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7394阅读
  • 137回复

[灌水]地下斗争题材作品上了初三语文试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江南茉莉

只看该作者 100楼 发表于: 2006-05-27
引用第96楼岁寒2006-05-27 21:57发表的“”:
我也跟着八卦一下,那个冷水也认识柳云龙吗? [表情]


报告岁寒,冷水斑斑与柳云龙的助理军者有长期和稳定的联系,他们分别从经纪公司和影迷团体这两头、同时负责主持柳云龙官网的建设及信息发布,有时也组织柳云龙客栈网友与柳云龙的交流沟通。我是好久没去官网了,不过最近因为《暗算》的热播,网络上针对电视剧和柳云龙的正反两面争议都来势汹涌,好象客栈里也发生了骂架争吵的事情,闹得挺大。客栈最近改了版。就知道这些。
离线wxrx33

只看该作者 101楼 发表于: 2006-05-27
认识过程
[ 此贴被wxrx33在2006-05-27 23:1 ]
离线穆阑

只看该作者 102楼 发表于: 2006-05-27
杨绍林偶崇拜过,演陈赓的~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103楼 发表于: 2006-05-28
拜读了茉莉的两个帖子,茉莉文笔真好。看来要复习一下大渡河和陈庚两部曲了。
另外请问你网站的级别,“朝进东门营”是个什么东东?
~~追~~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104楼 发表于: 2006-05-28
引用第97楼穆阑2006-05-27 21:58发表的“”:
也许是茉莉JJ,说错了的话偶道歉哈~ [表情]

种种迹象表明,你得叫茉莉JJ。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穆阑

只看该作者 105楼 发表于: 2006-05-28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106楼 发表于: 2006-05-28
引用第13楼萧佑2006-05-18 19:38发表的“”:
至于说到我们的地下工作者应当怎样讲话,我认为,象上面的那一段对话,说是云山雾罩,这主要是针对着孩子们的视角而言的。而作为大人,稍有文学水平的人,当然可以看得出主人公所要表达的背后的隐语是什么。而这里又有一个问题了:连作为我们这些成人的读者都可以看出来,那么敌人能听不懂么?这不恰恰又成为了一个矛盾了么?
.......


没看该剧的时候,我也觉得这真的像萧佑说的是个矛盾,不过从“捕风”开头一直看到那段台词,我觉得还真不是矛盾,因为那时,被怀疑是共产党的每个人,都当面对代主任表示不满和忿恨,而且国民党内部,军界是很看不上特务部门的,因此他们的“不入一个门”,并不一定就是非国即共的意思。

另外,这个题目,看没看过这个电视剧,理解是不同的,单从字面上看和看了电视剧后的回答,可能会不同。题目出得有问题。

子然快公布标准答案吧。
~~追~~
离线卢舟
只看该作者 107楼 发表于: 2006-05-28
引用第60楼苗溪2006-05-26 22:13发表的“”:
哈哈,我和卢舟是知音。 [表情]
另,“捕风”的故事有原型吗?我不是指钱壮飞,(钱壮飞的儿子叫钱江,捕风的主角叫钱之江,呵呵,用意很明显)。我是问,为了不泄露机密,把接触过机密的人圈起来调查,查不出就全部杀死,连司令也不放过。


苏蔓三人上吊自尽向组织报警的史实和“捕风”中钱之江服毒自尽送情报故事有点相似。
我看到“捕风”的结尾也觉得有些细节从逻辑上似乎不值得推敲,比如敌人连遗体也不让往外运呢;钱之江整天把玩的佛珠最后不知去向,敌人收殓尸体时难道不会发现吗?不过细细想来,我们也是旁观者清,历史上不是也发生过苏蔓等人集体自杀向组织报警的事实吗,剧中钱之江也有意制造代主任和刘司令的矛盾,虽未展开,也算是一个伏笔。前面也有种种不大合理的情节,但总体看来,我还是投赞成票的。



