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9504阅读
  • 348回复

电视剧《江姐》和电视片《解密江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260楼 发表于: 2010-08-18
引用第323楼adelinechao于2010-08-18 04:21发表的 :
  首映那天,我在火车上,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旁边有朋友调侃道:“你这么想看《江姐》,不如打电话到家里、把电视搬到话筒面前听?或者到网上搜剧情简介?”郁闷,重庆到北京的特快上都有电视的,什么时候铁道部改变规定了?
  这可是要“告诉我们一个鲜为人知的江姐”啊,不看怎么行。
  第一次看剧,就觉得王秉仁对江姐很暧昧。很有可能最后对彭咏梧发生情杀。
  胡亚捷是我妈妈很喜欢的一位演员,因为《便衣警察》,她一直记得他读书时的绰号“丑小鸭”。
  丑小鸭这次倒不丑,只是中山装过于笔挺,演戏也有些放不开。前几集的必杀台词是:“竹筠,你怎么了?”
.......


逐条回应一下adeline同学:

1,关于胡亚捷同学及其中山装
我记得当年领导《挺进报》的一位革命老人跟我说,那时候特务很喜欢穿中山装。地下工作者,如果有体面职业的,一般都跟多数人一样是西服。所以一看到身材玲珑的胡哥穿着笔挺的中山装假装深沉,我就想笑。话说以前胡同学的戏我没正经看过,看了他的彭咏梧,我只觉得该同学的台词功夫太差,说话一字一顿的,貌似还含着口水,我都恨不得替他把舌头捋直了。

2,关于乌贼
彭咏梧最终被情敌所杀,这个大概是《江》剧最大的败笔。还有最后特地让乌贼去向江姐表白,真是狗血啊!另外,我家女儿有个疑惑,说,坏人怎么那么笨啊,起个代号都是什么乌贼幽灵的,这不是糟践自己么。你看咱们好人,代号多好听,黎明(工程)、东风!

3,关于江姐在李歆林面前痛哭
这场戏基本上是懒婆娘的裹脚,我挣扎着看了1分钟,还是忍不住逃跑了。

4,关于丁江姐
背影是不好看,正面的身材呢……过于性感袅,杯具!
我觉得身材的问题还在其次,最关键是她的表演套路还是过去的老一套,永远义正词严的样子。后半部,包括在监牢里,基本上可以看成赤卫队长韩英的四川版,哪里有半点城市知识分子的气质啊。

5,关于刘合廷两口子的戏
整部电视剧大概一半以上的戏是女特务和叛徒的戏。编剧喜欢女特务,这是毋庸置疑的。

6,关于老何
此人是不是特殊使命里的边国镇啊?我觉得老何虽然是个小配角,但演得还不错的,比胡亚捷同学放松多了。

7,关于江姐过于精致的面容
我女儿疑惑道,怎么这些女共产党员坐牢的时候眉毛还画得那么修长整齐、嘴唇还那么滋润发亮啊?我回答说,化妆品应该没被没收吧。

8,关于就义
我死乞白赖地请我一个作家兼评论家的老同学看了最后一集,他看在我是红岩迷的份上受了一回虐,然后万分吃惊地说,现如今的主旋律电视剧差到这个地步了?

9,关于眼泪
我唯一有些受感动的,是江从万县回到重庆去看谭这场戏。眼眶稍稍湿润了一下。

总而言之,多数戏是当成喜剧来看的,因为实在是太有喜感了。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小美

只看该作者 261楼 发表于: 2010-08-18
竹安能保存那么多信件, 尤其是狱中带出来的遗书, 的确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想当时那种环境, 万一这些信件被发现, 那自身就太危险了. 可以看出他是很重情谊之人. 其实江姐当时从狱中带出来的信不只一封, 但真正保留下来的只此一封而已.
节节青挺立
叶叶翠昂生
离线小美

只看该作者 262楼 发表于: 2010-08-18
偶觉得最后两集是拍得最失败的. 不管是细致程度, 还是节奏把握, 都比较失败. 收尾太仓促.
节节青挺立
叶叶翠昂生
离线若水

只看该作者 263楼 发表于: 2010-08-18
引用第329楼岁寒于2010-08-18 10:06发表的  :


逐条回应一下adeline同学:

1,关于胡亚捷同学及其中山装
.......


前些日子去看望一位老革命,谈起《江姐》老人家感觉大部分还行,最不能接受的两点:

第一是“乌贼”,老太太说当年哪里的地下党里都不可能有这样的,太莫明其妙了。

第二点就是服装,老太太说一信托局的职员怎么会成天穿个中山装嘛,肯定应该穿西装啊。再说江姐在大学读书那会儿那个衣服也不对,我们读书那时候哪有穿成那样的?

