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6661阅读
  • 17回复

《集结号》:短得可怜的感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越歌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8-01-31
写了有一阵儿了,今天突然很想贴出来

   圣诞节晚上,独自去看了《集结号》。刚刚是吃饭的点儿,被寂寞焦灼的我幸运地遇到了一场只有四个观众的电影——前排的一对父女,后排的我和另一个陌生人。当我们看完电影出场的时候,外面等待下一场的已经是人声鼎沸。

  事先得了牛牛的忠告,千万不要把网上的诸多评论带入影院,沉下心看、投入地看,好不好看,感不感动,只在本心。我以为很对,并照她的话做了。

  我承认,我被感动得流泪了——当然我的眼泪一向过剩,并对战争中的牺牲毫无免疫力。


 
  冯小刚的电影,看得并不是很多,但在一众中国的大牌导演里,还是最喜欢他,主要是因为他比较草根,也比较平民,而且,往往能清楚地找到观众的痒痒肉,往你敏感和脆弱的地方轻轻一击。事实上,用力过猛反伤己身,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何况现在那些所谓的“绚烂”大多是一包包着花布的糜烂稻草。

  冯氏战争片风格确实震撼人心,对国外相关电影的无知,也使我同样无法、并且无意于比对是否存在参照借鉴或者其他。但本片的影院效果确实使人震惊。镜头的晃动里,是严重的不安和紧张感(当然,晃动力度过大了点,时间过长了点~~~)血光、残肢、气浪、巨声……生命的渺小使人震颤和悚栗,战场上下一秒钟的生死,谁也无法逆料。

  和平之后,谷子地十年执着于一个说法、一种承认,简单的要求里,包裹的是战友情义和无竟的惶惑、自责……这些情感杂揉着,显得尤其沉重。很是动容于谷子地爬上高高的哨楼、听到金存媳妇报信时那欲信难信的喃喃,让我想起也曾为民族的解放作出过巨大牺牲的另一群人,可叹的是,他们依然未能得到光明的结尾,却在晦暗的岁月中老死而去。想起此节,不由情难自己。



  但可惜的是,感动的时间维持得太短——这不是一部能让人感动得回味的电影,更不是一部能让人回味得愈加感动的电影。出得影院,冷风一吹,神智一脱离战火与悲情,便觉得自己被煽成这样实在是一件无谓的事情。于是小脸一绷,开始沉重于我那付出去的40大洋。

  不知是冯小刚的手段太过逼仄,还是视野有所偏离。



  ●有人批评冯小刚转拍内战,我倒觉得,这根本不是什么问题。内战也可以有正义与不义之分,从当时而言,共产党的胜利完全是历史的选择,是老百姓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而大家同为中国人,却陷入自相绞杀,应当会有更多的心理纠葛,这种在中国电影里很少表现的东西,拍得好了,可能会是里程碑式的灵魂追索。

  可是,冯小刚的意图使我迷惑。

  如果说有意于讲述大时代下人性的乱局、战争里个人的痛苦和卑微,他却没有花一点笔墨去描摩一下对岸的心理,刻画那群同为中国人的士兵们在失败和死亡阴影缠绕下的情绪,他们,只是一个符号。于是,影片无法显示出啥啥的人性深度,我方的行为和心理也缺乏了可以共鸣或对击的东西,显得太过单薄。

  可如果是要像宣传词说的那样,突出“每一个牺牲都是永垂不朽的”,那么也要为士兵们的战斗和牺牲铺垫一个理由——他们为什么而战?部队指导员不是闲置的,我军的政治工作也不是唬人的。不说解放全人类、为了新中国,当时的士兵至少也盼望着能分田分地真忙。可这剧中呢?任泉指导员是个左倾冒进;王金存指导员先是怂蛋,后来也就普通一兵的价值;吕宽沟自述小时候丢了马被地主打,根本听不出有什么怨怼或者痛恨,倒更像回忆童年往事……刘恒倒是说此剧不谈价值。可如果把信仰和希望抽离,这些士兵和炮灰有甚不同?不谈义理对错,又能讲什么永垂不朽?而他们自己又是为的什么死战不退,直到全军覆灭?

