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9759阅读
  • 19回复

悲伤与希望——我看小说《零号特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越歌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7-09-11
经历了重重波折和周而复始,书终于到了我的手里:零号特工

  书面是黑色的,但不浓烈,还带着些灰暗,却显得更加沉重。书皮凹凸不平,细细看来,竟布满了一个一个突起的字,却辨识不清。书的正面上半截是是一个大大的圆,圆的当中正是一个突起的“零”字,饱满地溢了出来。中间是红色的“兰晓龙作品”,而最下面是白色的、大大的书名:“零号特工”。

  其实书的正面最引我的是下方三分之一的那些红字——“他没有名字,只有代号;他没有声音,只有行动;他没有眼泪,只有悲伤;他没有传记,只有传说

  当我再看书皮上那些突起的小字时,我一下子发现,就是这些话,这几句被正正反反地叠加着,叠加到我只能辨识出几个字:只有悲伤!

  书皮的背面是内容的简介,也许应该说是缘起:蛰伏!只为一个人,一件事……零,共产党特工序列并无该编号,该编号是军统于十三年前给他的。该编号男子于是年行刺军统首领——劫谋。劫谋至今遇刺二百一十七次,零编号男子是最接近成功的一次,从此后劫谋对外界不再公开行迹,而零编号男子也随之神秘消失……这是一部关于英雄与誓言的故事,值得被人传诵和纪念……


  书看得很快——其实我看小说一贯很快,尤其是这样的悬念小说。我没有去研究书里有什么BUG或者硬伤,事实上,我对这个很不敏感——至少在面对能抓住我的心的小说上。我曾经被不讲故事、不会讲故事的小说磨光了脾气,觉得小说能讲好故事就好。但后来我改变了这一想法——小说的根本不是故事,而是人,人才是故事的载体,才是精神的载体。再然后,我相信了一件事,那就是好的小说是有一种气质的,或者说,有一个气场。

  零号特工就是这样的一本小说。


一、一群人,一部充满悲伤的小说

  没有眼泪,只有悲伤。

  看的时候,没有眼泪,却觉得一种悲伤紧紧地撅住了我了心,仿佛眼耳口鼻被鲜血埋了起来,艰于呼吸和视听。这个故事,也许超越了正邪,超越了政见,我不知道它是上升还是下落,但它真正地写了人,这是一群人的故事……


  修远,一个我并不想用这两个字来称呼的权谋家,一个甚至让我觉得可怜的老头。隐藏、隐忍、等待……儿子、女儿,都被他抛了出去,他觉得这是为了剩下的孩子,也为了自己能活着,并得到。好吧,好吧,他最终不忍抛弃自己的最后一个孩子,为了救儿子,他选择了自动地走进陷阱。在那一刻,我突然觉得,他像他说的那样幸运,毕竟,他有过爱他也被他爱的孩子,只是他明白时已经太晚,难道人类真的永远不能清醒地抵挡权势的欲望?

  湖蓝,我看前半部书时最喜欢的人物。他信仰着他的恩师和父亲,狂飙着他的狠厉,封闭着他的脆弱。当他内心的柔软被一点一点地唤醒,却是离痛苦越来越深的渊薮。“由爱故生怖,由爱故生忧,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军统不是老A,劫谋不是铁路,只需要魔鬼和机器!不想灵魂扭曲,只有毁灭肉体,也许他的结局才是真正的、最好的自我救赎?

  零,一个有点傻的家伙,他曾经也是个热血青年吧,要不然不会有那一次的刺杀。13年的蛰伏,在他身上似乎很难找到血性和激情,他被动地接受,被动地行动,自己拥有的东西却依然被一点点地夺去,但是,他是那种会在责任面前能迸发的人,甚至不用这些堂皇的理由,只需要一种情绪!他在悲伤里沉没,也成长。

  小囡,那一抹最清浅的亮色,却明亮的如此脆弱;烈云,想最后看看阳光的人,却被黑暗吞没;阿手,最后地举起没有手指的手;二十,背负了太久的身份,连他自己也快忘却真假;卅四,该怎样形容这个可爱的老人呢,“孩子啊”,他一声声地叫着他的敌人,却也把我的心叫碎了……


  悲伤啊悲伤,悲伤的不仅仅是死亡,不,也许死亡是最轻微的悲伤。悲伤,是一点一点地毁灭了美好、单纯、温暖……


  二、两句话,一部充满希望的小说

  第一句:我们本来可以让日寇的血染红大地,我们倒在用中国人的血涂抹天空

  我愿意把这句话看作这个故事的缘起,也是所有杀戮和悲悯的缘起。

  看故事的时候,我曾经想问,值得吗?为了救其实该杀的人,为了让那个人,去杀更多更该杀的人,为了这些,牺牲自己、牺牲很多很多的人,牺牲生命、爱情、亲情、童真、幸福……所有可以牺牲甚至不能牺牲的一切?然后,还要“原谅”甚至“宽恕”?!