特有意思的是老太太执意认为剧中的“明霞”就是讲曾紫霞,大为不满:紫霞哪是那个样子嘛,紫霞多活泼啊,这里面的那个太土了,一点气质都没有。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离线小美

只看该作者 264楼 发表于: 2010-08-18
我就不明白了, 怎么就不能让明霞成为那个大学生啊? 咋就不行捏? 然后把熊的故事安给另外一个筒子不就行了么. 不明白啊不明白. 人见人爱的明霞就这样被人代表了
节节青挺立
叶叶翠昂生
离线adelinechao

只看该作者 265楼 发表于: 2010-08-18
引用第324楼小美于2010-08-18 04:35发表的  :
哎......什么时候能再来一个具有庞学勤气质的老彭啊? 看到青林出场就不看了挖? 其实后面有几集还是可看的.  
第一次的金条是靠抵押一个厂子的资产得来地, 就说了一句话, 紧接着就转到刘那两口子数返回来的金条中,这片子的拍摄节奏控制方面是相当有问题的. 该多说的地方一笔带过, 不该多说的地方浪费胶片不少.

  庞学勤是我爸爸顶喜欢的演员了,因为那部《战火中的青春》,每次说起雷振林被敌人堵在磨盘下烟熏火燎的情节都绘声绘色。
    我始终觉得彭咏梧的中山装怪怪的(江姐勤劳持家、“熨”筹得当),跟烈士本人的形象差距太大了。尤其知道幺姐还在世无法面对江竹筠时的表情,简直就叫懦弱无能!
  原谅我实在没信心看下去了。李歆林出场是在第14集,我就看到整部剧一半。为什么我对“李书记”的称谓倍感陌生?后来一想,既然名字有改动,那职位当然可以顺应所求,我就不必鸡蛋里挑骨头啦。
  浪费胶片最多的就是刘合廷、余丽平!
    舒畅这个蛮水灵的女孩儿被强压上一个不伦不类的角色,算了,用个中性词亦正亦邪吧。她表情还没出来,我就知道她下一步要说什么话,撒什么娇。

引用第325楼苗溪于2010-08-18 04:36发表的  :
跑题跑题,《一年又一年》是我当年最喜欢的电视剧,但是只记得许亚军和那个长得像王晓棠的鼓眼睛MM(叫什么来着)。

  我也很喜欢这个剧的!你说的是林平平的饰演者原华,她长得像王晓棠吗?嗯,气质是像。她把平平演活了。以至03年春节中央1台播放《完美》的时候,虽然她在里面演的萧为也不错,但已经没有平平的年轻气盛了。原华还有个姐姐叫原莉,主演过1989年的电影《赌命汉》,后来原莉为情自杀,成为原华全家永远的痛。上世纪末的《大众电影》中,记者采访原华,说起让姐姐早逝的那个男人,她仍然悲愤难抑。
  气氛沉重了,说点别的,今年5月14日我看过原华在安徽卫视《天声王牌》的节目,她的宝贝儿子才几个月,把儿子哄睡着了才来参加节目。当她噙着眼泪深情地对镜头说“妈妈爱你,妈妈永远爱你”的时候,我十分感动!也许只有演员在演自己的时候,才是最细致动人的。
  《江姐》中有个镜头,彭咏梧晚上回家,兴奋地又要给江姐传达什么指示,这时江姐正好在云儿摇篮边,孩子睡着了(编剧就没让人家醒过),她站起来的时候幅度太大,摇篮出现了大的晃动。我认为这个镜头该重拍,因为丁柳元也是无意中碰到了摇篮,事先没有设计好。一个真正的母亲任何动作都是下意识的、保护孩子的,不可能这么毛糙。 
  拍全家福照片时又把云儿的军帽拿掉,编剧是不是矫枉过正? 

引用第329楼岁寒于2010-08-18 10:06发表的  :
最后特地让乌贼去向江姐表白

  天哪,那我可不可以说句大逆不道的话:编剧这样安排,是不是想干脆告诉大家“11.27”本来是不会发生的,全因为王秉仁对江竹筠的感情纠葛才酿成千古恨?
  “江姐正面的身材呢……过于性感袅”,嘻嘻,我没好意思说,估计丁柳元里面穿的是自己的秘密武器。这样女子,让富家子弟赔上一条命不说,难怪幽灵、乌贼趋之若鹜!
  “后半部,包括在监牢里,基本上可以看成赤卫队长韩英的四川版”,中央3台实在不该同时播放《洪湖赤卫队》,我老把韩英和江姐弄混淆,本来这二人脸型也像,只不过赤卫队长成天水里来火里去,妆容还算自然。不像江姐,一低眉就看到深黑的眼线。
  “关于老何,此人是不是特殊使命里的边国镇啊?”是的,杨俊勇演过《特殊使命》,他饰演的角色名叫肖文富。
  我在美国馆参观的时候,听见那个小女孩稚嫩的声音、给大家展示她画的云彩飞机,我突然联想起某人曾经在坛子里发过另一个小女孩的作文,我看过两遍,觉得中国小女孩毫不输于美国小女孩!