  又想深刻又想规避,结果只能飘摇如同风末之萍。



  ●两个小时的容量,两大部分的内容。有没有这样的驾驭力?

  冯小刚想用战争的铺陈来引出正名的本义,想用每一个人的牺牲来表现生命的重量,这是一个伟大的想法。但可惜的是,他根本无法匀出足够的时间,来把这场战争讲得足够圆满细腻,更无力去描摩战争中的每一个个体。

  于是,我们在狙击阵地上看到了逼真的战火和硝烟,听到了主人公击毁坦克、毙敌无算之类的陈述,却没有看到更为明显和细致的战术、配合,在“为什么守”的命题无法得到解答之后,我们依然不知道“是如何守”——在人肉之外,他们是靠什么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疯狂的进攻,守住了阵地?

  这不是谷子地的失职,而是编剧和导演的。

  当然,我们看到了死亡的接踵而至,却常常分不清这样的死亡究竟降临在谁的头上。看不到本应深入刻划哪怕只为聊以铺垫的战友情义,看不到每个人活生生的性格,看不到只属于他们自己的个性——这其中包括9连47个死去的战士,甚至还包括谷子地自己。他们本来就被烟尘糊满了脸庞,一直显得面目模糊。

  这是一部缺乏细节的电影。

  其实,只有把如何守住阵地写透了,才能把战争的艰难困苦表现得淋漓尽致,才能将士兵的坚韧顽强反映得入木三分。这一点,它不如当年的《上甘岭》。

  而只有诉尽了生人的启盼,才能叹尽死者的留恋;只有写透了对生的热望,才能突显出赴死的决绝;只有写好了活着,才能反衬死去;也只有生的希望,才能照亮死的黑暗。可叹的是,这一点上,《集结号》依然不如很多年前《高山下的花环》。

 《集结号》是一部“抛弃”的电影,它未曾继承国产战争片的优良传统,在技术上进步明显的战争篇章,终究又成了一个花俏而虚空的大架子,并且,断腿残角。



  ●和平,终于来了。可惜的是,刻划得尚且不如战争。

  五五分帐,冯小刚的算盘非常的精准,可叹的是,精准得少了他最向往的“情怀”。平均使力、雨露均沾的结果,是观众对哪一边都不满意。如果节奏紧凑或者过渡自然倒还罢了,可电影是从战争急转弯后,闲闲地踱向了和平,然后得越来越缓慢的情节推进,慢到只能依靠一遍遍地煽情,煽得人逐渐兴味索然。

  谷子地,影片唯一的主角。原谅我问出这样无情的问题。在这相对平静的十年里,他究竟做了什么?是的,他付出了十年的岁月。可是,朝鲜战场使这位曾经不被承认的人成了英雄,而在后来,他有着被赞颂的身份,有着安定的生活和不怎么烦累的工作,有着炮兵团长赵二斗的庇荫……唯一的不平是经历了一次审查,当然,没了后续;唯一的劳累是挖了一个月的煤,当然,苦尽甘来。其余的日子,他所能做的就是不停地寄信、申诉,当然,还有等待前金存媳妇、后二斗媳妇一次又一次地送来好消息……我不知道,这是冯导的功力不足,还是他的心地实在太慈悲?

  孙桂琴,影片的女一号。此女的作用在于给谷子地的兄弟赵二斗配媳妇儿,并一次又一次地给谷子地送信(通信员、警卫员不能干么?)。要感人?对不起,这位桂琴同志没什么掂念前夫、悲从中来的意思,对后夫呢,也没啥恩情爱意的略略表现;要演技?汤燕又怎是一个木字了得!就连做花瓶……哪有一个无色、无味、无外在、无内里的花瓶呢?可叹这男人戏里一个连花瓶也够不上的女一号啊!

