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0564阅读
  • 87回复

[新闻]重庆遭持续暴雨袭击渣滓洞损毁严重(组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保卫祖国

只看该作者 80楼 发表于: 2007-08-16
不知道现在是否已经全部修缮完了?希望所有文物都能完好无损的出现在我们面前.另,谁告诉我,大铁门找到了吗?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离线高卿楚

只看该作者 81楼 发表于: 2007-12-21
上程谦谋烈士侄女程以莉印发一文于论坛:

论渣滓洞的倒掉

>>就是这样一个混合着崇高和卑劣的地方,就是这样一个记录着忠贞和背叛的地
方,“现在,它居然倒掉了”。

撰稿/孙洁(复旦大学中文系讲师)


  前几天,重庆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暴雨山洪,歌乐山上的几处遗迹遭受不同程度的损毁。受灾最重的是渣滓洞,除了后造的男牢,所有的房子和墙体都坍了,包括江姐曾经住过的女牢。渣滓洞的大铁门是国民党时期留下来的原物,高近4米,宽1米左右,也被泥石流冲走了。

  得到这个消息后,有两个朋友不约而同地给我看鲁迅的《论雷峰塔的倒掉》。这是一篇读熟了的文字,今天仔细地重新读过,感觉十分怅惆。
  我有不定期重读《红岩》的习惯。渣滓洞倒掉的时候,我手边正好堆着《红岩》和几本讲述那段不堪回首的悲壮历史的小书。翻开其中的一本,找到几首好诗——“斗室南冠作楚囚,纷然万念一身收。人经忧患殊轻死,事到杀头何用愁。”“神州嗟浩劫,四族胜狼群。民生号饥寒,民权何处寻?兴亡匹夫志,仗剑虎山行。失败膏黄土,成功济苍生。”白公馆和渣滓洞无疑是孕育诗人的地方,无论旧体诗还是新体诗,那里出产的诗作有不少可以入诗史。
  在诗的背面,在历史背面,则是更多的令人不忍正视、又不得不正视的血腥场景,展示着人性的凶残的极致和软弱的极致。这次被冲走的不少刑具的仿制品便是一例。被冲走的渣滓洞的内院墙,曾经写过“青春一去不复返,仔细想想;认明此时与此地,切莫执迷”的大字标语,现在,这标语也和院墙一起被冲走了。还有没能冲走的男牢房。为什么没能冲走呢?因为是后来仿造的,自然比其他屋舍要牢固得多。为什么要仿造呢?因为1949年11月27日,这里发生过一次惨绝人哀的大屠杀,火焰喷射器把男牢房烧了个干净。
  就是这样一个混合着崇高和卑劣的地方,就是这样一个记录着忠贞和背叛的地方,“现在,它居然倒掉了”。谁能说这不是天谴呢?
  我一直对重庆有关部门对文物的保护和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怀着敬意。但是,这次山洪冲毁渣滓洞,让我有些迷惆。
  这座因为曾经是小煤窑得名的渣滓洞,在1930年代就已经是监牢了,自然容易被天灾毁坏。可是为什么就一直没有人去加固、修缮它呢?为什么要到完全被冲毁了才想起来加大和拓宽排水系统呢?还有消息称:“歌乐山上建造的一些‘农家乐’……这些‘农家乐’建筑的滥建,导致山上的植被被破坏,乱砍滥伐导致山上水土流失严重。”那么,又为什么没有法令法规和有关部门限制、监控、阻止这些潜在威胁着歌乐山的违章建筑呢?
  如此说来,渣滓洞轰然坍塌的命运和1948年因“《挺进报》事件”(或称“刘冉叛变”,即重庆地下党市委书记刘国定和副书记冉益智同时叛变)遭受重创的川东地下党的命运几乎如出一辙了。当年,正是因为未能及时发现和阻止党内腐败现象的孽生和蔓延,同时在对
敌斗争中出现了轻信和轻视敌人的失误,才引发了一场多米诺式的叛变事件,相继有十余名地下党重要干部叛变。因为小说《红岩》,我们更熟悉的是江姐、许云峰等人物那些气壮山河的英雄故事;也因为小说《红岩)},我们却不十分了解这些事件本来是可以避免的,至少,是可以遏
止的。
  大概十年前,在一个轰动全国的叫作“红岩魂”的展览上,展出了重庆解放前夕狱中党组织对未来的八条训诫。现在,我们对这“狱中八条”已经非常熟悉了,但有时读来,仍不免触目惊心。比如:“一、防止领导成员的腐化。”“三、不要理想主义,对上级也不要迷信。”“四、注意路线问题,不要从右跳到‘左’。”“六、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
  在历史的纵深处,那些清朗的、澄澈的、期待的眼光看向他们未必能洞穿的未来。我不知道,如果那些灵魂确实隔着历史的烟云,看到了人间发生的林林总总,他们会作何感想。今天,看到了渣滓洞的倒掉,他们又将是悲是喜?
  现在的人们,你们能有勇气迎住他们的目光吗?报上说,不出两个月,渣滓洞将会修缮一新,重新开放。到那天,你们做好了不让它再次倒掉的准备了吗?