引用第332楼若水于2010-08-18 11:19发表的  :
老太太执意认为剧中的“明霞”就是讲曾紫霞,大为不满:紫霞哪是那个样子嘛,紫霞多活泼啊,这里面的那个太土了,一点气质都没有。

  恨不得帮她注射点活力剂?
  又一次证明我没有继续往下看是多么明智。
  看到刘国鋕穿上军装摇身一变成了杨思立,编剧总是这么羞答答的,你干脆就用刘思扬的名字好了!
  以前不是有部电视叫《戏说乾隆》吗?这个叫《戏说江姐》更恰当。
雪拥蓝关马不前·蓬门今始为君开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266楼 发表于: 2010-08-18
引用第335楼adelinechao于2010-08-18 13:45发表的 :
  恨不得帮她注射点活力剂?
  又一次证明我没有继续往下看是多么明智。
  看到刘国鋕穿上军装摇身一变成了杨思立,编剧总是这么羞答答的,你干脆就用刘思扬的名字好了!
  以前不是有部电视叫《戏说乾隆》吗?这个叫《戏说江姐》更恰当。



此明霞不是彼明霞,这个角色的确是该剧的原创,千不该万不该的是,抄袭了那个著名的名字~~~

关于羞答答,还有羞得更加离谱的呢。编剧同学让王步同学在全剧快要结束的时候主动要求“自新”,为的是联系狱外党组织让他们前来搭救被捕同志。王同学回家后,很奇怪地就没他那位著名的母亲什么戏了,却突然地冒出一个从香港回来的哥哥,然后这哥俩儿的对话就抄袭了刘氏兄弟的对话,然后王步同学又莫名其妙地为了所谓气节问题主动要求回到渣滓洞,全不顾联系狱外党组织的光荣任务还没开始……整个地,编剧就是想把刘国鋕的故事硬塞进来(我很好奇,这跟江姐有嘛关系啊?)。无奈,中间女特务啥的戏份儿太多,只好在最后一个女特务被炸死了一个女特务反水了才硬是找个空隙来了逻辑上自相矛盾的一段儿~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若水

只看该作者 267楼 发表于: 2010-08-18
惨烈历史何须可以制造传奇
http://www.beijingww.com/1470/2010/08/12/226@126867.htm

《北京青年报》的评论文章,文章写得汗死且不说,这个标题让我纠结了半天,硬是没看懂是啥意思,后来终于明白是写了错别字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268楼 发表于: 2010-08-18
这是软文里的软文~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adelinechao

只看该作者 269楼 发表于: 2010-08-18
引用第336楼岁寒于2010-08-18 14:42发表的  :
王同学回家后,很奇怪地就没他那位著名的母亲什么戏了.......

  余丽平在别墅门口第一次对刘合廷施美人计后,刘自以为聪明,翌日清晨装作租房子的去打探实情。一个话语锋利的女佣(当然也是特务)开门证实说房主姓余。但奇怪的是后来我一直没看到这位女佣再露面,反而都是余丽平穿着旗袍去买菜。操持这么大个家,又要时刻瓦解刘合廷的意志,还要跟主子汇报,身兼数职,确实够难为她的。
  胡亚捷给我的印象就像张国立版《红岩》里那个江姐,气场不足。尽管他们都很想演出气势,但说话总是底气不足,摇摇欲坠。那一版的成岗很不错。
  前面第几集有个镜头,江姐刚和彭咏梧开始假扮夫妻,义正词严指责彭三天没洗脚了。我觉得这个创意来自《潜伏》,余则成拿个盆让翠萍先把脚洗洗干净。一个穿着那样整洁中山装的人,我可想不出他的脚会怎样不干净。第4集“彭咏梧因长期过度劳累,在一次淋雨后病倒。江竹筠情急之中只好请邻居唐太太相助,唐太太却发现彭咏梧夫妇二人竟然是分床而居”,这个估计也是《潜伏》的启示。
  看了北青报的文章,“双枪老太婆是在当时川北游击队流传的一个人物,有没有这个人至今没有定论。”双枪老太婆原型之一的陈太侯没有定论吗?那重庆的公交车椅背上比比皆是的华蓥山旅游广告、那个老太婆的塑像是谁?居然没有定论就敢拿来宣传,还叫人去旅游、膜拜,无语啊。
  “彦小追介绍,在筹备这部戏时并没想过要做成一部谍战剧,但随着了解的深入,史料呈现出的‘黎明前最黑暗的一刻’,让他无比震惊:1948年,重庆市委的最高领导人刘国定、冉益智先后被捕,他们的叛变几乎供出了地下党的所有同志,重庆的地下党组织遭到毁灭性破坏”,他现在才开始震惊?
雪拥蓝关马不前·蓬门今始为君开
离线小美

只看该作者 270楼 发表于: 2010-08-18
这新闻里有比较详细的对片子制作过程的介绍. 倒可以读读看.

http://ent.163.com/10/0818/21/6EDBIBBN00032DGD.html

电视剧《江姐》:再见,甫志高!

