉,为什么我要联想起国外的厕所里,只有中文的“不要乱丢手纸、注意卫生”的标示呢?



图57:出馆后,看着这红蓝相间的大字,想起三毛在《西风不识相》中的一句话:“美国,美国,它真是不同凡响。”我想我此刻的心情跟她当年说话时的心情一样。



图58:华灯初上,本是万家团聚的时候,他们却还要穿着厚重的戏服、去进行华丽的演出。为了世博,有多少人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我知道网上有很多人说这又是中国政府的面子工程,是的,当你在中国馆感到自豪的时候,做一下面子有什么不好呢?我们也在那七千万参观人数之中,我们也尽了一点绵薄之力,这又有什么不好呢?
  请原谅照片又开始模糊了,无论我怎样把电池取下来,把裙子蹭破,也无济于事了,因为我实在是照得太多了!有史以来拍照最多的一次。是要精选一些拿回去做成画册给亲友中的老爷爷老奶奶看的。
  从场馆的参观顺序,可说是符合了我一贯的处事方针:爱国排在第一,心爱的放在第二,赶时髦排在最后。



图59:我们早晨抵沪,当晚离开,没有给上海政府造成任何负担。多少年来,千古风流人物,流连于黄浦江畔。人们总对上海人的优越感蜚语流言。经过此次观赏世博,我更加理解了这种优越感,因为这是很自然发生的一件事。因为,上海的确是属于世界的,是世界的上海:-)
  祝大家七夕快乐!



图60:最后还是给大家展示一下——可怜的踏雪排队的小板凳。
  哈哈,其实没有啦,进世博园前看朋友都在买,原价10元一个,优惠9元一个,我也凑热闹买了。不过如果你真想气壮山河、去排那沙特日本之类,那这个小板凳就确有英雄用武之地了。老人、小孩也可随时歇脚,方便。说起小孩,本次世博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有:孩子迷失之多!四川的、浙江的、宁夏的、内蒙的、云南的、新疆的,凡是中国地图上有的省市,都有孩子走失!广播里不停地说:“请听到姓名的孩子向身边的绿色志愿者求助!”我在中国馆内就听到在寻找一个叫何海洋的四川小朋友,我从中国馆都出来两个小时了还在广播寻人!唉,大海难捞针啊。虽说园内管理严谨,小孩掉了还不至于,可他们毕竟是孩子呀!大一点还好,如果是五岁以下的,怎么能要求他们在慌急之下、具有跟大人一样的应变力呢?真不知这些人是如何当父母的!像非洲联合馆之类鱼龙混杂、出口即进口的地方,只要多照张相、几秒钟的时间就找不着人了。孩子难免贪玩,随人流跑到自己喜欢看的地方。这个时候家长就要做出牺牲。如果有朋友想带小孩去世博的话,我提醒的就是这个。嗯,今天就写到这里。



苗溪 2010-08-17 02:54
谢谢踏雪的图片和解说。

进去8-9个小时,看了5个馆(?),效率挺高嘛。看起来,拥挤程度并不像传闻里那么恐怖。

踏雪记忆超群啊,奥巴马的话记得真全乎。

adelinechao 2010-08-17 03:14
汗!我还在发,刚才又Service Unavailable了一次。奥巴马的话当时是记了一些,也跟同事对了下“答案”。嘻嘻,估计这个发言是比较全的了。他和希拉里都孩子长孩子短的。回来交流经验,有朋友母女同行,一看人山人海就被吓住了,只进缅甸、柬埔寨之类的场馆;有朋友超强的,居然一天盖了42个章!

江南茉莉 2010-08-18 21:34
引用第4楼冬日于2010-08-17 14:26发表的  :
谢谢踏雪的介绍。上海世博一直以来只是听个名,还没认真看过具体介绍。有你的这些就够了。就当俺去跟着热闹了一回。
那小板凳怪可爱的。 想要一个。 [表情]  


这板凳淘宝上有卖。最小号的5元钱,大号的12元上下。现场是在园外买,叠着提进去(上边有个小把手),略贵,但园内绝对找不到卖。是挺好玩,叠起来时象提个包。也确实有用,排队时站着实在是个杯具。 我买了个给小盆友,然后自己坐一张报纸、看她在这凳上扭来扭去的快活。。。囧。

cfmx 2010-08-20 22:17
我向来对花大钱举办快淘汰的世博会很抵制, 但楼主写的真是好. 赞一个!

铿尔 2010-08-23 22:47
两周了,终于得空来论坛逛了,居然看到这个帖,呵呵。
汇报一下吧,小三同学这两周接待了两拨客人,第一拨2人(1大1小,小的10岁);第二拨9人(3老1中1初中毕业4小,年龄分别为11岁、5岁、3岁、3岁)。基本上都是全程陪同,至今应该已经去了七八次世博了。护照也买了11本,另外我友情赞助了他一本。
第一拨连续4天到家时间超过24点,对此牛牛首长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具体方式为:每两个钟头查一次岗,发现某人缺勤就严肃批评半小时到一个半小时不等。     


查看完整版本: [-- [原创] 上海世博会,潇洒走一回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Time 0.091253 second(s),query:2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