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5045阅读
  • 3回复

[转贴]一二九,青春的记忆____(一) 他们的青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卢舟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7
奉苗溪之命,再转如水莲子的博文两篇

一二九,青春的记忆____(一) 他们的青春 http://blog.sina.com.cn/u/414ac19801000636

最早知道一二九,是一部名叫《青春之歌》的小说,因为那部小说正是描写从“九一八”事变到“一二九”运动这四年时间里,一群青年人的成长和人生选择的故事。当九一八事变日本的铁蹄踏进我国东北的土地,中原大地却依然是一片歌舞升平,亲善和睦与卑污的投降的戏正在中国大地上演着,而蒋介石也正在执行着他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用他的枪炮和飞机对长征中的中国工农红军围追堵截,用他的白色恐怖对白区的共产党和爱国人士包括左翼文艺家进行迫害。而更多的人麻木不仁,他们觉得东北离北平太远,觉得小鬼子不可能打进北平城,觉得当年八国联军也没有把北平怎么着,何况小日本,于是,日子也就这么过着,“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做汴州。”“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不知亡国恨的岂止是商女,)好像南唐和南宋时期的悲剧又在重演。而历史总是有相似之处,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总有一群觉醒着的人,总有一群敢于直面惨淡人生,敢于正视淋漓鲜血的直的猛士出来振臂一呼,唤起沉睡的人们。

在具有五四传统的北大,一群青年学子走出书斋,走出象牙之塔,走到北平街头,冒着敌人的刺刀和水龙头,冒着军警的皮鞭和警棍,以游行为方式,以传单为武器,向民众宣传抗日救亡。

小说中对一二九的描写是比较少的,它主要写了一位叫林道静的小资女孩的成长。她天真单纯,对生活充满幻想,可却被自己的养母逼嫁,为了逃婚,她出走,可天下之大,却没有她安身的地方,她邂逅北大学生余永泽,然而,余永泽却是一个只知道躲进书斋过自己的小日子的男子,他希望林道静做他身边的小鸟。而林道静却是渴望走向社会的喜欢独立的海燕,更是喜欢思考民族和个人命运的女孩。于是,她遇见同样是北大学生的卢嘉川,在卢嘉川等共产党员的影响下,渐渐走上革命道路,并成为一二九运动的领导者之一。当我在小说中读到作者虽然笔触很少,但却依然生动的一二九描述时,当看到电影中展示的波澜壮阔的一二九运动时,我的心第一次激动了。

后来到了高中学习历史,对一二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因为看过《青春之歌》于是,在背一二九的意义这样的考题时,不再把它当成考题来背,脑海中有了卢嘉川(他没有参加一二九,但却是带着北大学生到南京请愿的组织者)、林道静、江华、林红(她也是没有参加一二九运动,她是林道静走上革命道路的重要领导人)。虽然他们是杨沫塑造出来的人物(林红是真实的,这位美丽的女革命者牺牲在韩复榘的枪口下)。但却是当年活跃在北平街头的北大学生的形象。我的脑海中总是有他们青春的身影。尤其是林道静站在电车上撒传单和她振臂一呼都让我似乎置身于那个年代的北平街头,感受到一二九运动的伟大。那一刻,北平才真正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那一刻,所有人都感到一种震憾。那一刻也让许多麻木的心灵有了疼痛,他们也感受到将要亡国的切肤之痛,(是啊,一二九之后不到一年时间,日寇的铁蹄就踏进北平城)有了震颤,许多人的热血被点燃,许多人将消失的激情又被找回。就像当时那首歌中所唱:“工农兵学商,一起来救亡,拿起我们的铁锤刀枪,到前线去吧,走向民族解放的战场。”

许多人正是唱着这首歌曲走向抗日战场的,就像小说《亮剑》中的政委赵钢,这也是一个真实的人物,他就是谷景生。一个学生运动的领袖,同时又是一名将军。他们用他们的青春和热血推动了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就像五四运动催生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样,一二九运动也为抗日救国做出了准备,而第二年就有了西安事变,也有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在一二九运动七十二年的今天,我的耳边响起那首歌:“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歇。”
离线卢舟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6-12-27
[转贴]李侠、孙道临与《永不消逝的电波》 http://blog.sina.com.cn/u/414ac198010005i2

从《流金岁月》的博客中知道10月23日《流金岁月》播出的影片是孙道临和袁霞主演的表现我党地下工作者李白烈士传奇经历的故事片《永不消逝的电波》后,我就一直在期待。在上个世纪三十到六十年代的中国电影演员中,赵丹和孙道临被称为双雄,两人的演技都是炉火纯青,他们一个激情四射,一个沉稳内敛。而他们都同时塑造了我党地下工作者的形象,无论是赵丹的许云峰还是孙道临的李侠都堪称经典,再加上王心刚的杨晓冬,向梅的《蓝色档案》中的女主角,似乎再也没有能超越这几个角色的地下工作者形象出现了。