从1962年革命小说《红岩》出版迄今,以“江姐”为主要角色的文艺创作不下十余种。这些形式各异的文艺作品,几乎都以小说 《红岩》为素材底本,革命者的典型代表除了江姐还有许云峰、双枪老太婆,脸谱化的叛徒便是书店店员甫志高。这一次的新版电视剧《江姐》却改变了前述的一切。

本报记者 喻盈 发自北京

8月12日晚,央视一套播出了“大型红色传奇题材”电视剧《江姐》的最后两集。除了著名的狱中绣红旗、英勇赴刑场等几十年来民众耳熟能详的场景,还有一场特别的戏:面对重庆即将解放的形势,被关押在渣滓洞内的革命者预见到国民党政权在溃败前夕很可能进行屠杀、清洗,他们一方面积极筹划越狱,另一方面有话要对党说。中国共产党狱中特别支部将大家讨论后得出的经验教训汇总,形成了 “狱中八条”,其中第一条就是“防止领导成员的腐化”,此外还包括“不要理想主义,对上级也不要迷信”、“注意路线问题,不要从右到左”、“注意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等等,几乎无一不针对领导层而提—这份特殊的意见书,狱中的革命者达成共识:如果有谁能够活着出去,一定要向党组织汇报,决不可含糊。

61年前的真实历史是:最终的成功越狱者包括了小说《红岩》的作者罗广斌,也是他含泪追记,在1949年12月25日—重庆解放第25天,向党组织递交了长达几万字的《重庆党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里面就包含了这“狱中八条”。

谈及“狱中八条”产生的背景,不得不追溯当年重庆共产党地下组织遭遇毁灭性破坏的原因。临近解放,重庆地下党的市委书记刘国定、市委副书记冉益智先后叛变,正是如此高层领导人物的“揭底”,导致潜伏重庆的数百名共产党人身份一一曝光、被捕入狱,地下斗争空前残酷与惨烈。领导干部的享乐与腐化,造成了基层党员何等的灾难,早在新中国建国前夜就有了血的教训。

那么,为什么在罗广斌、杨益言创作于1962年,以这段历史为背景的著名小说《红岩》里,却隐去了这一段,既没有党内高层的叛变,也没有“狱中八条”?这些关键性的元素,是如何变成了一个虚构的创造:人见人恨的惟一叛徒、书店店员甫志高?

电视剧《江姐》的编剧谭力这样理解:“为什么虚构?就是因为当年的极左风潮,避尊者讳。这在‘文化大革命’前后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共产党永远都是正确的,高层领导永远都是正确的,他们的错误怎么能说出来呢?市委书记都叛变了,这哪能告诉老百姓?这种指导思想,随着‘文革’的结束、改革开放的三十来年,渐渐淡化,民主科学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是一步一步在往前推进的。现在就有可能根据真实的史实,把当时的情况反映出来。”

离《红岩》远点,离史料近点

以“江姐”为题材重新拍摄电视剧的设想,首先来自重庆市委宣传部。

薄熙来主政重庆以来,“唱红”与“打黑”同样声势浩大。除了大唱红歌,还要发掘红色资源、打造红色品牌。“重庆市委宣传部何事忠部长也是大抓红色题材的挖掘,早就有意愿把他们全国著名的、有影响的历史人物,包括革命烈士都搬上荧屏。”本身就是重庆籍,从小在成都长大的编剧谭力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重庆方面有位先生最先找到我,表示重庆有意愿把‘江姐’这个题材来进行重新创作。他们自己也知道这是大题材,应该由‘国家队’来参与。想通过我跟中央电视台联系。知道我十多年来一直和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合作。”谭力牵线,央视著名制片人李功达与重庆市委宣传部有关人士一沟通,“双方一拍即合”。而李功达对拍摄这部电视剧的描述是“我们接到这个任务”。

制片人李功达、导演彦小追、编剧谭力几乎是一个“铁三角”组合。三人之前的合作包括历史剧《东方朔》、谍战剧《特殊使命》等等,其中《特殊使命》 2009年获第27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三等奖。“重庆方面希望找《特殊使命》的原班人马来做‘江姐’题材的创作。”李功达说。

主创人员组成小分队,到重庆听取重庆市委宣传部的具体想法,搜集资料,马上进入实质性操作。剧本创作的主要参考资料由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提供, “他们出了一本专著叫《魔窟》,对烈士、叛徒、特务三大类人的个人经历和主要事件,分门别类做过梳理,非常详细。我们去重庆采访时,他们提供了很多资料。除了看实物以外,我就主要根据《魔窟》这本书创作。”谭力说。他还提到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厉华的口述:“厉华先生这么多年一直在研究红岩英烈,和很多烈士的遗属们都有很深交往,他给我们讲了很多故事。”