  可又想,什么是值得?血肉成为了历史车轮的润滑,没有它,就没有车辙的前行。谭嗣同值不值得?刘国志值不值得?在那样的时代,如果一些人的血可以挽回蒙蔽的心,换回国人的不再残杀,还有什么不值得?!即使不能,即使会枉死,也不能不做,因为不做,就绝无可能!

  寒姐姐曾把《暗算》归于“信”与“疑”,而我,一直是疑派。但奇怪的是,这本书里纵然有那么多的痛苦与阴暗,但我依然是“信”的——因为在看完书的时候,我竟毫无质疑!也许,我真正相信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大道,我真实地希望,悲悯和大爱可以救赎灵魂,忠诚和执着可以扫荡丑陋!

  要让日寇的血染红大地,为此,不惜用自己的血染红天空!


  第二句:少年的中国没有学校,他的学校是山川和大地。

  我愿把这句话当作结束,所有杀伐后的新生。

  这是书里的三个老头在年轻时说过的一句话。后来,一个成了军统的劫谋,一个成了中统的修远,一个成了共产党的卅四。

  那曾是那三个人的少年时代,他们对刚刚从老朽和昏匮中破壳而出的中国有着同样的热忱和热血。那是一个谁都没有经历过的中国的形态,这是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无从学起,只有摸索。

  他们一直在走,从少年走向老年,路已分道,而心,也在岁月的磨洗和鲜血的浸染中老去。只不过有的人老成了疯狂和决绝,有的人老成了惨淡和绝望,有的人却老成了慈爱慧黠、甚至还带着赤子的情怀。

  20余年后,神州沦陷,中国依然是充满了灾难和血污。在某些人心里,少年中国只是自己遥远的梦想,幼稚得甚至可笑,世间只余阴暗王国和永不停歇的权力之路。但是,总有少年不死,总有少年之心不死,热血和情怀终不能磨灭。连劫谋也不得不承认,在遥远的陕北,还有一块地方,有阳光,正少年!他们正年轻,路正长,有这样的年轻的心灵的政党、国家、民族,路也正长!

  这,正是向死而后的生!


三、 其余
  看书的时候,我想起了古龙——不仅仅是文风。有人说,古龙的小说让人绝望。可我从不这么认为。纵然十面埋伏、身困牢笼、四野茫茫、山穷水尽,他们永不绝望。就像重病者胸口的那一缕暖气,黑夜中的一点荧光,总有信仰激励着斗志,情怀温暖着胸膛,还有那永远不绝、永远不灭的一点——希望!

  结局的时候,我想到了金庸——我不自觉地想到了连城诀里那个等待的女子。而这里的女子对她的他说:“你终于回来啦。我知道你一定会回来的……给我一辈子的依靠吧,我的爱人。”没有耳朵的零再也不能做特工了,他一定能平静地生活。


  真好,真好!所有的牺牲和付出让人悲伤,但所有的悲伤过后,还有,希望:)


  后记:其余的其余

  在不崇拜编剧甚至作家很久很久之后,知道了兰晓龙(出于盐水关怀水蛭的心理,决定叫他的大名:))。对于读者和观众而言,这是一个出乎意料的幸运。

  我问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个编剧和作家。因为他会讲故事?讲得好故事?不仅仅是。讲故事,是作为编剧最起码的要求吧——虽然很多编剧早忘了这个,他们的故事里漏洞百出,或者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故事:)

  是因为他的文字有血性有激情?也不仅仅是。当编剧和作家们学会了玩深沉和文化,血性和激情确实稀缺了不少。但单纯的血性和激情可以给人一时之快,却不一定能够持久。

  是因为台词的生活?人物的生动?语言的圆熟?……也许,都不仅仅是。

  那么,是什么呢?

  在我心里,最打动我的是他的视角,他的情怀!