  赵二斗,影片的男二号。且不说邓超的形象和气质像不像那个年代里一个连字都不太认的军官,就说以他在影片里的戏份之重,意义何在?是为了被谷子地救一回然后一直罩着他?这一段的战友情,虽有生死,我却只看到了孩子气。是为了娶赵金存的媳妇过日子?好吧,邓超筒子无情地破灭了我的妄想——我总俗而又俗地以为,谷子地会和咱们的女一号孙桂琴有一段。本片以女一的寡淡成全了男二的芜杂。而兄弟情、爱人情交汇的那一段——医院长廊里,镜头一动不动,赵二斗和谷子地促膝谈心,对话巨长,这是不是又可以称作无谓?

  至少,《集结号》可以算作一部男一表现空间不够、女一和男二都非常失败的电影。

  唯二可庆幸的是,冯小刚的电影仍然一贯以之地不时冒出优秀的台词,而且开掘和使用了像张涵予一样能融化在角色里的演员。



  ●集结号吹没吹?这是全剧里最大的悬念,它折磨着剧中的谷子地,也折磨着全场的观众。如果说我对前面的一切都可以视而不见,那么对这一点,实在是忍无可忍,它就像一根尖钉,钉死了最后的宽慰。

  情节混乱,不合逻辑。

  团长一开始的命令是:坚持到12点,听到集结号随时撤退。我想,一般的理解应该是12点前听到集结号可随时撤退,听不到集结号就在12点时撤退,大部队会在4个小时内完成撤离。那么,九连坚持了多久?从白天到晚上,又从晚上到白天,何止4小时,早过了12点,即使没有听见集结号,又为什么不能撤离?如果说是一定要听到集结号才能撤离,那么谷子地为什么对自己的手表坏了这么在意?吕宽沟为什么要冒死把敌人的表捡回来?这个行为的意义在哪儿?呵,当然了,这块以生命为代价换来的表后来并没有出现,刘恒、冯小刚、谷子地集体把它忘却了……这只是一部电影!

  组织无情,颠倒黑白。

  战场上,本来也谈不上什么该与不该,保存大部队、牺牲小部队原也是无奈之举。排兵布阵中要有弃子,这不是问题,但不能只给了一个希望,其实却是一场要用命来还的骗局!再说了,九连在阵地上坚持了这么久,难道还不够一个团撤退?如果是因为大部队撤得远了,号声听不见,是不是也应该派人去通知一声?——在战场上,通讯员的使用率总要高过离远一点就听不见声音的小号吧?部队领导就不能保下几个人来,为一支英雄部队留一些种子,而非要把这47个人全搭在那处以卵击石、已经失去战略意义的战场上?

  也许答案只有一个,团长在作出决定之后,已经把他们当成了冰冷的死人、勾去了花名册上的名字,所以,他再也不需要来宣布命令……想到这一层,就让我不寒而栗。而更冰寒彻骨的是,这样的一支成建制的队伍,在派出去执行必死任务、换来大部队安全撤离之后,却被当作全体失踪!在未竟的岁月里,号称对这支队伍抱愧的团长在哪里?部队就没有一丝一毫的记录,没有一点点表彰和纪念的意愿?

  我无意于作诛心之论。但难道这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什么时候,它成了一支“弟兄们给我上”、而不是“同志们跟我上”的队伍?什么时候,它成了一支没有理想和信念、缺乏道义和人性的队伍?什么时候,它成了一支只能依靠欺骗才能让三军用命的队伍?

  在我军的战争里,要求“战至最后一人”的阻击战不是没有过,全军覆灭绝不后撤的战役不是没有过,但是这样对战士们说“你们上吧,到时候我会通知你们撤的”,但其实却根本不想通知的,估计很少……

  当然,在这一点上,《集结号》倒真是“升华”了、“突破”了,它让我想起了周梅森的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大捷》。同样的普通军人,同样的恐惧死亡,同样的无人增援,同样的死战不退,同样的被骗覆灭、只幸存几人……不同的是,《集结号》的结局是谷子地和兄弟们得到了正名,而《大捷》的结局则是战斗中幸存的英雄一枪崩了给他表功的长官;更不同的是,《集结号》是我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队作战,而《大捷》则是国民党杂牌军对日作战……哦不,我知道,这正是集结号巧妙的地方,咸与人性,天下大同!