剧本创作前后历经半年。初稿出来,由重庆市委宣传部组织专家学者、当地烈士家属召开座谈会,进行研讨;编剧依据研讨意见进行精修、加工,再次传给重庆方面,又再次研讨、开会。另外一方面,制片人李功达非常谨慎,又与“江姐”原型江竹筠远在美国的儿子彭云进行联络。“彭云给我们写了信。他和他身边的亲人看了剧本,有什么意见,彭云写得很具体。我们根据他的意见又研究讨论修改。如此往来好几次。”谭力介绍。

谭力对重庆市委宣传部部长何事忠的一段话印象深刻:“何部长一开始就明确说:未来的《江姐》电视剧,应该离《红岩》小说远一点。他说《红岩》就是一部根据当时史料虚构的小说,如果电视剧以《红岩》为蓝本来改编,就是在虚构的基础上再进行虚构,离真实更远了。”

最“性感”的江姐

从1962年革命小说《红岩》出版迄今,以“江姐”为主要角色的文艺创作不下十余种,包括前后三个版本的歌剧《江姐》,电影《烈火中永生》,1984年10集版和1999年18集版的电视连续剧《红岩》,以及评剧、越剧《江姐》等等。这些形式各异的文艺作品,几乎都以小说《红岩》为素材底本,革命者的典型代表除了江姐还有许云峰、双枪老太婆,脸谱化的叛徒便是书店店员甫志高;江姐一出场,便是“革命老大姐”的形象,是中国共产党重庆地下组织的重要女领导,扮演的演员通常一脸肃穆、正义凛然、年龄偏长;情节的表现以狱中斗争为主,江姐入狱以前的生活尤其是情感生活基本为空白。

这一次的新版电视剧《江姐》却改变了前述的一切。许云峰、双枪老太婆、甫志高、小萝卜头,这些小说《红岩》里最著名的人物全部不见了。共产党内的叛徒塑造得非常多样,其中级别最高的是“市委委员”刘合廷—据制片人李功达、编剧谭力的说明,这个虚构人物的原型,就是当年的重庆地下党市委书记刘国定、市委副书记冉益智。30集的电视剧,狱中斗争的分量只占8集,主创人员用了大部分篇幅来表现24岁的年轻女人江竹筠如何从一个基层交通员“江小妹”成长为党内受人敬重的“江姐”。一贯“被隐身”的江竹筠的丈夫彭咏梧,成了这部电视剧里的男一号人物,江竹筠与他如何从假结婚发展出真感情、生下儿子彭云的过程,以及彭咏梧与前妻谭正伦、江竹筠之间的情感纠结都被大书特书。

青年演员丁柳元扮演的江竹筠,被网友评论为“最性感的江姐”,她比此前屏幕上出现的所有江姐形象更年轻、温婉、漂亮。制片人李功达却澄清,当初挑选演员并非以漂亮、性感为标准,“如果那样就坏了。”而是看重气质的端庄、文静,“有的女演员可能更妩媚,有的可能更柔弱,有的可能更厉害,这就都不适合来演江姐。”丁柳元本身是一位军人,这也被李功达看做饰演江姐的优势。

“有人说我们颠覆了过去的江姐,实际上不叫颠覆,是补充了过去的江姐。”编剧谭力说,“原来不管是《红岩》也好,《烈火中永生》也好,写江竹筠的革命生活主要侧重她的监狱生活,成长过程特别是情感的过程披露很少。受当时的客观政治氛围限制,共产党英雄都是高大全,各个样本戏的英雄都是孤男寡女,不注重个人情感,把全部的生命、热情都献给共产主义事业。当时也有这些史料,倒不是我们重新再给它解密,而是当时的政治指导思想不允许提到,所以没有使用。我们只不过是把这些材料多多地使用了。”

把握真实与虚构之间的度

这并不意味着电视剧《江姐》就是完全地还原历史。它依然是一部虚构的创作。“只是我们不是在《红岩》的基础上再虚构,而是在史料的基础上来虚构。” 谭力说。

可是由于这一版电视剧里使用了江竹筠、彭咏梧、谭正伦、彭云这样现实人物的真实姓名,很容易使观众误解它是一部人物传记片。谭力对此进行了澄清: “除了江竹筠及其辐射出来的亲属用真名,其他人物都使用虚构的名字。要说真实和虚构各占多少比例,可能一半一半吧。为了戏剧的好看,结构冲突的效应,悬念的设置,依据电视剧创作的规律,当然要把原来生活中间的素材处理得更强烈更集中。”

如何把握真实与虚构之间的度?谭力用了一句话来形容:“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大的方面,江姐的整个成长历程,在主创团队看来电视剧中的呈现完全是真的,“她当交通员,她嫁给彭咏梧,被叛徒出卖,在监狱受酷刑,情怀和风骨全都是真的。但是她具体参加了什么战斗,和谁起了情感冲突,比如和彭咏梧结婚的前后具体有怎样的情感纠结过程,今人无从了解,我们就按照常人常态的心理去推,按人性化的模式去创造。我觉得没有违背人的情感逻辑。”