——新民周刊p70 July 27-Auguset 2.2007
离线于焉
只看该作者 82楼 发表于: 2007-12-21
引用第91楼高卿楚2007-12-21 21:08发表的“”:
上程谦谋烈士侄女程以莉印发一文于论坛:
论渣滓洞的倒掉
>>就是这样一个混合着崇高和卑劣的地方,就是这样一个记录着忠贞和背叛的地
.......

文章作者是复旦大学的孙洁女士,文章几个月之前就可以在网上看到,我没太明白这文章与程女士有什么关系。
离线allegro

只看该作者 83楼 发表于: 2007-12-22
引用第92楼于焉2007-12-21 21:29发表的“”:
文章作者是复旦大学的孙洁女士,文章几个月之前就可以在网上看到,我没太明白这文章与程女士有什么关系。


程女士帮着把孙洁的文章扩散???
离线高卿楚

只看该作者 84楼 发表于: 2007-12-23
程以莉女士正是将一引起共鸣的观点——“渣滓洞的倒掉”在“11.27”烈士亲属中扩散。她基于一个事实,就是歌乐山烈士陵园管理处也是歌乐山革命纪念馆——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已经“倒掉”,连同挂在一起的重庆市红岩英烈史料研究会的牌子统统被摘掉。公元二零零六年成立了“红岩连线”,歌乐山革命纪念馆和烈士陵园管理处的公章已经封存。这使得重庆市共建的红岩精神教育基地处境十分尴尬,而歌乐山烈士陵园和红岩英烈史料研究会都是这种对青少年共同教育平台的共建方,正在共建学校进行的“弘扬红岩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评优活动”突然失去了资金支持(厉华中途退出,不再履行承诺)。就在此时,山洪冲毁渣滓洞,很多人募捐,烈士陵园的公章又启用了,募捐者收到了盖有烈士陵园公章的发票。毕竟,歌乐山烈士陵园的名气比新的红岩连线这四个字的名气大了去。
程以莉女士是重庆市红岩英烈史料研究会报告团的团长,厉华则是这个会的法人代表。虽然孙洁女士的文论在网上发表了好几个月,冲毁的渣滓洞也已经修旧如旧,但是,正如孙女士文论结尾的担心:“你们做好了不让它再次倒掉的准备了吗?” 程以莉也有如此的忧虑。
还有,“11.27”烈士亲属们多数没有触网,于是程女士印发了此文扩散。我将该文上到论坛来,心情也平复了一些,个中深层的原因,说来话长。好在,今天重庆几家大报上都登载了渣滓洞、白公馆等处将不再收门票的消息,卖了十几年烈士骨血的日子终将结束!
[ 此贴被高卿楚在2007-12-23 00:24重新 ]
离线于焉
只看该作者 85楼 发表于: 2007-12-23
谢谢高先生的解释。

无论如何,渣滓洞、白公馆等处不再收门票都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离线zhucele

只看该作者 86楼 发表于: 2009-09-24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87楼 发表于: 2009-09-24
再次提醒zhucele学习一下本坛注册需知。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