  行文至此,想说《集结号》还算不错,想说《集结号》毕竟在技术上大有进步……却已心窒无言。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8-02-01
没看过电影,但相信你的观点,同时崇拜你的文笔,你咋一出手就是精品捏?

另外,能不能转贴去“夜海论坛”啊?
~~追~~
离线越歌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8-02-01
苗姐姐,你别这么夸我,我会骄傲的。我也就是写得长了点儿……
您随便转,不过您转了能给我个链接么?我可以悄末唧儿地去看看人家的批评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8-02-01
引用第2楼越歌2008-02-01 08:51发表的“”:
[表情] 苗姐姐,你别这么夸我,我会骄傲的。我也就是写得长了点儿……
您随便转,不过您转了能给我个链接么?我可以悄末唧儿地去看看人家的批评 [表情]


那你就使劲儿骄傲吧。

发在这里了,第19楼,发完才想到,咋不新盖一楼呢。
http://www.ccyr.net/bbs/read.php?tid=9207&page=e&#a

你想悄末唧儿地去看看恐怕不成,夜海是必须买票上了船才能看帖子的,呵呵。
~~追~~
离线越歌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8-02-01
引用第3楼苗溪2008-02-01 09:02发表的“”:
发在这里了,第19楼,发完才想到,咋不新盖一楼呢。
你想悄末唧儿地去看看恐怕不成,夜海是必须买票上了船才能看帖子的,呵呵。
.......

我直觉我会喜欢那个地方,所以,我注册啦
离线hxg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8-02-01
看到一个帖,随手转来:


全军107个号谱 根本就没有过集结号!

我上次写了一篇帖子,并没有说集结号电影的不是,只是客观地说在我军的军号号谱中从来没有“集结号”这个号谱,电影起了这么个无中生有的名字,犯了这么一个低级的错误,看来以后冯小刚再拍军事题材的电影应该请军事顾问了。没想到却被众人无情地怕砖,啐沫淹到我的脖梗子,就差去掘我家的老祖坟了,搞的我非常郁闷,非要叫真地把事实向大家说清楚。为此,我翻出了保存四十多年的军号谱认真地查找了一下,共有七类107个号谱,

列表如下:

一、勤务号13种

起床、出操、收操、吃饭、上课、下课、午休、午休起、游戏、晚点名、熄灯、集合、紧急集合

二、联络号11种

回问队名、知道、不知道、传号音、传不通、问:你在那里、答:在这里、注意号令、向我靠拢、普通问、普通答

三、行动号10种

立正、稍息、跑步、返回、休息、预备、上车、下车、开工、收工

四、名目号28种

1、2、3、4、5、6、7、8、9、0

军、师、团、营、连、排、班、营长、营副、教导员、副教、连长、连副、指导员、副指、排长、排副、*号首长

五、连队兵种号16种

号长、号目、号兵、警卫连、机枪连、侦察连、特务连、民兵、骑兵、炮兵、坦克兵、工程兵、铁道兵、空降兵、防化兵、机械化兵

六、战斗命令号26种

前进、停止、冲锋、散开、靠拢、追击、退回阵地、发现敌人、与敌遭遇、反冲击、敌人退却、占领阵地、进入坑道、左、右、防空、防原子、防化学、防细菌、解除、要弹药、弹药已去、要求增援、增援已去、要担架、担架已去

七、礼节号3种

升旗、降旗、敬礼

七类107个号谱里,你可以发现,别说集结号!连撤退号都没有!!!是不是我军作战只许前进,不许撤退?不是,撤出战斗必须专人通知,或者战前有撤出时间的命令。

为什么?很简单,因为军号的号音你能听到,敌人也能听到,如果敌人听到了上级让你撤退,那还不猛反扑,你就是想撤都撤不了,所以无论是我军或敌军,在撤退前都是一个反冲击,等敌人退下去了,我们悄悄的就撤了,等敌人再冲上来,阵地上早就没人了,傻瓜才在撤退前敲锣打鼓的猛吹撤退号,惟恐敌人不知道。

所以,电影起了“集结号”这么个无中生有的名字,犯了这么一个低级的错误后,编导又犯了第二个低级错误,这就是刘团长给谷子地下达的听到号音就撤退的命令,那是犯了兵家大忌。是绝不应该出现的。就是刘团长真想让谷连撤退,敌我都听到号音,他还能撤的了吗?这不是把他的战斗行动告诉敌人了吗?

