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9250阅读
  • 64回复

杨绍林,帅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穆阑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7-03-26
在看《陈赓蒙难》
离线穆阑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7-03-26
台词好啊
我们曾经有过这么好的台词啊
旁白是我们的旁白王~~毕克
离线穆阑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7-03-26
白痴字幕:
我是个跨浪(应为跨党,分特)分子
离线穆阑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7-03-26
任广智真不错,他怎么不见了
离线allegro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7-03-27
穆站长股股地吐词儿
离线穆阑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7-03-27

没有半个附和的
离线yihong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7-03-27
引用第0楼穆阑2007-03-26 21:15发表的“杨绍林,帅啊”:
在看《陈赓蒙难》


咋搞到的? 记得《陈赓脱险》为下集.
离线穆阑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7-03-27
茉莉姐姐帮我买的
《陈赓蒙难》+《陈赓脱险》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7-03-27
你现在才看吗?我那俩碟儿还是两年前从你那里拷的。
~~追~~
离线穆阑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7-03-27
我拷给你的那是残版
现在茉莉JJ给买的是正式出版的DVD也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7-03-27
引用第9楼穆阑2007-03-27 21:42发表的“”:
我拷给你的那是残版
现在茉莉JJ给买的是正式出版的DVD也

~~追~~
离线yihong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7-03-28
引用第8楼苗溪2007-03-27 21:10发表的“”:
你现在才看吗?我那俩碟儿还是两年前从你那里拷的。 [表情]


苗苗, 帮我刻一个好吗? 西西.
离线江南茉莉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7-03-29
 
离线allegro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07-04-01
引用第12楼江南茉莉2007-03-29 22:58发表的“”:
 



这个女孩是不是真实人物?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07-04-01
引用第11楼yihong2007-03-28 12:01发表的“”:
苗苗, 帮我刻一个好吗? 西西.
[表情]

不如帮你买正版碟吧。
~~追~~
离线yihong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07-04-01
引用第14楼苗溪2007-04-01 09:50发表的“”:
不如帮你买正版碟吧。



Ok. Thanks!  
离线2049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07-04-05
引用第13楼allegro2007-04-01 09:15发表的“”:

这个女孩是不是真实人物?

应该可以说是确有其人吧,我记得只是一个不知何事被抓的无名女子,押送途中为防陈赓逃跑将二人铐在一起,不过也仅此而已,电影中关于此女的其他情节全是虚构的。
离线2049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07-04-07
引用第17楼marienbad2007-04-06 22:39发表的“”:
这个女孩的原型可不是无名人物,她是辛亥革命元老,华兴会、同盟会主要成员谭人凤的孙女,孙中山、黄兴都得让她爷爷三分,蒋介石更是后辈。她爷爷和宋教仁成立的同盟会中部总会,促成了武昌起义的爆发。当初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她爷爷是湖南代表,十七省代表选举大总统,孙中山十六票,黄兴一票,那一票就是她爷爷投的。老爷子1920年68岁的时候去世了。
她在当时也是参加革命活动而被捕,和陈赓是战友加同志,不过一时忘了她叫谭什么了。本片之所以改成虔诚教徒杨玛丽,一是为了增加传奇性,二是如果交代谭小姐和陈赓的组织关系等等,太麻烦,也没啥戏。
.......

哈哈,多谢楼上!刚查了一下此女名为谭国辅,是夏曦的妻子,也是“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之一,当时化名为陈赓的妹妹陈藻英。但是,这跟电影里的虔诚教徒杨玛丽实在相距太远了。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07-04-07
夏曦,“我失骄杨君失柳”的“柳”是否就是死于此人之手?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2049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07-04-07
转贴一篇:朔迷离夏曦殉难死因众说不一


