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常文艳:永不褪色的红岩诗篇 --]

歌乐山的黎明 -> 《红岩》感怀 -> 常文艳:永不褪色的红岩诗篇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红旗飘飘 2012-09-12 14:52

常文艳:永不褪色的红岩诗篇



                                  来源:河北作家网:http://www.hbzuojia.com/ztzl_info.aspx?id=730
        翻开《红岩英烈诗抄》犹如翻开了一部血与火凝结的画册,当江竹筠、许晓轩、陈然、罗世文、车耀先等一大批我们童年时就耳熟能详的英名映入眼帘时,我们仿佛来到歌乐山下的白公馆,渣滓洞,回到惊心动魄的战争年代,聆听烈士铿锵的话语,感受他们温馨的呼吸。
        红岩英烈中,我最熟悉的是江姐。认识她是因为童年时家中的一张年画:歌乐山峰白云缭绕,青松如盖,脚踏冰霜,昂首屹立的江姐,身穿毛蓝色旗袍,玫瑰红外套,短发乌黑,目光明亮,长长的白色围巾随意地搭在肩上。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江姐就像一株敖雪的红梅,一棵映水的翠竹那样挺秀端庄,高雅清丽!蓝旗袍,红毛衣,白围巾也从此开启了我对服装最初的梦想,影响了我一生的审美。上学后,从历史小说《红岩》中,读到了英烈的故事,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我知道画上那玉树临风可爱美丽的女性就是受尽酷刑,坚贞不屈,被战友们誉为丹娘的化身,苏菲娜的精灵的江姐江雪琴。同她一道恨饮枪弹倒在黎明之前的还有浩气凛然的许云峰,儒雅坚毅的刘思扬,睿智庄严的成岗,负辱坚忍的华子良等187位革命烈士,他们中年龄最小的22岁,最大的也才32岁。令人痛心疾首的是烈士们受尽折磨最终却全部牺牲,与胜利失之交臂,令人痛心疾首的是这批烈士牺牲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已成立57天,距重庆解放仅有三天!其实死有多种多样,刀砍枪杀痛快淋漓的死并不可怕,很多人都可做到。难以忍受的是阴暗潮湿的囚牢,惨无人道的酷刑,还有长期的炎热,寒冷,饥饿,孤独,恐惧,每当想到锈蚀的铁镣磨穿许云峰的踝骨,长长的竹签钉进江姐的手指时,我便不寒而栗,我自己的手脚也在剧烈疼痛。毫无疑问,我不能承受这样的酷刑,不能经受考验,成为英雄,一旦被捕一定自杀。可英烈们为什么就可以?是他们身体强壮吗?他们中有那么多柔弱纤细的女性,甚至有怀抱婴儿的产妇。是他们惯受苦难了吗?他们中很多人出身富贵之家,受过良好教育,被捕前工作体面,衣着考究,身居要职,可他们竟能忍受牢狱之痛,活得坚强而乐观,死得尊严而高贵!在怅惘叹息中,我再次感悟到富贵与高贵一字之差的天壤之别。富贵易得,尤其对烈士而言,简单到等同于一句口供,一个签名,一张自白书;高贵万难,这东西为气为魄为筋骨为神韵,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能修炼,不能购买。假如人类进化中没有了高贵,就没有了教化与教养,就是荒漠的黑暗之所,榛狉的野蛮之地。烈士的高贵气质从何而来?《诗抄》告诉我们来自于执著的理想,坚定的信念。理想信念是人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和动力,一个人有了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的航道上就有了指路明灯,就会意志坚强,执着勇敢。
       “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从金子堆边走过而不停一停脚,在红领花翎面前不看它一眼”,“失败膏黄土,成功济苍生”,“愁云惨雾罩南粤,志士成仁飞赤血。浩气长存宇宙间,耿耿丹心昭日月”,“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把这牢底坐穿”,歌乐山的烈士们真是一个奇特的英雄群体,一个才华荟萃的文化群体!当他们身陷囹圄失去自由后,书写便成了他们威力无穷的战斗武器,他们几乎人人可写诗,个个能作文,在白公馆、渣滓洞这样一些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方,以笔作枪,书写心声,揭露敌人,憧憬光明。他们珍惜每张小纸片,每截铅笔头,不放过任何可以书写的机会,连那些从牢狱传递出来的写在半个烟盒上的书信字条也都成为传播革命,鼓舞斗志,情感至真至切的美文。这些普通的诗歌和信笺今天读来仍然能感到其灼人的热力,澎湃的激情。是什么东西使这些历史的遗物万古流芳,放射出纯净如玉、炽烈似火的美丽光彩,具备了穿越时空,令人难以忘怀的阅读魅力?当然是生命。是撕咬的皮鞭下,呼啸的枪弹里,焚烧的烈火中人的生命在这些诗文中展示出了无可比拟的强大力量,实现了一切写作者梦寐以求的理想愿望。生命的意义原不在于其数量的长短,历史长河中,个体的生命是多么平凡而渺小,脆弱而短暂!但当这平凡脆弱的生命,义无反顾地将每个细胞、每滴鲜血交付于祖国的未来、民族的振兴,交付给正义真理,事业理想时,便放射出奕奕光华,照亮山河,同辉日月。学诗功夫在诗外,诗歌之效在诗外,人在使用选择文学艺术,文学艺术也在选择精神和灵魂。《诗抄》的作者不是为了作诗,却作成了好诗;不是为了作文,却作成了美文;不是为了当诗人,却成了最优秀的诗人。我们承认诗词本身的魅力,更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诗歌只有插上理想信念的翅膀,才能飞翔,才能振聋发聩。用革命战争的烈焰,民族苦难的汁液,无数先烈的热血煅打浇筑的《诗抄》实现了思想美与艺术美的和谐统一,成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高度契合的典范,其震撼人心的魅力是一切矫揉造作、惺惺作态的文字所永远无法比拟的,是任何新闻炒作都无法企及的。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去兮为鬼雄”。50多年的时间,并没有遮断历史的烽烟,模糊烈士的音容。今天,江姐、许云峰、陈然的名字早已家喻户晓,他们的诗篇遗稿,早已走进文学作品、文艺舞台、学生课本。今天,当我们以手抚摸这些记录过烈士生命的文献,以耳倾听这些凝结烈士鲜血的诗篇信笺,滚滚灼人的热力就扑面而来,激情澎湃的声音便呼啸而至。青山在,人未老,烈士的品格,会强壮我们的筋骨,烈士的鲜血,会洗刷我们的灵魂,在对历史的重温中,我们体悟了信念的魔力,得到了精神的陶冶。但愿这血火凝结的《红岩诗抄》常读常新,永不褪色;但愿烈士的英名永远铭记。




岁寒 2012-09-12 18:49
1,这作者好像一直没弄清楚烈士诗抄的作者和小说中的虚构人物,所以最末了还有“江姐、许云峰、陈然”这么奇怪的并列称呼。
2, “玉树临风”一般都是形容男子,用来形容江姐给人很奇怪的感觉。
3, “子魂去兮为鬼雄”应该是“子魂魄兮为鬼雄”。

铿尔 2012-09-12 19:09
是“作家”啊~~~

苗溪 2012-09-13 02:46
感觉文章写得用力过猛。

悠悠风铃 2013-07-06 11:06
白璧微瑕. 有深度, 文笔也不错. 赞一个!


查看完整版本: [-- 常文艳:永不褪色的红岩诗篇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Time 1.065626 second(s),query:2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