集体自杀为党报警
转自“不朽的红岩”
1942年,南委组织部长郭潜被捕叛变。同年7月9日,在叛徒郭潜引带下,中共广西省工委被破坏,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下的广西省工委副书记苏蔓和他的妻子广西省工委妇女部长罗文坤,以及中共南委驻桂林特别交通员张海萍,在桂林逸仙中学被捕。他们经受了敌人残酷的刑罚。但是,他们最后不是被敌人屠杀的,而是集体自杀!
特务当着罗文坤的面,严刑拷打苏蔓,企图使他们动摇、屈服!而从他们的口中特务得到的却是:“地下党是不会被赶尽杀绝的……”。
特务在给上级的报告书中沮丧地写到:“通宵达旦,未尝休息,而犯人仍顽不认,亦不悟悔。”
于是敌人便想出了一条阴险毒辣的诡计“放长线钓大鱼”,将三人假释放回桂林逸仙学校教书,派特务暗中监视。准备将三天以后在此召开会议的地下党员一网大尽。
苏蔓识破了敌人的诡计,在紧张的思考着对策,外面党组织不知道叛徒已经出卖了他们,此时又不能出去向组织报信,“我们要粉碎敌人的阴谋诡计,就必须要做出自我牺牲”,三位年轻的共产党员为了保全组织,为了其他同志的安全,为了给党组织报警,在生与死的斗争中毅然选择了集体自杀!
离线穆阑

只看该作者 108楼 发表于: 2006-05-28
看完了。
虽然比较酷,还是比较傻。
虽然比较傻,还是非常酷。
呵呵。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109楼 发表于: 2006-05-28
能让人觉得酷,就很不容易了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穆阑