今天晚上,我破例没有上网,而是早早就守候在电视前,等待着这部红色经典的播放。当那首熟悉的《延安颂》歌声响起,电影便为我们展现出那段如火如荼的峥嵘岁月。李侠出现了,他是那样英气勃勃,眼光是那样机敏。本来一心想上前线与日寇在战场上真枪实弹拼杀的他服从组织安排,告别延安的宝塔山,告别战友,脱下那身八路军的灰布军装,只身来到上海,穿上长衫,化身为给丝绸店的绣品题字的老板,与一位叫何兰芬的女同志组建成一个家庭,开始另一个战场上的战斗。而这场战斗的难度丝毫不亚于在硝烟弥漫的战场,这场战斗有更多的生与死的考验。每当夜静更深的时候,在上海某一处高楼那狭小闷热的阁楼上,一条上海和延安的空中交通线便设立,党便又有了一双监视敌人的眼睛和耳朵,随时警惕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动向,一条条有重要价值的情报就这样传送到党中央手里,而党的声音也越守敌人的封锁线,源源不断地传到国统区人民的耳中。敌人始终想掐断这条红色的线,扼杀这个神秘的电波声,可是却始终扼杀不了,这都是因为机智勇敢的,对党无限忠诚的战士李侠和何兰芬。当他们被敌人逮捕后,而对敌人的酷刑拷打,李侠毫不动摇地告诉他们“我是一个中国人,我没有什么好说的。”而党的地下工作者让另一个同志用李侠的波长波号继续发报,使他们摸不清李侠的来历,到以为他是重庆分子将他释放,而他利用敌人的电台继续为我党发报,这是何等的英勇呀。

最喜欢电影中李侠与何兰芬的爱情,他们没有什么花前月下,也没有你侬我侬,一切都那么含蓄,那么朴实。有着革命激情的小女工突然从公开场合转入地下,并做了一个老板的妻子,当上了阔太太,面对新的居室和那些他从来没有见过的家具,她觉得太浪费,太不符合革命了,而面对她过去同在一个工厂的女伴,却不能相认,听着女伴叫她太太,她觉得刺耳,那身华丽的旗袍让她不舒服。当她在剧场亲眼看到女伴死在敌人的枪口之下,再也坐不住了,急匆匆赶回家,让李侠放了她,因为她不能容忍别人流血牺牲,而她却在家当太太。可是,当她从李侠口中知道传单上的内容是她亲手交给白小姐时,她才知道她也参加了战斗,而当她半夜三更来到阁楼看到李侠工作时,她才知道李侠的工作,她给李侠倒水,给李侠扇扇子,也把她对这位老红军的爱与敬意传达。就这样,他们相爱了,结成了革命的伴侣。搁在现在,我们的编导要不就是让他们好好缠绵一番,你爱我我爱你表白不停,要不就不谈爱情,连含蓄的表现都不要。而这部电影却细腻而含蓄地表现出他们的相爱,当李侠被捕并受到酷刑折磨时,何兰芬眼看着自己的亲人受到如此折磨心痛欲裂,袁霞把女主人公那种愤怒与心痛表现得丝丝入扣。而她出狱后捧起被敌人摔碎的她和李侠的合影时哭泣和她知道李侠出狱有望的欣喜都让人印象深刻。袁霞的表演也为她赢得南斯拉夫的一项电影大奖,虽然那项大奖迟到了二十多年。

李侠带回两份重要电报,一份是国民党的江防计划,另一份是国民党某炮兵起义的时间。这两份报都要在二十四小时发出。而此时敌人利用分区停电的方法侦察着共产党电台的下落,敌特姚伟已经侦察到李侠的电台了。面对危险,李侠和何兰芬依然从容发报,当他们在发报时,突然停电,又突然来电,他们知道敌人已经侦察到他们居住的地点了,此时,他们完全可以撤离到安全的地方发报,可是,李侠让何兰芬带着孩子离开,而他却留下继续发报,何兰芬依依不舍地带着孩子离开。敌人的汽车进了他们的弄堂,敌人跳进了他们的院子,敌人上了楼,而李侠却从容不迫地为党发完最后一份电报,敌人冲了进来,他从容镇定地将电报稿吞下,并发出最后的电文“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他始终是从容镇定的,面对敌人的枪口,他的眼神只有冷峻只有凛然,那从容与凛然与镇静都深刻留在观众心中,每当提起那部电影,大家都会想到那最后的结尾,都会想起他的那句话:“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孙道临以他含蓄深沉内敛的表演诠释出一位机智勇敢的我党地下工作者的高大形象,也殿定了他的表演艺术风格。

孙道临是中国银屏少有的书卷气硬汉,他的硬不是在表面,而是骨子里的刚强,而让他成为书卷气硬汉,并使他不同于当时的于洋等演员的角色正是这个对党忠诚,坚定勇敢机智而不失儒雅的李侠。《流金岁月》剧组也到上海采访了孙老,可惜,孙老的身体状况不如从前,他连话都说得不太利落了,也记不清他所扮演的李侠这个角色,好容易在别人的提示下想起了袁霞,并给她送上自己的礼物,他们与烈士李白的家人的合影。要是早些年有这个节目,让李老在现场谈他塑造这个角色,并与袁霞表演其中的片断,那该多好呀。女儿上晚自习,没有看到电影,只在《流金岁月》中看到一些片断,当孙道临出现,她说了一句“妈妈,他好帅呀,现在的帅哥没有一个能跟他比。”

郭振清走了,陈述走了,还有好多老影人走了,我们多么希望《流金岁月》能为他们留下更多的感动呀。

节目最后,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李双江唱起《延安颂》,那高吭激越的歌声再一次带给我们感动。
离线allegro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7-01-01
引用第0楼卢舟2006-12-27 20:17发表的“[转贴]一二九,青春的记忆____(一) 他们的青春”:
就像小说《亮剑》中的政委赵钢,这也是一个真实的人物,他就是谷景生。.......


这还是真人呐?谷将军也和李云龙那样儿的横主儿一道共事儿过么?
离线冬青1218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7-09-10
《青春之歌》是我最早读的小说之一,是第一次让我沉醉其中的文学作品,后来一直不曾忘怀,现在又买了新版的收藏。林道静也是我最早崇尚的人物,卢嘉川是我心中第一个偶像。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