按照已有的史料,江竹筠与彭咏梧的结合是20世纪40年代重庆地下工作的严峻形势所逼。当时重庆地下党负责人彭咏梧的“单身”身份引起了敌人的怀疑,江竹筠受党组织指派与彭咏梧假扮夫妻作为掩护。在假结婚过程中,露出一个最大的破绽:没有孩子。于是党组织鉴于这种情况同意他们真正生活在一起,儿子彭云不久降生。此前彭咏梧在老家云阳县已有妻儿,妻子名叫谭正伦,小名幺姐。在彭咏梧、江竹筠相继牺牲之后,他们的儿子彭云一直由谭正伦抚养长大,对于彭云而言,这位“谭妈妈”远比英雄母亲江竹筠更熟悉、亲近。

电视剧《江姐》里虚构了一场大火,安排某报社误登云阳大火、谭正伦在火中丧生的消息,然后彭咏梧在误认为妻儿已亡的情况下才接受与江竹筠真结婚。编剧谭力说,之所以这样虚构,是为了不引起一般观众心理上的反感。“在真结婚之前,彭咏梧当然知道老家的幺姐好好活着,没有云阳大火幺姐被烧的新闻—江姐不一定知道,根据地下工作的规定,双方不允许打听各自过去的历史。如果这样真实地写出来,尽管是当时地下斗争残酷的环境要求必须这样做,为了革命事业,一点小感情问题完全可以不顾忌,但是现在的年轻人马上会说:彭咏梧是个花心的陈世美,他在外面有小三,包养二奶三奶!很多事情站在现在角度,就会有猜忌出来。如果不改写,可能在观众看来成了烈士身上的污点。我们虚构出云阳大火,报社记者误登,是为了给彭咏梧找一个像样的借口,让事情顺理成章。”

反面角色进了市委班子

从一开始,李功达的创作团队就很明确:这部电视剧必须有爱情故事、悬疑色彩、谍战元素。李功达对时代周报记者说:“这不是我们决定要怎么拍,而是这个题材本身决定的。它跟一般的红色经典不一样,上世纪80年代以来重新发掘的各种资料已经告诉了我们江姐的这些故事。”谭力则讲:“江姐他们本来就是在做地下工作,不是在机关、和平环境里。国民党千方百计要围剿你,杀你的头,这种斗争本身就是悬疑剧。要真实反映当时的氛围,就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间谍、反间。”

有没有受到之前热映的《潜伏》影响?谭力不以为然:“《潜伏》反而是受到我的谍战剧《特殊使命》的影响。”据称,《潜伏》的导演姜伟在拍《潜伏》之前,把《特殊使命》从头到尾看了好几遍,一一拆分、解析。谭力认为,“首先得把形式做足”是目前业界拍摄主旋律电视剧的普遍共识,“现在影视剧培养出的观众口味,喜欢节奏快。如果不把悬疑加强、把争斗写得你死我活,观众一旦坐不住了,你再说什么红色经典,再说什么高尚情操,一样没用。”在引人入胜的情节之下,才能承载颂扬以及反思、反省。

谭力也提到了一些依然存在的阻力。“我的初稿里,叛徒‘刘合廷’本来是按照真实情况写成当时的重庆市委书记。央视的领导站得高看得远,说‘一个市委书记叛变,是不是写得太高了?能不能降低他的身份?能不能写成一个区委委员就够了?’我后来做解释工作:如果把他写成一个区委委员或者更低的职务,他就没有那么大的能量,他的叛变就不可能给重庆地下党带来如此毁灭性的破坏,再怎么降低也不能低于重庆市委委员。所以‘刘合廷’最后的身份设计是沙磁区区委副书记,升到了市委委员。(反面角色)至少进入了市委班子。”

原剧本对“反一号”徐鹏举(以国民党保密局西南特区区长徐远举为原型)的塑造,与最后央视播放的电视剧呈现也略有不同。“徐是草根阶层出身,后来上了黄埔军校,完全是自己奋斗上去的,他也特别讨厌裙带风。我们特别讨厌那种概念化的反派,从头到脚都坏到底,我们想还原真实的人,剥去政治立场,他做人也有坚定的一面,至少他不是墙头草两边摆。”谭力本来写了一些小细节,希望将这个国民党官员塑造得更丰满,体现他温情、慈祥的一面,“比如,他手下的哼哈二将之一黄诚死后,徐鹏举带领同僚去黄家悼念,对遗像三鞠躬,对黄诚的太太说:‘处里的抚恤金会及时给你送来,处里的同仁还募捐了一部分钱,家里以后有什么困难尽管直接来找我。’央视的审片组很严格,把这些话全部删掉了,他们认为‘反动派别给他这么多温情、正义,会出现导向上的偏差’。”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 netease
节节青挺立
叶叶翠昂生
离线木霜
只看该作者 271楼 发表于: 2010-08-18
引用第340楼adelinechao于2010-08-18 20:03发表的  :
  
  看了北青报的文章,“双枪老太婆是在当时川北游击队流传的一个人物,有没有这个人至今没有定论。”双枪老太婆原型之一的陈太侯没有定论吗?那重庆的公交车椅背上比比皆是的华蓥山旅游广告、那个老太婆的塑像是谁?居然没有定论就敢拿来宣传,还叫人去旅游、膜拜,无语啊。
.......