只看该作者 110楼 发表于: 2006-05-28
朋友推荐的,学习中……

『关天茶舍』苍白荒谬的《 暗算》


作者:石维明 提交日期:2006-4-13 01:35:00

苍白荒谬的《 暗算》
   石维明
  在电视剧遍地垃圾的情况下,懒得看,懒得说!能够将就看完《暗算》,并且有心情“批”它,说明它还不是一败涂地,然而它确实显得苍白乏力。
  一,历史常识的谬误
  可以这样说,肥皂剧《暗算》编、导的历史常识接近于白痴!该剧对30年代政府机构、情治单位非常陌生,胡编乱造,洋相百出。
  1,子须乌有的“国防部”
  《暗算》第25集、第33集多次提到“国防部”,实际上上个世纪30年代中国没有“国防部”这个机构,有的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内设军政部、军令部、政治部。二战胜利后,南京政府效仿美国,于1946年6月1日首次设立国防部,隶属行政院。第一任国防部长为白崇禧,第一任参谋总长为陈诚。
  2,“上海警备司令”的生死之迷
  《暗算》歪曲历史、曲解历史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第三部《捕风》的时代背景是“1931年的上海”(当时安在天10岁)。剧中,奉“戴老板”(戴笠)之命从南京来的特务头子“代主任”预谋炸死了“国军”上海警备司令部的“刘司令”。这非常荒唐,严重违背了历史事实,具体情节也经不起推敲。
  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叫杨虎的人物,其人 1927年起任上海警备司令,1936年任凇沪警备司令(辖区包括上海),1948年任南京国民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1949年寓居北京,后病逝于复兴医院。
  事实上,杨虎和戴笠颇有私交,戴笠是杨家的密友,30年代中期,戴甚至安排他的情人、浙江警察学校特训班毕业生叶霞弟住进杨虎的环龙路公馆,专门向杨虎和他的姨太太们学习上层社交。
  3,混淆“中统”和“军统”
   1931年的上海滩,国民党方面情治单位错宗复杂,派系林立,政出多门,但是各有各的“业务”范围。主要分属以下系统:“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后来演变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性质似美国联邦调查局)、“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密查组”( 后来逐步演变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性质似美国中央情报局)、“上海警备司令部侦察大队”、“上海市公安局侦辑总队”等系统;此外还有武装特工(别动队)系统、宪兵系统、侦毒缉私系统、军委会军事情报系统等。
   成立于1928年2月的“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主要任务是打击反对派政党,尤其是共产党,负责监控社会舆论、思想言论。实际工作也维持在这个范围之内的,不得越权。历史上它精心导演了:逮捕杀害中共中央总书记向忠发、江苏省委书记陈严年(陈独秀之子),江苏省委组织部部长陈乔年(陈独秀之子),浙江省委组织部部长赵士炎(李鹏之舅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农委书记彭湃,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军事部长杨殷,中央委员、宣传部秘书长恽代英、广东省委书记蔡和森等;逮捕中共中央“特科”负责人之一陈赓,全国总工会上海执行局书记罗登贤,海员工会党团书记廖承志等;绑架进步作家丁玲、潘梓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特科”负责人之一顾顺章被捕叛变,中央临时上海局书记李竹声、代理书记盛忠亮相继被捕叛变等。据《民国史》记载,“中统”在1931-1935年共“捕获”中共高级领导19人、中级干部80人、党员1.5万人。
   “军统”按分工主要工作不是对付共产党,工作目标初期是军阀、政客,如搞垮唐生智、陈济棠、蔡廷楷、李济深、陈铭枢都是它的“杰作”,同时对“国军”将领进行监视;1932年才在上海正式成立派出机构“上海区”, 由翁光辉任区长,人员发展到30多人;抗战开始后,发展壮大,主要任务是在敌后对日军、汪伪政权,也包括一些对蒋政权形成威胁的进步人士,进行 “锄奸”、暗杀、爆炸、恐怖活动。
  事实上,《暗算》所取材的发生在1931年上海滩的这场残酷较量,准确地说就是徐恩曾系统“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和中共 “特科” 周恩来、赵容(康生)、陈赓、钱壮飞等人的斗争,和戴笠系统毫无关系。所以代主任的身份可疑,来路不明。剧中代主任以极其崇拜的口吻谈到“戴老板”(戴笠)如何如何“教导我们”,似是“军统”方面的人,显然是张冠李戴。