  他写普通人,他喜欢写普通人,他写那些似乎和他们荣光的职业并不相衬的普通人。许三多的故事到老A就结束了——因为他永远只是一个普通人,他不可能成为拯救世界的“英雄”;零的故事结束于他的归来,而他从头再尾也并不像一个多么成功和成熟的特工。也许他们沉默、卑微、弱势、没有话语权,但平常不是普通,他们是路基下的石头,更是民族的基石——虽然他们自己永远不会这么觉得。

  他喜欢和敬佩他们。在太多太多的作家和编剧选择俯瞰世态、俯视人群的时候,他选择了平视,甚至仰视,他把自己的姿态放得很平。那些人,那些卑微的人,我们有时会轻视他们,但实际却应该是佩服,他们拥有我们达不到的高度。我不想说他在为他们鼓与呼,也不想说他在赞美他们,我只是觉得,他爱那些人,他佩服那些人,并且为他们说一点点话,讲一点点他们自己的故事……

  他讲述他们,讲述他们的悲伤,和希望。这也是人类普适的成长代价,人类最美的不灭火种。


  零号的书,已经改编成了电视剧。

  捧着书,突然想起249说过,拍士兵突击最重要的是视角:许三多的视角还是成才的视角。其实拍什么都一样,如果只把零号当作一个谍战小说来炫技,来不遗余力地挑拨观众的好奇心,费尽心血地装酷,那么结局只有造作。它最多也就是一个谍战电视剧,还是一个比原著降了不止一个档次的谍战剧。

  如果不幸而言中,我会悲伤。但那又有什么关系?还有向死而生的《我的团》,而且兰编正年轻,康导正年壮,一代又一代,总会成长……


  其实,这个故事应该只叫“零号”,而把“特工”两个字去掉。


PS:若有HC和言过其实,海涵啊海涵
    如有朋友认为这书完全不符历史真实,充满虚构造作漏洞及其他,那么,请轻点砸我
再PS:其实,我已经知道零号这个电视剧已经拍得不值得期待了
[ 此贴被越歌在2007-09-11 10:36重新编辑 ]
离线穆阑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7-09-11
他没有名字,只有代号;他没有声音,只有行动;他没有眼泪,只有悲伤;他没有传记,只有传说

这不是电视剧《暗算》的宣传词吗?
离线越歌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7-09-11
引用第1楼穆阑2007-09-11 10:58发表的“”:
他没有名字,只有代号;他没有声音,只有行动;他没有眼泪,只有悲伤;他没有传记,只有传说
这不是电视剧《暗算》的宣传词吗?

查了一下,真的啊!
鄙视那个设计书皮的!!!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7-09-11
引用第0楼越歌2007-09-11 10:12发表的“悲伤与希望——我看小说《零号特工》”:
再PS:其实,我已经知道零号这个电视剧已经拍得不值得期待了
.......


这个戏谁导的?谁演的?
~~追~~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7-09-11
引用第4楼marienbad2007-09-11 21:15发表的“”:
[表情] 苗苗年纪不大忘性大,请看这个帖子,再看看2楼、5楼发言的是哪一位,说的是什么。 [表情]
http://www.hongyanhun.com/bbs/read.php?tid=1446

最近比较恍惚。
~~追~~
离线穆阑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7-09-13
我今天拿到这本书了,等读完之后再读楼主的书评:)
离线越歌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7-09-14
引用第6楼穆阑2007-09-13 22:41发表的“”:
我今天拿到这本书了,等读完之后再读楼主的书评:)

我预感到我会被穆姐姐砸的 此书绝对只是小说,小说

说这电视剧不值得期待是因为据说:导演和演员一个劲地装酷、神经质一样响起的音乐和羊角疯一样发动的升格降格、以为与主事件无关而妄动人物关系……

穆姐姐,读库0601收到了,因为忙着看同时买的几本小说,所以还没看呢。但是这本是所有买的书里我最不满意的一本,因为装订得太差了,书页完全没礅齐!
离线穆阑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7-09-14
小说就当小说看嘛:)
书装订得有问题可以找出版社换的
离线越歌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7-09-14
引用第8楼穆阑2007-09-14 09:42发表的“”:
小说就当小说看嘛:)
书装订得有问题可以找出版社换的 [表情]

