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434阅读
  • 8回复

YC~看《高考1977》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穆阑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9-04-20
昨晚苏老师打电话来,问想不想看《高考1977》,她多张票~想~约了今天早上9:20在影城门口见。

刚下过雨,车很难叫,等了半天叫到了,到影城刚好9:20,这时收到苏老师的短消息:我还在宜山路上 恐怕要迟到了 苏。我就在影城门口等着,这时候发现很多结伴而来的中年女人。说中年女人,其实是一些已经步入老年的中年女人了,穿得大多比较妖娆,但是岁月的痕迹很重。回沪知青本来是有回沪知青特有的腔调的,特别是在放《高考1977》的电影院门口。他们的出现让我很动容。

苏老师和她的干女儿迟到了一小会儿,进场之后正在演扛大包比力气。眼睛适应了黑暗之后,发现2厅坐得很满。2厅是个比较大的厅,相当于以前一个很大的电影院的差不多半个那么大,早上9:30的电影,居然坐了这么多人。

电影很好看,比我想象的好看,主旋律得好看,很不容易。让我确信那个时候邓小平的出山确实是那样令人振奋的。特别是烧荒的大火蓬蓬勃勃地烧起的时候,我很少有地被一部新电影震撼了。大手笔啊,绝对大手笔!就凭这一个镜头,编导就了不起!

电影里感人的故事和场面可以说连绵不断,有几处我差点落泪,所以当剧终灯亮后看到苏老师在抹眼泪我一点也不吃惊。她说她一直在哭,因为想到很多事情,她的三个孩子当年都是插队知青,侯牧人到东北插队的时候才16岁。那天去送侯牧人,她忍着一直没哭,回家之后,发现女儿侯牧遐把家里所有的灯都打开了,于是和女儿抱头痛哭。

我拿的这张票本来是侯牧遐老师的,她坚决不肯来,因为来看了会受不了。她当年参加高考被录取了,但是名额被别人顶了,后来是结婚回来的。

这个题材能这样大张旗鼓地拍个电影,让我觉得很振奋。我刚才在豆瓣看了会儿评论,发现有些可能是非常年轻的年轻人写:没想到当年是这样的,没想到曾经这样地苦。非常年轻的年轻人们啊,曾经发生的事情只能更苦,更不可思议,更难以容忍。我昨天跟一位老师打电话,跟他说,正如鲁迅说的,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在我们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曾经发生的事情,没有最惨,只有更惨。但是现在的非常非常非常年轻的那些年轻人,他们没有人告诉他们曾经发生过什么,所以无从去想象,无从去辨识,甚至无从去揣测。你怎么想象一个民族的未来是生活在对自己的父辈、祖辈刚刚经历过的苦难一无所知的基础上的?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9-04-20
那我什么时候也去看看。我堂姐77年的高考,我还有点印象;如今她女儿都大学毕业好几年了。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穆阑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9-04-20
去看看吧,我觉得你们单位可能会有免费看的
离线满陇桂雨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9-04-21
周显欣演的吧?其实献礼片也有好处,把这些东西拍一拍,给后人留个资料。
离线yihong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9-04-21
Thanks a lot for the information, ML.  Will buy a DVD when I come back to Shanghai next time.  Already heard some very positive buzz about the film.
离线allegro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9-04-23
嗯。我也找个机会去看看。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9-07-15
看了。可能自己是那个年代过来的,也可能是听了太多的好评,所以反而没什么感觉了。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五月花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9-07-30
那是一个永远的心结,虽然不属于《高考1977》,但同属一个时代,只因
那个时代而成为永远的心结。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9-12-12
刚刚在网上看了,确实拍得挺好的,除了那个莫名其妙的“床戏”,实在想不出有什么必要。

烧荒的大火 + 收音机里播放的消息,很震撼。
~~追~~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