  其实,“戴老板”(戴笠)在1931年时还不成其为“戴老板”。1932年以前,戴笠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密查组”成员,该机构在上海只有几个散兵游勇收集情报。1932年4月,戴笠出任新成立的中华复兴社(社长由蒋介石兼)候补干事兼特务处处长,才对上海稍加注意。1938年3月起,戴笠任军统局副局长(局长先后由蒋介石侍从室第一处主任贺耀祖、钱大钧、林蔚兼,戴笠则一直负责常务,直到1946年3月飞机失事身亡),方才有了人所共知的称呼——“戴老板”。
  4,古怪的称谓
  ——剧中人物多次提到“军部医院”,莫名其妙,应该是“国军医院”,事实上在第24集里有一个镜头确实看见医院门口的吊牌写着“国军医院”。
  ——历史上只有“上海警备司令部”,剧中人却几次说到“上海守备司令部”,匪夷所思,其中一次在第34集,出自作风严谨的代主任口中。
  ——国民党方面的特务组织内都称“同志”,这在剧中、没有得到真实反映。
  ——剧中国民党方面称共产党方面时,除了第33集的电报中称“共匪”外,均称“共军”,而实际上通常情况下他们均称共产党方面为“共匪”。编、导无疑于掩耳盗铃!
  5,严重失真的年龄
  1931年的上海,中共地下党“特科”的领导和骨干有:周恩来(伍豪,33岁)、赵容(康生,33岁)、潘汉年(26岁)、廖程云(陈云,26岁)、聂荣臻(32岁)、陈赓(28岁)、顾顺章(27岁)等,风华正茂,血气方刚,绝对都不是傻瓜蛋!可是到了《暗算》,剧中出现的唯一的中共地下党领导“彩云”,竞是一个白发苍苍的弱智者,他的助手“大白兔”更是一个卤莽得煞有介事的超级白痴。 代主任这个角色的年龄也明显偏大,莫名的苍老,怎么看也有五十上下。须知,剧情发生的1931年,他的“领导”戴笠才34岁,他的“同志”沈醉,年仅17岁,而“中统”头目徐恩曾35岁。
  二,拙劣的演技
  主要人物苍白乏力。 无疑 ,“安在天”、“钱之江”的塑造成了《暗算》的最大败笔,怎么看,他们父子都象《金光大道》里的高大泉、《艳阳天》里的肖长春,英俊潇洒,机智勇敢,料事如神,而且作怀不乱。整部电视剧,除了安在天父子,其他同事包括上海地下党的领导皆迂腐、弱智得让人大跌眼镜。柳云龙的整个表演慢条斯理,温文而雅,粘粘糊糊,矫揉造作,装腔作势。据说有“粉丝”将柳云龙称为“内地四大演技派男演员”之一。无聊之至!事实上演技低劣非柳莫属。第三部《捕风》里充斥着钱之江苍白、肉麻的“佛”语,想必编、导为“佛”语而费尽心机,但是常常令人费解!钱之江独自一人在阳台跳探戈,也让人莫名其妙,浑身起鸡皮疙瘩。
  高明同志的演技单独看没有说的,“铁院长”、“铁部长”好象是那么回事,但是同高明主演的其它影视角色,几乎没有区别,观众时不时会有角色乱串的感觉。年轻时的铁院长、丁阿姨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对单纯 “宝器”,真不知道19年后,老铁同志怎么混了把厅级干部的交椅!
  宋春丽扮演的“徐院长”象情报部门的头子吗?我们看她更象妇联主任,或者社区大妈。婆婆妈妈,一惊一诈,而且明显不懂业务。
  王宝强年轻,但不可小觑,他的表情丰富,把盲人阿炳渲染得活灵活现,遗憾的是他扮演的角色是江南人却流露出本色(河北河南一带)口音。不过导演的失误不应该记在他的账上。剧中安在天拿训练阿炳同俄罗斯马戏团训兽相提并论,电视机前的“残联”同志肯定有意见。
  王奎荣扮演的代主任表演比较到位,老谋深算,有板有眼,把角色的清高、自信、儒雅、沉着、多疑、狡黠充分展示出来,演出了“各为其主”这个概念。但是无所不能的代主任(其实是王奎荣),也会当白字先生,“系(ji )铃人”读成“系(xi )铃人”,让人笑掉大牙。代主任孤身一人从南京来上海“出差”,贵为少将,身边连一个秘书、警卫员、心腹跟班都没有,象是上海滩“打流”、跑单帮的。奇怪得很!
  黄一彪,一个粗鲁、凶残的傻大个。无论他的语言(台辞)、还是动作都显得过火,和他的“处级”干部的身份极不相称。黄一彪是编、导手下脸谱化最为充分的角色,演员由于过分“敬业”,不幸把一个活的人物给演死了。
  警备司令部副参谋长闫京生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物,是一个忠于他的“职守”的军官,只是他在第28集进7号楼之前(进来后很快就自杀消失),由于编、导对他惜墨如金,没有伏笔,观众对他几乎没有什么印象,他的死也就缺乏冲击和震撼。
  唐一娜清秀,但说不上漂亮。她任性、感情丰富、多愁善感而又有点不幸。模特于娜出道不久能够演到目前状况,应该说可以满足了。
  不知名的陈澍小姐演出了一出关于“黄依依”的悲剧,而制造者就是慈眉善目、潇洒飘逸的安在天。12集《看风》重复的就是一个花痴不断骚扰革命帅哥,而帅哥态度暧昧,半推半就,犹抱琵芭,预说还休,装神弄鬼的故事,似乎我们男一号的在为了革命工作施展 “美男计”。其实《看风》可换一个名字:《一个花痴和一个革命帅哥的浪漫凄婉故事》。我们感动的是陈澍既能把前面的黄依依演得活拨、烂漫、优雅、性感,又能在后面不惜牺牲自己的容颜演得郁闷、伤感、心灰意冷、素面朝天。
  有几个不起眼的小配角还凑合,如《听风》里的阴沉的保卫处长金鲁生(此君对任何人都怀疑)、《看风》里固执的破译处长陈二湖(爱摆老资格)、《捕风》里的带娘娘腔的童副官(婆婆妈妈,东家长西家短)等。
  三,注水的情节