这恐怕不是刘团长的愚蠢,而是编导的无知,所以我让冯导再拍军事题材的电影时请个军事顾问,说错了吗?

有无知的孩子还给我引出下一段论据:

《“最后在坟墓前吹响的那段在《南征北战》中出现过,当时的情景是团通讯员骑马通知高营长说“团长命令你营在桃村一带集结待命”,高营长下达命令“停止前进”,然后就响起了“抖-抖眯嗖-”的号音

50年代拍的《南征北战》可是元帅参与(林彪亲自修改台词、陈毅特批的“演习用”炸药)赴朝参战部队参加演出的“重点大片”,在军事常识方面应该算教科书了吧。》

傻孩子,你就是把“林彪亲自修改台词、陈毅特批炸药、赴朝参战部队参加演出的“重点大片”拿出来,也不能说是军事常识方面的教科书”。团通讯员骑马通知高营长说“团长命令你营在桃村一带集结待命”正是说明了集结待命的地域是保密的,是不能吹号通知的,只能口头传达,而高营长下达命令“停止前进”,然后就响起了“抖-抖眯嗖-”的号音只是通知部队停止前进,原地休息的号音。

亮剑中不也多次出现通讯员跑到阵地上通知李云龙撤退的命令吗?

而在集结号的片尾,在谷子地的英雄行为得到认可,烈士身份得到落实,纪念碑盖起来皆大欢喜的时刻,编导们也实在不知道集结号该怎么吹,所以烈士们等了几十年的集结号音还是没听到,听到的是庄严的号兵们吹的让部队官兵钻被窝的熄灯号。

