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把誓言永恒看完了。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RS/208899.htm“誓言无声”杀入中央台一套,给满眼“顶戴”、满耳“格格”的荧屏带来一丝清新的空气。“间谍”和“抓间谍者”们一起演绎的故事,历来是很神秘、很具有诱惑力的,富有传奇色彩。也难怪“誓剧”一登场便在全国引起一片喝彩声。作为电视剧母本的同名长篇小说,也已经在市场上热卖了一段时间。从书到电视剧,《誓言无声》走过了怎样的一段里程?这个充满悬念的故事到底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作为作者,他们对电视剧的二度创作有什么看法?本报记者也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浓厚兴趣,对远在成都的作者之一——钱滨先生进行了专访。
神秘的“间谍”和“抓间谍者”们
国家安全题材的确很神秘,在中国就越发神秘。因此创作这类题材的作品,是完全不可能去采访、去体验的,所以我们也就根本不可能“进入”这个领域。《誓言无声》的创作说起来很简单,我和易丹差不多十年前就开始合作写电视剧和电影剧本。大约是前年,他作为访问学者到了北欧,那地方昼短夜长,他嫌得没事干,开始阅读许多西方已经解密的间谍档案,觉得有意思,便写信回来建议写个间谍题材的东西,我立即表示了赞同。大约十年前,我采访过一个解放战争中在陕北的我党情报人员,他在胡宗南的部队里长期潜伏,为我军提供了许多价值很高的情报,非常有意思,这个老同志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当然现在剧中的人物和这个人完全没有关系,但是从精神和信念、情感上,的确为现在这个剧提供了许多支点。需要强调的是,我们所写的一切是百分之百的虚构,如果有真实的成分,那这个剧也就出不来了。非要说虚构的基础,那就是一切已经出版的国内外间谍书籍和档案,再加上想像。不过让我们高兴的是虚构得很真实,国家安全部一个退休的领导第一次审稿时,居然问我们:“你们是不是曾经接触过我们的工作?”这听起来虽然很吓人,但却从另一个角度肯定了我们作品的真实性。
本来就是写剧本
其实我们一开始写的就是剧本,我本来就是一个专业编剧。所谓小说实际上就是剧本,只不过我们习惯于将剧本写得文学性很强,所以作为小说出版时,并不用再过多地添加什么文字。导演已经拍过很多我们的剧本了,而且几乎全部都获得过全国电视剧的“飞天奖”,这次更全面地展现了导演的才华,他在镜头运用和总体节奏把握上,都处理得很好,尤其是在60年代的场景气氛的还原上,费了很大功夫,结果是让人满意的。
至于演员,高明就不用说了,绝对无可挑剔。王海燕是个非常聪慧的演员,这是她第四次参加我的剧本拍摄(包括《突出重围》等),她非常用功、非常投入地塑造角色,在剧本台词的处理上,非常准确,将一切细微的情感都传递了出来,这非常了不起。赵铮和周显欣都是很少拍戏的年轻人,剧中的表演也是很称职的。其他演员也一样,都完成得很好。至于有人说几个小特务很脸谱化,那是对的,因为导演就是这样要求的,无关紧要的小特务脸谱化一些,让人觉得很像60年代的电影;而主要的间谍便深藏不露了,翟万臣演的范仕成谁能说是脸谱化的?
一个差点夭折的故事
这本书和电视剧差点就夭折了,整个过程令人难忘。去年夏天,剧本第一稿送国家安全部审查后,我和易丹、导演到北京听意见。此前我们并不知道,在这类题材的创作上,有关部门有着一系列非常严格的标准和纪律,是必须无条件遵守的。因此我们遭遇的是颠覆性意见,整个剧本几乎从根本上被推翻了,因为我们设置的主要情节线索,是宣传纪律所不能允许的。那时候,我们很绝望,几乎已经决定放弃了。然后我们很沮丧地到了北京机场,准备飞回成都。结果航班误点五个多小时,我们呆在机场里喝咖啡,无聊地想熬过这五个小时。大约由于心情的原因,那天的时间过得极慢。无聊之中,我们终于很不情愿地提起了修改的话题。结果很让人吃惊,我们居然就坐在机场,想出了一个保留人物、替换事件的方案来。这一下子让我们看到了一线曙光。虽然这个方案要丢失许多我们非常珍惜的东西,但毕竟是个退而求其次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虽然后来又审查修改了好几次,但总算熬过来了。我们后来也在设想:如果那天航班不晚点呢?说不定也就真的放弃了。
黄金搭档写新作
我和易丹的合作,已经有十年了。我们是很好的朋友,是那种在名和利面前总是互相谦让的朋友;而且价值观念、道德取向、审美趣味等等都非常接近。我们这种合作,让本剧的制片人、《大法官》的编剧张宏森羡慕不已。今年上半年我们写了一个20集的电视剧本,暂时名叫《销声匿迹》,还有一个副标题———关于“北京人”失踪事件的历史与虚构。这是一个关于在抗战期间丢失的“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的故事。你一定知道,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件,至今这些化石仍然无踪无影,成为中国古人类学家,甚至是全世界古人类学家心中永远的痛楚。我们在遵循事件的历史真实性的前提下,虚虚实实地写了几组人物,力图再现那段扑朔迷离的过程,写了几个在抗战背景下理想、信仰和追求迥异的年轻人的命运。我们觉得故事很好看,其中也有与《誓言无声》相似的很多悬念。具体的情节我还是留点悬念给大家,请大家到时候看。这个剧本将以《誓言无声》的原班主创人员(不包括演员),在今年11月拍摄,制作单位还是以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为主。
档案
钱滨,男,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曾当过知青、工人、教师。现任成都电视台电视剧部副主任,国家一级编剧。
1986年进入成都电视台,创作(包括合作)了大量电视剧作品,其《希波克拉底誓言》、《黑豹突击队》、《共同目击者》、《一个真实的童话》、《我有一片辽阔的蓝天》、《赖宁》、《走出空白》、《寂寞锋利》、《大山无言》、《晴朗地带》、《突出重围》、《一个生命的倒计时》等,共十余次获得全国电视剧“飞天奖”;出版有儿童电视剧作集《夏天不是好季节》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荣获首届“全国百佳电视艺术工作者”称号,全国劳动模范。
易丹,男,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英文系文学硕士。先后在美国哈佛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加拿大麦基尔大学、蒙特利尔大学和约克大学、丹麦奥尔堡大学做访问学者。现为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讲授有关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外国文学和美国文学研究等课程。出版有《从存在到毁灭———对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的反思》、《断裂的世纪———论西方现代文学精神》、《中国现代艺术史:1979-1989》(与吕澎合著)、《我在美国信息高速公路上》等专著,发表长篇小说《左右与螺旋》、中短篇小说《一个当了十二天的都督》、《卜琳》、《0舍纪事》等。与钱滨合作编剧创作了多部电视剧和一部电影,其中包括获得“飞天奖”的《寂寞锋利》、《晴朗地带》等作品。
《江南时报》 2002年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