踏雪无痕想说的是不是陈联诗啊?陈太侯一大老爷们不大可能作为双枪老太婆原型之一吧。
离线小美

只看该作者 272楼 发表于: 2010-08-18
我本来还以为编剧是以<红岩恋>为蓝本的, 原来是馆老的<魔窟>.  要写袍哥背景的党员, 其实完全可以将陈太侯这个人物表现出来, 只是编剧看样子也不了解他? 一直替他感到很不平啊. 真的对他很不公, 哎, 叹叹叹
节节青挺立
叶叶翠昂生
离线adelinechao

只看该作者 273楼 发表于: 2010-08-19
引用第343楼木霜于2010-08-18 23:34发表的  :
踏雪无痕想说的是不是陈联诗啊?陈太侯一大老爷们不大可能作为双枪老太婆原型之一吧。

  我说的是陈太侯,因为他是真正使双枪、并且枪法奇准的人:-)
  和小美同感,大老爷们的结局是不是都要这么惨烈?唏嘘中......
  原型之一还有邓惠中,这个大家是比较熟悉的。
  何晴主演的《双枪老太婆传奇》则有较多陈联诗的痕迹。

引用第341楼marienbad于2010-08-18 20:06发表的  :
蓉哥儿早就不当纨绔子弟了,88年左右他就演了《陈云出川》,红岩英烈席懋昭......
原来这部戏里也有他,出川的“陈云”二十年后又回来了。

  marienbad总是这么一语双关,幽默睿智。席懋昭的境遇让人喟叹,原来一个人逝去后,命运还可以由旁人的三言两语决定。“贾蓉”在《长征》里一出现我就认出他了,我实在没法在很短的时间里接受这么大的跨度、从他的油头粉面转换到领袖风范。第一个角色的印象太深刻了!何况我对该剧另一领袖特型演员的军人妻子在大年三十上吊自杀一直耿耿于怀,所以他的剧几乎不看。
引用第336楼岁寒于2010-08-18 14:42发表的  :
然后王步同学又莫名其妙地为了所谓气节问题主动要求回到渣滓洞,全不顾联系狱外党组织的光荣任务还没开始……

  还是说点高兴的,这些话总会让我笑到前仰后合。
雪拥蓝关马不前·蓬门今始为君开
离线松竹梅

只看该作者 274楼 发表于: 2010-08-19
引用第342楼小美于2010-08-18 22:55发表的 :
电视剧《江姐》里虚构了一场大火,安排某报社误登云阳大火、谭正伦在火中丧生的消息,然后彭咏梧在误认为妻儿已亡的情况下才接受与江竹筠真结婚。编剧谭力说,之所以这样虚构,是为了不引起一般观众心理上的反感。“在真结婚之前,彭咏梧当然知道老家的幺姐好好活着,没有云阳大火幺姐被烧的新闻—江姐不一定知道,根据地下工作的规定,双方不允许打听各自过去的历史。如果这样真实地写出来,尽管是当时地下斗争残酷的环境要求必须这样做,为了革命事业,一点小感情问题完全可以不顾忌,但是现在的年轻人马上会说:彭咏梧是个花心的陈世美,他在外面有小三,包养二奶三奶!很多事情站在现在角度,就会有猜忌出来。如果不改写,可能在观众看来成了烈士身上的污点。我们虚构出云阳大火,报社记者误登,是为了给彭咏梧找一个像样的借口,让事情顺理成章。”

找这样的借口有什么好处?难道按真实地写出来就成了烈士身上的污点?
岂有此理!
引用第342楼小美于2010-08-18 22:55发表的 :
按照已有的史料,江竹筠与彭咏梧的结合是20世纪40年代重庆地下工作的严峻形势所逼。当时重庆地下党负责人彭咏梧的“单身”身份引起了敌人的怀疑,江竹筠受党组织指派与彭咏梧假扮夫妻作为掩护。在假结婚过程中,露出一个最大的破绽:没有孩子。于是党组织鉴于这种情况同意他们真正生活在一起,儿子彭云不久降生。

恰恰相反,如果按真实地写出来有什么不好?