算了,寄来寄去的麻烦 问题也不是太大,我忍!
离线穆阑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7-09-15
看了半本了,总体感觉编的痕迹比较重,但是属于编得比较好看的,但是的但是,文字相当不好看。我老公说和《士兵突击》完全是两种类型的文字和构思,因此判断是作者早期的作品。
内容么,还没看完,不好说,但是和《暗算》电视剧第三部的颠覆性有异曲同工之处。
个人感觉这个东东如果拍电视剧,要大改,虽然它可能就是为拍电视剧写的。
离线越歌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7-09-17
从时间而言,士兵突击是早期作品。2001年,兰晓龙27岁时写了电视剧剧本。然后为了完成团里的任务改成了话剧《爱尔纳突击》。2004年,出了小说《士兵》。2006年,才拍的电视剧。再然后,出了《士兵突击》的小说——其实士兵突击就是把剧本体改成了小说体,还不是兰晓龙自己改的,是出版商改的 也许你看《士兵》就会发现文字相似度了。
至于构思完全不同,嗯,他喜欢每搞一个东西都完全不一样。
兰晓龙的文字,说实话我也不是很感冒。不过,我喜欢他编故事的态度、他的故事、他故事里人物的语言……
要大改?为什么呢?我觉得还好啊,拍摄难度不大啊,而且虽说是编的,但还是能让人相信并且投入的。其实把握住气质就可以了嘛。其实别人改了他正不高兴呢
偷偷地贴一个访谈过来,士兵突击吧里还没有呢,兰晓龙自己贴在别的吧里的
http://post.baidu.com/f?kz=263208591
离线穆阑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7-09-17
哦,原来《士兵突击》不是他写的
离线越歌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7-09-17
呃,倒也不能说不是他写的 我看过剧本,觉得就是剧本体改头换面成小说体,同时,拿原版小说《士兵》的句子来加工润色了一下:)
不过,那个关于兵蚁的楔子倒是完全由他自己写的,姐姐觉得怎么样
这是剧本http://post.baidu.com/f?z=240246804&ct=335544320&lm=0&sc=0&rn=50&tn=baiduPostBrowser&word=%CA%BF%B1%F8%CD%BB%BB%F7&pn=0
问题呀问题,姐姐,为什么觉得零号拍电视剧要大改呢?
离线穆阑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07-09-17
楔子不错,我很喜欢
为什么要大改
首先头绪有点太多,人物如果都按照现在这样有序列地取名,对于小说读者的接受有便捷之处,但是电视剧观众可不会管你谁叫什么
同样,人物身份的归属也太混乱,其实完全不必如此混乱的,如果线索更清晰一点,也就是叙事更流畅一些,应该更符合大众的口味。或者说,可以赢得更多的人群
比较致命的,就是作者显然也有些老庄思想,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呵呵。我本人对此并无什么意见,觉得这种颠覆也未尝不可,不过,如果拿来做电视剧,希望播出,甚至希望得奖,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离线越歌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07-09-17
那个楔子他自己也很喜欢,贴上来显摆过的。我也喜欢,觉得像卡夫卡啊什么的——当然其实我和老卡根本不熟

有序列地取名……嗯,可能是有这个问题,在做电视剧时,某些人可以简化,或者无名。人物归属么,我每看每看总想到古龙和温瑞安,惯于变幻,但这本书尚在接受范围之内。叙事的流畅……我倾向于这是他语言表达的问题,弄得花开几朵看起来像犬牙交错了
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么,他面对中国人内部问题,屁股一向是坐正中的,然后就一分为二人性化了 我觉得奇怪的是,暗算里我是疑派,而到了这不知咋的就成信派了,根本没觉得共产党有多蠢多不值或者什么……我也不知道这是为啥:(
另外,兰晓龙现在正在云南腾冲忙着做他和康洪雷、士兵班子再度合作的《我的团长我的团》呢,事实上,这也是大多士兵迷的期待——他要写一群孬兵,按他的话说,是“渣滓”。所以,是绝不会理零号了,何况他对这个人情戏很不满意
离线穆阑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07-09-18
他也没写共产党怎么啊,你当然不会觉得共产党怎么了:)
离线满陇桂雨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08-01-31
越歌MM,我觉得还是把电视剧看完比较好评价,我觉得那个结尾还是可以接受的。这
是最后10分钟的视频。

http://6.cn/plist/146746/111.html
离线秋雨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08-01-31
很喜欢这句话:悲悯和大爱可以救赎灵魂,忠诚和执着可以扫荡丑陋!
离线越歌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08-01-31
引用第17楼满陇桂雨2008-01-31 08:00发表的“”:
越歌MM,我觉得还是把电视剧看完比较好评价,我觉得那个结尾还是可以接受的。这
是最后10分钟的视频。
http://6.cn/plist/146746/111.html

这个片子,我看了第一集和最后一集的一部分。
对不起,仍然无法接受 至少无法接受那个身穿风衣、极拉风地走在沙漠上的零。
离线满陇桂雨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08-02-01
我是先看了电视剧,后看了小说,觉得更喜欢电视剧里的零。我得承认,因为喜欢这
个演员,才会去看这部戏。它不是一个传统地下党题材的作品,而我还是喜欢传统
的那种。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