  名满三湘聆听导师教诲 生性多疑肃反滥杀无辜 痛悔己过涉险渡河牺牲———

  长征中牺牲的高级将领中,恐怕没有谁比夏曦的资历更老,而且他曾经担任的职务最高。

  不过,也没有谁比夏曦更有争议,他本身的功过是非几十年争议不休。

  他在长征中的死因传闻最多,也有一些离奇说法。不过在长征史上,他还是被作为烈士记录在史册上。

  离奇江中殉难死因扑朔迷离

  1936年3月2日,长征中的红二、六军团在贵州毕节向西北方向出发,时任红六军团政治部主任的夏曦却坐卧不安。他派人到席大明部,劝说他们一起北上,却无回音。

  此前,红二、六军团攻克了毕节县城,收编了几股地方武装千余人,并将这些人编入新成立的抗日救国军,由开明绅士周素园老先生担任司令。席大明部被编为第一支队。红二、六军团出发前,开明绅士周素园坚决表示同红军一起北上,若能拉走席大明部当然更好。此时革命处于困难时期,多一兵一卒也是有用的。

  出于这一希望,夏曦与周素园、抗日救国军参谋长邓止戈三人坐在河岸边等了很久。周、邓二人都劝夏曦,不要对席大明抱太大希望,因为席部带有明显的家族武装性质,武器也是当地2000余户共同出钱买来保家的。红军不远离黔西北,席大明部还有可能一起行动,如果远征,他们是不会跟着走的。

  不久,派到席部联络的人匆匆赶回,告诉夏曦说,席大明不愿意跟红军走。夏曦不甘心,马上过河想亲自去说服席大明。他走过了七星关这个毕节通往席大明活动区域的隘口,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夏曦是如何牺牲的,大致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溺水牺牲,是有当事者证明的最可靠说法。据回来的人说,过河之后突然响起枪声,夏曦发现情况不好,马上返回徒步涉渡,结果因心情紧张、身体疲惫,走至河中心时,被忽然而来的一股激流卷走而牺牲。至于为何响枪说法也不一:一说是沿途村庄的人为了警告来人鸣枪示警,一种说法是席大明部在山麓两侧狙击企图杀害夏曦。返回时,两名警卫员一人在后掩护,因夏曦不会游泳,另一人背负他过河。走到河中心,这名警卫员失足跌倒,夏曦溺水身亡。

  也有人传说,因夏曦领导红二军团肃反时乱杀人,积怨太深,战士眼看他溺水而不去救。此说法不太可信,见首长遇难而不救,为红军铁的纪律所不容。况且夏曦这时的警卫员,又是来自过去与他肃反并无关系的红六军团。

  当时担任红六军团长的肖克回忆,得知政治部主任夏曦未归,部队曾派人前去搜索,在下游河滩上找到了夏曦的遗体。

  由于当时红二、六军团正在出发进行下一阶段的长征,无法进行调查。有人说,夏曦只身闯虎穴,席的手下因担心队伍被拉走,有可能下毒手,响起的枪声可能打中了夏曦。不过红军找到夏曦的遗体后,未发现枪伤。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撰的《红军长征史》所载,席大明并非土匪。他虽然没有跟随红军长征,但仍留在贵州与国民党军队打了半年多游击,本人也被捕牺牲。他谋害红军领导人也不大可能。

  不论传说如何,一个基本事实是可以肯定的。夏曦为了多拉走一点部队,明知个人有危险但仍然去说服地方武装,以致遇难,他是为革命事业牺牲的。

  名满三湘曾亲自聆听列宁教诲

  夏曦的遗体被埋在七星关石桥边的山坡上,那一年他35岁。对夏曦的评价,在湘鄂西与他共事时间较长的贺龙和肖克有两种讲法。

  肖克说:“夏曦是两头好,中间错。”

  贺龙说:“夏曦是两头小,中间大。”

  夏曦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是湖南党组织的最早成员。1901年8月,他出生于湖南益阳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于1921年建党时期成为中共湘区支部的第一批党员。夏曦不仅是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校友,而且是新民学会的会友。1922年1月,夏曦还出席了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聆听了列宁的教诲。大革命期间,夏曦担任过湖南省委书记,后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与毛泽东等22人同在《中央委员宣言》上签名。在中共五大、六大上,他都当选为中央委员,担任过湖南、浙江、江苏三个省的省委书记。