离线松竹梅

只看该作者 275楼 发表于: 2010-08-19
回过头来再看这一段
http://ent.sina.com.cn/v/m/2010-07-22/19013026363.shtml
《江姐》登陆央视 首次披露“江姐”情感生活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2日19:01  新浪娱乐
  新浪娱乐讯 电视剧《江姐》将于7月29日在中央一套黄金时间播出。今天(22日)下午,该剧在京举行播出发布会。主演丁柳元、胡亚捷、姚安濂等悉数到场。剧中首次披露了“江姐”的情感生活,特别表现了她的丈夫彭咏梧在家乡已娶幺姐为妻,然后又与江姐结合的事实。
        在电视剧《江姐》中,首次披露了“江姐”的情感生活,特别表现了她的丈夫彭咏梧在家乡已娶幺姐为妻,然后又与江姐结合的事实。对此,总编剧谭力表示:“老彭以为自己的妻子幺姐在一次火灾中丧生了,才和江姐由革命中的假夫妻成为真夫妻。有关江姐的情感历程我们没有虚构,只是想真实还原这个历史形象,让人们了解和认识一个真实的江姐”。

 
补充几点
现在《江姐》播完了编剧出来承认是“虚构出云阳大火,报社记者误登,是为了给彭咏梧找一个像样的借口,让事情顺理成章。”
那么当初《江姐》开播前为什么还要说
“老彭以为自己的妻子幺姐在一次火灾中丧生了,才和江姐由革命中的假夫妻成为真夫妻。有关江姐的情感历程我们没有虚构,只是想真实还原这个历史形象,让人们了解和认识一个真实的江姐”。
《江姐》开播前把虚构的说成真实的,《江姐》播完了又承认是虚构的。这前后矛盾的说法,又怎能自圆其说。 
不可否认,现在是有小三,二奶  之说。正因为如此,编剧更应该忠实地按江姐真实的情感历程去写。本可以说清楚的江姐真实情感,却被编剧虚构出的借口给扭曲了,并且还到处宣称是真实还原江姐情感生活,这岂不是在误导观众?





离线高卿楚

只看该作者 276楼 发表于: 2010-08-19
摘324楼介绍的《电视剧<江姐>:再见,甫志高!》中:
剧本创作前后历经半年。初稿出来,由重庆市委宣传部组织专家学者、当地烈士家属召开座谈会,进行研讨;编剧依据研讨意见进行精修、加工,再次传给重庆方面,又再次研讨、开会。另外一方面,制片人李功达非常谨慎,又与“江姐”原型江竹筠远在美国的儿子彭云进行联络。“彭云给我们写了信。他和他身边的亲人看了剧本,有什么意见,彭云写得很具体。我们根据他的意见又研究讨论修改。如此往来好几次。”谭力介绍。

重庆有个以“1127”烈士遗属为主体的民政局登记的法人社团组织——重庆市红岩英烈史料研究会。其法人代表就是厉华,会长仍是原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钟修文,五位副会长中有三位是“1127”烈士遗属,他们是:第一副会长李显群(烈士李承林之子)、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继业(女,烈士杨汉秀女儿)、程以莉(女,烈士程谦谋侄女)。红岩英烈的遗属,凡户籍在重庆市的几乎都是这个组织的会员,户籍不在重庆市的红岩英烈特别是1127烈士遗属愿意加入该组织的可以成为特邀会员。我们可以负责地在这里声明:我会不知道有烈士遗属参加了“由重庆市委宣传部组织”的针对电视剧《江姐》剧本的座谈会。我们还要负责地告诉论坛的网友:观看电视剧《江姐》的观后座谈会,我会不久就要组织召开,我们将通知重庆市委宣传部提供曾经参加剧本座谈会的烈士遗属名单并通知他们参加观后座谈会。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277楼 发表于: 2010-08-19
这个座谈会是否会邀请媒体参加?最好能把意见通过媒体向大众曝光。

如果可以,希望高先生把本坛原创和转载的几篇有深度的文章,打印散发给与会人员。
~~追~~
离线高卿楚

只看该作者 278楼 发表于: 2010-08-19
肯定要请媒体现场采录。正在收集论坛上的灼见连同曾经要求停拍江剧所提意见,将一起印发给参会者。有已经看完江剧的烈士遗属正在书写发言稿。对尚未看过或没有看完该剧的参会者,已通知他们观看(重庆卫视已经预报了播出时间)。座谈会之前组织者还要开个准备会,准备好向有关部门反映的意见草稿。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279楼 发表于: 2010-08-19
引用第337楼若水于2010-08-18 14:59发表的  :
惨烈历史何须可以制造传奇
http://www.beijingww.com/1470/2010/08/12/226@126867.htm
《北京青年报》的评论文章,文章写得汗死且不说,这个标题让我纠结了半天,硬是没看懂是啥意思,后来终于明白是写了错别字 [表情]  


文中说:
彦小追介绍,在筹备这部戏时并没想过要做成一部谍战剧,但随着了解的深入,史料呈现出的“黎明前最黑暗的一刻”,让他无比震惊:1948年,重庆市委的最高领导人刘国定、冉益智先后被捕,他们的叛变几乎供出了地下党的所有同志,重庆的地下党组织遭到毁灭性破坏,为了保存实力,地下党对狱中的同志提出了相当“宽泛”的要求,可以向敌人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可以向敌人“招供”其他党员,但这些党员必须是已经被捕的同事。

看上去相当离谱。不知这是谁告诉他的,或者他看过什么资料。
~~追~~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