  《暗算》出笼前牛皮吹得很大,据说具有希区柯克似的悬疑风格。看了以后感觉,拖沓,沉闷,粗放,松散,故弄玄虚,比希区柯克的《西北偏北》、《电话谋杀案》、《后窗》、《惊魂记》、《火车怪客》差十万八千里;比上世纪80年代朝鲜间谍片《无名英雄》、《在阴谋者中间》、《看不见的战线》,差九万八千里;比我们建国初期的黑白片《英雄虎胆》、《虎穴追踪》、《逆风千里》等也差一千零一里。
  柯南道尔描写福尔莫斯探案的小说《跳舞的人》、《血字的研究》,具有严密的密码破译推理,让人心服口服,叹为观止。而自誉为破译大片的《暗算》,关键时刻总是虚晃一枪,不断的“阐述”理论知识,既苍白又肤浅还别扭,而这些“理论”从书上网上都不难抄到,不会消费太多的智商。
  有魅力的电视剧应当同有魅力的文章一样“形散”而“神不散”。但我们看到的《暗算》是“形散”而“神更散”,情节拖沓,节奏缓慢,空镜头较多,信息量太小,大批量注水。其实《听风》、《看风》、《捕风》各剪辑成120分钟,《暗算》总计6个小时就足够了,根本要不了34集。难怪有人说是因为广告收益的原因剧组有关人员“合谋”,贼头贼脑地给剧情注水,受苦的是绝大多数无辜的电视观众!编、导铁了心把观众当成低智商的人,字幕加旁白,总爱把一件破事不停地来回解说,一点留白也没有;剧中人物对话多得要命,唧唧喳喳,决不怕罗嗦!这也许这比较适合我的父母辈、祖父母辈这样极有耐心的家庭观众“欣赏”。
  一部电视连续剧没有高潮,令人痛苦和沮丧,永远达不到大制作的水平!我们期待着盼望已久的精彩场面,然而却大失所望,《暗算》一路结构松散,高潮根本就没有出现,用“情节平庸”来描述再恰当不过了!
  《看风》里黄依依、《捕风》里唐一娜分别多次诱惑安在天、钱之江父子的设计,实际上降低了剧情的可信度。既然设计了这样的情节,安在天、钱之江(尤其是他)岂可一而再、再而三的缺乏七情六欲!如果说国情、观众欣赏习惯、舆论还有个接受过程,国产剧还没有突破到这一块,编剧理应回避,而不是画蛇添足、哪壶不开提哪壶。这也是《暗算》的败笔之一。
  剧本先天不足,情节经不起推敲,漏洞百出, 令人汗颜。代主任已经把钱之江作为怀疑对象后,一直没有对其家属(妻子罗雪、舅子“大白兔”)采取监控措施。罗雪与大白兔的每次会面,竞没有特务盯梢。从“断剑”在罗雪任职的医院险遭埋伏,到代主任逼钱之江写假情报以送钱为理由交给罗雪,都说明代主任对罗雪也产生了怀疑,但是仍然没有采取任何监控措施,非常不合情理。假如在钱之江自杀后派人盯着罗雪(理由:安慰“烈士”遗孀,料理后事),她就不可能以那样极端的方式从钱之江尸体中取走情报。可以看出,《捕风》逻辑相当混乱;当然,如果清晰了,就没法演下去了,因为剧本就是建立在这样一个肤浅、混乱的基础上!
  四,粗糙的镜头语言
  《听风》特别突出,人物对话镜头呆板、陈旧,拖沓,缓慢,一潭死水。《看风》摄影机的角度有所变化,有时低,有时高,有时从某一个缝穴。《捕风》节奏稍微加快,广角镜头较多,故意夸张、变形,意图形成视觉冲击力,让观众有新奇感。不过这一招早上个世纪的国产片《保密局的枪声》就用过,《暗算》乃是拾人牙慧。
  摄影、剪辑较为老套和粗糙,镜头太呆板,缺乏视觉冲击力。从头到尾色彩暗淡,甚至暗淡得画面不清晰。如果不是制作上的问题,那就是导演有意为之,企图用色调来暗示过去的岁月。但观赏上不舒服是肯定的。反映历史事件的影视作品不是不能够调动现代拍摄手段。有一段近十分钟的三人对话镜头,三个机位切来切去,你说我说他说,单调,腻味,让人郁闷。虽然想拍出新意,但是由于受观念和制作环境、水平的限制,没有大的突破。
  剪辑的另一个败着是转换镜头的方式,均用渐隐渐显的手法,而非干脆地切换,无形中拉长了时间,我们说它是见缝插针地再次注水。
  剧中多次有安在天和铁院长、安在天和黄依依、铁院长和华主任的闷长的对话,清汤寡水似的不厌其烦地对电波、密码进行解释、介绍,情节衔接极不自然,对人物塑造也无任何意义;实际是编、导把观众当成小学生,在向观众卖弄他们自己引以为得意的丰富“知识”。而国外的优秀影片更倾向于自然地截取人物对话、人物动作片段,干净利落而非喋喋不休地铺垫背景和交代前因后果。适当的留白,适当的悬念、猜疑,可以让观众有兴趣反复欣赏。
  观众不只一次发现剧中人物常常是在使用现在的语言、台词。就
  差打手机、发短信和用QQ上网聊天。当然,如果这样的话,钱之江就不用劳神费力了,只不过花几元钱话费就将“情报”送出来了。
  《听风》中安在天向密码室通报阿炳监听成功的蒙太奇、《看风》中食堂切肉的蒙太奇过分夸张,无的放失!
  音乐表达的寓意也可以纳入镜头语言。整部《暗算》,我们不能感受到那种紧张逼人的音乐氛围、具有诱惑力的主题音乐、和给人印象的旋律,只体会到“温吞水”和“平庸”两个词。从这个侧面再一次证明了它是小制作。
  五,玩概念的意味
  《暗算》和《听风》、《看风》、《捕风》这些概念较有意味。可以看出编剧不缺前卫、导演也不乏敏锐。同时,他们抓住机会,充分地占尽了题材的便宜。
  剧中中共地下党员的代号较有意味。如“毒蛇”、“公牛”、“母鸡”等。以往社会主义国家的影片,己方人员的代号往往光辉,高大,气势磅礴,充满褒义,如叫“长江”、“泰山”、“金刚石”、“金达莱”等;敌方取代号也不忘故意作践自己,萎靡不振,鬼鬼祟祟,一般带有贬义,而且常常有剧毒,比如叫 “老狐狸”、“老毒蛇”、“眼镜蛇”、“猫头鹰”、“田鼠”、“壁虎”等。现在《暗算》彻底颠覆之、反动之,使人耳目一新!
  某些小情节较有意味。如闫京生以自杀来表达对“党国”的效忠和证明自己的清白,小特务因为“爱美之心”私放唐一娜一条生路等,都成为这部较为黯淡的肥皂剧的微弱亮点。
  