  这段经历是夏曦“两头”中的一头,不过在长沙“马日事变”时,他曾犯有处置失当的错误。在大革命高潮中,他名满三湘,还写得一手好文章,党内威信也很高。

  1935年5月,在红二军团犯了错误的夏曦出任红六军团政治部主任。从7月起,红军用了约三个月时间在湘鄂川黔建立了十七个区、一百多个乡的革命委员会,开辟了“将近十万人口,纵横约二百里”的川黔滇苏区,对配合中央红军长征起到重要作用。红二、六军团在长征前将部队由8000人扩大到1.7万人。在这一时期,夏曦在根据地政权建设、扩大红军队伍等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1935年11月间,红二、六军团开始长征,许多文件布告都出自夏曦的手笔,如《抗日反蒋六言韵文布告》,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传诵。许多人认为,这是他“两头好”的另一头。

  肃反扩大化捕杀红军将领被撤销一切职务

  大革命失败后,夏曦到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同党内的晚辈王明的关系相当不错,他位列“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之一。有人认为,他在苏联期间学到了肃反扩大化的一套不良做法。1930年夏曦回国,翌年奉派担任湘鄂西中央分局书记。他在湖南早有威信,刚到湘鄂西时还受到当地党组织的热烈欢迎。

  此时,几乎每个根据地都出现肃反扩大化,搞得最“左”的就是夏曦主持的湘鄂西苏区。1931年夏天他主持当地工作后,把党内军内正常分歧都当成“混进了大量的改组派、托派、AB团、第三党、取消派”,开始大规模肃反。他任命亲戚江奇为肃反委员会委员兼任政治保卫总局局长,此后两年间他们先后抓捕和杀害了胡慎己、潘家辰、万涛、柳直荀、段德昌、王炳南等一大批能征惯战的红军高级将领。更为荒唐的是,夏曦因肃反时疑神疑鬼,于1933年3月做出了解散军中党团组织和政治机关的决定,部队中只剩下了夏曦、贺龙、关向应这三名党员。

  夏曦搞的“大肃反”,一度也波及贺龙,他曾令人缴了贺龙警卫员的枪。此时中央派到湘鄂西的关向应劝他:“要是把贺龙也搞掉,即使中央不杀我们,国民党也要杀了我们。军事上没有贺龙是不行的。”

  截止到1934年夏天,湘鄂西苏区总共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肃反,内部乱杀再加上外部敌军进攻,在洪湖苏区鼎盛时曾有2万多人的红二军团,在同红六军团会师时,人数下降到只有4000多人。

  1934年10月末,任弼时率领红六军团到达湘黔边后,代表中央严肃批判了肃反扩大化的错误。11月上旬,夏曦被撤销一切领导职务,分配做地方工作,任塔卧区苏维埃主席。主持政治保卫局而乱捕乱杀的江奇由于民愤极大被处决。遵义会议后,中央又指示红二、六军团要团结犯过错误的同志,夏曦又被任命为湘鄂川黔苏维埃主席、红六军团政治部主任。

  此时的夏曦,对自己在湘鄂西苏区肃反时所犯的错误痛心疾首,他说:“我一想起来就感到内疚,这是我还不了的账啊!”担任红六军团政治部主任期间,他比其他人都起得早,以勤奋努力的工作来赎过错。

  点评

  悲剧人物涉险殉职

  夏曦牺牲于长征途中,身后仍有不少指责之词,他所犯的错误有复杂的国际国内原因。当年受“左”倾错误的影响,残酷危险的环境又要求内部高度一致和纯洁,加上夏曦本人多疑,使湘鄂西的肃反铸成了弥天大错。越杀越疑,越疑越杀,竟然使夏曦等人认为杀得越多就越革命,甚至他四个警卫员中的三个也未能幸免。这是夏曦本人的悲剧,也是当时各根据地几乎都未能避免的悲剧。

  长征中的夏曦一直被还账和赎罪的情结所困扰,争取席大明部,乃是料不可为而为之举。他不听人劝,舍身涉险而殉职。没有倒在血与火的战场上,应是夏曦一生的最大遗憾。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