为了证明我确有号谱,特列举几个常用的号音,供大家欣赏

起床§﹩1 31‖35 ﹩1‖﹩1 31‖35 ﹩1∥

紧急集合§﹩1111 13333 35 31 531∥

冲锋号§531 555 531 555‖531 555 531 555∥

熄灯号§11 35 31 11 35 31∥

说明:我一不会在文档里画五线谱,二不会在数字上下加点表示高音,低音,只好自创简谱,但能说明问题。1是单音,1-是长音,11是连音,111是轮音,

§起,‖是换气,∥是止,﹩代表低音5,因为过去的军号只能吹出1、3、5三个音,所以军号只用1、3、5来组成。
离线越歌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8-02-01
关于集结号……还有欧洲战场穿越来的军事术语……还有我军身上一贯以之漂漂亮亮的美氏军服(当然电影里说是缴获的的)……
唉~~我都不稀的说它了!
离线二月鹰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8-02-02
是找碟看的,感觉实在乱哄哄的,看着看着居然在电脑前睡着了,醒来耐着性子继续,实在入不进去、看不下去,只好关了,不知道是否碟效果的问题。
印象:这个电影的视角别于以往中国的战争电影,看一些帖子称该片是中国的《拯救大兵瑞恩》或《太极旗飘扬》耳耳,那有些东西是否就有些泊来的意思,泊来的东西多了,现在开放,也见得多了,虽然是“别于”以往中国的战争电影,这个“别于”也不见得稀奇,倒有些噱头的意思,是个很能迎合不多一些人期待的噱头,但这个噱头一定有点份量,感觉这也是冯氏电影的一个特点。电影要赚钱嘛,卖噱头也不奇怪!
质疑一点:拍的是中国的战争,中国的战争、中国的历史、文化包括中国人本身一定是有中国自己特点的,可以拿一种“另眼”相看、来引导观众,但前提是要能让更多的观众入进去、认可这个另眼,否则就有点勉强,甚至可笑了!
单纯就一个电影来看,当然可以去看的,我还打算再看一次,一者本人喜欢战争电影,二则想彻底些看懂这个片子。这个片子的优点肯定有,楼主说了的,同意!
[ 此贴被二月鹰在2008-02-02 07:39重新 ]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8-02-07
恕我直言,楼上的看来都像是搞艺术的,真正的战争你们懂吗?当然,我不是军人,没打过仗,冯导也一样没有,可是这部电影是根据小说改编的,也有事实中的原型,其中一个就是在我的家乡,他的经历跟"谷子地"几乎一模一样,另据媒体报道,有过这种经历的"老兵"全国有几十人,难道这只是巧合,别再靠艺术"推理"来想象曾经的现实了,请尊重历史,尊重现实.
多一份力量,就多一份希望!
离线紫裳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8-02-09
这部电影我看了,感觉很好,给人强烈的震撼。除了演员的表演到位,关键是整个影片贯穿了一种忠诚的信念、一种顽强的精神,一种纯洁的战友情感,我是被感动得流泪了。比较现在大多数的影视作品,这部影片可以说是很优秀的,虽然还有瑕疵,但瑕不掩瑜。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8-02-11
美国式中国人民解放军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8-03-08
俺老爸老妈看过这个片子,所以我就给他们推荐了这篇文章,俺老爸的评语就是“她是个电影评论家”。
~~追~~
离线syx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8-03-08
引用第12楼苗溪2008-03-08 08:17发表的“”:
“她是个电影评论家”。 [表情]

还是个戏剧评论家!拜读戏评后看了闽剧《贬官记》,实属精品中的精品。
离线铿尔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08-03-08
引用第13楼syx2008-03-08 08:33发表的“”:
还是个戏剧评论家!拜读戏评后看了闽剧《贬官记》,实属精品中的精品。



嗯,有机会也去看看~
望断云天暮与朝,双星聚首叹今宵。情深每笑银河浅,心近毋愁白馆遥。一曲囚歌明志洁,千针文绣喻松骄。丹心矢志长相守,乌鹊何须更筑桥。
离线越歌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08-03-09
引用第12楼苗溪2008-03-08 08:17发表的“”:
俺老爸老妈看过这个片子,所以我就给他们推荐了这篇文章,俺老爸的评语就是“她是个电影评论家”。 [表情]

承蒙抬爱,汗颜无地!
引用第13楼syx2008-03-08 08:33发表的“”:

还是个戏剧评论家!拜读戏评后看了闽剧《贬官记》,实属精品中的精品。

继续汗颜……
离线小美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08-03-18
是有硬伤, 不过偶还挺喜欢看的.

看到谷子地为兄弟们奔走最为感动, 其实现在也仍有一些为兄弟们奔走的老人们.
节节青挺立
叶叶翠昂生
离线红旗飘飘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08-04-21
昨天看了该片,总感觉中国人打中国人打的那么惨烈,心里很难过,不管双方目的正确与否,双方都没有真正的赢家,我想,如果把这种大无畏的牺牲精神用到比它早几年的抗日战争中去,小日本又岂能占我半壁江山。
  《集结号》这个故事是来源于一段真实历史,我在《文摘周刊》上看过有关这方面的介绍,情况跟影片反映的大致相同。
红旗漫卷西风烈.
浩气长存志青云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08-05-10
前几天在CCTV6看到了这部著名影片后3分之一的部分。所以直到现在才来看越哥MM 的影评,其中倒数第四段的宏论我不敢苟同。这样的评论,我年轻时候看得太多了,所以害怕。

关于影片,因为没看见前面的,所以不知道整体上导演想表达什么。

唯一的感觉是,那个光明的尾巴俗不可耐。但没有了这条俗不可耐的尾巴,这片子大概是无法通过审查的。

从个人爱好来说,我觉得集结号还是比普通意义上的主旋律战争片,大XX,大YY之类的,要好看很多。

还有,这部影片非要安排一个女一号么?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