  (石维明电话 028-86444583 13183824699)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111楼 发表于: 2006-05-28
这个东东俺早就学习过了,比电视剧本身还要傻一百倍。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穆阑

只看该作者 112楼 发表于: 2006-05-28
是挺傻,不过也不是没有道理。
细节的考究还是很重要的。
离线江南茉莉

只看该作者 113楼 发表于: 2006-05-28
就是这个,盖了个大大大大楼,结果吵得都和主题风马牛了,跑题的本事比我大NNNNNNN倍,自愧不如~~~
离线穆阑

只看该作者 114楼 发表于: 2006-05-28
是个牛人写的:)

我抓出来这么几个小bug:

安在天救阿炳的时候,上海话说的是左手,普通话说的是右手。

顺便说说,正如这个作者写的,阿炳一口山西腔,哪有一点像江南农村长大的……

代主任把“身陷囹圄”说成“身陷囫囵”,严重晕一个。
离线穆阑

只看该作者 115楼 发表于: 2006-05-28
还有,安德鲁老师的语录中居然有“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不服不行啊……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116楼 发表于: 2006-05-28
身陷囫囵,网上为这个都吵翻了~~~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穆阑

只看该作者 117楼 发表于: 2006-05-28
真的啊 哪里有
离线江南茉莉

只看该作者 118楼 发表于: 2006-05-28
小CASE,安在天和黄依依他们最后看的那个从苏联叛逃的女密码学家的照片是谁????

当时差点把我们笑死,都说一定要向这个剧的道具组致以最崇高的敬礼。。。。。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119楼 发表于: 2006-05-28
引用第115楼穆阑2006-05-28 17:53发表的“”:
还有,安德鲁老师的语录中居然有“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不服不行啊……

安老师可以引用自己同胞的名言吧~~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