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北平解放。
1950年2月1日,雅安解放。
1949年11月,歌剧《白毛女》在荥经县成功公演,成为雅安第一个上演进步剧的县城。
还没有解放的荥经何以成为雅安第一个公演“红色剧”的地方?上演此剧的时候,又经历了什么样的困难?

歌剧《白毛女》荥经首演盛况空前
“走,去看戏!”1949年11月,雅安荥经县的百姓你约我、我约你,纷纷向南家祠堂方向聚拢。
冬天的夜晚来得很早,吃完晚饭才一会儿工夫,天色已经暗了下来。临街的住户早已收起支撑窗户的竹竿,闭上了窗,关上了门。荥经县的大街显得尤为安静,完全不见平日的热闹。以往聚在一起抽烟喝茶的男人不见了,聚在一起讲悄悄话的女人不见了,就连嬉戏玩耍的小孩子也不见了。
而不远处的南家祠堂却是灯火通明,人声鼎沸,荥经县城的老百姓都聚集到南家祠堂来看戏。
时年14岁的刘继铭伸长脖子,踮着脚,挤在人群中看热闹。
当时南家祠堂是个大四合院,中间是一个天井,“唱戏的”正是在天井处搭起了舞台。
百姓们纷纷议论,讨论着即将上演的戏。
随着小提琴伴奏声响起,人群渐渐安静下来。
一个姑娘出现在舞台上,她就是剧中主角喜儿。喜儿和父亲杨白劳在舞台上控诉着生活的艰辛,声音可怜凄凉。看戏的百姓引起了共鸣,个个眼角含泪。就连当时14岁的刘继铭也深有感触,他回忆说:“当时喜儿一出场,立即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她和杨白劳在台上控诉恶霸黄世仁的时候,观众情绪激动。”
然而,这场戏开演不到十分钟,就引来了恶霸土匪的破坏。当时,大家都沉浸在剧情中,突然,一声响动,祠堂的屋顶上一块大石头从天而降。祠堂的青瓦被砸个粉碎,屋顶被砸了一个大洞。紧接着,又传来几声响动,演出的祠堂又被人扔了几块大石头。
看戏的群众开始骚动,突然,舞台周围的一些人,掏出手枪,对着天空连开几枪,一下子镇住了所有的人。祠堂外再也没有了声响,再没有人扔过石头,演出继续进行。
观众再次安静,全神贯注地看着戏。当老百姓看到喜儿为躲避黄世仁,在山洞中熬白了头,无不愤慨。
最终,喜儿在八路军的帮助下重见天日,走出了暗无天日的山洞。黄世仁也被八路军正法,整部剧落下了帷幕。
“大家都舍不得离开,都期盼能继续演下去。我当时虽然年少,但是也明白黑白是非,黄世仁仗势欺人,害死了杨白劳,又逼得喜儿躲进山洞,不见天日,实在可恨。”刘继铭激动地讲述着。刘继铭说,演出的当天中午,有个男青年在荥经县大街上,站在一个柜子上面,宣传歌剧《白毛女》。老百姓根本不知道歌剧《白毛女》,只是听说有戏看,纷纷围上前去。刘继铭也凑到跟前,听这位男青年的宣传。据这位男青年讲,歌剧《白毛女》讲述白毛女与地主恶霸斗争,并且最终惩治了地主恶霸的故事。老百姓都希望能亲眼目睹地主恶霸被正法的那一幕,所以,荥经县城家家户户紧闭大门,都挤到南家祠堂去看戏。

童梓平先生在荥经家中
撒下革命火种 鼓舞革命热情
经过记者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当年在大街上宣传歌剧《白毛女》的男青年——童梓平。
童梓平今年已经85岁高龄,但是对于当年解放战争的事情,童老仍记得非常清楚,在一个早上,童老向记者讲述了歌剧《白毛女》公演的始末。
1946年,荥经县还处于本地势力朱世正和刘文辉的争夺之中,后来,朱世正占了上风,控制了荥经县。解放前,中国民主同盟在西康的盟务活动,一开始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进一步争取刘文辉走向革命阵营的任务而展开的。荥经县的朱世正已经成为刘文辉武装起义迎接解放的一大顾虑,为了“反蒋联刘拥共”,荥经县的盟务工作必然要争取朱世正。
当时朱世正也看到时局的发展,蒋介石将被消灭,正在考虑自己的出路。经过彭迪先、张志和的开导,同意“反蒋联刘拥共”。由于朱世正对进步人士的保护,很多地下党员、民盟成员纷纷到荥经干革命工作。
“当时来得最多的是四川大学(今四川大学)、重庆大学(今重庆大学)和华西协和大学(今属四川大学)的学生,还有重庆渣滓洞营救出狱的革命志士。”童梓平说,“歌剧《红岩》中孙明霞的原型曾紫霞也是在党组织的安排下藏身于荥经。”
1949年夏,民盟重庆组织派童梓平同志到荥经,主要负责朱世正的政治思想工作。除了对朱世正部队作必要的思想动员外,民盟西康省筹委主任委员彭迪先还组织了一个流动剧团,编排好剧到集训点慰问受训人员。
彭迪先和范炬明组织排练,流动剧团中有进步学生、地下党员、民盟成员、当地进步百姓。曾紫霞来到荥经后,便担任起了歌剧《白毛女》主角喜儿的演出工作。
曾紫霞联系自己铁窗生活的感受努力去把握喜儿的性格,多次排练下来,她的表演真切动人。
1949年11月,彭迪先率领剧团在荥经县南家祠堂首演。一是为了慰问受训人员,二是可以借助歌剧引起老百姓的共鸣,投身革命工作。
演出当天下午,童梓平只身走到荥经县大街上,宣传歌剧《白毛女》,为荥经老百姓讲解剧情,鼓励大家去看戏。
当晚,南家祠堂被看热闹的老百姓围得水泄不通。可是演出不到10分钟,就遭到坏人的破坏。他们朝祠堂扔大石头,石头砸在屋顶,掉进了祠堂内。
在一旁看戏的朱世正一看有人搞破坏,非常生气,命令部下对天鸣枪。现场一下安静了,朱世正随即大声训斥道:“哪个丢石头就把哪个抓起来,把脑壳砍了!”
朱世正的训斥起了大作用,之后的演出再也没有人出来破坏。
歌剧《白毛女》在荥经成功演出,引起了当地人民强烈反响。对革命工作的推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歌剧《白毛女》在荥经的成功演出,极大地鼓舞了大家的革命热情。1949年12月9日,西康省宣布起义。民盟组织根据中共雅安工委指示,彭迪先率团到雅安演出。在观音堡(今雅安市观化乡),演员们不辞辛劳,为当地老百姓献上了一出精彩的歌剧《白毛女》。
1950年1月,雅安面临解放。流动剧团在雅安演出歌剧《白毛女》时,曾紫霞突然收到了一封电报。电报上称曾紫霞的丈夫刘国志(《红岩》中刘思扬的原型)在重庆渣滓洞遇难,英勇牺牲。曾紫霞忍着内心巨大的悲痛,坚持站在歌剧《白毛女》的舞台上。演出中,曾紫霞放声哭唱喜儿的悲惨遭遇,愤怒控诉反动派的凶残罪行。她将丧夫之痛融入了当晚的表演,将喜儿刻画得真切动人。台下的观众被曾紫霞的表演打动,跟着喜儿控诉起反动派的罪行。
童梓平回忆:“第二天,曾紫霞就赶回重庆奔丧了。”
1950年1月27日,解放军进入雅安,建立军管会,流动剧团便被纳入军管会做宣传工作。(雅安日报记者 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